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里格气田开发目的层主要为下二叠统石盒子组8段及山西组1段致密砂岩储层。受河流相沉积控制,河道砂体纵向上多期叠置,横向上复合连片分布,地震储层预测精度有限,主要原因有:①储层的复杂性、强非均质性导致储层预测存在一定难度;②砂、泥岩纵横波速度差异小,限制了叠后地震储层预测的准确性;③地震资料品质差、横波速度预测不准确,降低了储层预测的精度。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储层预测方法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采用超道集、拉东变换、无速度剩余时差校正可以提高地震资料品质;②在岩石物理横波速度预测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多参数神经网络方法可以提高横波预测精度;③通过弹性参数敏感性分析,优选出纵横波速度比、泊松比、体积模量/剪切模量等敏感参数,并确定含气储层的弹性参数下限,在此基础上采用叠前反演技术进行含气储层预测,为区块富集区优选与井位部署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吉尔嘎朗图凹陷煤层厚度和含气性具有垂向变化大、横向变化快的特点,煤层气富集区预测成为生产难题。对于煤层预测,优选基于相控的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提高预测煤层厚度的精度;对于煤层含气性预测,由于单一属性预测含气性具有一定局限性,利用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提高煤层含气性预测精度,融合后的平面预测结果与实际钻井数据吻合率达91%。结合煤层厚度和煤层含气性2个重要评价指标,实现该区煤层气富集区的预测,认为工区东南部缓坡带为较好的煤层气富集区,为后续井位优化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渤海西南部A构造夹持在渤中凹陷主洼和西南次洼之间,成藏条件优越。但由于钻前含油气性指示不明,影响了井位部署,导致该区勘探进展缓慢。常规地球物理方法研究往往基于叠后地震成果资料,而叠后地震资料本身丢失了与含流体性质息息相关的AVO、横波、密度等信息,导致检测效果不理想。本文从叠前CRP道集出发,多方位挖掘地震资料隐含的流体信息,开展了常规地震内部属性提取、叠前地震AVO属性分析、叠前地震弹性参数求取、电阻率反演,并优选出含油气性敏感参数,建立了多层面关系,预测了含水饱和度体。最终利用优选出的参数进行了含油气性地震多参数综合检测,并形成了地震多参数综合含油气检测技术。该技术在A构造应用效果较好,成功指导了井位部署,助推了该区油气重大发现,同时为渤海其他类似构造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4.
渤海西南部A构造夹持在渤中凹陷主洼和西南次洼之间,成藏条件优越。但由于钻前含油气性指示不明,影响了井位部署,导致该区勘探进展缓慢。常规地球物理方法研究往往基于叠后地震成果资料,而叠后地震资料本身丢失了与含流体性质息息相关的AVO、横波、密度等信息,导致检测效果不理想。本文从叠前CRP道集出发,多方位挖掘地震资料隐含的流体信息,开展了常规地震内部属性提取、叠前地震AVO属性分析、叠前地震弹性参数求取、电阻率反演,并优选出含油气性敏感参数,建立了多层面关系,预测了含水饱和度体。最终利用优选出的参数进行了含油气性地震多参数综合检测,并形成了地震多参数综合含油气检测技术。该技术在A构造应用效果较好,成功指导了井位部署,助推了该区油气重大发现,同时为渤海其他类似构造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蕴含丰富的致密砂岩气资源,近期利用高精度三维资料开展侏罗系沙溪庙组河道砂体勘探取得突出成效。沙溪庙组河道砂体具有横向变化快、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因此提高河道砂体的边界识别及其含气性预测精度是致密气地震勘探的关键。通过开展AVO特征低频保护的“六分法”(分类、分频、分时、分域、分步和分区)高保真叠前去噪、近地表Q补偿和OVT域叠前时间偏移等技术攻关,形成了一套针对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气藏的“双高”(高保真、高分辨率)地震处理技术,并创新应用“双亮点”属性及多波、多分量砂体含气性地震预测等解释技术,提高了含气砂体预测精度。该技术系列在川中沙溪庙组致密气预测应用成果显著,地震数据频带得到了拓宽,低频信息更加丰富,资料信噪比明显提升,河道边界及其含气性预测的精度大幅提高,钻井成功率超过83%,应用成果有力地支撑了该地区沙溪庙组致密气的增储上产。  相似文献   

6.
利用坐标旋转技术可以构建新的弹性参数,并且通过寻找合适的旋转角度,可以使新构建的弹性参数对储层物性和含气性的区分能力最大化。地震属性融合可以将多个属性融合在一起,达到更准确地预测储层的目的。首先通过岩石物理特征分析,利用坐标旋转技术选取和构建了对储层物性和含气性敏感的弹性参数,然后对这些弹性参数进行叠前同时反演;同时利用叠前和叠后地震数据提取了多种地震属性,从中优选出与"甜点"因子相关度较好的地震属性;最后将弹性参数反演结果与优选出的地震属性进行融合,并根据融合结果对储层"甜点"区进行了识别和预测,结果与钻井实际情况基本一致,且比用单一方法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7.
