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潘春华 《美食》2012,(6):57-57
旧时镇江茶馆颇多,茶饮之风尤盛,可谓"处处桥头见茶肆,条条小街有茶馆"。一些稍具规模的茶馆中还设置了书场、面饼摊点等,所以除集聚本地平民百姓、三教九流外,还吸引了众多南来北往的商贾游客。镇江上了年纪的老人大都记得,当时的茶馆有荤、素之分。荤茶馆集中在城外大西路一带商业区,大商号的老板同客  相似文献   

2.
茶馆两世间     
我对重庆的茶馆情有独钟,因为那实在是三朋四友谈天说地的好去处。每人面前一盅盖碗茶,茶几上有葵瓜子、花生米和炒蚕豆,椅子通常是竹子做的,有靠背,你想坐则坐,想靠则靠,想呆多久就呆多久,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花钱不多,情趣不少,惬意极了。 旧重庆的茶馆据说比现在还要多,稍微大一点的街道都有茶馆。茶馆如同饭馆.都有自己的名号,当年的“大同”、“兰园”、“蔚园”,中央公园内的“长亭”,新生市场内的“百老汇”,青年路上的“一乐也”,在重庆的茶馆里都是颇负盛名的。 就特色与风格而言,重庆的茶馆与成都没有什么两样,…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是茶的故乡,自古以来,茶文化一直源远流长。巴蜀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产茶胜地之一,四川人从古至今一直保留着饮茶的习惯,有谚语流传:四川盆地"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在四川,特别是成都,茶馆可谓遍布大街小巷,坐茶馆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茶文化在老成都早已演变成独一无二的"茶馆文化"。可以这么说,茶和茶馆在四川既是生活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茶的祖国 ,茶馆遍及大江南北。尤其四川 ,无论是城镇的大街小巷 ,还是乡间的村边道旁 ,凡是有人聚居的地方几乎都有茶馆 ,而凡是有茶馆的地方就有摆不完的龙门阵。这些龙门阵经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 ,并不断地集体加工之后就成了民间文学的一部分。记得儿时 ,我第一次被邻居王大爷牵着手到茶馆玩 ,刚进门就被一个人绘声绘色的讲述吸引了 :“只见前面来了一人 ,调羹儿鼻子 ,绿豆眼睛 ,走马转角楼的额头……”短短几句话 ,使我对茶馆里的龙门阵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茶馆汇集了工、农、商、学、兵 ,男、女、老、中、青 ,他们虽各有各…  相似文献   

5.
南汇县祝桥镇曾称竹桥镇、祝家桥 ,位于今浦东国际机场西 4km处 ,水陆交通便利 ,全镇人口 3万 ,镇中心区人口约 5千。该镇的老年人有爱上茶馆饮茶的习俗。据 1 936年统计 ,全镇茶馆曾多达 33家 ,其中镇中心区就有南园、渭泉园、民众等 1 2家。 1 946年倪五在镇中心区道周桥街开了一家竹乐居茶楼 ,既供茶水 ,又可以听说书 ,是居民乐去之场所 ,也是当时最具规模的一家茶馆。1 949年 ,镇中心区仍保留了竹乐居第 5家茶馆。不久 ,这些茶馆均相继倒闭。后来 ,由祝桥商业合作社出面办了一家集体性质的茶馆 ,有 1位管理人员、1个老虎灶、40多个座…  相似文献   

6.
卢苇 《饮食科学》2008,(10):60-61
我的故乡是汉水岸边的一座小城,小城中原来有过许多小茶馆。 用一个比喻来说,小城若是一片天,小城茶馆就是天上的星斗;小城若是一条鱼,小城茶馆就是鱼的片片锦鳞。小城茶馆从来都是小城人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王再承 《饮食科学》2001,(10):34-34
“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茶馆里点评历史人物也成了一道风景。如今茶馆这种固有的功能并未丧失,它的延续一样使人发思古之幽情。茶馆里的“山海经”自有令人思索之处,而一张“侃嘴”啜着历史叠影的现代人也在茶馆内上演着一出出“折子戏”。  相似文献   

8.
《镇江市志·风俗》载:“旧时镇江人有早上上茶坊喝茶、吃早点之俗,谓之‘吃早茶’。”老镇江的茶馆,亦称茶坊,有荤、素之分,荤茶馆集中在城外大西路一带商业区,大商号的老板同客商洽谈生意,一般好在荤茶馆,  相似文献   

9.
成都大街小巷茶馆鳞次栉比,众多茶馆是爱好休闲的成都人空闲时打发时间的好去处。成都的茶馆已成为成都人社会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场所,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文章旨在通过对茶文化与茶馆文化的梳理,进行案例分析,希望能够加深对成都茶馆文化的了解,促进对茶馆文化旅游的开发以及对传统茶馆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0.
上海已有茶馆1000家,但仍有不少人抱怨找不着一家轻松品茗的好去处。而最近新开的复合式茶馆能让您如愿以偿,在这里能  相似文献   

