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所有核武器在爆炸时都会产生电磁脉冲。电磁脉冲对各种军事装备(例如导弹及其发射控制装置、卫星、飞机、雷达系统等),特别是对这些装备所采用的电子线路和设备都可能造成危害,使之损坏或失效。随着现代军事装备日益广泛地采用半导体集成电路,而这种电路比老式的电子管电路在抗电磁脉冲的能力方面要低几个数量级,因此电磁脉冲对半导体器件和设备所能造成的破坏也就要大得多。对于电磁脉冲的破坏作用,苏联认识得比较早,也很重视。苏刊在六十年代就曾报道:  相似文献   

2.
叙述了现代电子战对电磁脉冲武器的需求背景.研究了电磁脉冲的产生机理以及电磁脉冲导弹的作战特点.在研究国外电磁脉冲武器发展动态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电磁脉冲导弹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电磁脉冲(EMP)武器的概念、分类、攻击特点,归纳了核电磁脉冲(HEMP)、高功率微波(HPM)、超宽带(UWB)等电磁脉冲的主要参数,阐述了美国、俄罗斯等军事强国在电磁脉冲武器方面的发展情况,总结了电磁脉冲对通信电子设备的损伤机理及其耦合途径,最后针对电磁脉冲武器提出了具体的工程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舰艇等武器装备面临的高空核爆电磁脉冲辐射威胁,研究了近海面电磁脉冲辐射环境。基于电磁场理论,分析了电磁脉冲在海面及海水中的传播规律,建立了高空核爆近海面电磁脉冲辐射环境解析模型,并进行了模型验证。利用该模型对高空核爆近海面电磁脉冲辐射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给出了高空核爆近海面电磁脉冲传播变化规律及电场分布情况,分析了入射波角度、距海面距离等对电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面上电磁脉冲环境比较复杂和恶劣,海面下电磁脉冲环境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5.
电磁脉冲武器技术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外电磁脉冲武器的发展状况和特点, 论述了电磁脉冲武器的工作原理, 分析了电磁脉冲武器的毁伤效果及其技术难点, 最后指出未来各种电磁脉冲武器的发展对作战范围、作战方式和作战效果将要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桥丝式电火工品电磁脉冲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电磁脉冲对电火工品的危害作用机理,建立了研究所需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并选择某桥丝式电火工品在分布式负载有界波电磁脉冲模拟器下进行了辐射实验研究,从而得到了电火工品电磁脉冲效应敏感度.研究表明采用耦合能量来描述电火工品的电磁脉冲效应敏感度比较合适,所得结论对电火工品电磁脉冲效应及防护技术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  相似文献   

7.
电磁脉冲导弹技术及其发展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能电磁脉冲产生技术和高能微波技术的发展,应用于信息战的电磁脉冲导弹在技术上已经成熟。讨论了电磁脉冲导弹的若干关键技术,综合阐述了电磁脉冲导弹的发展趋势及动态。  相似文献   

