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城镇化的发展必然要重视城市的安全性,各类灾害让城市的治理受到严峻的挑战.从环境韧性、组织韧性、经济韧性、基础设施韧性、社会韧性和社区韧性6个方面构建韧性城市恢复能力评价指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恢复能力评价指标理论模型,分析各指标对韧性城市恢复能力的影响程度.以福州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SEM的韧性城市恢复能力评价方法是可行的,为提升城市在灾害发生时的快速应对和恢复能力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措施,并为城市规划发展和管理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文章构建熵权法下的城市经济韧性测度模型,评价中国2011—2019年285个地级以上城市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变格局,运用局域热点分析、重心模型分别刻画城市经济韧性的局域与整体演化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研究期间内,各城市的经济韧性稳步提升,但地区间差异显著,并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差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区经济基础、区域市场规模、交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能力、区域金融基础、数字金融水平对本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政府干预程度、城乡收入差距则制约着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城市安全韧性的构建一直是稳定及完善城市人居系统的基础,也是国土空间治理的重要前提和目标。数字及信息技术在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一系列变革、推动社会战与机遇。文章在对社会的挑战,分析对应的城市韧性构建重点以及措施的变化,并结合城市发展趋势的新特点,提出面对智慧社会下的城市安全挑战,应强化国土空间智慧治理能力,将以人为中心的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作为重要目标,加强理论、技术方法、设施服务体系与保障体系的构建,完善国土空间智慧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灾害韧性评估及其提升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规划师》2017,(8)
构建韧性评价体系是韧性量化的基础,韧性的量化对韧性理论的实践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韧性基线模型(BRIC)为研究基础,结合专家咨询方法,从经济韧性、社会韧性、环境韧性、社区韧性、基础设施韧性及组织韧性6个方面构建我国的城市灾害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全国288个地级市的灾害韧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国内城市总体处于较低韧性的状态,不同城市的韧性指数差异较大;城市韧性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影响城市灾害韧性的因素主要包含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组织管理与社会保障等方面。最后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城市灾害韧性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韧性城市作为新形势下应对城市危机的新模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成为各城市追求的建设目标,也已成为近年来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如何真正实现韧性城市的建设,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文章在全面阐述韧性城市的内涵及其建设意义基础之上,从导引、保障和核心内容三方面构建出韧性城市的建设框架,进而从推进"指标引导—寻找平衡—强化特色"三方合一的城市生态韧性、强化"政府主导—社会组织—个人保险"多元化合作的城市经济韧性等四个层面提出韧性城市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不断出现,城市的过度开发建设使城市原有水系统发生改变,并导致城市水灾害频发及水环境日益恶化。自2014年我国大力推进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后,城市水系统问题逐渐缓解。本文通过引入国际最新的韧性理念,将韧性思维引入海绵城市规划策略的构建中,从生态韧性、工程韧性、经济韧性、社会韧性四个维度对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进行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同时,结合现有试点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碎片化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以试点的海绵城市——济南市济西推广区海绵城市概念规划为研究案例,以韧性思维为指导,系统地提出了海绵城市生态格局构建、系统规划及建设引导方面的规划策略,并探索了海绵城市延伸的产业开发及建设管控机制,试图为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研究提供一种新思维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金早  陆明 《低温建筑技术》2021,43(12):6-11,17
单位制社区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而言,不仅是居住的承载容器,更是城市的发展缩影.但自单位制解体后,在社会、生态的双重压力下,社区脆弱性增加,御灾能力下降.选取哈尔滨市内三个典型单位制社区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梳理其问题,总结韧性影响因素,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量化方法,构建单位制社区韧性评价体系,并分析结果,提出韧性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8.
英国布里斯托尔是欧洲100个韧性城市(100RC)网络节点之一,随着城市人口规模扩大和建设活动的扩展,城市风险的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难以预测。为应对多重和不可预测的破坏,建立具有韧性的城市经济及社会成为布里斯托尔的最终韧性愿景。文章总结了布里斯托尔面临的韧性挑战以及其采取的应对策略,以此确定布里斯托尔韧性城市的构建过程,对主要韧性目标和实施计划进行提炼,归纳其韧性策略的特征,为我国韧性城市策略制定和规划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波士顿存在着持续的种族和阶级分化,社会与经济的不公平加剧了这个城市在面对极端天气事件、气候变化、基础设施老化与公共交通不完善等挑战时的脆弱性,《韧性波士顿》的提出,致力于建设一个公平的韧性城市。文章简要阐述了波士顿韧性城市建设的背景、韧性挑战、韧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并提出了对我国韧性城市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韧性城市大会以追踪国际韧性城市研究最新进展为主旨,自2010年起已连续举办10年.文章基于历届大会相关资料和文献,梳理了韧性城市大会的主题演变,评述了城市风险与韧性评估、城市韧性规划、城市气候韧性、社会韧性、城市韧性构建新方案5个方面的最新动态.从构建城市韧性理论体系、开发韧性评估与规划工具、挖掘遗产生态智慧、加强对话...  相似文献   

