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真成 《冶金丛刊》1995,(1):20-22,26
一、前言 在机械制造工业中,常要求某些机器零件既能耐磨,又不易产生脆性断裂;既要求表面具有高硬度、耐磨、耐疲劳等,又要求其心部在保证足够强度的前提下,仍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塑性。要达到这些要求,可以借助于化学热处理方法。目前在工业生产中应  相似文献   

2.
用20CrMnTi、20MnVB及20CrNiMo 3种常用齿轮钢作试验,在研究3种相关淬透性组织判据(DI(90%M)、DI(99.9%M)和DI(50%M))的基础上,以90%马氏体透性的组织判据,建立了含有元素交互作用项、能连续计算渗层淬透性值JD(90%)(端淬试为渗层淬样上自水冷端到90%马氏体区的J距离)的多项式回归方程。利用该方程对上述3种钢所作的相应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衡量渗碳工艺是否合适,需要对渗碳层的厚度及碳含量进行准确测定。实验探索了一种能够快速准确地表征渗碳层厚度及碳含量的方法,并以18CrNiMo7-6钢为例进行了相关测定。首先,利用化学法验证了电子探针法测定渗碳层的准确性。其次,对比了电子探针法与硬度法的结果,两种方法测定渗碳层厚度的结果一致,电子探针法同时给出了不同渗碳层厚度与碳含量的变化曲线。再次,利用金相法观察了渗碳层及基体的微观组织,由于渗碳层厚度超过了金相法的测定范围,无法做出结果对比。综上所述,电子探针法既可以测定渗碳层的厚度,也可同时得到相应厚度渗碳层的碳含量,是准确表征渗碳层的有效方法,可以作为衡量渗碳工艺是否合适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100081;3.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质量部, 北京 100081)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微区电阻测试方法及其均匀性表征方法的应用 ,利用自主研制的斜置式方形四探针微区薄层电阻测试仪 ,对P型硅芯片进行了无图形Rymaszewski法测试 ,在 3寸芯片上测试了 5 98个 3 66μm× 3 66μm方形微区的薄层电阻 ,并用等值线图表示了其分布 ,得到了薄层电阻的不均匀度及平均值 ,这种微区薄层电阻表示方法适用于评价材料质量及改进制造工艺。  相似文献   

6.
表面碳含量、渗碳层深度、碳含量分布等因素对渗碳齿轮的性能影响重大。实验以两种不同渗碳工艺条件下的齿轮试样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整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工作条件,确定试样表面碳含量、渗碳层深度及碳含量分布状态的定量分析方法最佳条件为:加速电压10 kV,电子束流200 nA,束斑20 μm。同时,将两齿轮心部碳含量测试结果与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仪测试结果进行了比对;将碳含量分布与硬度梯度进行了对照。结果表明:电子探针分析仪测试得到的心部碳含量值与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仪测试值相近;电子探针测试的两试样碳元素分布趋势与在硬度计上检测的硬度梯度分布趋势相似。因此,利用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不仅能准确测定渗碳层碳元素的含量,而且能直观地反映出各渗碳工艺条件下样件整个渗碳层碳元素含量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7.
从天津钢管公司使用桥式起重机的生产实际出发.结合了引进意大利BADONI公司制造的桥式起重机车轮检测数据.分析我国起重机车轮使用寿命短.是由于车轮硬度偏低、淬硬层过浅所致.指出提高桥式起重机车轮使用寿命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齿轮钢中渗氮层深度和含量测定,对衡量渗氮工艺是否合适至关重要。实验以20MnCrS5齿轮钢为试验材料,摸索出电子探针法(EPMA)测定渗氮层的最佳试验参数为:加速电压10 kV,束流100 nA,束斑直径1 μm,步径1 μm。首先,利用电子探针的面扫描功能,对渗氮层从表面到基体进行二维和三维面分布定量化分析,从结果可以看出,表层有一个富集的氮化层,厚度约为10 μm,最高处氮含量(质量分数,下同)达到8.46%,氮化层以内的氮含量在0.84%左右,渗氮层总深度约为600 μm。其次,对比了电子探针线分析法与硬度法的结果,电子探针法测得的渗氮层总深度与硬度法测得的基体硬度值时深度一致,都约为600 μm,且能同时给出不同渗氮层厚度与氮含量的变化曲线。因此,电子探针法作为硬度法的补充方法,可以同时得到准确的渗氮层深度和氮含量,可以作为衡量渗氮工艺是否合适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齿轮钢中渗氮层深度和含量测定,对衡量渗氮工艺是否合适至关重要。实验以20MnCrS5齿轮钢为试验材料,摸索出电子探针法(EPMA)测定渗氮层的最佳试验参数为:加速电压10 kV,束流100 nA,束斑直径1 μm,步径1 μm。首先,利用电子探针的面扫描功能,对渗氮层从表面到基体进行二维和三维面分布定量化分析,从结果可以看出,表层有一个富集的氮化层,厚度约为10 μm,最高处氮含量(质量分数,下同)达到8.46%,氮化层以内的氮含量在0.84%左右,渗氮层总深度约为600 μm。其次,对比了电子探针线分析法与硬度法的结果,电子探针法测得的渗氮层总深度与硬度法测得的基体硬度值时深度一致,都约为600 μm,且能同时给出不同渗氮层厚度与氮含量的变化曲线。因此,电子探针法作为硬度法的补充方法,可以同时得到准确的渗氮层深度和氮含量,可以作为衡量渗氮工艺是否合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为了保证整个烧结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通过对承钢2号烧结厂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采集、整合和预处理,运用相关性分析筛选出与料层透气性相关的重要特征变量,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算法建立料层透气性预报模型,以即时为现场操作人员提供科学的操作指导。通过测试并与随机森林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深度神经网络具有很好的预测效果,可实现对料层透气性的精准预测,对优化烧结现场的操作效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运用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可迭加性质,对炉内物体的渗碳过程的多段时间渗破方程进行求解,得到在第3类边界条件下的碳浓度分布函数.用此方法能够描述逐段时间渗碳扩散方程在各时段的物理行为.  相似文献   

