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纤维素纳米纤维增强的淀粉纳米复合物的生物降解和机械性能(Carbohydrate polymers,2015,1321-8)本项研究评估了化学改性的纤维素纳米纤维(CNFs)在增强热塑性淀粉(TPS)纳米复合物的生物降解性能和机械性能的作用。CNFs首先用乙酐进行改性,而淀粉纳米复合物采用溶剂浇注法用玉米淀粉和甘油/水作为增塑剂,混合10%重量比的CNFs或乙酰化CNFs(ACNFs)制得。对获得的纳米复合物的微观形貌、吸水性(WA)、水  相似文献   

2.
为开发纤维素基可降解膜材料,以酸解微晶纤维素的方式制备了纳米纤维素(NCC),并以其为增强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成膜基质,甘油为增塑剂,通过流延法制备了复合膜。考察了NCC质量分数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所得NCC的产率为37. 42%,结晶度较微晶纤维素(MCC)有所提高。复合膜的形貌、结晶结构、化学键分析结果显示,NCC在基质中均匀分散,NCC与HPMC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NCC质量分数为8%时,复合膜的抗拉强度提高了50. 61%,水蒸气透过率下降了15. 27%,阻氧性能提高了36. 04%;因此,NCC可有效提高HPMC膜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且对其透光率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3.
以腐植酸钾(KHA)、甲基纤维素(MC)、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羧甲基纤维素(CMC)等为主要原料,通过磁力搅拌法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得到KHA/MC、KHA/HPMC、KHA/CMC三种海绵基质材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三者对自来水的吸液倍率、保水性及耐酸碱性。结果表明:3种海绵基质形成互穿交联网络,KHA/CMC的网孔结构较前两者均匀致密;KHA/MC、KHA/HPMC、KHA/CMC在2.5 h后的饱和吸自来水率分别为207.9,230.1,292.1 g/g,40℃下、18 h后的保水率分别为27.9%,35.4%和59.6%,说明KHA/CMC型海绵基质具有较好的吸水保水性; KHA/CMC在pH=5~8的范围内吸水倍率都大于200 g/g,pH=7的时候达到最高吸水率279.7 g/g,均高于其他两种合成材料,说明KHA/CMC受pH的影响不太显著。  相似文献   

4.
以腐植酸钾(KHA)、甲基纤维素(MC)、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羧甲基纤维素(CMC)等为主要原料,通过磁力搅拌法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得到KHA/MC、KHA/HPMC、KHA/CMC三种海绵基质材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三者对自来水的吸液倍率、保水性及耐酸碱性。结果表明:3种海绵基质形成互穿交联网络,KHA/CMC的网孔结构较前两者均匀致密;KHA/MC、KHA/HPMC、KHA/CMC在2.5 h后的饱和吸自来水率分别为207.9,230.1,292.1 g/g,40℃下、18 h后的保水率分别为27.9%,35.4%和59.6%,说明KHA/CMC型海绵基质具有较好的吸水保水性; KHA/CMC在pH=5~8的范围内吸水倍率都大于200 g/g,pH=7的时候达到最高吸水率279.7 g/g,均高于其他两种合成材料,说明KHA/CMC受pH的影响不太显著。  相似文献   

