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文娟 《移动信息》2023,45(10):77-79
充实、丰富、有效的课程资源是开展课程教学的基础,为课程目标的达成提供了保障。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为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内容紧跟行业发展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创新O2O教学模式,大力推进“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文中研究了O2O教学模式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途径,以期能为各类资源建设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应用型高校教学现状及改革趋势的研究,基于OBE教学理念,提出了应用型高校“重素质、凝重点、聚应用、现特色”的在线课程建设思路,以及体现“两性一度”的措施。基于对在线课程的利弊的分析,本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建立了线上线下MOOC+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对应用型高校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应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新工科背景下的现代电子技术能力培养为目标,按照“两性一度”建设标准,通过重构教学架构、丰富教学方法、混合式教学组织、多元化课程评价机制等,全方位探索研究了“数字电路”课程基于BOPPnPS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得学习目标可视、流程可控、效果可检、反馈可行,能够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式学习,保障了大班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课堂参与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单片机技术”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践。教学设计融合“翻转+对分+“主导-主体””多元化教学理念开展混合式教学,依托在线学习平台对学生学习数据统计和分析设计更合理的教学策略,结合案例驱动的动态翻转课堂教学法,将案例需求穿插在知识点学习全过程,依据课中测评动态调整课堂翻转形态,帮助教师精准教学。最后本文统计并分析15周学生学习数据,结果表明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各阶段学习,反馈的数据指导教师对学生差异化精准辅导,有利于提升班级整体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5.
应用型本科要求培养具有夯实理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云计算概论”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类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培养应用型人才。以“云计算概论”课程为例探索混合教学模式下,如何提升应用型课程教学质量。“云计算概论”课程的混合教学模式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按照线上线下两个维度去实施教学创新。混合模式在“云计算概论”课程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无限精彩的信息社会。各类教育课程都纷纷搬到网上,开展远程网络教学。“高级音响技术”网络课程的开发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而又依据网上教材的特点来开发和设计的。1“高级音响技术”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与系统开发依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首先要对“高级音响技术”课程进行教学设计。课件的设计是课件开发的规划,是课件的蓝图。它主要包括教学设计和课程系统结构设计。1.1课程教学设计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地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信息,并在系统中有机地组合,形…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电路分析”课程为例,借助云班课平台,采用“SPOC”与“BOPPPS”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探究式、个性化、参与式教学。形成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闭环。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改进,课程建设已初步完成。通过对三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发现采用“SPOC+BOPPPS”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同时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移动学习情境,分析移动学习情境与高职课程教学形态有机融合的问题,并围绕移动学习情境中的高职课程定位、教学组织理论框架、教学实践应用策略等问题,给出了移动学习情境中高职课程教学形态重构的改革范例和实践策略,以解决移动学习情境下课程教学形态重构的落地问题和常态化推进问题,期望相关实践经验不仅让课程教学更具感染力和长效性,也为促进新情境下高职教育教学范式的转变提供一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摘要: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发挥实质等效的教学效果急需进行融合式教学改革。“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组基于思政引领知能并重的理念修订了课程教学目标,开展了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改革。结合雨课堂和雷实验构建了智慧实验体系,理论教学与创新实践强结合提升了学生能力。课程将多元考核融入教学过程优化了考评方式。经过融合式教学改革,切实提升了教学效果,促进了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0.
巨贝贝 《移动信息》2023,45(7):148-149,153
高职院校教师在开展“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前,需全面考虑实际发展需求,借助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满足该课程的教学要求,提升整体教学水平。文中对高职院校“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了研究,明确了教学现状及相关问题的成因,并制定了完善的教学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OBE理念为导向,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模拟电子电路实验”课程建设,形成以目标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内容、以多元化为考核的评价体系以及提升课程达成度的教学方法。以“可控增益放大器的设计”实验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实验内容的设计,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及教学成效的评价。通过不断总结提高,调整完善,以OBE理念为指导的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实施,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由于新冠疫情的大规模爆发,线上教学成为全球各大高校教学的新形态。工程实践类课程教学除了传授理论知识,还需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学生才能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全程线上教学为这类课程的教学实施带来了挑战。本文以“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为例,介绍了该课程全程线上教学所采取的举措,分析了线上教学数据以及线上考试成绩,结果表明相关线上教学举措能够适应工程实践类课程的教学需求。  相似文献   

13.
新工科下,为了培养出能够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复合型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进行革新。以“高电压与绝缘技术”课程为例,分析了现有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弊端与不足,提出了基于“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演示”的“课堂串行演示”教学改革方案,给出了具体的教学步骤与流程示范,将此教学模式运用于两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当中,经过课后学习体验问卷调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反馈。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背景下,对基础实验教学体系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总结,面对“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形势,论文从多方面着手构建了“层次化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模式、多平台交叉融合和多维度教学评价”四位一体的基础实验教学体系的新形态,进行了试点与推广,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可以发现,论文的研究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其研究理念具有很大的创新意义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教育理念强调“学”和“用”的有机结合,被认为是新工科类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理念之一。针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教学特点及当前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学团队尝试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课程教学探索,通过优化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后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获得感,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教学研究中长期进行的理论创新教育改革背景下,针对“运动控制系统”课程的教师授课模式更新问题,以及学生来源院系多、体量大、综合型与发散型的学习需求新特点,本文创新性地提出指向课程与思政集成需求的“1+1+1”研究型教学模型。从“政治、科学、人文”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提出课程与思政融入需求的教学模型方案以及相关评价体系。文章首先分析了思政教育与 “运动控制系统”的课程特点,然后设计了新型教学实践方案,最后通过实践与测试相应的课程评价方式,实现了师生在“1+1+1”教学模型下综合能力提升“>3”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使“生物医学电子学”在线课程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针对“生物医学电子学”课程的特点和在线课程的优势,结合现有教学的实际,我们将“生物医学电子学”在线课程定位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线课程已经完成6轮教学,累计有113所大学的1.27万名学生完成在线课程学习。6轮教学表明:“生物医学电子学”在线课程受到老师和学生们的欢迎。  相似文献   

18.
“信号分析与处理”是仪器与信息等学科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紧跟现代技术发展,本文从授课方式、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和监督考核方法四方面,探索基于现代信息化技术的“信号分析与处理”教学改革,形成传统教室授课、网络教学视频、基于信息化技术翻转课堂以及项目驱动式实验课的理论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的“信号分析与处理”创新性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对电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信号与系统”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以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作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对同一专业两个年级的教学实践结果进行分析,阐述了“信号与系统”课程新的改革方向,期望能够进一步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在新工科背景下,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本文提出了一种多维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策略在“信号与系统”课程中的探究与实践。整体流程主要包括课前自主学习、课上知识消化及课后教学反馈。该策略通过多个维度的教学方法对“信号与系统”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展示,显示了此教学策略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且本文提出的教学方法也具有良好的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