11.
绿色基础设施是城市韧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韧性的重要支撑。城市公园绿地通过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来增强城市的可持续性和韧性。对城市公园绿地韧性的测度研究是探索城市韧性研究的微观路径。从生态智慧研究中获得启发,重新理解"社会生态系统韧性""干扰"等含义,尝试将"社会生态系统韧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进行关联研究,通过生态系统服务来表征社会生态系统韧性的本质内涵,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构建城市公园绿地韧性测度的体系框架,并提出通过多情景规划的路径达到"供需动态匹配",进而实现城市韧性提升的目标。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构建城市公园绿地韧性的测度体系,为城市韧性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2.
灰烬中重生的亚特兰大作为交通枢纽,吸引了大量人口,经济增长迅猛,但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也面临着社会、经济、种族问题、环境压力以及基础设施缺乏等挑战,城市韧性建设刻不容缓.文章简要阐述了亚特兰大韧性城市建设的背景、挑战、战略和行动计划,并提出了对我国韧性城市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城市抗震韧性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阶段,我国大城市与城市群内人员和社会财富高度密集,基础设施林立,城市地震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灾害脆弱性已经成为现阶段城镇化进程中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实现工程设施、城市乃至整个社会的抗震韧性已经成为国际地震工程界的共识。抗震韧性城市的研究涉及地震学、土木工程、人工智能、遥感技术、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课题。文中阐明了城市抗震韧性的定义,系统总结了城市抗震韧性评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建设抗震韧性城市所涉及到的科学技术问题及韧性能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面积和人口规模持续增长,对城市的地震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韧性城市理论的提出为有效解决城市地震安全风险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合理的城市抗震韧性评估和构建途径。为此,阐述了抗震韧性城市的内涵、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评估指标,将城市抗震韧性的构成要素概括为“一个根本、两个保障”,即工程系统、制度系统、社会和经济系统。建立了基于震后损失及恢复时间的双参数城市抗震韧性评估方法,提出了“设定目标→评估→提升→再评估”的韧性城市的构建途径。所提方法可为单体基础设施、工程系统、城市系统抗震韧性,以及其他灾害韧性的评估和提升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韧性城市是当前城乡规划领域研究的焦点,在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亟待通过城乡规划提高城市韧性。城市韧性的形成是通过规划技术、建设标准等物质层面和社会管制、民众参与等社会层面相结合的系统构建过程。在自然、功能、空间、治理四个维度响应城市韧性的前提下,把城市韧性的思想和技术贯穿到城市全域、城乡规划的全过程,改革传统的城乡规划技术与方法,城市一定能实现对外界冲击的适应,实现城市韧性再造和功能复苏。  相似文献   

16.
城市湿地承载着许多的生物种类、复杂的生态类型和多样化的生态服务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城市整体的韧性水平,因此我国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需基于韧性景观理念,思考和回应城市发展中所面对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该文主要内容在对韧性景观理念解读的基础上,探索其理念在城市湿地公园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分析设计原则得出设计策略,以咸阳渭柳湿地公园为例,探究如何利用韧性景观设计来应对雨洪、污水和生态破坏等威胁,其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韧性城市建设的研究多专注于单一或部分城市系统,从而导致韧性城市概念描述不一致、实现途径各异,还时有冲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一个能够将韧性城市作为整体考虑的系统框架——这正是生态智慧可以作出贡献的地方。生态智慧旨在统筹应用知识(包括生态知识与地方特性知识)和伦理准则指导行为。它不同于社会与生态二分法的系统观,而是把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作为同一系统的特征。因此,韧性城市不再只关注单一韧性,也不是在各种韧性之间进行甄选或平衡,而是以天人合一为目标,构建韧性城市就是遵循自然规律,实现生态、经济、生活健康和谐的人居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自然灾害和社会问题的日趋复杂化,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日益凸显,城市的韧性建设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议题。尤其对于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社会多元、治理结构复杂的城市而言,韧性城市建设将是应对冲击型灾害、疏解持续性压力的必由之路。文章以美国旧金山市为例,全过程追踪其韧性治理路径,分析旧金山韧性建设经验在风险类型识别、脆弱性评估、韧性战略框架和具体行动举措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正>伴随着全球的城市化,更多的人集中在城市。城市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涉及天灾、人祸、经济、环境、安全、交通和社会,直接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人类面对灾害,比较常见的思维是制定针对某种灾害的防、减、救灾方案。这些策略通常以维持现有的城市功能为目的。试图避免、控制和消除威胁城市功能的灾害。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近年来构建韧性城市引起人们的  相似文献   

20.
城市与瘟疫之间的斗争,一直是城市规划发展的主要动因之一.2020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在武汉暴发,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冲击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城市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思考.文章以韧性城市的理念为切入点,剖析了疫情防控期间暴露出的城市问题,从空间韧性、规划韧性、技术韧性、经济韧性、治理韧性五个层面,提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韧性城市的构建策略,以期为我国未来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