苏里格二维转换波勘探应用研究与效果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苏里格气田属典型的陆相沉积薄互层储层,前期勘探成果表明该区是一个大面积含气但具有明显非均质性的砂岩复合气藏,含气层单层厚度薄,产量低。分析了苏里格多波原始地震资料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采用了转换波静校正、叠前去噪、地表一致性处理和叠后提高分辨率等重点处理技术。利用纵波和转换横波的振幅信息,对含气砂岩的分布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龙凤山气田营城组发育河流相致密砂岩储层,主力气层营Ⅳ砂组具有孔渗低、单砂体薄(3~5m)、非均质性强、弹性参数差异小等特点,优质储层识别和预测难度大。基于研究区岩样测试和岩石物理分析,优选致密含气砂岩的敏感弹性参数组合;通过叠前道集振幅恢复处理和叠前地质统计反演获取高分辨率的敏感弹性参数体,并利用贝叶斯分类方法识别致密含气砂岩。识别结果与实钻井结果吻合度较高,提高了薄层致密含气砂岩的预测精度,为后期开发井位部署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大庆长垣扶余油层以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沉积为主,砂体多呈短条带状及透镜状,平面上错叠连片,纵向上与泥岩成薄互层,单层厚度薄,储层横向变化快,非均性强;为了提高这类储层地震预测精度,采用了砂体分类综合预测技术。综合利用探井、评价井钻井资料,根据钻遇的储层厚度进行砂体分类;结合地震构造、沉积等寻找砂岩发育最优区,优选部署井位。根据研究结果,累计部署井位106口,钻遇砂岩成功率8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在莺歌海盆地,随着勘探走向中深层和高温高压领域,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常规的亮点、AVO、叠前反演等对储层预测、含气性检测出现了精度大幅降低或失灵的情况。为了研究高温高压地层的地震响应特征,有效地解决盆地内高温高压储层的预测和含气性检测问题,通过多砂体精细属性分析,总结了影响本区地震响应的6大主要因素,分别是浅层气及泥底辟、泥岩盖层、砂体耦合、储层厚度、储层物性和储层的含气饱和度。研究中采用了岩石物理分析、地震正演、精细建模的叠前叠后反演等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对各种地震信息的分析,然后将各种影响因素一一剥离,以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最后得到不同条件下地震属性异常所代表的储层厚度、物性及含气性等数据,实现了地震信息与气藏信息的有效对应,达到了预测储层及其含气性的目的。实钻结果表明,利用地震信息剥离技术开展的中深层高温、高压储层预测和含气性检测的精度较高,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西部深层致密气藏普遍具有低孔、低渗透、非均质性的特征,气水关系复杂,油气高产对储层裂缝发育的依赖性强,常规地震技术手段难以解决其储层预测、裂缝检测及含气性识别难题。为此,对川西地区实施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针对川西地区深层致密气藏预测难题,利用P波叠前同时反演及纵横波叠后联合反演技术进行储层预测,利用纵波各向异性及转换波横波分裂技术进行裂缝预测,利用多波频率衰减属性及流体密度反演技术进行含气性预测。通过对多波信息的挖掘利用,提高了储层预测反演的精度,增强了小-微尺度裂缝检测的能力,拓展了含气性检测的手段,实现川西深层致密气藏较全面的多波预测及应用,为川西深层致密气藏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也为其他地区的多波地震研究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应用叠前地震弹性波反演方法预测含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西部地区某含气藏砂岩储层横向变化剧烈,在使用叠后反演方法难以达到有效预测储层的情况下,通过应用叠前地震弹性波反演方法,充分利用大偏移距叠前地震资料开展储层预测,重要的是将测井数据和地震叠前数据紧密结合,预测含气有利区,收到明显地质效果。为此,详细地解剖了一个典型实例,通过实施该方法中的一系列技术,达到了对储层含气性有效预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双相介质理论的油气检测技术是利用频率敏感段的累积能量或特定频率信息研究地层属性及含油气性。本文针对三湖第四系浅层生物气区地震剖面呈现“含气下拉”、油气检测显示“低频共振、高频衰减”的频率分布特征,优选表征油气富集程度的参数,应用最大能量累加法(CM法)对研究区内含气有利区的平面分布范围与展布规律进行预测。为了避免检测结果的片面性,还应结合地震构造解释成果、参考叠后地震属性和钻井试气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杭锦旗锦58井区主要目的层属于低孔、低渗致密碎屑岩储层,气层分布不均匀,且纵波阻抗叠置,常规的叠后储层及含气性预测方法难以有效满足勘探开发需求。在测井及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叠前CRP道集中的偏移距信息,通过对典型单井进行AVO特征分析,优选气层发育的敏感AVO属性,从而定性刻画气层发育的有利区;同时开展横波预测及多参数岩石物理分析,通过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实现定量预测储层含气性。结合已钻井分析验证,AVO技术在该区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有效降低了叠后预测方法的多解性,进一步提高了含气性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位于莺歌海盆地中央的东方1-1气田受海上作业条件限制,部署的井位数量相对较少,井控范围大,对地震资料的依赖度高。为达到高效开发气田的目的,针对其储层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利用有色反演技术结合倾角切片等资料进行了多体构造分析及砂体精细描述,并利用时频三原色信息来指导隔、夹层的准确雕刻,最终实现了对该气田储层空间几何形态的精细描述;同时,利用叠后资料地震属性及地质综合资料,进行了相控储层预测,结合叠前弹性反演、吸收等信息对储层的物性变化及含气性进行了预测。研究成果对该气田开发井位部署、地质储量的确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并由此建立起了一套适应莺歌海盆地储层评价、气田开发的地球物理技术系列。  相似文献   

16.
