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发现桉木硫酸盐浆氧脱木素速率是温度、木素含量、氧分压及碱浓的函数,现有针、阔叶木酸盐浆氧脱木素速率方程是不适合于预测桉木浆精确的脱木素特性曲线。提出了另一个桉木KP浆氧脱木素速率方程。  相似文献   

2.
龚关  丁文慧  杨莎 《国际造纸》2009,28(2):25-29
研究了回用黑液中可溶性木材组分对针叶木硫酸盐法蒸煮脱木素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黑液后,在大量脱木素阶段脱木素速率明显提高,残余木素脱除阶段脱木素速率降低。用不同孔径的陶瓷膜对针叶木制浆黑液进行分级,观察黑液中不同分子质量组分的木素如何影响脱木素速率。结果表明.脱木素速率主要取决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含量而不是木素碎片的大小。但是,低分子质量木素组分比高分子质量的木素组分含有更多的芳香族化合物:这些结果或许可以用来解释在针叶木硫酸盐法蒸煮的大量脱木素阶段加入工业黑液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马尾松、桉木硫酸盐浆氧脱木素过程中木素、碳水化合物特性。在氧脱木素0~20min期间,纤维素分子量和多分散性变化较缓;在20~60min期间,则变化较快。研究了氧脱木素过程中木素的反应活性大小,即:桉木硫酸盐浆>低Kappa值马尾松硫酸盐浆>高Kappa值马尾松硫酸盐浆。木素反应活性大小与CHx(x=1~3)、愈创木酚结构单元、紫丁香基、甲氧基和酚羟基有关。  相似文献   

4.
桉树木材性质对其硫酸盐法制浆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邝仕均 《中国造纸》2011,30(12):51-54
讨论了桉木的木材密度、木素含量、木素的紫丁香基和愈创木基比值(S/G)、抽提物含量、聚木糖和糖醛酸含量等重要木材性质对其硫酸盐法制浆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桉木性质对硫酸盐制浆及其应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晖 《国际造纸》2009,28(6):23-28
研究了桉木特性及其对操作效率和所制备浆料应用的影响,并指出了树种和收获时期的影响。利用具有适当高密度、抽出物和木素含量低、木素的紫丁香基与愈创木基(S/G)比值高、木聚糖和糖醛酸含量高的按木可有效地制备硫酸盐浆。含有大量木素的木材,会使木素中S/G比值较低并且很难处理,树龄显著影响木材的化学成分和形态及其在硫酸盐制浆中的行为和浆料的应用:桉木的密度、抽出物含量以及纤维粗度都随树龄的增长而增加。桉木的半纤维素主要由在糖醛酸中含量很高的木聚糖组成,它们在硫酸盐制浆时相当稳定。保留在硫酸盐浆中的木聚糖显著提高了浆料的打浆性能。虽然树龄、密度的增加会增加纤维的粗度,对打浆有负面影响,但却提高了浆料的滤水性。  相似文献   

6.
桉树是一种重要的速生阔叶木,在全球广泛种植,主要用于制浆造纸工业。对12种6年生桉树的化学成分、纤维形态,制浆造纸性能进行分析,评价它们的硫酸盐法制浆适宜性。12种桉树在抽出物(6.1%~18.9%)、木素(21.6%~30.8%)和综纤维素(55.4%~70.1%)含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化学成分方面的巨大差异导致了桉树不同的制浆得率(38.9%~49.8%)和脱木素程度(卡伯值11.6~24.2)。将这些结果与纤维形态、手抄纸性能综合考虑,蓝桉、卵叶桉、巨尾桉、柳桉、葡萄桉的硫酸盐法制浆适宜性最好。  相似文献   

7.
发现了桉木硫酸盐浆氧脱木素的速率是温度、木素含量、以及所提供的氧气分压和碱浓度的函数。同时发现了已知的硬木和软木硫酸盐浆和氧脱木素速率方程,不适于准确地预示脱木素的过程。本文提出了另外的适用于桉木硫酸盐浆氧脱木素的速率方程。  相似文献   

8.
发现了桉木硫酸盐浆氧脱木素的速率是温度、木素含量、以及所提供的氧气分压和碱浓度的函数。同时发现了已知的硬木和软木硫酸盐浆的氧脱木素速率方程,不适于准确地预示脱木素的过程。本文提出了另外的适用于桉木硫酸盐浆氧脱木素的速率方程。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用木素降解霉菌对桉木片预处理及对硫酸盐制浆的影响,这些霉菌可用于桉木生物硫酸盐制浆.生物浆的质量比参比浆的质量优良(白度高、强度好及漂白性得到改善),漂白生物浆易于打浆.  相似文献   

10.
利用非木材长纤维制浆造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姚光裕 《国际造纸》1996,15(4):19-23
本文评述了各种非木材长纤维包括剑麻、马尼拉麻、亚麻和大麻的纤维形态,化学组分,制浆和造纸性质,还比较了这些非木材长纤维漂白浆与典型的商品针叶木硫酸盐漂白浆、桉木硫酸盐漂白浆和混合阔叶木碱—蒽醌漂白浆的物理强度性质。  相似文献   

