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0 毫秒
1.
文章结合变电站设计的相关要求,通过对变电站设计原则的了解,阐述了变电站电气设备改造工程,进一步探讨变电站电气设备改造对改善变电站供电性能、提高变电站工作效率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紧凑型箱式变电站是在综合了美式箱式变电站和欧式箱式变电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首先分析了美式箱式变电站和欧式箱式变电站的主要缺点,提出了紧凑型箱式变电站的两种改进方式,最后探讨了实现紧凑型箱式变电站智能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陈建平 《电世界》2012,(10):44-46
变电站微机五防系统是变电站防止误操作的重要基础性系统。目前,大部分变电站的防误管理还停留在变电站就地防误系统的基础上,一些发达地区电网已实行了变电站集中监控管理,但是,对于监控中心与下辖变电站、变电站与变电站之间的防误操作安全还存在很多不足。  相似文献   

4.
用电顾问     
正变电站的分类问:变电站分为哪几种类型?答:变电站按其用途可分为升压变电站、区域变电站和枢纽变电站、地区变电站和用户变电站。(1)升压变电站。这种变电站建在发电厂,由于发电机的电压较低,为了把电力送到较远的用电地区,必须通过升压变压器把电压升高,再把电力送到远方的区域变电站和地区变电站。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国内500 kV变电站实行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运行模式的可行性.介绍了变电站运行模式改革的方向,比较了国内500 kV变电站与220 kV变电站、国内外500 kV变电站的异同点.以苏州地区500 kV变电站为例,从变电站设备缺陷、跳闸事故处理和工作量等几个方面着手,分析了决定变电站运行模式改革的各要素.分析表明,对现有变电站,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实现变电站的少人值守,二次设备能否实现远方操作对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变电站建设中,提高变电站供电能力一直是研究的重点。结合当前城网变电站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分析通过提升城网220 kV变电站10 kV侧直供能力以优化城市变电站布点,形成一种新型城区变电站建设方案。并与常规220 kV变电站方案、直降20 kV的220 kV变电站方案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该方案适用于高负荷密度城区220 kV变电站的规划建设。最后以广州某220 kV变电站为例进行了分析说明,为城区变电站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孙宇晗  莫娟  曹枚根  张霞 《电力建设》2013,34(12):18-23
目前变电站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愈发明显,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基于上述原因,针对变电站规划设计阶段,提出一种变电站噪声控制的技术方法,通过优化变电站平面布置来降低噪声排放。该方法首先依据变电站的规划设计方案,建立变电站噪声预估数值模型,并对站界噪声进行预测,结合预测结果及噪声排放标准,整体分析变电站布置形式,对变电站平面布置进行优化设计,通过调整变电站平面布局降低站界噪声。通过对优化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得到变电站合理布置形式。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对变电站站界噪声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500kV变电站实行无人值守运行管理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国内500kV变电站实行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运行模式的可行性。介绍了变电站运行模式改革的方向,比较了国内500kV变电站与220kV变电站、国内外500kV变电站的异同点。以苏州地区500kV变电站为例,从变电站设备缺陷、跳闸事故处理和工作量等几个方面着手,分析了决定变电站运行模式改革的各要素。分析表明,对现有变电站,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实现变电站的少人值守,二次设备能否实现远方操作对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丁书文  王成 《供用电》2012,29(3):9-12,47
智能化变电站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智能化变电站的建设。介绍了智能化变电站的体系结构,讨论了目前智能化变电站建设中重点关注的技术问题,结合河南省洛阳金谷园智能化变电站的建设,重点研究了智能化变电站现阶段的5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内目前变电站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国家相关导则要求,提出了一种新的变电站建设模式——模块化组合式变电站.对该变电站建设模式的特点进行了说明,并对新变电站建设模式的主要功能和变电站建设工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不同电源对环境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焚烧发电、生物质气化发电、风力发电、天然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等几种电源型式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编目分析,计算了其污染物排放量,并且都与燃煤发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DSP嵌入式系统某些特殊应用场合升级不方便、维护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串口通信向片内Flash在线烧写程序的方法.描述了该在线烧写方法的基本思想和实现步骤,并结合工程实际需要,优化了接收升级指令的时机,并在片内Flash设置应用程序备份区,进一步提高了烧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增强了系统的容错性和自愈恢复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方便可靠,相比于传统基于JTAG烧写,可摆脱仿真器进行程序升级,提高了嵌入式系统的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13.
CCD图像传感器广泛用于图像采集,受其内部结构和外部条件的影响,采集到的图像质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通过硬件改进提高图像质量面临经济与技术两方面的难题。为此本文利用多幅微位移图像间的冗余信息重建出高分辨率图像,既低成本又易实现。针对CCD与目标物间有相对微位移来获取序列低分辨率图像的情况,采用一种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对采集到的4幅微位移图像进行重建,并对这种算法进行优化。实验结果图可清晰地看到重建图像可分辨更多线对,高频信息量增加,算法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状态估计是基于单相纯正弦模型的,但实际电力系统的三相并不是完全对称,这就导致了传统的状态估计存在着固有的误差.随着基于GPS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MU)的应用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该文提出了一种以PMU为基础的三相状态估计和谐波状态估计算法以消除这种固有误差.利用PMU的电压幅值测量值和相角测量值与SCADA原有的测量值构成的混和量测系统一起用于状态估计,从而提高网络的可观测性及状态估计的精度,来弥补传统状态估计的不足.所以这种算法可根本解决系统三相不平衡和状态向量非纯正弦带来的误差问题.最后讨论了对该算法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PSCAD/EMTDC的电网GIC影响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磁暴在电网中产生的地磁感应电流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研究地磁感应电流在电网中的分布、大小及影响等问题有重要意义。在提出了研究我国电网地磁感应电流影响问题必要性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平面波理论的地表面势的算法,以及用PSCAD/EMTDC软件分析电网地磁感应电流影响的思路,并对仿真分析中的仿真条件、理论依据、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给出了仿真实例的分析结果。实例分析表明,我国电网的地磁感应电流问题是有必要深入研究的课题,PSCAD/EMTDC软件是分析电网地磁感应电流影响的有效工具和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是逆变系统设计的是重要方法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SVPWM方法,探究了使用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C6747生成SVPWM波的方法和实现过程。对SVPWM实现的软件和硬件均进行了设计,并在此基础进行了实验,实验表明该逆变系统的具有良好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一种开放式全数字舵机控制器。控制器采用了全数字三闭环控制,实现了舵机位置伺服控制功能,其中位置环采用PID参数模糊自整定的算法,电流环、速度环作为内环采用PI调节的算法,并对采用PID参数模糊自整定的算法和传统PID算法所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有较好的鲁棒性和动、静态性能,可达到位置跟踪效果。  相似文献   

