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海涛 《包装工程》2020,41(20):195-199
目的 以传承和创新为主旨,在符号学语意下探讨非遗视觉元素创新衍生设计的有效途径,传承非遗技艺所蕴含的民间智慧与美学思想,形成基于民族文化深度思考的设计创新构建。方法 从非遗的视觉层面入手,依据现代符号学的语意特征,分为“非遗视觉元素符号提取转译”、“非遗视觉元素符号衍生设计”两大方面,结合前沿设计案例,探析非遗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创新途径。结论 非遗是民族艺术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国文化价值观和东方美学精神,更是现代设计的创意源泉。在创新溯源的思考下,探寻多种途径的非遗视觉元素衍生设计方法,不仅使现代设计彰显浓郁的民族特色,而且能有效实现非遗项目自身的传承发展与重获新生。  相似文献   

2.
柏清  任宇翔 《包装工程》2023,44(18):351-353, 384
目的 探索非遗文化与文创产品的艺术碰撞和创新路径。方法 基于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从非遗文化与文创产品的关系出发,总结非遗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向,提出了个性化、互动性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应用尝试,并从具体的实践层面分析有效的应用方式方法,结合文创产品在形态、意蕴和实用三方面与非遗文化的融合,探索非遗再设计与利用的新形式,以期弥补当前非遗传承与发展的不足与局限,实现创新设计。结论 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创新应该从本源出发,回归传统,将非遗文化精髓与文创产品设计实现艺术化的结合,增加非遗文创产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形成符合当前大众审美特点与消费需求的内容,从而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文创产品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包头市博物馆创意衍生产品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思凝 《包装工程》2016,37(10):126-130
目的深化对包头市博物馆创意衍生产品开发模式必要性的认识,提出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建立产品设计开发模式的研究雏形。方法尊重地方文化,注意其对文化信息的传播。通过对背景文化的研究,将纪念性、地域性、艺术性、新奇性与时代特征等因素整体地融入产品设计中。结论在产品设计中,既要突出博物馆的特色,又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使产品形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真正做到让游客的游览形式从"逛"景点转换到"品"文化。  相似文献   

4.
陈东博  袁洪  王璐  李思蒙 《包装工程》2024,45(14):71-84
目的 对中国非遗产品设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进行图谱化和定量式的分析,以期探索优化非遗产品设计方案创新与实践。方法 基于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论文作为文献数据来源,借助CiteSpace软件文献计量方法,对近20年来“国内非遗产品设计”研究主题的文献发文量、作者合作、机构合作、研究热点、研究现状、发展趋势6个方面内容进行可视化深度分析。结论 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发现,国内学术界持续关注的“非遗产品设计”研究热点集中于文创产品、产品设计、非遗文化、乡村振兴、非遗传承、创新6个研究方向,且主要围绕“非遗保护与开放的平衡关系”“非遗与文化创新融合”“振兴非遗手工艺产业发展”“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机制”4个主题展开。建议加强国内学者和机构间的合作与沟通,在已有研究热点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与拓展非遗创新领域深度和广度,达到非遗产品设计理论研究深化、案例借鉴和定量方法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国家级非遗“包头剪纸”文化衍生产品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志春  张路得 《包装工程》2018,39(22):205-212
目的 以文化衍生产品为媒介实现国家级非遗“包头剪纸”文化的生产性保护与创新式传承,并验证“文化衍生产品系统设计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运用“文化衍生产品系统设计方法”展开“包头剪纸”文化衍生产品设计中的文化因子提取、文化因子的设计符号转化、文化产品载体选取与重塑、要素融合构造法选取,在获得“包头剪纸”文化衍生产品设计构成要素的基础上,采用矩阵法进行各要素的组合,展开“包头剪纸”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结果 依据“文化衍生产品系统设计方法”所得结果,完成了4种“包头剪纸”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结论 以“包头剪纸”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验证了“文化衍生产品系统设计方法” 的可行性,有助于为不同文化主题的衍生产品提供系统设计的方法和快速开发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环鄱阳湖区域系列旅游衍生产品设计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邱珂  杨明朗 《包装工程》2013,34(14):77-80
系统研究环鄱阳湖系列旅游衍生产品设计,提出了环鄱阳湖系列旅游衍生产品的定义和设计策略及设计原则,并用于指导环鄱阳湖系列旅游衍生产品设计,获得具有鄱阳湖区域特色的产品,提升鄱阳湖区旅游产品形象,且鄱阳湖区的文化推进鄱阳湖区域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何素丹  袁晓芳 《包装工程》2024,(10):349-357
目的 以实现“非遗”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传承与发展为目的,从情感化设计的视角探究“非遗”黎锦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路径。方法 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对黎锦的艺术特色和文化意蕴进行提炼;其次,结合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对黎锦文创产品的设计研究现状及用户特点进行分析;再次,通过对黎锦文创产品进行情感化的层次分析,从三个层面设计黎锦文创产品的情感化方法模型,即基于“美”的视觉营造、基于“趣”的互动创新、基于“思”的隐喻构建;最后,以设计实践验证该方法。结论 让情感化理念介入黎锦文创产品设计,有助于设计师寻找到现代用户与黎锦文创之间的情感共鸣点,从外到内,层层提升黎锦文创产品的情感吸引力,实现产品与用户之间的持久性连接,进而使“非遗”黎锦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在新媒体时代下,随着动漫产业创作质量的提高、电子媒体的不断更新和产业链的不断发展,动漫形象综合开发所出品的衍生产品,不但增进了文化产业规划的发展,同时也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需求。它为动漫产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促进了动漫产品与大众消费者的联系和互动,形成了良性的产业循环,促进了动漫产业全面发展的格局。本文针对动漫衍生产品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大众文化消费的联系,进行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尹浩英 《绿色包装》2023,(2):148-151
随着旅游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非遗文化与文创结合可以创建新型经济,将非遗文化元素融入到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中,既可以赋予文创产品以文化的特征,又能够起到弘扬非遗文化、传播非遗文化的作用,因此在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中融入非遗文化元素既符合经济发展,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非遗文化传承。本文结合实例,对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与非遗文化元素的共融与创新进行研究,以供大家交流和分享。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政策的实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一步拓展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地区发展与全面振兴。几千年华夏骤变埋没在乡间的非遗产业众多,“闽北”由于群山丘陵的地势与黄土土质的因素,造就了烧制黑瓷——建盏的先天条件。正是如此,建盏在世界瓷器地位上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于东方闪耀。随着国家的繁荣,建盏更作为国礼赠予各国,以一种固态的方式为外友们展示中华文化。而伴随非遗建盏产业的发展,其包装设计材料的环保与结构的减量研究,在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做出合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规划。  相似文献   

