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解决陶瓷辊道窑炉燃烧系统采用天然气作为燃料运行成本高、余热利用不充分、能耗高等问题,提出陶瓷辊道窑炉用生物质燃烧系统及工艺,系统采用陶瓷辊道窑炉多级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和生物质气化技术,集预混燃烧技术、燃料气和助燃风自动连锁控制技术于一体。该技术节能和减排效益显著,为陶瓷企业辊道窑炉节能改造及低成本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使用标准化节能技术(由优选高能燃油催化剂及标准化添加工艺组成)在5辆营运客车中的应用测试,重点分析验证对车辆节能减排的作用,从而对企业提出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3.
《节能》2015,(10)
石油石化行业是能源消耗和排放控制的重点行业,地方炼油化工企业装置规模小、产业链短、技术相对落后、能耗高等问题是地方炼油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根据国家节能减排计划,企业节能、减排、增效的需要,以某炼油企业为例,基于该企业的能量流和物料流核算,突出重点能耗环节,找出资源利用率改进空间的厂内低压瓦斯气回收利用环节,提出瓦斯气回收利用改造措施和经济核算数据,可以明显促进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4.
李栋 《节能》2012,31(2):12-15
通过工艺革新、技术革新、科学管理革新等方法,对啤酒生产各环节进行资源化、效率化的分析,结合废酵母、废污泥资源化利用,说明工艺革新对节能减排的重要作用。通过低纯度CO2提纯回收、麦汁低压煮沸、液氨直冷等技术的运用,实现了技术革新及节能减排。以热能系统科学化管理为例,阐述了科学管理对啤酒生产节能减排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了锅炉煤改气实施过程中,锅炉各个系统改造的技术要点,并对煤改气后的节能减排效果进行多维度的评价,总结了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几个关键技术点.  相似文献   

6.
采用气液接触法回收及利用糖厂锅炉烟道气余热的工艺,蔗汁能高效的吸收烟道气余热,温度从25℃提升到60℃,锅炉烟道气从烟囱排出温度控制在80℃以下,还能将烟道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部分去除,降低排烟对环境的污染。该工艺方案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技术可靠,工艺流程及设备简单,且易操作易管理。  相似文献   

7.
对已淘汰的轧钢厂进行异地改造,经过合理计算与设备选型,采用炉体结构、错位梁技术、高效换热器等多项节能减排技术的步进梁式加热炉,既能满足轧钢工艺要求又节能环保。  相似文献   

8.
基于太阳能光热供水技术的节能减排优点,阐述平板型、真空管和陶瓷型太阳能集热器的结构型式,研究太阳能光热供水节能减排系统在纺织印染水洗工艺中的应用,分析太阳能光热专用塑料供水管道长期耐烫、抗冻、抗晒的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9.
建设节能减排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商业智能技术来提升平台的功用,帮助企业开展节能减排专业技术工作,辅助政府节能监管部门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制定节能政策或标准。提出节能减排公共服务平台的总体架构和基本功能,阐述商业智能在平台中的具体应用。研究成果能够启发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思路,促进节能减排行业与信息技术的进一步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日,上海市化工行业节能减排促进会在吴泾化工有限公司宣告成立。该会成立后,将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有关节能减排政策、法规,增强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意识。组织化工企业开展节能减排专题交流:开展节能减排咨询、培训;积极推广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  相似文献   

11.
双碱法脱硫技术在116MW循环流化床热水炉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仲林  李欣  张明珠 《节能》2012,31(3):45-47
介绍并比较目前国内湿法脱硫的方式,着重阐述双碱法脱硫技术在116MW循环流化床热水炉中的应用,介绍双碱法脱硫技术的原理、系统调试、节能减排效果及脱硫成本的计算等,指出双碱法脱硫技术适用于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治理,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简要阐述了燃气锅炉低氮排放技术,并对烟气再循环(FGR)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从经济性方面分析,选择合适的烟气再循环率可减小FGR对锅炉效率的影响,并可实现减排的目标;提出燃烧器和锅炉的研究方向是如何提高锅炉传热效率,并将FGR对锅炉热效率的影响降到最低,以便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李文辉 《中外能源》2010,15(8):93-98
炼油加热炉通过烟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氮氧化物(NOx)和硫氧化物(SOx)。介绍了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对环境的危害和国内主要限制排放标准。分析了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的生成原理,提出了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排放量、排放速率以及排放高度的测算方法。减少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排放的主要途径为:燃烧前对燃料进行预处理、燃烧过程中减少污染物的生成、燃烧后对烟气进行后处理。介绍了燃料预处理阶段的胺法脱硫技术,燃烧阶段的以烟气内回流低NOx燃烧器为代表的低NOx燃烧技术,以及烟气处理阶段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氮技术(SNCR)、选择性催化还原脱氮技术(SCR)和脱硫、脱氮、除尘三位一体化技术。此外,本文还强调炼油加热炉大型化后不仅要重视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排放的浓度,更要重视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的排放速率。  相似文献   

