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平 《湖南包装》2020,(1):123-125
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效提升传统文化新时代创新传承是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地域文化资源创新传承与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特色发展的对接性,探寻了高校艺术教育对地域文化资源创新传承的方法与策略,认为借助高校的科研与教学平台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既彰显了地方高校立足于本土文化资源,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特色办学理念,又激发了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保护、传播和创新发展的意识,是地方优秀文化保护与高校艺术教育创新发展的双赢之道。  相似文献   

2.
罗莹 《绿色包装》2023,(3):24-27
楚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乡土情怀和民族认同文化基因,是民族的灵魂。了解楚文化,有利于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当前高职艺术类学生存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不多、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不高、盲目崇拜欧美文化的现象。将中华优秀的楚文化融入高等职业教育的过程是一个铸就“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将乡土情怀、民族认同要素进行外化释义,潜移默化地引导高职学生自觉地将自己的文化根须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相似文献   

3.
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实现高校艺术教育从知识育人到文化育人,提升艺术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本案例从政策导向、资源特点、课程特色和质量保障等四个维度,思辨传统文化保护与教育普及、传统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辩证性,思考地域传统文化资源与高校艺术教育资源的对接性,探寻湖湘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艺术课程教学的切入点,包括传统文化作为高校艺术课程资源的收集与归纳、转化与利用、创新与传承等途径,以期建立一套不同学段依次递进、衔接有序,具有实践指导和推广价值的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与创新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被推崇为道德伦理规范和做人的基本准则,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在全国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今天,传统孝道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精髓,对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分析了中华孝道文化的内涵及其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针对大学生孝道教育的现状,提出从实践层面弘扬孝道文化,塑造大学生良好品质的主张。  相似文献   

5.
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教授当代主流技术技能、未来先进智能智造技术,也肩负着对优秀地方传统工艺技能的传承与发展的使命.本文以学校产品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为典型案例,以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技艺为理念,致力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职业教育全过程,通过将传统技艺传承植入现代设计教...  相似文献   

6.
孙进 《包装世界》2021,(7):82-8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的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这其中包含了对人格精神、人生价值及独立精神与公正诚信等优秀元素.纵观当下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不断出现失范现象,以及新时代高等教育肩负的人才培养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从思想与伦理层面提供有力的精神与伦理支撑.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一体化和数字媒体时代的来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避免文化同化是现今艺术教育不可忽略的部分。分析了艺术设计专业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结合“天人合一”思想、“意”“象”理念、“阴阳和谐”思想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旨在将中华传统文化以“润物无声”的形式融入设计素描课程,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阐述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美育培养的作用,并着重对我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向人才培养方案渗透,与专业社会实践结合,和校园文化建设挂钩"的实践进行探讨,以期实现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人才教育兼具高超设计技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教育是青少年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阶段,但目前中小学语文课本插图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中存在某些问题,有必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把握和系统阐释、审核制度的多元建构、插图编绘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结合,以及从中华优秀工艺美术中汲取素材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  相似文献   

10.
目前,如何进一步探索高校网络平台的建设,主动占领和开辟网络新阵地,是现代高校素质教育的新课题、新任务,是新时期、新环境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益探索。素质教育网络数字化就是在继承传统优秀思想和文化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平台的建设,实现对大学生素质的数字化测评,进而通过对测评信息的管理,实现测评手段的革命,实现教育方式、方法、机制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网络环境,网络文化已成为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网络文化具有存在虚拟性、内涵丰富性、传播快捷性等特点,它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双重的,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要予以积极正确的引导,不断加强和改正网络化时代高校的思想工作.本文着重解析了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影响,详尽阐述了互联网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深入探求了网络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新途径,为构建信息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献上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体育文化的缘起源远流长、演进历史悠久,体育文化特征兼容体育属性和文化属性。具有传承性和整体性并举,具有健身性、适应性、融合性相伴共存的我国传统文化特质属性,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标志,也是培育大学生具有大学精神所倡导的思想自由、人格健全、合作团结等优秀体育文化品格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当前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府深入挖掘和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挥其现代价值,对于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深远影响。面对新时期的新情况与新问题,高等学府思想政治工作同样需要借助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作为精神动力,以增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感染力和实效性。本文分析概述了何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提出了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王巍 《中国科技博览》2011,(10):187-187
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代表,他们在大学生中作用大、影响大、示范性强,是校园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他们自身可塑性也很强,在大学生中有较高的认同感。因此,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构建起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机制对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目前国内外形势对我们提出的客观要求,是针对高校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必要之举,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措施。本文以河北邢台学院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展了专项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升大学生社团文化及完善辅导员制度等三方面措旅,以提高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赵炬宇 《上海包装》2023,(10):214-216
以包装装潢设计课程为例,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设计教育中的应用和探索。从包装装潢设计课程的目标、内容、活动、考核及评价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包装装潢设计课程的影响与意义。  相似文献   

17.
网络技术的兴起和普及化,一方面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的改革,另一方面,给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大学生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体,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在网络化背景下,提高大学生马克思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需要我们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机制,从而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传统手工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悠久灿烂,种类繁盛,然而在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的环境之下,使本就面临着"艺随人亡"艰难局面的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环境与空间逐渐萎缩,并且相关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手工技艺实践的人才培养发展情况又十分滞后。福建省亟须提高青年大学生对非遗文化传承的认知,加强改革课堂教育教学方式,持续发展双师型教师梯队建设,搭建手工艺实践平台。提升高校艺术设计类师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协同政府、企业与社会大众,活态传承福建省优秀的手工技艺类非遗文化,弘扬青年一辈的民族文化,建立民族自信心。  相似文献   

19.
网络生活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心理和学习生活,也成为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素养、行为规范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导致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尤其需要引起高校内外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它是民族自立的资本,是国家发展与创新的根基。教科书作为当代美术基础教育的重要载体,担任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所以,研究初中美术教科书中体现的传统文化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初中美术教科书中传统文化参与程度的角度切入,首先从传统绘画技巧、民间艺术、中国历史遗迹三个方面分析了教科书中传统文化的内容选择和特点,接着在教科书中考察了传统文化教育理念的体现,最后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美术课程和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