18.
该文将办公室天然采光与光生物效应相结合,通过分析在不同光气候、季节时段、采光口朝向、亮度水平的天然采光条件下,人眼瞳孔大小、主观感受等变化规律,研究在光生物效应作用下,天然光的光色(光谱分布)、光照强度(亮度)与人的视觉心理生理变化之间的关系,整理在不同光色下瞳孔变化与亮度水平函数关系式,以期能提出符合节能要求、有利于办公人员身心健康及提高工作效率的办公空间采光环境方案,完善办公空间天然采光的健康模式,从而进一步促进绿色照明和健康照明。  相似文献   

19.
基于Linux的SCADA系统后台服务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微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Linux为代表的自由软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个领域。针对自由软件Linux应用到电力SCADA系统后台服务器中这一课题进行了可行性研究。通过与传统的Unix工作站后台服务器相比较,提出了基于PC/Linux的SCADA后台服务器。  相似文献   

20.
OPC(过程控制中的对象链接与嵌入技术)是工业控制和生产自动化领域中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接口标准,近年来在电力系统广泛应用。它是一种基于DCOM(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的技术。由于DCOM的平台相关性,不利于OPC技术的进一步应用。而代表分布对象技术主流的CORBA(通用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技术具有跨平台、语言无关等突出优点,本文尝试采用CORBA技术实现OPC技术。探讨了基于CORBA实现OPC技术的解决方案,通过具体的实现过程展示了方案的可行性,并通过测试用例和应用实例验证了方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基于CORBA实现OPC技术,将大大提高OPC技术跨平台、跨语言应用的能力,使其成为一种更广泛适用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