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云纹瓦当起源于春秋战国时的秦、楚、赵、齐等国,盛行于秦汉,延续至魏晋。汉代云纹瓦当装饰风格具有古拙、朴质特点。古拙而不呆板,朴质而不简陋,装饰意趣浓厚。它是中国古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云纹瓦当的基本形制是:圆形,用一圈或两圈弦纹划分出内外区。 相似文献
2.
汉代长乐古瓦上有“长乐未央”四字,该瓦当直径17.5cm,一般皆圆形,中为乳丁纹,以单线或双线十字分割,上书“长乐未央”四字,也有写成“未央长乐”的,字体都处于篆隶之间,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3.
正西汉单于天降瓦当,泥质灰色,径17.1cm,圆形,边轮宽,筒部残留一部分,1954年内蒙古包头墓葬出土,现藏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的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的父亲头曼单于,之后这个称号一直继承下去,直到匈奴灭亡为止。 相似文献
4.
战国燕国瓦当燕国瓦当全部为半瓦当,纹饰以形式多样的饕鬣纹为主,次有兽纹以及鸟纹、山云纹等。尤其是具神秘色彩的饕鬣纹半瓦当可谓独树一帜。纹饰采用浮雕手法,构图饱满,凝重厚实,仍保留着青铜器纹饰那种繁缛的风格和狞厉之美。 相似文献
5.
正战国·秦·夔凤纹瓦当夔凤即是凤鸟,是古人以传说中的凤凰为幻构的神鸟,《尔雅·释鸟》中写道:凤,其雌皇。早在六七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原始先民们就把鸟纹图案描绘在各种彩陶上,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平;到了商周时期,凤纹取代了鸟纹,出现在青铜器上面,形态威仪。夔凤纹盛行于战国时期。秦定都雍城后,狩猎仍是秦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所以这一时期的瓦当一开始还是深受周的影响使用素面半瓦;在之后,慢慢转为以动物纹样为主,生动反映了当时秦人的狩猎生活,也有祈福平安的寓意。 相似文献
6.
正战国时期的瓦当,形制主流为半圆形,上承两周造型,而在当时的秦国,已有更具装饰功能的全圆形瓦当出现。秦国瓦当装饰纹样中,最常见的是风格独特的葵纹,细部极富变化。通常,当面中心有凸起乳丁纹,外侧有模印阳弦纹一道,以乳丁为中心呈顺时针方向伸出卷曲臂状弧纹,数目八至九条不等,极富有韵律美感。关于秦汉瓦当中葵纹瓦当的源头,说法不一。 相似文献
7.
战国时期秦地瓦当战国时期,建筑陶器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建筑中所用的各类瓦材数量大增,品种、规格也更加丰富多彩。战国的制瓦业十分发达瓦的品种很齐全,形制也更为合理。瓦表一般都有纹饰,以绳纹最多见。瓦当的纹饰十分丰富,以动物和植物纹样为主,也有云纹、水波纹,山纹和几何纹,为建筑的发展与装饰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8.
正醴泉流庭瓦当,出土于陕西兴平茂陵,直径约18cm。中心圆凸外双线十字格界,每格一字,篆书。字体疏朗,笔画圆润。《尔雅》:甘露时降,万物以嘉,谓之醴泉。醴泉乃谓甘露也。《礼记》:醴,甜酒;醴泉,甘美的泉水。醴泉亦名甘泉,泉水略有淡酒味。《瑞应图》说:常饮醴泉,令人长寿。《东观记》说:常饮醴泉,可除痼疾。陕西有醴泉县,1964年更名为礼泉县。在礼泉县境内有万亩的礼(醴)泉湖景区。 相似文献
9.
汉“千秋万岁”瓦当出土于汉王陵,直径17.8cm、厚4cm,泥质灰陶,青灰色,圆形,边廊较宽,瓦面中心有一个圆球形,四周起双阳线将瓦面四等分,呈扇形,每格填一字,为自右向左直读书写篆书“千秋万岁”四字,边缘起弦纹,整体风格自然、安详、质朴。“千秋万岁”文字瓦当在吉语文字瓦当中流行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它是吉语文字瓦当中出现时间最早的瓦当之一,且数量众多,版式多样,字法多变,意为岁月长久,承载了古人美好的愿景。千秋万岁不只局限于瓦当,我国很多朝代有铸造千秋万岁钱币。 相似文献
10.
战国葵纹瓦当,直径18cm,该瓦当是战国时期秦国圆瓦当。战国时期的瓦当,形制主流为半圆形,上承两周造型,而在当时的秦国,已有更具装饰功能的全圆形瓦当出现。秦国瓦当装饰纹样中,最常见的是风格独特的葵纹,细部极富变化。通常当面,中心有凸起乳丁纹,外侧有模印阳弦纹一道,以乳丁为中心呈顺时针方向伸出卷曲臂状弧纹,数目八至九条不等,极富有韵律美感。 相似文献
11.
