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北京市旧城区破旧危险房的改建 ,在整个旧城区各项改建任务中 ,应该说它只是一个局部 ,但是又由于它在整个旧城区地域面积比较大 ,所以它的发展变化又属于带有全面性质的问题 ,因此危旧房改建过程中 ,会出现许多涉及到整个旧城区改造的全局性问题 ,如果把涉及全局性的问题搞清楚 ,想明白 ,作好充分准备 ,那么危旧房改建这个问题一定会搞得更好。涉及到的全面性的问题有哪些呢?一、规划问题北京市旧城区危旧房改建 ,过去乃至今后遇到的首要问题是规划问题。1992年经中央批准实施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是北京市旧城区危旧房改建应该遵循的…  相似文献   

2.
胡梦翔 《山西建筑》2013,(34):27-29
针对目前旧城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基础设施废旧的现状,以景观都市主义理论为基点,结合景观基础设施概念,从旧城基础设施再利用与景观化出发,立足于自然生命、社会经济、文化三个层面探讨了废旧基础设施景观化对复兴旧城的催化作用,为解决"旧城问题"并复兴旧城提供一种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3.
陈跃 《城市风》2002,(21):20-20
  相似文献   

4.
旧城作为城市记忆的载体,记录着城市的发展与变迁。然而,我国对于旧城的维系并非持续进行,其出现的公共设施物质性老化与景观风貌衰败的问题,已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在目前新型城镇化的宏观背景下,旧城改造的问题被提到了新的高度。本文以杭州馒头山社区为例,通过对该地区现状的实地调研与分析,挖掘其潜在的发展价值,并进行探索性设计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朱春红  许清香  聂博 《山西建筑》2010,36(17):17-18
对旧城区交通现状和停车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贯彻停车场科学规划管理的理念,通过不同类型的停车场采用相应管理政策,以改善旧城区的停车现状。  相似文献   

6.
1 旧城区改造的现实性 1.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旧城区的再开发,旧城区改造建设日新月异。 1.2 旧城区,有的称老城区、古城区,这是相对而言的。即使是六七十年代所建的新兴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建设的发展,原来的新城区也变为旧城区、老城区了。 1.3 旧城区改造的必然性。一座现代化城市,有一个建设发展的过程,不可能全靠规划新建来实现。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对旧城区、旧房改造也相当重视,每年要拿出30%的基本建设费用来改造和利用旧城区、旧住宅,这是以较少的资金投入,取得较大的实用的经济价值,从而保证旧城区不旧,旧房不破。 不管是旧房改造还是旧区改造,或者是旧区再开发,从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上来说,都是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城市发展面临最棘手的问题就是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导致城市功能的失控和城市管理上的失调,同时土地资源的紧缺和滥用导致地价猛涨,城市用地的扩张已跟不上城市人口的增长。本文是作者就旧城区改造问题展开的相关论述,对城市包围农村这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关点,并做了一些有效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叶燕峰 《现代装饰》2011,(10):31-31
汕头旧城区“四永-升平”的改建,颜健南是主要设计者之一。在汕头出生长大的颜健南,是一位对建筑有多年研究和经验的设计师,并且曾经家就安在旧城“四永-升平”。  相似文献   

9.
彭佳勇 《江西建材》2014,(11):154-149
笔者根据目前中国城市道路景观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宁德市小东门街景改造工程为例,针对南方城市旧城改造中的问题,总结出几点建议。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中应该尊重历史、环境,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完善服务设施,为未来的城市城市道路改造建设作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大规模城市更新的浪潮中,厦门旧城区的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如何解决,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深入分析研究厦门旧城区微观城市形态形成与演变背后的机理。本文运用城市形态学方法,选取厦门旧城区最核心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从街道街廓、用地布局、交通流线、产权地块、建筑肌理五个方面,对厦门旧城区微观城市形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微观城市形态形成与演变的动因和规律。  相似文献   