11.
傅燕翔  罗霞 《包装工程》2023,44(16):330-339
目的 在非遗产业化背景下,探索乡村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创新生态,以应对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二元对立危机,力求在非遗活态化层面探讨事物的传续与创新发展途径。方法 以文化生态学为视野,将非遗手工艺落脚于整体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中,创建传统手工艺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文化创新生态与设计参与模式,寻求传统手工艺和现代消费市场之间融合互动的对策与连接点,提出非遗手工艺创新发展的“四化”生态模型,从内容化、品牌化、产品化与数字化4个维度讨论非遗手工艺的提升策略,提供可行的设计参与路径,并以湖南湘潭地区石鼓油纸伞为例验证该模式的可行性。结论 文化生态具有动态衍变与整体协调特征,能够适应非遗手工艺的活态变迁与传承。通过充分发挥工业设计专业特长,能有效地给非遗产业化内容做设计学上的注脚。“四化”生态模型有助于非遗手工艺的核心价值留存与创意性转换,设计参与能够有效促进乡村传统手工艺高质量发展,并以期通过推进该模式让非遗手工艺产业化发展能够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最大作用,从而建设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2.
运用地区非遗文化为地区农产品文创包装设计,是当下地区农产品品牌形象设计发展的趋势,一方面可以让消费者更快速的了解产品的特性,同时也可以了解地区的文化,带动旅游等产业.将河套非遗文化作为地区农产品"天赋河套"品牌包装设计元素,遵循现代非遗设计规律,创造出有鲜明特色的地区产品包装形象,从而传递出"天赋河套"农产品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非遗手工艺发展困境的背景下,通过服务设计理念和方法来创建一套服务系统,在市面上现有非遗APP产品仅限于科普宣传和数字化保护的基础上,构建更加开放的非遗手工艺活化平台,推动非遗文化活态传承发展。方法 调研分析非遗手工艺发展困境的关键问题,在前期非遗手工艺工坊的实践基础上进一步论证活化平台搭建的可行性。通过用户访谈法构建人物角色模型,归类得出非遗匠人、设计师、消费者三方主要用户,分析各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通过全局视角构建完整的服务系统,统筹规划设计服务蓝图,构建非遗手工艺活化平台APP原型设计。结论 以设计赋能非遗手工艺,通过消费力量拉动非遗产业发展,以全局视野规划共创的理念在各方参与者之间搭建桥梁,推动非遗发展更加活态化,也为未来非遗手工艺传承发展模式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尹诗佳 《中国包装》2023,(8):110-112
文章从认知理论角度出发,探讨非遗儿童绘本的设计方法。首先,对认知发展理论与非遗绘本进行基本概念整理;其次,从培养审美意趣、传承民族记忆、启发多元思维三个方面阐述非遗绘本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最后,聚焦于儿童群体,将认知发展理论融入非遗绘本设计中,充分探讨非遗儿童绘本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路径,以期为该领域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丁卉  张志丰 《上海包装》2024,(1):127-129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手工艺类非遗传统绳艺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绳艺面临着保护与传承的挑战。概述了河北手工艺类非遗传统绳艺的历史地位、文化价值以及面临的传承困境,总结了文创产品设计的概念、原则与方法,分析了河北手工艺类非遗传统绳艺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河北手工艺类非遗传统绳艺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与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王娟  张儒麟 《包装工程》2020,41(12):132-138
目的总结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市场现状、设计趋势和设计原则,提出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流程、设计方法。方法通过案例研究来总结分析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模式和现状,结合"设计3.0"时代下的产品属性评价标准,运用设计管理、用户研究和品牌文化等设计理论方法,归纳现有产品的设计优缺点,最后总结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趋势,通过案例设计来具体体现"互联网+"背景下的博物馆产品应具有的文创产品属性。结论随着互联网技术、资源和思维的不断发展,博物馆文创产品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其设计在注重实用性的同时,也应加强体验性和故事性,突出产品的文化内涵,借助品牌营销,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播功能,在实现文化价值的同时获得商业成功。  相似文献   

