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聚苯乙烯的磺化反应方法与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毅峰 《湖南化工》1997,27(4):20-22,55
论述了聚苯乙烯的磺化反应过程,讨论了磺化剂,溶剂,催化剂以及温度等对PS磺化瓜在的影响,认为采用不同磺化条件可制得均质或非均质磺化产品。  相似文献   

2.
废旧聚苯乙烯磺化反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了聚苯乙烯(PS)的磺化反应过程磺化剂,溶剂、催化剂及温度等对反应的影响,采用不同的磺化条件可制得均质或非均质磺化产品,这对废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用WPS制木材粘合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废聚苯乙烯(WPS)泡沫经熔融消泡、切粒、磺化、中和制得的聚苯乙烯(PS)磺酸盐,再配制成本材料粘合剂剪切强度高达10.75MPa,其综合性能比市售醋酸乙烯酯白乳胶好。  相似文献   

4.
废聚苯乙烯(WPS)泡沫经熔融消泡、切粒、磺化、中和制得的聚苯乙烯(PS)磺酸盐,再配制成木材粘合剂,剪切强度高达10.75MPa,其综合性能比市售醋酸乙烯酯白乳胶好  相似文献   

5.
磺化聚苯乙烯离聚体增容PA1010/HIPS体系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磺化聚苯乙烯离体增容PA1010/HIPS共混体系,通过SEM、DMA偏光显微镜和冲击试验考究了离体对PA1010/HIPS体系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中和的磺化聚乙烯具有最明显的增容效果,其加入量不超过HIPS量的20%时共混物的冲击性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运用溶液成膜共混法制备了系列聚苯乙烯/聚人烯酸丁酯(PS/PBMA)共混物。借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9SEM)研究了磺化磺苯乙烯(SPS)及其离物对共体系相容性的影响。共混物中SPS磺化度越高,PBMA相的下班伦为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越明显 。SPS镧离聚物(SPS1.8-La)为增容剂时,DCS结果显示共混物2相Tg靠扰;SEM归咎显示2相分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磺化聚苯乙烯(SPS)在二氯乙完、甲苯/甲醇和甲苯/二氯乙烷3种溶剂中的激基缔合物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在良溶剂甲苯和不良怕混合溶剂中SPS的荧光光谱随甲醇体积分数变化显示共溶性行为,链团具有较高的空间密度。  相似文献   

8.
采用SEM,DSC和偏光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磺化聚苯乙烯及其锂盐,锌盐和钠盐(PS-NaS);四种离聚体对PA1010/PS共混体系相形主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PA1010/PS(80/20)共混体系,四种离聚体的增容效果依次按PS-naS〈PS-ZnS〈PS〈ZnS〈PS-LiS〈PS-HS的顺序递增,表明离聚体的离子交联能力越弱,其增容效果越好。四种离聚体中只有PS-ZnS对PA1010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磺化聚苯乙烯(SPS)在二氯乙烷(DCE)溶剂中的激发荧光光谱,分析了SPS在DCE中的链形态。极稀浓度时,只以单链形式存在;随浓度增加,SPS以单链和激基缔合物形式存在;浓度再增加时,除了单链和激基缔合物外,还出现一种“类激基缔合物”,更高深度时,只出现尖激基缔合物”。  相似文献   

10.
合成并表征了具有芳香酮侧链结构的苯甲酰基聚苯乙烯(BPS),讨论了反应时间,温度,溶剂,催化剂及投料比对聚苯乙烯(PS)转化为BPS的转化率和交联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PS在合适条件下可转化成BPS,PS转化成BPS后其UV吸收强度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1.
以交联聚苯乙烯为原料树脂,二苯甲酰酒石酸酐为傅—克酰基化反应的酰化试剂合成手性树脂,通过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该手性树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溶剂、催化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该手性修饰树脂增重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聚苯乙烯乙二胺树脂(PS-EDA-NH2)和三聚氯氰进行取代反应,制备得到聚苯乙烯三聚氯氰树脂(PS-EDA-C3N3Cl2)。通过优化溶胀时间、反应时间、温度、缚酸剂和pH等反应条件,得出最优反应条件为:聚苯乙烯乙二胺树脂与三聚氯氰的摩尔比为1:1.2,反应时间2h,温度0~5℃,缚酸剂为Na2CO3,聚苯乙烯乙二胺树脂与缚酸剂的摩尔比为1:1,在反应30min后,先控制反应体系pH为弱酸性(pH=3~4),再控制pH为中性(pH=6~7)。反应增重率为27.5%,胺基转化率为61.1%,表面有活性的氯原子达123.2%。制备的三聚氯氰树脂可以作为一个活性中间体,进一步衍生化制备多种功能介质。  相似文献   