11.
采用碱回收绿液对杨木木片进行预处理,研究了预处理后硫酸盐法蒸煮过程中脱木素反应历程及NaOH的消耗过程。研究表明,采用绿液预处理后,杨木木片得率为73.1%,木素脱除率为32.54%。预处理后的蒸煮过程中,在初始脱木素段,木素脱除率为14.52%;在大量脱木素段,木素脱除率为42.62%;残余脱木素段,木素脱除率仅为3.41%。这3个阶段的木素脱除率比传统硫酸盐法分别降低了3.55、19.38和9.11个百分点。NaOH几乎全部消耗在蒸煮初期和大量脱木素段,这2个阶段NaOH分别消耗了57.71%和42.29%;Na2S质量浓度在蒸煮初期逐渐减小,蒸煮的中后期又逐渐增大。绿液预处理硫酸盐法蒸煮不仅能提高脱木素选择性,还能提高蒸煮后浆料得率(达到50.8%),比传统硫酸盐法浆料得率(47.9%)提高2.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硫酸盐法蒸煮脱木素历程的近红外光谱表征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对木材硫酸盐法蒸煮过程脱木素历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红外光谱能较好地表征木材的三段脱木素历程。这为下一步近红外光谱在线测量仪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进行了湿地松深度脱木素硫酸盐法蒸煮过程中木素结构变化的研究。采用13 C -NMR和3 1P -NMR法 ,研究了不同卡伯值的常规和深度脱木素硫酸盐法纸浆中残余木素结构的变化 ,着重分析了木素结构中各种功能基的变化。为阐述深度脱木素的蒸煮原理和制定合理的蒸煮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糖槭木硫酸盐、碱-蒽醌、碱-α-甲基蒽醌法制浆,虽然碱-蒽醌蒸煮过程中脱木素作用明显低于硫酸盐蒸煮,但是,当用α-甲基蒽醌代替蒽醌,蒸煮过程中脱木素速率稍低于硫酸盐蒸煮。当有效碱用量相同时,由糖槭木生产碱-α-甲基蒽醌法浆,在纸浆卡伯值相同(约20)情况下,比硫酸盐浆得率增加1.2%(对绝干木片重量计),而这两种纸浆强度基本相同。采用AlCl3催化Friedel-crafts反应是一种工业生产蒽醌方法,用甲苯代替苯可以生产α-甲基蒽醌,而甲苯价格比苯便宜,因此,碱-α-甲基蒽醌法适合于生产阔叶木化学浆。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硫酸盐法、烧碱法、碱性亚钠法、中性亚钠和亚铵法蒸煮过程脱木素及碳水化合物溶出的特点,根据各种蒸煮液与木素和碳水化合物的反应性能及机理,阐明几种蒸煮方法的脱木素历程和碳水化合物溶出规律存在区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几种亚热带速生乡土阔叶树种的制浆特性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选择10种具有发展前景的速生阔叶树,通过材质材性和CMP制浆性能的测定分析,并结合造林学特性评价,筛选出适宜于南方山地大规模种植的闹叶树种。结果显示,马褂木和光皮桦是非常优异的纸浆阔叶木,其木材密度中等,纤维细长,综纤维素含量高而木质素含量低。马褂木和光皮桦CMP的裂断长和撕裂指数都明显高于马尾松TMP。通过综合评价,四川桤木、闽粤栲和翅荚木等可作为次等重要的纸浆阔叶树种来考虑,而木荷、枫香、乳源木莲和山杜英等因其木材密度偏大或木质素、抽出物含量偏高等固有缺陷不适宜作为纸浆树种发展。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HNO3/NaNO3预处理、KMnO4预处理和H2O2强化对桉木RDH硫酸盐浆氧脱木素的改善效果,并与常规KP浆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少量H2O2对RDH浆氧脱木素具有良好的强化效果,较佳的H2O2用量为0.8%。在制备低卡伯值纸浆时,采用RDH蒸煮与H2O2强化的氧脱木素相结合的制浆方法比采用常规KP蒸煮与H2O2强化的氧脱木素相结合的方法更有利于保护纸浆的黏度。在氧脱木素前对RDH浆进行HNO3/NaNO3或KMnO4预处理也有利于改善氧脱木素的效果,提高残余木素的脱除程度,其中KMnO4预处理还可以较明显地提高纸浆白度。但相对而言,这两种预处理方式更适合于用来改善常规KP浆这类残余木素含量较高纸浆的氧脱木素。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experimentally quantified the formation of organic sulfur compounds in a commercial SuperBatch kraft pulping process using a laboratory pilot-scale digeste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ood chips not only can adsorb HS- but also methyl mercaptan (MM) in the black liquor used for pretreatment during the two pretreatment stages. The absorption rate of MM is much faster than that of HS-. In the third stage of SuperBatch pulping, the rate of formation of MM and dimethyl sulfide (DMS) is very similar to that found in conventional batch kraft pulping processes. The study examine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hase transition cooking (PTC) concept for reducing organic sulfur compounds in pulping, previously developed in laboratory batch pulping using a bomb-type digester, in a SuperBatch process. It was confirmed that there is a phase transition point (PTP) corresponding to PTC in SuperBatch pulping beyond which further delignific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form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sulfur compound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40% reduction of TRS formation can be achieved by using PTC.  相似文献   

19.
桉木的化学组成及材性对KP法制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易蒸煮和难蒸煮两种桉木为原料,用蒸煮实验与化学分析和色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抽出物含量、木素结构、糖组成和基本密度等因素对硫酸盐法制浆特性(纸浆得率和硬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造成不同桉木树种之间制浆特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木素中缩合型结构所占的比例、多酚类抽出物含量以及木材中中性糖的含量;而基本密度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用碱量和得率,但不是影响制浆特性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