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TOP-TOPO-HDA路线制备了CdSe纳米晶体,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一步法制备出CdSe@ZnSe核壳纳米粒子。利用环己烷-壬基酚聚(5)氧乙烯醚(NP-5)-水的微乳体系为模板,通过硅烷偶联剂的作用制备出CdSe@ZnSe@SiO2复合纳米粒子,并通过TEM、EDX和UV-Vis等手段对所得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CdS/CdSe核壳结构半导体纳米晶结构及光谱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沉淀法在水相中将CdS外延生长于CdSe半导体纳米晶(CdSe NCs)表面,制备了结晶形态较好的CdSc/CdS核壳结构半导体纳米晶(CdSe/CdS C/S NCs),并改善了CdSe NCs的荧光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选区电子衍射分析证明了核壳结构的形成,并通过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证明了核壳结构对CdSe NCs荧光性能的改善.此外,实验结果表明:控制CdSe核合成中Cd前驱体溶液pH值能获得粒径分布较窄的CdSe/CdS C/S NCs;采用不同浓度比的Cd和Se前驱体溶液可以有效调节核壳结构半导体纳米晶的粒径;选择合适的CdSe与CdS摩尔比及壳层中Cd与S摩尔比能改善CdSe/CdS C/S NCs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半连续的加料工艺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PTFEMA)为壳,以聚丙烯酸甲酯(PMA)为核的纳米核壳乳液。并通过SEM、TEM、DSC、DLS等对合成的乳液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粒子具有核壳结构,粒子形貌较为规整,且成球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4.
谷明镝  黄薇  姜虹  尹泽群 《当代化工》2012,41(4):331-332,365
采用水热处理和酸处理等方法对纳米β沸石进行改性,考察纳米β沸石的性质变化。结果表明,Na2O含量越低,水热处理后结晶度越高,热稳定性就越好;酸处理在低浓度时以酸洗掉非骨架铝为主,而高浓度酸时不仅脱除非骨架铝,而且还脱除骨架铝;纳米β沸石较难提高硅铝比,达到相同硅铝比时比小晶粒β沸石所需条件要苛刻,其耐酸性能好于小晶粒β沸石。  相似文献   

5.
谷明镝  黄薇  姜虹  尹泽群 《当代化工》2012,41(5):445-447,451
纳米沸石作为沸石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沸石纳米化后,由于外表面增大、表面能增高、孔道缩短、外露孔口增多以及外表面酸位数量增加,使其拥有了一系列特殊的优异性能,因此将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系统地研究了投料Na2O/Al2O3、SiO2/Al2O3、(TEA)2O/Al2O3以及不同晶化温度对合成β沸石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合成条件,合成出纳米β沸石.  相似文献   

6.
以NaBH4作还原剂,TEOS为前体,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得粒径50~100nm的Ag@SiO2核壳纳米粒子,其中Ag核为面心立方结构,壳层为无定形SiO2。考察催化剂加入的先后和微乳液R值(R=n水/n表面活性剂)对Ag@SiO2核壳纳米粒子形成的影响。用TEM、UV-Vis、XRD对纳米粒子的形貌及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若先于TEOS加入,易得到Ag@SiO2核壳纳米粒子,随着R值的增加,Ag核的粒径变大,纳米粒子逐渐由单核变成多核。催化剂若后于TEOS加入,则形成负载型Ag/SiO2复合物。Ag核被SiO2壳包覆后的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发生了微弱红移。而当壳厚80nm时,由于SiO2的散射作用,吸收峰会发生蓝移。  相似文献   

7.
在超声波的乳化作用下,研究了丁苯胶乳的核壳聚合反应,用透射电镜对胶乳粒子的粒径大小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苯乙烯聚合80min、单体转化率达到73%时,所得到的核壳结构胶乳粒径在20nm左右,且具有单分散性。  相似文献   