煤层气“甜点区”地震预测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煤层气"甜点区"系指煤层埋藏深度适中、厚度较大、热演化程度合适、含气量相对较高、孔渗性相对较好、单井产量高且稳产的煤层气富集区带。寻找和优选煤层气富集的"甜点"区带,对于煤层气开发井位的部署和优化、提高煤层气井产量、促进煤层气藏的有效开发都具有现实的经济价值。以往的研究成果表明,影响煤层气富集的7项关键地质要素为煤层厚度、煤层埋深、热演化程度、煤层含气量、断裂及裂缝、圈闭条件、煤层脆性。在试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地震资料来预测煤层气富集区的地球物理方法,即多种属性相结合的精细构造解释、AVO反演预测裂缝发育特征、多种反演方法相结合预测煤层厚度特征、叠前反演技术预测煤层含气性和脆性特征,然后进行综合评价,优选各要素均为有利的区域确定其为"甜点区"。应用这一技术思路预测出了HC地区煤层气的分布范围,"甜点区"面积达到21.64km2,在区内部署的2口开发井目前排采效果良好,产气量远高于"甜点区"外的井,预测结果与实钻结果相吻合,为类似"甜点区"的地震预测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海洋石油》2017,(2):45-50
西湖凹陷目的层埋藏深,低渗气藏占比大,需要通过储层改造方能有效开发,但储层非均质性强、横向变化快,优选甜点储层发育区是储层改造成功的关键。分析了三种不同类型"甜点"储层的地质成因,通过测井岩石物理分析优选了岩性、物性及含气性的敏感参数。运用叠前同步反演技术得到弹性敏感属性体,进而预测了砂岩厚度、物性、含气性及脆性指数的展布特征,将地质和工程优势属性融合得到一类和二类甜点发育区,为水平井多级压裂的井位方案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北部保德南地区为例,通过煤层测井资料交会图分析、煤岩心实测含气量数据和测井数据的研究,得到煤层密度与含气量相关性高的敏感参数及其关系式。结合三维地震研究成果,用叠前同时反演技术得到密度数据体和煤层密度属性,对煤层含气量横向展布规律进行定量预测。将煤层含气量定量预测技术应用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北部保德南地区,为煤层气有利区评价和井位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蕴含丰富的致密砂岩气资源,主要赋存于二叠系河道砂体中,砂体厚度横向变化大,提高薄砂体识别及其含气性预测的精度是该区地震勘探的关键;该区表层为典型的黄土山地地貌,地表起伏剧烈,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因此提高原始采集资料品质,为叠前反演提供可靠基础资料,是极具挑战的技术难题。东方地球物理公司近年在该区三维地震勘探中,引入"两宽一高"(宽频、宽方位和高密度)的勘探理念和技术,采取提高激发子波频宽、应用低频单点检波器拓展地震资料频宽,通过宽方位观测满足OVT处理要求以提高叠前道集精度,通过高覆盖采集提高资料信噪比等措施,探索形成了适用于黄土山地的"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技术系列,包括面向致密砂岩气储层的观测系统设计技术、基于高清航片的激发因素优选和宽频激发/接收技术等。该系列技术在鄂东缘的应用结果表明,所采集三维地震资料频带得到拓宽,低频信息更加丰富,信噪比显著提高,砂体识别及其含气性预测的精度大幅提高,促成该区致密砂岩气藏勘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20.
以苏里格气田苏53区块为例,首先,必须针对苏里格气田大面积含气背景下存在含气富集区的典型地质特征,开展气藏精细地质研究,结合地震检测成果,预测含气富集区。在此基础上,针对水平井整体开发选区条件,选择地质条件适宜的含气区域,开展有效储层分布规律研究,选用科学合理的水平井开发井网,做好井位优选与井位设计,通过压裂改造技术,整体开发动用致密砂岩气藏。形成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整体开发技术路线与开发思路,不断继续升级并延伸应用到其他非常规油气藏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