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军校是特殊的社会群体,军校的“校园文化”是军营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是寓于军营文化之中的特殊文化、是部队先进文化的示范区和普及区,对部队文化工作有辐射、示范、带头的作用。加强军校“校园文化”建设,对部队的建设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企业的培训工作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以课程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前2个阶段是“培训部”工作的主要内容,第3个阶段则是。学习与发展中心”工作的主要内容。学习与发展中心的核心工作有2个:关键岗位的关键人才培养;企业核心知识的管理和传承。学习与发展中心的组织架构由3种角色组成:策划管理者,内部顾问,运作支持者。学习与发展中心的3大功能是: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动态的知识管理;企业文化塑造。  相似文献   

3.
“PI”是企业产品形态风格的统一性。我国企业产品的“PI”与国际知名品牌差距甚大,需要广大设计师共同探索。本文结合作者自身实践,总结了形成“PI”的三个要素:体现企业的文化特征;尊重产品的一贯表现,寻找成功的形态语言要素;恰当处理与流行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实现文化等值应该是翻译的努力目标,要求译者了解原文含义形成的历史,准确全面地把握原文的文化含义。“Individualism”是承载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一个关键词条,译成“个人主义”,未能做到文化等值。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和”的精髓为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而厚重的思想材料。“中国威胁论”是霸权政治的逻辑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知与无视。  相似文献   

6.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誉 ,礼仪制度由来已久 ,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完整的体系 ,服装文化较为集中地反映出各种礼制礼仪规范。在我国传统服饰中 ,“合礼”而又“合理”的服饰是服装发展的主流 ,它主导了数千年的服装流向 ,形成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华所在。但在一些特定的政治、文化等背景之下 ,受到特定影响的服饰也存在着“合礼”而不“合理”或“合理”而不“合礼”的现象。“礼”与“理”之间的矛盾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伦理道德观、审美标准与人们的穿着心态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 ,服饰合不合“礼”与“理” ,能够从社会的各个时代、各个方面折射出人们的心态。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并争。为了延揽人才,富国强兵,任何一个诸侯国都不可能推行文化上的专制主义。在相对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里,作为思想文化传承和发展主要载体的士人,一直保持着自身的人格独立,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这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史上,实为仅见。及至秦汉一统天下,尤其是西汉王国问题解决以后,统治者开始积极谋求思想文化上的大一统。“一打一拉”的策略使士人无路可逃。为了生存、发展,他们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其人生选择遂由“志于道”变为“从于王”。封建时代政治格局对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得到了清晰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石"与"木"     
徐雯 《饰》2006,(4):7-9
本文围绕“永恒”这一中心,就欧洲的“石艺术”和中国的“木艺术”进行了比较.作了随想式的阐发,并对“石艺术”,“木艺术”的产生原由和文化蕴涵提出点滴看法。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 ,始终蕴藏着一种充满生机、饱含青春活力和不断创新的“少年精神”。在今天 ,要当好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的这种“少年精神”  相似文献   

10.
时尚"唐装"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历史上儒、道、佛三教文化和各民族服饰的融合对唐装的影响 ,通过对唐朝服装与今日“唐装”的造型及结构特点的分析比较 ,指出今日“唐装”是满装的一种延续和改良 ,并阐述了“唐装”流行的时代背景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餐饮行业的老字号——杭州楼外楼,在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面前,抢扑机遇,实施把分店、分厂开出去、把品牌管理技术输出去的发展策略,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修辞学认为隐喻是辞格,但随着认识的深入,隐喻被看作是一种认知机制。隐喻无所不在,隐喻的理解也是语言学家研究的问题。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对于隐喻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文章从《红楼梦》的英译本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译者对于隐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根据 Verschueren 的语言顺应论,动态顺应是翻译策略,直译、意译、归化、异化都是动态顺应过程中主动顺应或被动顺应时表现出的一些具体方法。汉语称谓语的翻译是译者动态顺应译语语言现实和社会规约从而实现翻译目的的一个过程。因此,分析比较《红楼梦》杨译本与霍译本两个英文全译本中对称谓语的翻译,指出翻译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是否顺应译语文化并能实现译者的翻译动机。  相似文献   

14.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也是文化活动中的重要参与者。译者主体性的存在直接影响着翻译的过程,并影响着翻译的结果。本文从杨宪益夫妇和Hawkes翻译的《红楼梦》作为研究对象,从译者对原文的选择、理解,译入语的文化意识、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四个方面分析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就单个译本而言,异化和归化都不可能是唯一的翻译策略,二者往往交织在一起,互为补充,各显优势.杨宪益在翻译<红楼梦>时灵活运用了异化和归化的手法,探讨了扬译本采用归化译法的场合和条件,并对有关例句进行了分析和归类.  相似文献   

16.
宋代楼异重开海上丝绸之路,亲自绘制航洋巨舶"神舟"号的蓝图.其子楼(王寿)任于潜令时,考察当地的农耕蚕桑丝织事业,亲手绘制<耕织图>并附以五律45首,进呈宋高宗.帝令各州县壁绘此图,以推动农业和丝绸业的发展.吴皇后令画院临摹<织图>24幅,名为<蚕织图>,由故宫博物馆珍藏.千年<蚕织图>记叙了南宋时期丝绸生产技术的概貌.其中<攀花>图描绘的束综提花机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是世界服饰文化中的一件瑰宝.  相似文献   

17.
钱谦益的藏书目录《绛云楼书目》抄本叠出,各版本之间在类目和著录上差别很大。这种差别是书目在流传过程中由于传抄、注释、整理、刻印等原因造成的,通过对比差别可发现各版本之间的传承和增删,进而可以推知祖本的原貌。  相似文献   

18.
关于"坳""拗","心""芯"的使用及其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们的日常编辑工作中,经常遇到有些作者在来稿中将"坳"与"拗","心"与"芯"混用的情况,如"黄骅坳陷"或"济阳拗陷","取心井"或"取芯井","岩心分析"或"岩心驱替实验"等.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