8.
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即一层或多层的无机或有机材料借助某种相互作用力包覆在无机或有机颗粒的外表面所形成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材料。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可以改善外壳和内核的不足,提高材料的光、电、磁、催化等特性。根据核和壳层的不同可划分出多种分类,且制备方法多样。核与壳之间的相互作用促使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呈现出多种优异的功能特性,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在催化中,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不但表现出良好的耐化学侵蚀特性还能有效减少纳米粒子的团聚、烧结等问题。该文综述了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的分类、制备方法及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简单阐述了其形成机理,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宋夜  郑玉芹  博海洋  贺中亮 《陶瓷》2009,(12):14-16
随着纳米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将两种或两币叶,以上的纳米粒子有效结合,会有很多新的性质出现。核-壳型纳米粒子是一种构造新颖的,由一种纳米粒子通过化学键或其它相互作用将另一种纳米粒子包覆起来形成的纳米尺度的有序组装结构。这种结构的纳米粒子具有单分散性、核壳结构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11.
介绍了纳米复合材料的形成原理、自身性能以及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意义。对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制备新型的核-壳型纳米复合粒子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石墨烯、石墨烯复合材料及核壳型石墨烯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质及用途,分析了核壳型石墨烯金属纳米复合材料在小分子生物、电化学、催化、防腐、吸附、导热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前景,综述了核壳结构的石墨烯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合成方法及应用机理,展望了核壳型石墨烯金属纳米复合材料在处理水体污染和电化学传感器检测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核-壳型复合纳米粒子几类主要的合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未来核-壳型复合纳米粒子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沈春妮  朱艳 《应用化工》2013,42(6):1145-1147
将纳米ZnO与其他物质复合,制备成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可使材料具有更多优异的性能。综述了近年来光催化材料、光电子材料、抗紫外材料等领域ZnO基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有机/无机复合物的研究发展成为材料领域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有机相与无机相之间的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具有不同于单一相的光、电、磁、力等性能。目前,利用有机分子所含有的功能团与纳米无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有机分子固定在无机基底上被广泛研究。  相似文献   

16.
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即一层或多层的无机或有机材料借助某种相互作用力包覆在无机或有机颗粒的外表面所形成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材料。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可以改善外核和内壳的不足,提高材料的光、电、磁、催化等特性。根据核和壳层的不同可划分出多种分类,且制备方法多样。核与壳之间的相互作用促使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呈现出多种优异的功能特性,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在催化中,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不但表现出良好的耐化学侵蚀特性还能有效减少纳米粒子的团聚、烧结等问题。该文综述了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的分类、制备方法及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简单阐述了其形成机理,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张奎  屈龙  张红  朱勇  王平华 《粘接》2009,30(11):51-54
以醋酸乙烯酯(VAc)为核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壳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分阶段饥饿态加料方式和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具有硬核软壳结构的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采用OP-1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质量比为2:1的复合乳化剂,用量为4%左右时乳液稳定;壳单体的滴加速度在5~6g/h时,聚合体系稳定,且转化率高。用FT—IR分析了聚合物的结构;并用透射电镜表征了乳胶粒结构。  相似文献   

18.
核壳型苯丙乳液的制备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预乳化工艺和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四元共聚苯丙乳液,粒径分布均匀,讨论了乳化剂和引发剂体系以及引发剂、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用TEM及FTIR表征了所得聚合物乳液的结构。  相似文献   

19.
微波辐射法制备纳米级β-沸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骏  王海彦  田彦文  傅丽 《硅酸盐通报》2006,25(1):10-12,16
通过微波辐射方法,以粗孔硅胶为硅源,偏铝酸钠为铝源,四乙基氢氧化铵为模板剂,合成了纳米级β- 沸石。研究凝胶组成和辐射条件对合成β-沸石的影响。表征了不同硅铝比Hβ-沸石的酸性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初始n(Al2O3):n(SiO2)对β-沸石晶化的影响较水的影响大,微波法合成β-沸石相对结晶度高于90%,而模板剂用量比传统水热法低10%以上。最佳合成条件是pH为10,辐射温度140℃,辐射时间60min。  相似文献   

20.
核壳型纳米SiO2-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核壳乳液聚合理论,以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的纳米S iO2为种子,采用优化的乳液聚合工艺,制备核壳型纳米S iO2-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并以其为基料制备建筑涂料。实验结果表明,纳米S iO2经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后,提高了其在聚合体系中的分散稳定性和与聚合物的相容性。所制备的复合乳液粒子具有核壳结构,以其为基料制备的建筑涂料的耐沾污性、耐洗刷性和耐候性等性能大大高于国家标准中优等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