13.
乳液法聚苯乙烯纳米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过硫酸盐为引发剂、苯乙烯为单体,在低水油比的条件下,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聚苯乙烯纳米微球,探讨了乳化剂用量、乳化时间、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单体转化率及产物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水油比条件下,反应参数对苯乙烯的转化率和聚苯乙烯的分子量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苯乙烯的转化率达到98%、聚苯乙烯的分子量达到32万.激光粒度分布测试结果显示,所得产物为单分散纳米微球.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甲苯降解聚苯乙烯反应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言 聚苯乙烯是一种性能优良、应用广泛的通用塑料,且可降解回收苯乙烯单体,因此废聚苯乙烯的回收利用受到广泛关注.但聚苯乙烯热降解高温熔融时黏度很大,造成温度分布不均和局部过热,容易发生二次反应并导致结炭,同时降低了苯乙烯单体收率,因此近年来发展了各种热解技术以抑制结炭、提高苯乙烯收率.超临界降解技术利用超临界流体优异的扩散性能和溶解性能,具有加快聚苯乙烯降解速率,提高反应转化率,抑制结炭等优点[1-4].  相似文献   

15.
A two-step polymerization and grafting-crosslinking reaction was developed for modification of polystyrene. Styrene was first polymerized in dichloroethane at 25°C using SnCl4 as catalyst. The cationically prepared polystyrene was then grafted with 1,4-dimethyl-2,5-dichloromethyl benzene in dichloroethane at 50°C in a Friedel-Crafts reaction system. The kinetics of the reaction were followed by titrating the evolved HCI from the reaction system. The maximum reaction rate was found to vary with both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1,4-dimethyl-2,5-dichloromethyl benzene and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SnCl4.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junctions of the grafted polystyrene samples and analysis of their u.v. spectra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progress of the reaction, and to propose a reaction mechanism.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型的聚苯乙烯二乙醇胺树脂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氯乙酰化聚苯乙烯树脂(PS-Acyl-Cl)取代常用的原料氯甲基化聚苯乙烯(PS-CH2-Cl)树脂,固载二乙醇胺(DEA)得到一新型的聚苯乙烯二乙醇胺(PS-Acyl-DEA)树脂. 用这种PS-Acyl-DEA树脂对铜离子进行吸附,并研究了其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 结果发现,树脂对铜离子的吸附量随DEA担载量的增加而增加,对铜离子的最大吸附量可达3.79 mmol/g,且在pH 5.6~10.5范围内树脂对铜离子均有稳定的吸附量,树脂的吸附率达到93.8%.  相似文献   

17.
磺化煤制备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倪献智 《煤炭转化》1997,20(1):66-70
实验考察了煤种、磺化温度、磺化时间、煤粒度等因素对产物磺化物离子交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矿物质含量低、线南组含量高的低、中变质程度的烟煤最适宜进行磺化;煤种不同最适的磺化条件不同。  相似文献   

18.
以无水溴化铝为催化剂,对氯苯甲醛为醛基化试剂,通过傅克反应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接枝醛基;基于醛基的可氧化性,利用还原剂硝酸铵铈将树脂微球表面的醛基自由基化,引发对苯乙烯磺酸钠在树脂微球表面聚合,并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苯乙烯微球磺酸化改性成功,优化的磺化工艺条件为:醛基含量1.5 mmol/g的聚苯乙烯微球用量0.3 g,对苯乙烯磺酸钠质量浓度40 g/L,硝酸铵铈质量浓度40 g/L,反应温度70℃,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树脂表面磺酸基含量为58 mmol/g。  相似文献   

19.
A number of different methods for sulphonating polystyrene have been examined, and their operating features explained. As a result, it can be seen that certain methods produce modified surfaces which are antistatic over wide climatic limits, and are effectively permanent.  相似文献   

20.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聚乙烯醇为悬浮分散剂,叔十二烷基硫醇为链转移剂,通过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得了具有可控分子量的白色颗粒状聚苯乙烯。考察了引发剂、分散剂、链转移剂的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水和单体比例等对聚合产物分子量和收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本合成最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75~80℃,反应时间7小时,V水/V单体=8,m引发剂/m单体=10%,m分散剂/m单体=3.5%,m硫醇/m单体=3%时,得到的产物分子量1.2万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