5.
利用安东帕Physica MCR 301型流变仪,研究了日本信越、湖州展望和山东瑞泰低黏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羧甲基纤维素(CMC)和明胶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各公司低黏HPMC溶液均表现为牛顿性流体,CMC和明胶溶液表现为假塑性流体;20%低黏HPMC黏度越大,触变环交叉面积越大,10%、20%低黏CMC和10%明胶溶液触变环无交叉;HPMC在凝胶点以前表现出较好的黏弹性,明胶在30℃解冻之后和70℃因水分挥发凝固之前表现出优越的黏弹性;CMC溶液具有较好的流动性,需加入更多的卡拉胶才能在胶囊成型时快速定型而不漏胶。随着人们对植物胶囊的了解,以及国内外公众用药理念的转变,植物胶囊的市场需求将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6.
通过多重光散射法研究了纳米TiO2水分散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文章探讨了分散剂类型、pH和NaCl质量浓度对水分散体系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以及分散剂对纳米TiO2颗粒在水分散液中粒径变化、沉降的微观作用特性。结果表明:纳米TiO2颗粒的粒径在100~200 nm时易相互吸附团聚沉降,分散剂会在纳米TiO2颗粒表面吸附形成双电层,产生更大Zeta电位负值,增强颗粒间的排斥作用,减缓粒径增长和发生沉降的作用,从而提升分散液稳定性;纳米TiO2颗粒的较佳分散条件为:w(六偏磷酸钠)=0.05%,pH=9~10且不加电解质NaCl;多重光散射法与传统的吸光度测试实验所得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7.
采用熔融共混⁃注射成型制备了聚乳酸(PLA)/纤维素纳米纤维(CNFs)可生物降解纳米复合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流变测试、拉伸性能测试等手段,考察了CNFs含量对PLA/CNFs复合材料结晶行为、流变特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少量的CNFs能均匀分散在PLA基体中,CNFs可作为PLA的异相成核剂,提高结晶速率常数,缩短半结晶时间,CNFs的含量为5 %(质量分数,下同)时,半结晶时间由纯PLA的10.4 min缩短至2.9 min;CNFs体现出润滑作用,使PLA/CNFs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均低于纯PLA;CNFs的含量为3 %时,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较纯PLA提高了41.2 %。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国内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生产技术、应用技术与市场发展的现状。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更多地采用气相法工艺生产HPMC,单批产量高,反应时间短,劳动强度小;国内生产以液相法工艺为主,反应器通常在15 m3以下,劳动强度大,但对设备承压要求低,危险性小。欧美的HPMC市场已较为成熟,羧甲基纤维素(CMC)与HPMC消费量各占50%;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国内HPMC市场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消费量会逐步追平CMC。欧美由于生产HPMC较早,应用技术较为丰富;国内HPMC应用技术刚刚起步,但随着国内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食品和医药将是HPMC应用增长最快的领域。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拓宽,在未来10年内,国内将会出现像美国道化学公司和赫克力士公司一样的大企业或跨国公司,并带领国内各纤维素醚企业向前发展,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前言 羧甲基纤维素[C_6H_7O_2(OH)_2(OCH_2COOH)]n一般是以游离的羧酸形态存在,其官能团与纤维素羧基反应,形成内酯环结构,不溶于水,因而使用价值不大。在工业上所用的羧甲基纤维素,都是以钠盐的形式存在,即羧甲基纤维素钠。在实际应用中,常将羧甲基纤维素钠俗称为羧甲基纤维素,缩写为CMC CMC是一种水溶性纤维素衍生物,它在纤维素醚类衍生物中用途最广。CMC能形成高粘度的胶体溶液,它是一种阴离子型电解质,不会发酵,有抗盐能力,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CMC在印染工业上可作上浆剂、增调剂、乳化剂;在医药工业上可作针剂的乳化稳定剂、片剂的粘结剂和成膜剂;在造纸、陶瓷、食品和石油等工业上可作增调剂。目前国内有38种产品年需要CMC  相似文献   

10.
纳米Cu分散稳定性能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鉴于粉体分散对纳米流体强化传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测定纳米Cu-水悬浮液的Zeta电位和吸光度,探讨了不同pH值、不同分散剂种类及质量分数对纳米Cu-水悬浮液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Zeta电位绝对值与吸光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Zeta电位绝对值越高,吸光度越大,则体系分散稳定性越好;pH值、分散剂种类及加入量是影响纳米Cu-水悬浮液分散稳定性的主要因素。pH值为9.5左右时,体系Zeta电位绝对值和吸光度较高,相应分散稳定性较好。CTAB和SDBS能显著提高水溶液中Cu表面Zeta电位绝对值,增大了颗粒间静电排斥力,改善了悬浮液稳定性,而TX-10通过空间位阻在颗粒表面形成良好的水化膜,提高了Cu在水溶液中的分散稳定性。在质量分数为0.1%的纳米Cu-水悬浮液中,TX-10,CTAB,SDBS 3种分散剂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43%,0.05%,0.07%时,均能得到分散稳定的悬浮液体系。  相似文献   

