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百搭音响成立于1985年,是经营音响器材代理业务的先驱者,创立25年来引入了众多欧美一级品牌,并且使他们广为大家所知。非常有幸能够在新年伊始,来到其位于港岛中区的金融中心地带的陈列室近距离接触这家实力强劲且经验丰富的代理商。  相似文献   

2.
这段时间从各种渠道听取大家对杂志的意见中,有一个共性比较突出的问题:搭配。如“每月抽奖送CD”的来信反馈、汕头音响网网友的“挑刺行动”,甚至和代理商、经销商的沟通等等,均表示希望我刊能多着墨于器材的搭配方面。这个问题非常容易理解,大多数读者及代理商、经销商,他们比较少机会能够集中不同品牌,型号的器材相互搭配,因此通常想购入一件器材时会担心是否和自己已有的器材合拍;而新手想整套购置的时候,又希望能多搭配几套组合,看哪套更适合自己。而往往他们只能带着赌一把的心态,在经销商有限的搭配中作出选择。  相似文献   

3.
移动通信业务市场上的两大巨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由于缺少足够的营业网点,都依赖社会代理商为自己发展业务,特别是发展新的客户。因此,如何激励社会代理商发展自己的业务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是两大运营商需要思考的问题。文中应用信息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移动通信业务两类代理最优激励合同的问题:代理放号和区域独家全面代理,得出了帕累托最优解。  相似文献   

4.
第18届广州音响唱片展于2011年9月2~4日在广州白天鹅宾馆成功举行。本次展会的规模与去年相比又有所增大,展会区域扩展至第9楼,有多达200多家参展商参展,除了发烧友们熟悉的品牌和代理商外,这次还引入了不少台湾地区以及DIY品牌的参展商,其产品可用五花八门来形容。再加上入场人数之多,场面依然十分火爆。广州音响唱片展给我的感觉除了是音响产品大阅兵之外,也是一次发烧友聚会。在展会上,我们看到发烧友们对高级音响总是充满热情,总是看到他们与知己们连群结对地观展,对自己感兴趣的产品又能上前研究一番,并亲身体验它们的魅力,这对于发烧友而言是一个交流经验和分享心得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任云 《视听技术》2007,(1):70-70
上海乐府贸易有限公司作为美国哈曼集团旗下JBL、Infinity以及Harman Kardon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总代理商,自2002年11月接管代理业务以来,短短四年间,其代理的JBL、Infinity以及Harman Kardon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推广和销售均取得了较好的业绩。2006年11月27日,正值JBL品牌60周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一位外地读者要为自己的AV功放配一对进口音箱,辗转托人找到了我.正好我与这个品牌代理商比较熟,于是就带他到到了这家代理商在某音响城的门市(姑称"甲店").按说顾客已有了购买意向,音箱又是世界著名品牌,加上我这个"专家"把关,更重要的是比一般顾客更优惠的价格,这笔生意无论如何是做定了的.可是没有想到,已经煮熟了的鸭子也会飞走,这位读者最后是在同一音响城的另一品牌代理商(姑称"乙店")处做成了生意.  相似文献   

7.
轻飞羽 《新潮电子》2006,(1):181-183
消费电子业界的领袖是以企业为表现形式的利益实体,它们通过将科技市场化.成就自己在商海中的不败地位,与此同时更推动了行业乃至整个消费形态的发最和变革,因此他们和政治意义上的领袖一样值得关注和推崇。那么在数码业界走过的十年之中,谁的脚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数码》2009,(2):184-189
选择电视机.你的标准是什么?这是困扰许多消费者的问题。经常有朋友问起,买哪款电视好啊?我都一一问他们“你想买多大的”、“你打算花多少钱”、“你对电视功能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吗”……被这么一问,他们自己也似乎明白了该怎样去选择电视机。其实,选择电视机,无论是你选择它的外表.还是选择它的功能,又或者是选择它的品牌,无非都是在选择它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多年前,无数的代理商帮助中移动打造了遍布全国的渠道网络,有力保障了中移动各项促销政策的落实,支撑了中移动的高速扩张。然而现如今,在中移动度过高速发展期后,各种渠道纠纷此起彼伏,中移动渠道变革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我感觉自己跟Siltech这个品牌带着意外性的缘分。为什么这么说?大家都知道,Siltech的主打产品是线材,但我却是从一个Sphinx音响品牌上面知道Siltech的。在Sphinx早期推出的功放上面就印着Siltech的Logo。后来才知道Sphinx就是早期Siltech设计和制作音响产品所使用的品牌,继而认识了Siltech的线材,再加上代理商在音响市场上对Siltech品牌和产品的推广,我也开始慢慢地了解Siltech的线材设计。Siltech线材的总体定位而言是偏高的,最高端的型号售价昂贵是必然的,但对于入门级的型号而言,也不要把它们想象得太大众化。这是Siltech对用户群体以及对自己产品所设定的一道门槛,保证了自身品牌的高端定位,同时也保证了产品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大昌贸易行每次亮相各大音响展会.除了传统的强项发烧音响和家庭影院之外.越来越多外形时尚、功能新潮的消费类数码产品也开始夺人眼球.得到越来越广泛用户的关注。大昌贸易行正在一改传统音响品牌代理商的面貌,以更加多元和时尚的面貌向市场传达着这家老店紧跟时代、锐意创新的决心和态度。  相似文献   