飞鸿“延年”瓦当,秦瓦当,直径14.5cm,灰陶模制,为圆当有窄廓,现藏于河南博物院。当面有一减地浮雕的鸿雁,伸颈展翅尾呈剪刀状,头颈挺直为中轴线,将篆体隶书“延年”二字隔于两侧,是秦代的典型特征,有意将画面一分为二,用乳钉补白,在对称中求变化,均衡自然,富于生气。给人以视觉和心理上的美感。用鸿雁搭配“延年”二字来装饰瓦当、表示秦朝统治者的壮志凌云及江山宝座代代相传永不衰败。 相似文献
12.
正西汉朱雀纹瓦当陕西西安汉代遗址出土西汉中期,轮制技术在制瓦业中应用和发展,泥条盘筑法逐渐被淘汰。瓦当是建筑用的一种陶制品,瓦当是瓦的头端,从实用角度分析是为了便于屋顶流水,起到保护檐头的作用。西汉中晚期出现了"四神"瓦当,这与当时的"星象学说"有关,此瓦当便是代表南方的朱雀之象,代表夏季;汉代人将四神视作能避邪求福 相似文献
13.
正汉代文字瓦当汉代文字瓦当"千秋万岁与天毋极万岁与天毋极"汉代瓦当纹饰的题材十分丰富,几乎囊括了天上、地下、神鬼世界和人间生活的各个部分。在瓦当图案构成方面,汉代瓦当不仅有中轴线对称结构、辐射圆旋结构,还有任意灵活的结构形式。在文字瓦当中,又多为篆书,也有隶书、楷书。方寸之间,极尽文字变化之能事。 相似文献
14.
正此瓦当为罗振玉《秦汉瓦当文字》卷一著录,云出自栎阳。直径16.5cm,边轮宽1.5cm,当厚2.5cm,当心乳钉纹外区以双线十字分为四格,自右向左直书篆体汉并天下四字,字外弦纹一周,为西汉中晚期物。西汉的文字瓦当当面布局比较规整, 相似文献
15.
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代,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战争年代。各民族各有其美术特点和不同的纹样图腾。在社会变动的同时,意识形态领域也发生着剧烈的变革,各种思想为不同的阶级利益争鸣,形成了各家学说。奴隶制社会的绝对王权的神秘风格特征被新的艺术思想所替代。《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反映出当时艺术源自生活、表现生活的艺术观点,所以这时期的艺术作品开始从抽象走向具象,从虚无转向现实。 相似文献
16.
陶白虎纹瓦当,汉,直径19.3cm.白虎是主管西方的神灵,与青龙、朱雀、玄武共同组成四神(也称四灵).此瓦当泥质灰陶,圆形当面,外廓较宽,当心为一突起的大乳钉,面模印白虎纹图案,白虎依据圆瓦而呈弧形,作奔走状,张口怒目,凶猛威慑,蕴含气势,动感强烈,突出了老虎的威严.整体设计匀称,富于美感. 相似文献
17.
战国云鹤纹瓦当战国时期在思想上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政治和经济是一个巨大变化的时期,这必然带来了艺术上的活跃。“建筑艺术是以空间的立体组合来体现时代精神”的,作为建筑上的瓦当也不例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楚辞《招魂》曰:“高堂邃宇,懢层轩些。”从这些诗句中,可以想见当时一些建筑物的讲究和华美。奴隶社会时期的那种抽象的、原始的、拘谨的格局已经被冲破,而展现的是一个直接面向自然取材自然进行创作的新风貌。 相似文献
18.
正兽面纹琉璃瓦当,筒长35cm、直径13cm,1974年宁夏银川西夏陵区6号陵出土,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琉璃瓦是中国传统的上釉陶制品,其以吸水量小、色彩绚丽多姿的特点出现后一直用于宫廷建筑。陶胎,圆形,兽面纹饰,面部狰狞凶猛,眉弓粗壮,双目怒睁,鼻孔硕大,龇牙咧嘴,造型颇具特色。瓦当是西夏十分常见的建筑构件。西夏瓦当装饰图案分为兽面和花卉两种。兽面瓦当装饰图案简单,当面为 相似文献
19.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争霸、兼并,使政治、经济、思想及文化发生了巨大变革。因此,齐故城遗址出土了大量半瓦当,其中“树木、双鹤、乳丁纹半瓦当”就风格独树一帜,该瓦当底边长14.5cm、高6.2cm,中立一树,上面三对树枝向上弯曲,下面一对树枝向下伸展下垂,有分枝,枝头似三角苞蕾;两侧各有一鹤,长喙曲颈,一腿站立,一腿抬起,胸前各有一较大乳丁。此类瓦当无论是对树木的描绘,还是对各种动物形象地刻画,都体现了当下时代写实意味的浓厚,并具有较强的绘画性。 相似文献
20.
正《砖瓦》2020年第二期封面设计中选用了夔纹大半圆形瓦当和延寿长相思瓦夔纹大半圆形瓦当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藏在秦始皇陵封土之北,当时曾修建了一座面积约4500㎡的大型宫殿,是专门供秦始皇灵魂饮食起居的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