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天鹅洲保护区长江江豚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AFLP技术对天鹅洲白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长江江豚 (Neophocaenaphocaenoidesasiaeorientalis)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每个AFLP引物组合在群体中检测到 0到 6个不等的多态性片段 ,平均为 2 .4 8个。 2 1个引物组合共揭示了 1139个座位 ,其中 5 2个座位具有多态性。多态性座位所占比例为 4 .6 %。分析显示群体的遗传期望杂合度 (He)为 0 .4 430± (SE0 .0 12 2 2 )。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长江江豚群体具有适度的核DNA遗传多样性水平。为了该群体的长期生存与发展 ,更多的具有不同遗传变异的个体应该被迁入保护区 ,以形成更大的群体 ,获得更好的群体遗传结构  相似文献   

2.
马氏珠母贝选育系遗传变异的AFLP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AFLP技术对马氏珠母贝两个选育系DDS-G1和JCS-G1及大亚湾养殖群体(DDC)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5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扩增谱带265条,DDC的多态位点比率为79.25%,DDS-G1为73.58%,JCS-G1为75.85%.两个选育系的单态位点明显增加,而Sh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Nei's基因多样性有所下降.三个组间的遗传距离为0.1615~0.2744,两个选育系间的遗传距离较大.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一代的选择,马氏珠母贝选育系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已发生改变,AFLP标记能够有效地监测选育系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3.
利用AFLP技术对新发现的中国明对虾的一个地理种群——韩国南海种群(SP)和中国明对虾的养殖群体(CP)进行了遗传分析。每个群体随机取样30个,5对AFLP引物获得326个位点。其中SP多态位点比例(P0.99)46.93%,Shannon多样性指数(Ⅰ)0.1884,Nei(1978)基因多样性指数(h)0.1197,群体差异性位点9个,占检测位点总数的2.7%。CP多态位点比例(R9q)51.84%,Shannon多样性指数(Ⅰ)0.1954,Nei(1978)基因多样性指数(h)0.1229,群体差异性位点19个,占检测位点总数的5.8%。SP种群各项遗传参数都低干CP种群。两个群体的非偏差遗传相似度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9899和0.0102。利用中国明对虾的韩国南海种群和养殖群体杂交可以获得新的种质资源,这将为获得最大变异数量性状表型和基因多样性的产生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4.
应用AFLP技术对条斑星鲽、星斑川鲽及漠斑牙鲆的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分析。8对EcoRI/MseI 引物在条斑星鲽、星斑川鲽、漠斑牙鲆养殖群体中分别得到196、207、187条扩增带。其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26.02%、25.12%、39.57%,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101和0.1587,0.1008和0.1465,0.1566和0.2238。结果表明,条斑星鲽和星斑川鲽养殖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相对较低,而漠斑牙鲆的遗传变异水平相对较高。同时还筛选获得了这3种鲆鲽鱼的共享标记19个,种的特有标记依次为44、45、34个。并根据两两间的遗传距离构建了UMPGA聚类关系图,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衡量了其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假俭草遗传多样性的AFLP指纹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AFLP技术对来自我国多个省区的9份假俭草种质资源进行了DNA指纹图谱分析。从64对引物组合中选出2对引物组合构建了所研究种质的指纹图谱。2对引物共扩增出816条谱带,多态性比率超过60.8%。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假俭草资源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为0.135—0.994。根据以上的AFLP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假俭草9个材料分别聚成了四个类型。聚类结果与形态学和同工酶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表明应用AFLP技术能在DNA分子水平上较好地揭示假俭草的遗传背景和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
栉孔扇贝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应用AFLP技术对栉孔扇贝的中国长岛群体和韩国东部、西部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实验表明,中国长岛群体的群体内遗传相似度最高,为0.6754,韩国东部群体次之,为0.6714,韩国西部群体最低,为0.6309;中国长岛群体与韩国东部、西部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703和0.1786,韩国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只有0.057。这一结果说明,长岛群体与韩国群体遗传差异较大,韩国两个群体遗传相似度较高,应视为同一个群体。本研究共获得6个韩国两群体的共享特征标记,4个长岛群体的特异性标记,1个韩国西部群体所特有的标记,这些标记可以用于鉴定和区分这三个群体。为提高我国栉孔扇贝群体遗传多样性,以引进韩国西部群体为好。  相似文献   

7.
