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离子型稀土边坡滑坡研究的现状和位移时间序列法预警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指出离子型稀土矿滑坡预警的重要性,搭建了离子型稀土矿位移-时间滑坡预警模型的系统框架。用安远西坑稀土矿作为实例,研究了蠕滑型稀土边坡累积位移/速度/加速度-时间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离子型稀土边坡滑坡变形存在明显的三阶段过程,变形初始阶段的速度在0.15~0.3 mm/h,等速变形阶段的速度虽有波动但维持在-0.15 mm/h~0.15 mm/h,进入加速变形阶段时的速度和加速度是初始变形阶段的3~10倍甚至更高,速度和加速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速度变化表现要滞后于加速度。因此可将速度和加速度作为离子型稀土边坡滑坡预警指标,为离子型稀土矿滑坡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原地浸矿法开采稀土矿山有很多优点, 也有一个明显的缺点:注入的溶浸液容易导致山体滑坡.利用FLAC3D和强度折减理论对边坡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 确定了采场边坡失稳区域, 作为重点监测区域.通过现场观测, 现场失稳的山体部分与模拟结果相吻合; 结合现场连续7 d监测数据, 利用灰色理论建立灰色预测模型, 预测结果精度等级为好, 可以应用于工程实际, 同时也为后续的滑坡预警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钢厂铁前数据库中烧结物料的预警空值与预警模型不完善问题,提出了一种烧结矿性能预警模型。将传统烧结工艺理论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对原厂烧结生产数据进行预处理并搭建相应的烧结数据仓库,运用RFE(递归特征消除)对生产参数进行特征选择、重要性排序与相关性分析,然后运用DNN算法构建烧结矿化学成分与质量指标的预测模型,预测V2O5、CaO/SiO2、TFe和FeO的R2分别达到0.965 8、0.824 7、0.846 2和0.871 1,预测筛分指数和转鼓指数的R2分别达到0.899和0.875,满足预测精度需求,并将预测结果结合预警区间对烧结矿性能进行预警。 相似文献
4.
通过筛选出的离子型稀土边坡滑坡判断关键因素, 构建离子型稀土边坡滑坡预警体系, 在目标矿山建立边坡在线监测系统, 获得监测数据, 结合现场山体出现裂缝的时间和规模情况, 分析监测数据, 得到单个因素的预警阈值。利用熵权理论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 计算安远西坑稀土矿的多指标综合评分值, 得到稀土矿边坡滑坡综合预警等级, 同时对单参数预警由于传感器采集数据不正常波动造成的误报进行修正, 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可集成到预警软件算法中, 实现对矿山边坡综合预警的智能化, 对矿山的安全生产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稀土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能观测性和能控性新视角,采用CRITIC-G1组合赋权与云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离子型稀土矿开采工艺评价模型,并对不确定开采条件下的原地浸矿工艺与堆浸工艺进行了评价.研究得出:①基于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目的,离子型稀土矿开采工艺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考虑... 相似文献
6.
利用贝叶斯判别法,以我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和2006的ST公司和正常的公司各70家作为分析样本,建立财务预警模型.经检验,该方法预测的效果较好,准确率达到85.7%,可为投资者、债权人和监管机构等提供判别依据. 相似文献
7.
《稀土》2020,(4)
离子型稀土矿的浸矿工艺中,离子交换过程对稀土浸取率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硫酸铵作为浸矿剂,选取寻乌和信丰矿样进行了杯浸试验。试验表明,液相稀土离子浓度随加入铵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浸矿平衡后固相稀土离子浓度与浸矿前固相稀土离子浓度之比和加入铵离子浓度呈负指数关系。结合试验数据,建立了离子型稀土矿离子交换过程的经验模型,讨论了经验模型中参数λ_1和λ_2的物理意义和取值方法;与Kerr模型进行比较,对于寻乌矿样,Kerr模型的误差范围为6%~7%,经验模型的误差范围为2%~5%,对于信丰矿样,Kerr模型的误差范围为13%~24%,经验模型的误差范围为3%~6%,经验模型的计算精度优于Kerr模型。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质环境较为复杂,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给生活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在众多地质灾害中,黄土滑坡地质灾害数量多、危害大、经济损失高,给当地的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威胁。为更好地保障区域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应加强对黄土滑坡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使用科学、合理的监测技术,不断提升监测的精确性和及时性,确保在更短的时间内对滑坡地质灾害的产生趋势进行判断,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预防及应对措施,降低对人民群众的危害。基于此,通过分析黄土地区滑坡地质灾害监测内容及方法,为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稀土元素所特有的特征对于短波红外光谱具有吸收的效果,我国作为一个稀土资源丰富的国家,如何对稀土矿资源有效回收成为国家有效利用稀土资源的重要手段。采用无人机搭载各型传感器设备(摄影测量设备、激光雷达、SAR成像雷达、便携式XRF等)对矿产体积及资源进行估计;以钕元素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对该元素的含量与光谱吸收的深度和面积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证明在高质量、空载、高光谱数据集上能够识别稀土元素的吸收特征,并以无人机部署高光谱仪器可完成对稀土矿产资源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矿产所提出需求量大幅增加,要想使开采效率达到预期,关键是要保证边坡稳定。文章便以矿山高陡边坡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矿山边坡的特点,其次围绕边坡稳定性展开了讨论,内容主要涉及影响因素、稳定性分析还有加固方法等方面,最后对实证有效的滑坡预警技术进行了说明,包括突变理论模型、Verhulst模型以及ANN,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14.