13.
罗继军 《工业炉》2020,(4):38-40+59
设计一种渗碳气氛炉的自动搬运装置,将经过高温加热渗碳后的零件,快速地搬运至自动传送机,进行下一道工序。该设计优化了搬运装置,根据热处理工艺的要求可以进行灵活调节相关结构,有效地整合了多个热处理工艺的连续性,为相关行业的技术升级和改造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齿轮的整体高频淬火工艺,通过不同的淬火时间(分别为12 s和17 s)获得了不同的硬化层.利用显微硬度计测出了齿轮齿根不同厚度的硬度,绘制出了硬度变化规律曲线,并根据经验公式分别测算得到了它们的淬硬层深度.同时利用扫描电镜(SEM)对齿根的淬硬层部分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发现不同的淬火时间在硬化层处获得了不同的淬火组织,淬火时间12 s组织为马氏体+铁素体+残余奥氏体,淬火时间为17 s组织为马氏体+极少量针状铁素体+残余奥氏体,后者组织更均匀,强度更高,因此工艺更理想.  相似文献   

15.
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以NiFeCr和Ta分别为缓冲层的两种NiCo薄膜样品,在不同温度下对两种样品退火.结果表明:在NiCo厚度相同的情况下,以NiFeCr作为缓冲层的样品的各向异性磁致电阻(AMR)值明显高于Ta作为缓冲层的样品.X射线衍射(XRD)的结果表明,NiFeCr/NiCo薄膜的晶粒平均尺寸大于Ta/NiCo薄膜,且两种样品的磁膜/缓冲层界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是造成两者AMR差异的原因.此外,对样品进行温度适当的热处理可以明显改善薄膜的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无取向硅钢层间电阻和膜重进行检测分析,初步制定了现场层间电阻和膜重的内控标准,同时结合生产实际对层间电阻和膜重之间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简要分析,当膜重小于500 mg/m2时,层间电阻随着膜重的增加而升高,整体呈抛物线形式;而膜重范围在500~550 mg/m2时,膜重变化不大,但层间电阻差距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维持稳定的高炉铁口深度对高炉安全生产以及高炉长寿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炉铁口深度检测是利用开铁口机的行程标尺或速度编码器,而铁口环境恶劣,具有高温、强腐蚀、多尘、多振动等特点,难以实现低成本、高效率测量。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ArUco标记的机器视觉测距技术,针对ArUco标记,研究了快速、准确提取ArUco标记特征点的方法;针对铁口打开时机难以人工判断的情况,提出基于图像颜色变化的铁口打开判据,实现铁口深度的自动测量。实验表明,在实验室景深5 m、量程4.3 m的条件下,移动距离的测量相对误差小于1%;在现场环境下,该方法可以实时有效提取标记区域,检测速度可以达到20 fps,满足炉前区域高炉铁口深度的持续、准确测量需求。  相似文献   

18.
Song Jisuo;He Hailong;Liu Pengfei;Sun Qun;Li Weidong;Qiao Guannan(General Steelmaking Plant of Angang Steel Co., Ltd., Anshan 114021, Liaoning, China)  相似文献   

19.
能源价格上涨,工资提高,以及环保要求严格,使其需要在有色冶金方面发展新的冶炼方法。其趋势是向着单位生产能力高的连续生产设备。为此,西德北德精炼公司同比利时霍勃肯——奥维尔佩尔特冶金公司合作研制了一种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