首次从辽宁新宾县野生大豆原位保护区10个自然居群采集了150株野生大豆叶片样本,利用居群个体DNA等量混合建池,用53对微卫星(SSR)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目的是建立野生大豆原位保护群体多样性快速评价方法,为野生大豆原位保护点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在参试材料中共检测到123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2.3个.经相似系数矩阵分析,发现用20~25对引物进行分析与用53对引物的分析结果可达极显著相关.因此,选择了25对SSR引物对150个个体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居群期望杂合度(He)为0.317,群体间分化系数(Fst)为0.667,说明居群内分化较小,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居群间基因流强度很小(Nm=0.119),遗传多样性分布不均匀,异位保护取样时,应从不同居群中采集样本.随机抽样分析表明,40个左右样本可保留95%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8.
紫菜自由丝状体SCAR标记的获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RAPD技术对27个紫菜自由丝状体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获得7个紫菜材料的7个特异标记。对这7个特异片段进行了回收、克隆,对其中5个片段已完成了序列测定,根据这5个序列的两端顺序合成了5对SCAR—PCR引物,经过优化PCR反应条件成功地将紫菜材料Porphyra tenuipedalis的RAPD扩增片段OPZ-19140和P.yezoensis qd-8的RAPD扩增片段OPJ-18488转换成两个SCAR标记。因为这两个标记的序列已全部测通,故又称为STS标记。这两个SCAR标记(STS标记)可以作为紫菜P.tenuipedalis和P.yezoensis qd-8自由丝状体材料种质鉴定、优良品系选育和产权保护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9.
牙鲆选择性养殖群体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10对微卫星引物对三个牙鲆群体各30个个体进行了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普通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7.6,显著高于感病群体的5.80,略高于抗病群体的7.2.普通群体的10个位点的平均基因型数为11.4,而感病群体和抗病群体分别只有8.3和9.0.普通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97,略高于感病群体和抗病群体的3.78和3.72.普通群体10个位点最高频率等位基因的平均频率值为0.388,而感病群体和抗病群体分别为0.407和0.425.普通群体低频等位基因(0-0.05)总共有27个,而感病群体和抗病群体分别只有15个和19个.普通群体共得到14个私有等位基因,感病群体和抗病群体仅各得到3个等位基因.研究结果表明了感病群体和抗病群体两个选择性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10.
AFLP技术在水生动物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AFLP技术在水生动物遗传多样性、亲子代遗传关系、遗传图谱构建及功能基因相关分子标记、主效基因筛选等方面的应用,并简要介绍了AFLP技术发展及其在水生动物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对虾性别相关片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RNA双随机引物差示技术分离中国对虾性别相关片段。然后利用这些引物组合对中国对虾的基因组进行了PCR检测,发现其中两对引物组合可以扩增出具有性别相关性的片段。  相似文献   

12.