11.
茶馆忆旧     
小时候,常随着我的父亲到老城隍庙“湖心亭”茶室去喝茶,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茶馆堂倌手里提着有着长长嘴儿的大铜壶往茶壶中冲茶,人离茶壶有好几尺远,可是一滴也不会冲在外面,就像是耍杂技的一般。对孩子来说,吃长生果、糖莲心和嗑瓜子,是茶馆中最吸引人的东西。父辈们则高谈阔论、议论纵横,还不时争执得面红耳赤,而知趣的茶馆堂倌则趁着冲茶时刻,用眼神向贴在墙上的“莫谈国事”四字一瞟,暗示讲话要有个分寸,不要涉及禁区,给自己和茶馆招来麻烦。当时正值敌伪统治时期,人们很容易情不自禁地在茶馆中发牢骚,  相似文献   

12.
在杭州喝茶     
荒原 《饮食科学》2005,(6):50-50
到杭州,不能不去茶馆里坐坐。不是附庸风雅也并非茶瘾有多大只是想知道何以我住的城市到处是歌舞厅和洗脚房,而杭州却肩挨肩的都是茶馆,难道仅仅是因为抗州出产龙井名茶吗?梅家坞一带,路边所有的房子几乎都是茶馆,气派大些的叫某某茶楼简单些的叫个什么茶吧茶室,好古的叫茶坊,茶肆,通俗的就叫茶馆。  相似文献   

13.
孙玲 《中国食品》2009,(18):11-11
8月14日,2007-2008年度全国百佳茶馆颁奖典礼在广西南宁举行。近200名全国茶馆经理人将齐聚广西.就新形势下茶馆发展方向、经营策略等在第三届全国茶馆经理人高峰论坛中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饮茶向来是中国百姓的生活习惯,是民众日常生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对茶叶、茶具和茶馆都有一定的讲究,中国茶也因此享誉全球本文择取昆明和杭州两地的茶馆进行比较,从茶馆的选址、品茶方式和消费习惯等几个方面入手,试得出杭州、昆明在地方文化背景下的日常休闲、审美旨趣和生存压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孵茶馆     
严言 《食品与生活》2005,(11):38-39
上海话一直有孵茶馆,但打我们这代起,已甚少亲历这种“孵”的感性。孵在上海方言中,总似带点懒散相、松弛相,与坐,是很不同的两个概念。我们可以讲茶馆孵孵,当然也可以讲茶馆店坐坐,却已少了几分闲情惬意,我们绝不会讲写字间孵孵,除非此  相似文献   

16.
茶馆名撷趣     
<正>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茶馆名称更是丰富多彩、灿烂绚丽,其中,一些茶馆的取名含义隽永,颇有情趣,让人一看茶馆名便可窥出其特色或全貌。以吉祥之意取名一般说来,茶馆的店名都不会缺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如意的字眼。"国泰民安福永昌,兴隆正利同齐群,协益长裕全美瑞,合和元亨金顺良。惠丰成聚润发久,谦德达生洪源强,恒义万宝复大通,新春茂盛庆安康"。这  相似文献   

17.
<正>《风味人间》网络热播,捧红了江苏的两道经典小吃,蟹壳黄烧饼和烫干丝。这两道小吃也经常出现在南京人的早茶桌上。秦淮河两岸曾有茶馆3000余家,茶馆是信息传播的场所,过去没有电视广播,老百姓每天早晨一碗烫干丝,一份酥烧饼,配上一壶茶,在茶馆谈天论地,传播信息。  相似文献   

18.
茶馆是杭州城市生活的一部分,茶馆也是杭州城市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千年的发展历史为杭州茶馆积淀了丰厚的文化,近年来的发展则使杭州茶馆业形成了适应现代杭州都市发展需求的基本特征。论文重点分析了杭州茶馆业的五大系列、多元化的经营特色,并就茶馆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镛 《烹调知识》2005,(1):51-51
苏州的茶馆书场现在已经很少了,上了一点年纪的老苏州们都眷恋着它。现在虽然姑苏城内外茶馆、茶艺店比比皆是,但它们替代不了茶馆书场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有道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从茶馆书场里可窥天堂苏州情趣之一斑。苏州茶馆书场的格局很精彩,集吃、喝、玩于一体。茶  相似文献   

20.
开茶馆看似简单,要上品位实则不易。茶馆在繁华街市,多由其他门面改造而成。因门面面积有限,寸土寸金,多向空间或纵深发展。有二层的一般把它一同租下。没有的就依托墙壁搭梁,铺上木楼板。虽然一楼与二楼只有一人多高,较为低矮,只要设计恰当巧妙,也不至于有压抑之感。许多茶馆上下楼窄小,却恰恰做得颇有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