17.
王烈娟 《包装工程》2021,42(4):323-326
目的 探索交互设计背景下老年产品的设计思路与实施路径.方法 从我国社会步入老龄化这一现实展开探索,结合老年群体的诸多特点及现实问题就老年群体对产品的多样化要求进行分析,并总结了基于交互视角的设计原则,提出符合习惯、操作简便、强化交互三大设计方向,最后分别聚焦于老年产品设计中的情感、互动、人性、智能四大方面,就具体的设计思路及路径展开探讨,剖析老年人的现实需求,挖掘不同形式的老年产品的设计要点与具体策略,着力探索老年产品在交互设计背景下的发展方向.结论 交互设计作用于老年产品中,可以实现人性化的产品设计,使产品更加符合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并在使用过程中强化产品与老年人的情感共鸣,为老年人晚年生活品质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刘月蕊  贾诗敏  赵蔚 《包装工程》2020,41(16):254-259
目的研究博物馆角色IP设计中的要点,以满足角色IP的多维度衍生开发需求,实现博物馆的角色IP经济良性发展,帮助博物馆完成文物藏品的创新转化及品牌文化推广。方法通过调研国内外博物馆角色IP领域的发展现状,分析目前博物馆角色IP的设计问题,归纳角色IP形象的多维度衍生品形式,总结满足衍生需求的角色IP设计要点,论述适合博物馆角色IP发展的存续之道。结论在博物馆的角色IP形象设计之初,需要考虑后续衍生品开发的需求,兼顾数字衍生形式、线下实体衍生形式、线下体验活动形式三种衍生形式,适应线上多元媒体平台并开发适合线下实体化的产品,以丰富的内容及多渠道传播,实现博物馆角色IP的可持续开发,让博物馆借助角色走入大众生活。  相似文献   

19.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仍在继续,人类与病毒的对抗尚未停歇。防护工作是抗击疫情的第一防线,防疫用品则是战“疫”中披荆斩棘的铠甲。面对突然爆发的疫情,如何帮助人们做好防护工作?便捷有效的个人防疫用品是关键。本文针对疫情爆发期间暴露的防疫问题和需求进行分析,应用设计思维与方法,提出针对个人防疫产品设计的解决方案。通过具体的设计案例,为个人疫情预防产品的设计提供相关参考,提高防疫效率,确保民众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0.
于永明 《包装工程》2024,45(2):393-396
目的 探讨非遗技艺传承背景下的文创产品设计策略,探寻两者结合的策略和路径,在优化文创产品的同时促进非遗技艺的传承,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建议。方法 分析非遗技艺传承和文创产品设计两个方面的内容,探讨两者之间的融合。结论 文创设计师使用非遗元素时要把握好尺度,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从中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这样才能更好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的精髓得到宣扬,同时也促进文创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