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工艺改变土体力学特性,导致山体滑坡风险提高.针对现有研究在预测稀土矿边坡位移时存在精度不高和误差较大等问题,利用遗传算法对BP神经网络初始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构建一种新的稀土矿边坡位移预测模型.以江西龙南某离子型稀土矿为研究对象,在矿山布置了位移计实时监测稀土矿开采全过程的位移变化.首先利用125组位... 相似文献
15.
探究了更加实用的膜技术应用于处理稀土矿开采的废水,提出采用两级反渗透膜浓缩加硫酸调pH值工艺,使得二级反渗透出水的氨氮浓度低至5.05 mg/L,清液可直接达标排放或回用。浓缩液再经过纳滤膜,可进一步分离稀土离子,稀土离子总回收率达到93.01%。纳滤膜的清液中只有硫酸铵,可作为浸出试剂再利用。此实验过程中稀土离子和氨氮资源都可被回收利用,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RUSLE模型的离子稀土矿区土壤侵蚀时空演变分析-以岭北矿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2016,(4)
采用23a的多时相TM及OLI遥感影像数据,以定南县岭北稀土矿区作为研究案例,利用RULSE模型和GIS技术,通过对模型因子的合理选择,计算出矿区1990年、1999年、2008年和2013年的土壤侵蚀量。定量分析矿区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以及不同的稀土开采模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矿区总体侵蚀状况不太严重,但剧烈侵蚀面积较大,是矿区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自1999年后,矿区土壤侵蚀状况向两级化方向发展,池浸、堆浸工艺将植被茂密的山地变成裸露地表,直接改变了矿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及植被覆盖状况,一定程度上造成矿区地表侵蚀急剧变化;矿点裸露地表区是矿区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区域,在矿区总体侵蚀情况趋向好转的情况下,随着矿点规模持续扩大,矿点裸露地表区的土壤侵蚀有加剧趋势。 相似文献
18.
针对龙南县足洞地区滑坡地质灾害,对研究区进行野外详细地质调查,分析工程地质岩组、坡度、边坡高程、地质构造及人类活动等对滑坡的影响,结合斜坡稳定性影响因素选定滑坡危险性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加权信息量模型并利用ArcGIS软件对研究区进行滑坡危险性评价分区,得到研究区滑坡灾害危险区划分图及相关统计信息,结果表明:区内稀土矿山的池浸、堆浸及原地浸矿等人工活动对滑坡灾害影响最大,高程及坡度其次,坡向影响最小,稀土矿山采场应作为研究区重点滑坡防治及监测区域,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实际情况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原地浸矿工艺中浸矿液入渗情况直接影响稀土资源的高效开采与利用。基于自制试验装置进行稀土一维垂直入渗试验,溶浸液分别选取清水以及3%硫酸铵溶液,研究了4种不同粒径稀土的累积入渗深度、湿润锋运移速率、入渗率等随时间变化规律。结合工程实际,针对传统Green-Ampt模型假设过于简化而影响计算精度的问题,将入渗稀土层分为饱和层、过渡层和干土层,在分层假设基础上对Green-Ampt模型进行了改进,并结合室内试验结果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湿润锋运移速率Green-Ampt改进模型计算值和试验实测值吻合较好,计算精度显著提高,可以有效地模拟风化壳淋积型稀土浸矿液一维垂直入渗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定离子型稀土矿体底板,基于见石勘探孔数据,分别利用反距离权重法、径向基函数插值法、局部多项式法、普通克里金法和经验贝叶斯克里金法5种空间插值算法计算稀土矿体底板。通过随机选取不同数量的检验点进行独立数据集验证,以标准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径向基函数插值法的标准差和均方根误差均低于6.1,平均绝对误差低于4.9,插值精度优于其他4种插值方法,能够更准确地确定离子型稀土矿体底板形状。本研究可为离子型稀土矿体的注液、收液工程设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