14.
我国节能减排与清洁发展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节能减排要求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污染物排放,这是我国“十一五”期间一项基本国策。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较大的资金和技术压力,因此,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节能减排总体形势和清洁发展机制进展现状,多角度论述了清洁发展机制对节能减排的促进作用以及河北省工业领域节能减排重点与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并提出了推进清洁发展机制、促进节能减排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沼气技术的减排效果与CDM项目合格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确定的三个灵活履约机制之一,如何充分了解和有效利用该机制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介绍了大中型沼气工程与农村户用沼气池对温室气体减排的效果,对两者作为CDM项目的合格性问题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其额外性问题,最后对CDM项目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先进技术转移机遇进行了展望,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锅炉与CO2减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简要地介绍了“京都议定书”和我国控制CO2排放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指出锅炉作为化石燃料,特别是煤的最大“消费者”必须承担CO2减排主要任务。文中强调了CO2减排的主要措施,其中,着重分析了提高锅炉能效的各种技术,还论述了天然气等低碳燃料对CO2减排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胡敏 《中外能源》2012,17(5):77-83
国内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烟气SOx、NOx排放限值相关的国家政策以及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日益严格,催化裂化烟气脱NOx即将纳入强制执行规范.介绍了国内催化裂化烟气的特点、相关排放标准以及主要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当催化原料油硫含量在0.12%~0.50%时,宜采用脱SOx助剂技术;在0.25%~1.50%时,宜采用洗涤脱SOx技术;在0.75%~3.00%时,宜采用回收法脱SOx技术.SCR工艺被证明是应用最多且NOx脱除效率最高、最为成熟的脱NOx技术.分析了主流脱SOx、脱NOx技术的工程方面问题:钠碱洗涤法脱SOx技术面临消耗碱和含盐污水排放的问题;钠钙双碱法脱SOx技术则面临脱硫石膏质量和CO2排放的问题;臭氧氧化法(LoTOxTM)脱NOx技术面临电耗量大和臭氧成本高的问题;海水洗涤法受地域制约且不能处理高含硫烟气;使用脱SOx、脱NOx助剂也有一定局限性.展望了资源化烟气脱SOx、选择性催化还原脱NOx、一体化催化烟气脱除有害污染物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达到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控制燃煤锅炉烟气中污染物排放,研发污染物控制技术和超低排放技术。针对烟气中NOx的治理,提出了水煤浆热解气与氨复合还原超低NOx排放技术,并针对水煤浆气化炉控制,提出一个有效气流量和气化炉温度协同控制策略。以煤浆流量和空气流量为输入量、有效气流量和气化炉温度为输出量,建立水煤浆气化炉双输入、双输出耦合模型。在双回路完全解耦的基础上,设计单回路控制系统并进行适当优化,实现热解气的稳定制备和气化炉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9.
潘翼翔 《中国能源》2007,29(8):29-31
石油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提高石油资源的有效利用迫在眉睫。本文就石油集输生产过程中如何实现节能减排,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一是利用热电厂余热蒸汽,实现能源跨行业按梯度降品依次使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二是利用低硫煤制气替代原油,实现能耗结构的优化和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三是利用重油替代原油,实现能源的降品使用。推进石油集输生产工艺的改进,关键是创新管理、跨越行业、节能减排、创造和谐、才能实现建设节约型油田、输油管道的目标,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基于第29届CIMAC大会论文,分析了船用中高速发动机燃烧技术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指出:围绕节能减排需求,研究主要集中于气体机、双燃料机的燃烧优化以及低碳燃料的工程应用。研究发现:通过燃烧系统优化可实现气体及双燃料发动机的高可靠性,并同时达到减排和高效的设计目标。基础研究方面,智能化技术与燃烧CFD过程耦合,采用机器学习模型可有效提高CFD效率。在产品开发中引入瞬态温度等先进测量手段能准确分析缸内热负荷分布规律,并与燃烧过程建立联系。关注气体和双燃料机燃烧技术的多为日韩企业,而欧美企业则将研究重点转为生物燃料等低碳燃料的基础试验和应用,以及智能化与船用发动机相关技术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