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咸阳长庆石油助剂厂修建的建筑面积达16万m2的5幢节能50%住宅楼近日交付使用。5幢住宅均为“一”字型平面、6层砖混结构。该建筑严格按照《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陕西省实施细则》陕DBJ24-8-97进行设计和建设。工程墙体均采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能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于1996年1月颁布并实施.全方位地考虑节能设计已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建筑外墙体的保温技术已成为节能设计的一个重点,由于新技术的发展和新型建筑材料的涌现,多层及小高层住宅的外保温技术基本成熟,但高层住宅的外保温技术目前还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高层建筑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以上海为例.目前已建成的高层建筑就达2000多幢.其中,20层以上的高层民用建筑占了绝大多数。根据《建筑设计防人规范》(GBJ16一87)及《高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B5O045-95)的规定.九层(含九层)以下的住宅(包括底层已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或建筑高度不超过24米的其它非单)会民用建筑皆属于多层民用建筑;十层(含十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包括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或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其它民用建筑(单层主体建筑周度超过24一米的公共建筑除外)均属高层民用…  相似文献   

4.
1987年9月22日,国家计划委员会等4单位联合颁布了关于实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的通知,要求在我国严寒地区(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10℃的地区,如黑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和寒冷地区(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高于-10℃,低于或等于0℃的地区,如北京、天津地区)的居住建筑中推广空心砖和复合墙面、复合屋面,以利于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节约能源是我国的一项国策,而建筑节能是我国节能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居住建筑的节能又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节能的总日标足以1981年为标准,1990年实现节能30%,并在此基础上,2000年再节能30%。为贯彻国家计划委员会等4单位颁布的《通知》,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等3单位又制定了《通知》的实施细则。细则中要求从1988年4月1  相似文献   

5.
1工程概况及设计原则 1.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市直机关经济适用住房工程A区的多层住宅,总建筑面积约14万m。,共47个楼座,均为六层建筑。围护结构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墙体、屋面、门、窗等结构作法参照山东省建筑标准设计《建筑作法说明》DBTJ14-2和天津市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汁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天津地区实施细则(第二阶段)》DBJ29-1-97,  相似文献   

6.
建学信息     
国务院四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实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的通知”为了组织实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推动建筑节能50%第二步目标的实现,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税务总局近日联合发出“关于实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难(采暖居住建筑部分)》的通知”。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从80年代开始酝酿,1982年开始进行节能技术研究;1986年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1987年又由原城乡建设坏境保护部在国家计委、国家经委的支持下,会同国家建材局印发…  相似文献   

7.
根据哈尔滨市建委《关于实行民用建筑节能认定管理的通知》及JGJ132—2001《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哈市墙改建筑节能办公室从2004~2005年度采暖期开始对全市节能建筑进行建筑节能效果评价工作。2005~2006年度采暖期.对一批节能建筑进行了节能检测.大众新城一期工程30栋多层住宅楼、昆仑小区6栋多层住宅楼等7个小区中的110栋居住建筑.共计65万平方米通过了节能检测认定,获得了节能建筑证书和标牌。截至目前,两个采暖期累计检测认定13个小区、239栋建筑.节能建筑面积近200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8.
(1)加大抽样比例:将DGJ32/J23-2006《民用建筑节能工程现场热工性能检测标准》中规定的“同一居住小区围护结构保温措施及建筑平面布局基本相同的建筑作为一个样本随机抽取不低于10%至少1幢”改为“逐幢检测”,以增加可信度。  相似文献   

9.
北方节能住宅免征投资方向调节税国家汁委、国家税务局联合颁布《关于北方节能住宅投资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暂行管理办法》几年日平均温度低于SC的天数在90d以上的采暖地区,住宅主要设计指标达到《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的要求,且采...  相似文献   

10.
近日。太原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节能设计标准与规范进行项目设计。“十一五”期间,县级以上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包括公共建筑和商住建筑)要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节能设计标准与规范进行项目设计.达到节能50%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1镇江建筑节能工作现状我市节能住宅的应用技术研究工作早在“八五”期间就已启动。1996年进行了第一幢节能住宅试点,实现了我市节能住宅零的突破。随后,围绕节能建筑这一主题,先后开展了若干课题研究,从科研入手,逐步推进应用。重点进行了对节能建筑的热工测试,编制《镇江市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技术要点》,开展太阳能集中供热的研究,对节能建筑的研究一步步深入。政策上,颁布出台了《镇江市节能建筑管理规定》,规定了经申报批准立项的市级以上试点节能建筑可享受的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建设单位的积极性。节能建筑占新型墙材…  相似文献   

12.
建筑节能是我国节能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住宅采暖节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1987年9月25日国家计划委员会等四单位联合颁布了关于实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通知,要求在我国严寒地区(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10℃的地区)和寒冷地区(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高于—10℃,低于或等于0℃的地区)的住宅,进行节能设计,以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为什么首先要求在住宅中开展节能  相似文献   

13.
王雪梅  王佳 《煤气与热力》2010,30(12):23-25
对某住宅小区的3幢既有建筑进行了建筑节能改造,将既有供暖系统改造成计量供暖系统。改造后供暖期室内平均温度为23℃,与未进行改造的建筑比较,室内平均温度提高8℃,节能33%。  相似文献   

14.
《重庆建筑》2009,(3):30-30
低层住宅 多层住宅 中高层住宅 高层住宅国家在1987年制定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试行)中,对民用建筑高度与层数的设计,做了明确规定:1-3层为低层住宅;4-6层为多层住宅;7-9层为中高层住宅;10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各大中型城市,高层住宅小区日益增多。本文以某高层住宅小区室外给排水工程设计实例,来简要说明如何结合2003版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以及2005年《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6年《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等相关条文,进行高层住宅小区室外给水排水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各大中型城市,高层住宅小区日益增多。本文笔者以某高层住宅小区室外给排水工程设计实例,来简要说明如何结合2003版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以及2005年《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6年《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等相关条文,进行高层住宅小区室外给水排水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7.
根据新颁布的《河南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提出民用建筑规划中以及墙、窗、屋面等围护结构设计和选材中的节能措施,并与传统建筑在冬季采暖耗热量方面进行对比,用数字直观说明其节能效应,以期提高人们的节能意识,推动本市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减少能耗,逐步改善日益恶化的城市大气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上海住宅》2005,(8):104-105
为全面推进本市建筑节能工作.确保民用建筑节能标准的执行.提高节能建筑的设计、施工质量.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和建设部《关于加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审查工作的通知》.结合本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本市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审查工作规定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天际花园小区位于徐汇区南丹东路以北近天钥桥路地段,基地面积约3.29公顷,建筑总面积约11.5万m2,地下1万m2),由6幢高层住宅及8幢多层住宅组成。住户总数894户,车位数238辆,容积率3.2,建筑密度27.2%,绿化率33%,小区对外交通便利,环境宁静优美。总体规划总平面设计有合理的分区,高层住宅布置在基地北侧和西侧,多层住宅布置在基地中部和南丹东路沿街.由于基地北侧原有环境差以及日照间距等原因,小区最高的24层建筑主要设在基地北侧,打以绿化廊道互相连接为一围合空间,使小区具有一个高雅、宁静的视觉环境(图1)。住宅…  相似文献   

20.
日前,湖北省住建厅下发了《湖北省民用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方案节能专项审查要点》,规定从今年9月起.新建居住建筑必须接受节能专项审查,开窗面积不宜过大,12层以下(含12层)居住建筑应在规划设计方案中应用太阳能热水建筑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