采用AFIP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海湾扇贝的4个不同地理群体共80个个体利用7对引物组合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4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加拿大养殖群体48.8235%,墨西哥湾养殖群体49.2914%,秦皇岛养殖群体38.2353%,浙江养殖群体41.1765%。平均杂和度分别为0.1878,0.1886,0.1265和0.1618。遗传距离介于0.1188~0.0941之间。4个群体的Fst为0.1883。根据遗传距离绘制了UPGMA聚类图。4个群体间的遗传关系如下:加拿大群体和浙江群体聚为一支,墨西哥湾群体和秦皇岛群体聚成一支,最后这两支聚在一起。试验结果表明,经过长时间累代养殖的浙江、加拿大、墨西哥湾群体仍保持较高的杂合度,与引种时间最短的(2年)、最为接近美国自然群体的秦皇岛群体比较,以上3个群体没有出现多态位点比例和杂合度显著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不同对虾种间共用微卫星DNA引物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已发表的斑节对虾的30对微卫星引物,对部分微卫星引物在中国对虾、凡纳对虾、日本对虾中的通用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所建立的降温PCR(Touchdown PCR)方法对3种对虾的DNA进行PCR扩增,筛选出3对引物在3种对虾中均能产生清晰谱带。根据上述结果适当调整PCR反应体系中各试剂的量及反应条件,达到了理想的结果。利用这3对引物对3种对虾进行遗传标记分析,结果显示,PCR扩增产物条带清晰,特异性强,每对引物在3种对虾间扩增出的特异性片段大小几乎一致。研究表明,3种对虾基因组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引物W15-16、W21-22和W45-46可直接应用于中国对虾、凡纳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分子标记的基因组比较作图,也为图谱克隆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AFLP分子标记构建中国对虾遗传连锁图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利用AFLP分子标记结合“拟测交”策略,以中国对虾的单对杂交亲本及其F1代为作图群体,应用MAPMAKER EXP/3.0软件,分别构建了中国对虾雌、雄的遗传连锁图谱。在中国对虾的雄性连锁图谱中,74个标记组成了5个连锁群(遗传标记数量大于3)、7个三联体、13个连锁对,总图距为951.5eM,最大连锁群的长度为206.2eM,最短的为7.4e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12.8eM;雌性连锁图谱中,由66个标记组成的5个连锁群,4个三联体,13个连锁对,总图距为712.7eM,连锁群的长度介于7.7eM~128.2eM之间,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10.7eM。估算的中国对虾基因组总长度为2000eM,所构建的连锁图谱分别覆盖了基因组长度的47.5%和35.6%。中国对虾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比较基因组作图以及基因定位与克隆创造了条件,并对今后其他海洋生物遗传图谱的构建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优化的RAPD反应条件下,筛选出30条随机引物,用于龙须菜野生型青岛一个群体和选育品系福建莆田、江苏连云港、山东荣成3个栽培群体的DNA多态性分析,共扩增出263条DNA片段。龙须菜野生型青岛群体和选育品系的山东荣成栽培种群的平均杂和度为0.160,0.120,多态位点比例为40.68%,32.32%;两群体问的遗传距离为0.1136,遗传相似性为0.8926。福建莆田、江苏连云港、山东荣成3个栽培群体的平均杂和度为0.141,0.123,0.120,多态位点比例为36.50%,33.08%,32.32%;山东荣成/福建莆田,山东荣成/江苏连云港,福建莆田/江苏连云港栽培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358,0.1425,0.0722,遗传相似率分别为0.8730,0.8672,0.9303。研究结果表明,龙须菜选育品系来源于野生型青岛群体,其快速生长的品系特征和遗传物质基础在不同海区环境保持相对稳定;龙须菜野生型青岛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高于选育品系群体,选育品系的变异水平随着栽培海区由北方向南方呈现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Clonal reproduction characterizes a wide range of species including clonal plants in terrestrial and aquatic ecosystems, and clonal microbes such as bacteria and parasitic protozoa, with a key role in human health and ecosystem processes. Clonal organisms present a particular challenge in population genetics because, in addition to the possible existence of replicates of the same genotype in a given sample, some of the hypotheses and concepts underlying classical population genetics models are irreconcilable with clonality. The genetic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of clonal populations were examined using a combination of new tools to analyse microsatellite data in the marine angiosperm Posidonia oceanica. These tools were based on examination of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the genetic distance among ramets, termed the spectrum of genetic diversity (GDS), and of networks built on the basis of pairwise genetic distances among genets. Clonal growth and outcrossing are apparently dominant processes, whereas selfing and somatic mutations appear to be marginal,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immigration seems to play a small role in adding genetic diversity to populations. The properties and topology of networks based on genetic distances showed a 'small-world' topology,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degree of connectivity among nodes, and a substantial amount of substructure, revealing organization in subfamilies of closely related individuals. The combination of GDS and network tools proposed here helped in dissecting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evolutionary processes in shaping the intra-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of the clonal organism investigated; these therefore represent promising analytical tools in population genet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