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在目前地震精准预报尚未过关的形势下,震前预防、震时与震后救灾等一套体系的建设,则显得尤为重要。自2000年以来,辽宁省大连市地震局的防震减灾事业逐渐走在全国的前列,特别是"地震安全城市"和"地震安全社区"的提出,更是开创了中国防震减灾史的先河,这很值得我们学习。社区是一定地域范围的人群居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社情民意、社会基层各种矛盾和问题反映比较集中的地方。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安全是城市稳定、社  相似文献   

2.
位于地震区的城市,必须充分考虑防震减灾的对策,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本文拟就防震减灾方面所涉及的某些理论、概念、措施进行讨论,并明确指出:现行抗震规范关于地震作用及设防三水准要求的阐述应当修正;主张"优化设防烈度"的观点没有意义;建筑物抗震设防等级是反映结构安全度的不同要求,与地震概率无关;建筑使用年限的长短,并不能代表使用功能的重要性;避免人员伤亡和减轻经济损失是抗震设防的目标;震害预测是为抗震设防服务的,只有预测设防烈度作用下的震害情况才有意义;震害预评估并非评估城市抗震能力的依据;震前防震减灾对策及震后启动救灾的应急手段是编制城市防震减灾规划的主要内容,也是城市避免或减轻地震灾害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3.
《城市与减灾》2001,(1):43-43
为了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普及防灾减灾知识,中国地震局宣教中心、北京市地震局、北京市丰台区地震办公室共同制作了《城市防震减灾挂图》。 挂图以城市防震减灾工作为中心,包括:搞好城市防震减灾规划、加强地震监控能力、做好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重大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城市建筑均应避开活动断层、做好城市震害预测、认真落实城市避震场地、  相似文献   

4.
正大量的震例研究表明,城市范围内活动断层突然错动产生的直下型大地震,是对城市破坏最大、危害最严重的突发性自然灾害,直接威胁着城市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为了有效减轻城市直下型地震产生的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二十世纪初中国地震局提出了"大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计划。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指示  相似文献   

5.
震后思震防震减灾重建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12"汶川地震给震区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让全国和全世界为之震惊.目前,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大规模的恢复重建工作正在顺利进行.此刻我们震后思震,辩析事实,厘清思路,对今后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个多震的国度,遭受地震灾害在所难免,要认真总结我国(包括外国)在防震减灾和震后重建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加深对我国地震发生及危害的规律性认识,以提高应对地震灾害.尽量减少震灾损失的能力与水平,并在震后能及时评估、科学规划、尽快恢复重建,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强烈地震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对城市的破坏是毁灭性的。目前在地震预报不过关的情况下,做好震前防灾工作,是提高城市的综合抗震能力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本文就震后唐山规划建设为例,论述了防震减灾在唐山城市规划中的实践,并对地震小区划、应急避震琉散场所、设防标准、地震应急预案、预警系统、防震知识普及等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为创造安全城市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五、城市防震减灾的两个工作基础——地震监测预报和震害预测 根据古今中外许多大地震震例,特别是从近年来许多城市直下型破坏性地震的震例来看,想要取得防震减灾的实效,单靠地震预报或构筑物的抗震设防是不够的,起码在目前阶段是这样。根据我国“以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防震减灾方针,我们防震减灾工作的内容至少要包括地震的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地震应急和震后紧急救援及灾区重建等四个基本环节。应当  相似文献   

8.
五.城市防震减灾的两个工作基础--地震监测预报和震害预测 根据古今中外许多大地震震例:特别是从近年来许多城市直下型破坏性地震的震例来看,相要取得防震减灾的实效,单靠地震预报构筑物的抗震设防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9.
大量针对地震研究数据的结果表明,当前活动断层产生的直下型地震,对城市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损害。面对此种困境,应该使用地质探测技术,准确地对城市之下的地震活动断层分布状况进行确定,并确定地震的震源,有效地防御震害。云南省新平县地震地质结构较为复杂,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属地震设防高烈度地区,多年以来一直被国家和省列为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地震重点危险区。因此,为了做好新平县防震减灾工作,就要进行活断层探测工作,从而发现地震的震源,对地震所造成的危害性进行评测。基于此,论文针对活动层探测以及地震危险性评价等相关内容展开探讨,以期能够详细了解活动断层危险性,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新平县防震减灾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震灾害作为自然界的群灾之首,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在防震减灾体系中,公众对多震国情的清醒认识,对防震减灾的自觉意识和科学态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科普宣传,是广泛普及地震科学知识,提升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与技能的重要途径。潍坊市防震减灾科普馆自2015年  相似文献   