8.
火工品电磁脉冲发生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展电火工品电磁脉冲传导敏感度试验,利用脉冲功率技术原理,进行了电磁脉冲发生器设计,重点开展电磁脉冲发生器的高压、控制、脉冲功率部分的设计研究,并利用脉冲发生器进行某点火头电磁脉冲传导敏感度试验。本研究为电火工品脉冲电磁环境中的安全性研究提供了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9.
爆磁压缩电磁脉冲弹引战配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爆磁压缩电磁脉冲弹作战使用效能,根据该弹定向辐射特点,分析了爆磁压缩电磁脉冲弹定向辐射引战配合特性,建立了电磁脉冲弹引战配合的数学模型,给出了控制电磁脉冲弹引信最佳起爆时刻的数值计算方法.通过数值优化分析,给出了弹目交会参数对定向辐射天线对准精度的影响曲线.仿真图像表明,俯仰角参数对辐射天线对准精度影响最大.研究结论可为电磁脉冲弹攻击参数的计算和战术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电磁脉冲弹对地空导弹火力单元的威胁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磁脉冲弹的出现使地空导弹火力单元面临着新的威胁,对地空导弹火力单元的作战和防护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电磁脉冲弹的杀伤机理和特点,分析了电磁脉冲弹对地空导弹火力单元的威胁,并提出了地空导弹火力单元应对电磁脉冲弹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弹体内线缆电磁脉冲耦合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导弹内部线缆的电磁脉冲耦合问题,应用广义网络法和Agrawal传输线方程建立了弹体内线缆的仿真模型。选取弹体内部双绞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入射角度、不同极化方向、不同线缆长度和弹翼对耦合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弹体内线缆的电磁脉冲耦合特性受孔缝和线缆参数的双重影响,只有当入射波极化与孔缝、线缆极化均相匹配时,耦合系数最大;线缆长度与耦合谐振频率密切相关;与孔缝耦合不同,弹翼对耦合系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张岩  赵鑫  刘尚合  钱禹行  张路  盖祥虎 《兵工学报》2022,43(8):1956-1965
为探究静电电磁脉冲诱发不同绝缘材料闪络特性,利用静电电磁脉冲诱发闪络实验系统,根据二次电子发射雪崩理论和场叠加原理,结合实验研究了静电电磁脉冲场辐照条件下,有机玻璃、聚四氟乙烯、环氧树脂3种航天器常用绝缘材料表贴指型金属电极的闪络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静电放电(ESD)模拟器对垂直金属耦合板接触式放电产生静电电磁脉冲辐射场,与电极两端直流电场叠加构成合成场诱发闪络,当合成场在两个电极间产生的感应电压小于绝缘材料闪络电压时不会产生诱发闪络,当接近材料闪络电压时,诱发闪络存在概率问题,提升ESD输出电压使合成场产生的感应电压越大,诱发绝缘材料闪络概率增大;3种绝缘材料介电强度越强,在同等强度的静电电磁脉冲条件下,诱发闪络的概率越小,诱发闪络时电极间形成贯穿放电通道所需时间会增加,时延变长,诱发闪络电流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3.
薛军帅 《兵工自动化》2022,41(4):81-86,92
针对现有雷达系统效能评估方法系统性的不足,提出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可拓 云模型效能评估方法,完成对单频段、多频段雷达系统不同模式的效能评估和单型雷达的综合评估。评估结果显示 效能评估时同模式多频段雷达效能值高于单频段;综合评估时多频段雷达物理特性指标评估值低于单频段。结果表 明:该方法对系统进行量化评估具有较好的区分性、有效性,为雷达及其他系统研制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继龙  甄蜀春 《制导与引信》2002,23(4):19-21,32
利用极化技术抗干扰已成为雷达抗干扰的一种有效手段,其基本思想是:当收发系统的极化方式与干扰信号的极化方式正交时,就能够有效地抑制干扰信号,提高信干比。重点讨论了极化正交双通道雷达系统发射和接收两种情况下的一些极化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电磁脉冲作用下导弹的表面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磁脉冲对导弹飞行影响很大,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分析了电磁脉冲作用下导弹壳体的表面效应.计算结果表明,在入射电磁脉冲的作用下,导弹壳体上将感应出很大的电流和电荷.导弹尾焰的存在将影响导弹壳体上的感应情况,尾焰的长度、尾焰电导率、与弹体的连接情况均会对感应情况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雷达抗干扰训练效益,设计一种数据级雷达抗干扰模拟训练系统。在构建系统体系架构的基础上, 分析雷达性能参数计算模型,以及雷达压制式干扰和欺骗式干扰的信号模型。对训练场景编辑、雷达仿真终端、干 扰机仿真终端和雷达抗干扰训练策略等软件进行设计与实现。通过构建典型战术对抗场景,以抗窄脉冲干扰为例, 对几种抗干扰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仿真。该系统已应用于教学训练实践,系统性价比较高,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针对车载雷达调平时,雷达调平误差和系统标定误差引起的雷达角度误差而影响车载雷达的定位精度,提出一种误差修正算法。通过设计的转角接口盒装置测出的雷达调平引起的角度误差,实现了车载雷达方位标定误差修正。试验结果表明,该车载雷达定位精度达到了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供全方位、全要素和全流程的实战化训练环境,设计一种雷达仿真训练想定态势生成系统。分析 雷达装备面临复杂战场环境的特性及特征等相关要素,依循一定的构设原则,构建贴近实战的雷达探测环境,根据 想定数据和想定生成过程,对雷达模拟训练的功能结构、系统流程和关键技术等进行设计与实现,并通过训练中不 同模式进行应用证明。应用结果验证了该系统在雷达仿真训练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针对航天测量雷达维修保障系统效能评估难以量化和预测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维修保障系统效能评估模型。阐述系统动力学建模评估基本步骤,给出航天测量雷达维修保障系统效能评估因果关系图和存量流图模型,并给出主要变量的函数方程描述;通过Anylogic仿真软件实现实例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系统动力学模型评估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为持续改进航天测量雷达维修保障系统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精度指标是评估空情融合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复杂环境下融合精度评估基准的确定是困难的。本文提出一种针对空情融合系统的时空匹配权重评估算法,通过雷达探测数据精度的高低建立权重优先级,分析各雷达在融合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时域区间集合,构建雷达精度时间累积量,根据融合航迹积累时间自适应分配各雷达的精度权重,结合雷达探测数据的精度计算出基准精度,最后根据模糊评判的方法评估精度指标。此方法适用于仿真或动态飞行等条件下的空情融合系统精度评估,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可信性,并通过仿真示例表明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