11.
桂林作为山水城市的典范,其独特的山水环境基底与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塑造出宝贵的山水城市历史景观。基于古籍文献和舆图信息分析,构建山水城市历史景观的“锚固-层积”分析模型,从历时性和共时性角度解译唐代至今桂林城市“锚固-层积”景观结构的时空演变过程。研究发现:1)桂林山水城市历史景观“锚固-层积”结构经历了初生与形成(唐至宋元)、发展与成熟(明清至民国)、更新与重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3个阶段;2)历经由锚固原点到多核锚固的层积化空间形成、锚固点更新下的层积化空间扩张、多种层积模式并存的城市景观格局重构3个层次的空间组构模式演变过程,最终呈现多种反向覆盖层积模式并存的城市景观格局。对于“锚固-层积”理论的实践应用拓展,旨在为山水城市历史景观遗产的适应性保护与当代风景营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胡剑峰  叶婵娟  刘洋 《园林》2019,(1):54-57
本文剖析了合肥市老城区主干道西一环路(五里墩立交桥至南淝河段)绿化景观现状,如存在绿地空间局促、植物生长不良、道路景观环境较差等问题,并以绿化景观提升改造为切入点,提出改造的设计理念、原则和思路,打造景观廊道;植物配置与造景贯彻"花意满街,色香四季"原则,从"型、色、花、香"四个方面考虑植物材料,达到"四季有绿,月月见花"的目标,营造丰富的植物群落景观,旨在为老城区类似城市道路提升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当下的城市化进程中,旧城改造在全国许多城市进行。防汛抗洪重点区域的滨水地带,也被推到了城市滨水生活的核心范畴。因此,旧城滨水景观规划也相继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对旧城滨水景观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14.
郭泽忠 《建筑与环境》2009,3(4):132-133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在城市老城区的居民”环境”意识也日益增强,渴望得到更多的阳光和绿地。如何设计好老城区小景观,现实地摆在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者的面前,本文对此尝试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桂林山水园林是喀斯特地貌下区域风景营建的优秀代表,体现着城市、人与风景要素协调共生的人居理念。通过古代文献解读与地理时空分析,探究在人文与自然联动作用下桂林山水园林形塑的时空过程与内在机理。研究表明:1)桂林山水园林依托于具有喀斯特地貌特征的独特风景基底而建设,营建数量和规模由唐至清持续增长,宋元为营建高峰;园林类型随时间逐渐丰富完善,公共园林长期占据主导地位;2)桂林山水园林的形塑过程在时间上可分为由山水到园林的初步建构(唐至宋元)和园林体系的完善(明清)2个阶段,最终形成了类型多样、风格鲜明的地域园林体系。在空间上,从散点式发展逐渐转化为城景相融一体化发展,形塑出桂林城园一体的风景面貌;3)山水环境支撑、政治经济影响、城市建设发展及游赏文化助推4方面的综合驱动作用,塑造了具有真山真水、类型多元、城景相融、开放共享等显著特征的桂林喀斯特区域风景园林系统。研究有利于促进区域风景特征的保护与文化传承,并对当代山水城市景观塑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桂林独特的山水环境基底赋予风景游赏活动以诗意的文化特性。从古今对比的视角出发,以古籍资料和网络游记文本为基础,运用地理空间分析和文本分析方法,分别从游赏视域、游赏形式和游赏情调三方面对桂林古今风景游赏格局特征进行归纳并量化对照,对于融合传统山水意境、优化现代风景游赏格局具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山水城市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城市,是人类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城市门户既是城市的主要对外交通通道之一,又是城市的窗口地段,同时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结合江西省永新县城仰山地区的规划设计实践对山水城市门户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山水城市门户设计必须注重保护自然山水格局,将人工建筑与山水环境相呼应,并融入当地历史文化信息,体现城市的特色与内涵;同时还应满足城市流通中多样化的功能要求,并借助山、水自然元素的引导,营造层次丰富、动态多样的城市节点空间.  相似文献   

18.
风景园林与城市的融合:对未来公园城市的提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结合各时代变迁的特点,探讨了风景园林和城市的关系,在借鉴各种园林城市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作为新的理想型城市的"公园城市"概念,以及"城市的融合"的新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并为21世纪理想公园城市这一新的景观都市主义新范例的实践,展示了7种战略方针以及混合型城市和城市品牌化等新的景观设计名词.  相似文献   

19.
孙磊  王斌 《城市建筑》2014,(15):294-294
由于建设企业受利益的驱使,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很难发挥其优势。本文分析了城市园林绿化的主要思想和重要作用,阐述了城市园林绿化的主要技术,以期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者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20.
明代靖藩制度是桂林发展历史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政治制度,山水园林受其影响而呈现出显著的营建特点并形成多元类型的园林体系。当前研究囿于王府园林类型的探讨,对该时期山水园林的多样性与规律性认知尚显不足。采用“信息采集-特征归纳-叠合分析-提炼规律”的思路与方法,通过古文献信息采集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从整体上探究了明代桂林王府园林、衙署园林、公共园林、寺庙园林等多种园林的营建主体、建设目标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了山水园林依托城市形胜区域的基址选择、锚合城市山水秩序的空间布局、融糅出世入世思想的意境表达等营建规律,旨在为桂林山水城市的“城中之园,园中之城”理想风景营建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