11.
活断层与城市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展活断层研究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地震活断层广泛分布的国家,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地震灾害十分严重.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速度加快,社会财富迅速聚集,人口高度集中,城市地震造成的破坏及损失明显呈上升趋势.城市下方的断裂带活动是引发城市地震的元凶,地震发生时产生的地表破裂是造成建筑物破坏以及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重要原因.此外,城市邻近地区发生的地震也可诱发城区断层的活动,加重断层线上建筑物的破坏和地面灾害.大量震例表明,地震活断层不仅是产生地震的根源,而且地震时沿断层线的破坏最为严重,人员伤亡也明显大于断层两侧的其他区域.历史上,我国有不少大中城市如北京、天津、唐山、乌鲁木齐、台北、福州、银川等均遭遇过强烈地震的袭击.我国有近2/3的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包括22个省会城市位于地震基本烈度Ⅶ度或Ⅶ度以上的高烈度区.更为严重的是,不少大城市之下都存在活断层,如北京、西安、成都、乌鲁木齐等.许多城市位于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覆盖区,城市建筑环境复杂,断层在地表出露不明显.由于过去对地震活断层的危害缺乏充分的认识,尚未能对城市地震活断层的位置及其地震危险性做出清楚的判定,给城市安全留下了严重的隐患.  相似文献   

12.
2003年3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施行五周年,五年来,全国各地认真宣传贯彻这部防震减灾根本大法,积极依法行政,极大地推进了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防御、地震应急与救助等方面的工作,使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在法制化的轨道上健康的发展,从地震安全的角度保障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自汶川地震后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建筑物采用阻尼器、屈曲约束支撑等减震技术,以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目标。现以忻一中项目工程为例,介绍减震技术的应用,希望给该技术在以后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开展活断层研究的意义我国是一个地震活断层广泛分布的国家,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地震灾害十分严重。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速度加快,社会财富迅速聚集,人口高度集中,城市地震造成的破坏及损失明显呈上升趋势。城市下方的断裂带活动是引发城市地震的元凶,地震发生时产生的地表破裂是造成建筑物破坏以及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重要原因。此外,城市邻近地区发生的地震也可诱发城区断层的活动,加重断层线上建筑物的破坏和地面灾害。大量震例表明,地震活断层不仅是产生地震的根源,而且地震时沿断层线的破坏最为严重,人员伤亡也明显大于…  相似文献   

15.
李丕宁  全峰梅 《规划师》2008,24(7):17-21
地震灾害是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经济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它不仅给城市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也给城市防震减灾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在地震因素的影响下,采取系统、科学的城市防震减灾策略是确保城市安全的重要举措。建设抗震性能良好的安全场地和安全建筑是城市抗震减灾规划的关键;建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则是城市抗震减灾规划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正银川地震活动断层避让带休闲公园,位于银川市兴庆区东部,是集城市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地震科普宣传基地、地震数据观测点、应急避难场地和市民运动休闲公园五位一体的绿色公园带。银川是一个在历史上(1739?年)?曾经被8?级大地震摧毁过的城市,"罪魁祸首"就是城市地下及其附近存在的地震活动断层。2007年,宁夏地震局完成银川市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工作,取得关键突破,确定了银川-平罗隐伏断层等银川地区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推进,使人员和财富更加聚集,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更加庞杂,这无疑给防震减灾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深刻的影响。地震预警系统已上升为防震减灾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和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标志。我们必须强化融合意识、拓展融合范围、健全融合机制,深入扎实地推进首都圈地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首都圈建立地震预警系统是践行防震减灾宗旨的必然选择地震预测是当今世界性难题,但启动与推进首都圈  相似文献   

18.
经过地震工作几十年的努力。地震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已初步形成了与地震法制建设相配套的法规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以下简称《防震减灾法》)的颁布实施,使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从此步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为了进一步推动防震减灾这一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促使防震减灾工作充分发挥应有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9.
<正>几年来,我一直从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做作品、搞活动,总是有做不完的事情。静下心来,把科普教育放在整个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历程中来分析,既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取得的进展骄傲,也为自己从事这一工作感到欣慰,同时也感到做好防灾减灾科普教育还有一些地方值得改进,值得思考。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已进入重要发展机遇期科普教育是整个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会受到整个防震减灾工作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我国的地震事业,从1966年邢台地震后经过几十年的发  相似文献   

20.
山东安丘地区软土震陷及地震产生的土层构造新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地震调查、土工试验和14C测年,从沂沭断裂地震带安丘地区的全新世中—晚期湖沼相软土中,识别出了软土震陷灾害现象和地震产生的软土沉陷向斜褶曲、小尺度同震断层、狭缩–膨胀构造和震裂缝等共生土层变形构造,其中,软土沉陷向斜是直接反应震陷灾害的纵向土层变形。小尺度同震断层是地震产生的小断层,发育在沉陷向斜之下,其垂向延长0.5~1.8 m。沉陷向斜随着同震断层的产生而初现;又紧随断层向深部延伸而向下发展。地震振动使饱和软土发生触变,土质点从沉陷向斜的转折端向两翼发生流动,在此过程中,附加地震应力不断作用,结果形成了窄而深的沉陷向斜。软土震陷最大深度为1.08 m,平均震陷深度为0.68 m。推断当时的地震烈度达到Ⅷ度、震级超过M6。测得淤泥质土的14C年龄为3901±33a B.P.,该地震事件约发生公元前19世纪。同震断层是形成震陷的重要诱导因素,这为认识软土震陷的形成机理提供了新资料;也为防治或减轻软土震陷的危害提出了新启示。因此,应重视软土下伏土层可能产生同震断层的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