12.
云计算是一个网络,即所有计算平台的世界,把可以视为计算机的一切东西连接到云计算构建的大型的计算系统。云计算是一种思考我们将来如何提供计算机服务的奇妙方法。其实,云计算就在我们身边,而且近几年已经在逐步实践了。云计算支持企业转型所面对的加快业务变革、全球和国内竞争压力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的需求。它们正在快速实施创新业务模型,同时降低IT屏障以推进创新和变革,从而努力实现它们的全部潜能。这些难题都要求有一个更动态的计算模型,可以支持应用程序、服务和服务交付的快速创新,云计算将在企业转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共业 《音响世界》2008,(7):16-19
如果说十多年前,将金嗓子归于HI-END队伍中是会引起争议的,因为对大多数的音响发烧友而言,他们更愿意将HI-END桂冠戴在欧美的Hi-Fi厂牌上,而且是不管那家厂牌是否真有实力承受得起HI-END的名号。音响业中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代理商的鼓惑、广告的投入培育出了众多的音响品牌的盲目崇拜者,于是有了许多经不起推敲的荒谬的发烧故事,而不少音响发烧友成为一些不良音响厂商“市场砧板”上的肥肉。  相似文献   

14.
看看这样一群年轻人是如何科技创业的!他们连35岁都不到,甚至还在大学实验室工作。他们对现有的科学技术并不满意,希望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变革,来建造一个更好的、甚至全新的技术王国。他们甚至不惧科技大腕,基于对技术更快、更新、更强的理解,不但对现有的技术持有破坏式创新的想法,他们的创新更加的体现出时代感,更愿意使用成本低廉的原材料,制作出更便利、效能更好的产品。  相似文献   

15.
《家庭影院技术》2014,(9):112-112
DALI今年刚刚收回代理权,由DALI(中国)直接进行管理和销售,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更直接地面对终端的消费者,并了解他们的需求。毕竟我们觉得最适合推广和营销DALI的还是我们自己,而不是经销商和代理商。在产品的开发和市场推广方面,DALI一直以来都有一个三年计划,而且在不久的将来,DALI就会推出一系列让消费者耳目一新的产品。当然,现在我们的重点在于Rubicon系列。不过,我们可以向大家预先透露,DALI在年底会推出IKON1和IKON6的特别版,而且这两款产品是为中国大陆和香港市场而推出的,不会对其他地区销售。作为特别版的IKON1和IKON6,它们会更注重外观设计,同时还会对零部件作出调整,以改善重播性能。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中国移动通信能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一个重要因素是代理商在移动通信企业和消费之间架起了一一座桥梁,扩大了移动通信企业与社会的接触面。然而,随着移动通信市场引入竞争机制,代理商的作用也在发生变化,不时引发一些问题。如何规范移动通信企业与代理商的关系,是急需探讨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7.
在酝酿两年之后,昌业CD一1激光唱机终于与大家见面了。作为一个音响代理公司推出自己的产品,这并不多见,而且产品的品牌就是企业的名称,这在传统的代理公司中更是绝无仅有。其实昌业音响有这个想法已经很久了,出发点很简单:一是给消费者提供一款物美价廉的音Ⅱ向产品:二是之所以使用“昌业”这个品牌,其实就是一种品质认证的标志,说明这款产品是经得起考验的,凭着“昌业”多年的信誉能给消费者以信心,同时也体现出企业的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产业界过去对代理商十分陌生。每家制造厂都有自己的采购和销售部门负责采购原料和销售自己的产品。下少人甚至对代理商有某种抵触心理,认为代理商只是在制造厂和它的客户之间“牟利”。然而,代理商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少代理商正悄然地把西方专业化的经销方法带入中国,艾睿(Arrow)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9.
无名猪 《数字通信》2007,(23):115-115
每当走进手机卖场,耳边的吆喝声总是不绝于耳,各个品牌的促销员们都放开嗓子吹嘘自己的产品。要知道,现在市场里正规的手机品牌就有差不多上百种,再加上那些假冒伪劣的手机,绝对能让人挑花了眼。目前,除了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三星等这些大品牌外,其他手机品牌的日子都不太好过。所以我们可要注意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句老话始终还是正确的,那些促销员的吆喝中,水分都不少。他们的目的无非是引诱消费者买自己推销的手机,而大多数消费者对手机了解都不太多,很容易被这些吆喝误导。所以,当你在卖场里听到促销吆喝或"热心"的介绍时,可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通信世界》2013,(14):11
众所周知,诺基亚和HTC都曾是手机和智能手机市场的王者,随着智能手机产业创新及竞争的加剧,它们或因墨守成规,疏于创新;或因忽视市场营销和品牌塑造而走向没落。其中的教训令业内反思,而如何复兴,业内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