11.
该文在叙述水的基本性质后,较详细介绍了水的活性化和活性水的特征及制备方法,指出活性水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高质量的水。  相似文献   

12.
微污染水处理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涛 《贵州化工》2005,30(5):25-29
主要介绍对微污染水处理的几种新方法,如:纳米二氧化钛(TiO2)光催化技术、二氧化氯氧化消毒处理技术、臭氧氧化消毒处理技术以及反渗透水处理技术,并将这几种深度水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客观地提出其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13.
水质污染与水的致突变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介绍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腐殖质以及其他污染源是水中耗氧物质的来源和致突变物的前体,降低水中耗氧物质才能有效地去除加氯前后的致突变物甚至致癌物。  相似文献   

14.
储华新 《化肥设计》2007,45(1):52-53,57
分析了循环冷却水水质变化的原因,介绍了对循环水进行水处理所采用的水稳定技术和管理技术,从浊度、腐蚀、结垢、微生物等方面论述了水质的控制原理、治理流程、配方设计和操作要领,对治理后循环水运行效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陈燕  宋玉晶 《净水技术》2021,40(z1):298-302
为考察二次供水设施中水箱对水质的影响,对某水司接管的水箱进行水质摸底调查.选择两个小区,通过关停同一小区两个水箱的其中一个水箱,考察金属、有机物、消毒剂、感官性状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的变化情况.铁、铝、锌含量在前4d略有上升,到第11d后保持较稳定的状态;有机物和感官性状指标无较大波动;余氯在前2d基本无衰减,到第11d,两个水箱余氯分别衰减了67%和50%;两个小区的水箱分别在第3d和第11d开始有细菌检出,但仍未超标.两只水箱在停用11d后,水质较稳定.  相似文献   

16.
水箱中水的电化学法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研制的电极电解水产生强氧化剂,进行杀灭微生物、除铁改善水箱中水质的实验。结果表明,水流单程通过处理,杀菌率>99%,电耗≤0.1kWh/m^3;除铁率>99%,电耗≤0.08kWh/m^3。通过检测水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确认杀藻效果。循环处理水中的水,水中总铁含量从14mg/L降至≤0.3mg/L,细菌总数从10^4个/mL降至≤个/mL。用处理后的水冲洗小便池,消除了尿垢。  相似文献   

17.
杜敏娜  高延雄  杨茜  熊家晴 《广州化工》2010,38(7):69-71,74
在水源切换过程中,由于水源水质不同造成的管网水质化学不稳定,引起水质恶化,发生"红水"现象。本文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际管网,观察切换水源过程对给水管网水质指标的影响,监测到浊度明显升高从0.32NTU上升到6.38NTU,pH从7.97上升到8.30,电导率从825s·m^-1降到779s·m^-1,总溶解性固体从403mg·L^-1下降到380mg·L^-1,余氯迅速下降从2mg·L^-1下降到0.02mg·L^-1。感官上色度增加,水浑浊有沉淀生成,管网水中铁的含量增加,最大到1.15mg·L^-1严重超标。经分析提高pH、增加碱度、投加缓蚀剂及严格保证出厂水指标等可控制管网水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循环冷却水排水用作脱盐水的补充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德州地区水资源紧缺,为了节约用水,采用反渗透技术处理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排污水,使之用作脱盐水的补充水,文中介绍了预处理工艺,反渗透工艺参数和运行中的注意事项等。此方法为循环冷却水排水的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减少了污水排放。  相似文献   

19.
水生态环境已受到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而水质的恶化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导致水生态难以修复的主要原因。本文论述了水资源与水质管理在水生态修复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合理的水资源与水质管理,可以改善水域的水文状况与生态需水量,并提高水质,为水生态的修复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从而配合其它的生态修复工程,最终实现水生态的修复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嵇翠川 《辽宁化工》2010,39(4):412-413,415
介绍了保护水使用的必要性,阐述了保护水处理技术的原理;并指出其在循环水系统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