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泥沙输移比定义一直存在着不够准确清晰的缺点,对泥输移比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首次在泥沙输移比公式中引入粒径,时段因子,利用量纲分析推求了不同区域的泥沙输移比公式。从理论上阐明泥沙输移比并不是单纯与整个流域面积成反比,而是与流域产沙面积成反比。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震后松散泥沙颗粒堆积体在强降雨情况下的坡面泥沙输移特征,找到泥沙输移突增的临界条件,选取宽级配松散土石为样本模拟震后松散泥沙堆积坡面,采用人工降雨的方式,通过不同坡度和雨强的组合实验,对各坡度坡面在强降雨情况下的泥沙输移情况进行了模拟,同时结合数值软件FLOW-3D对试验进行模拟研究。主要成果及结论如下:由松散泥沙颗粒堆积而成的坡面在强降雨作用下存在泥沙输移量突增现象;泥沙输移量突增的临界坡度介于15°与20°之间,临界降雨强度约2.0~2.4 mm/min。泥沙输移突增的临界降雨强度随临界坡度的增大而减小;30°坡面工况(大于临界坡度),试验最小降雨强度1.2 mm/min都可以促使坡面产生泥沙输移量突增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泥沙输移比问题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泥沙输移比定义一直存在着不够准确清晰的缺点,对泥沙输移比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首次在泥沙输移比公式中引入粒径、时段因子,利用量纲分析推求了不同区域的泥沙输移比公式。从理论上阐明泥沙输移比并不是单纯与整个流域面积成反比,而是与流域产沙面积成反比  相似文献   

4.
长江上游流域地表侵蚀与河流泥沙输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丰富的野外考察、调查及实测资料基础上,将长江上游流域地表侵蚀与河流输沙作为一个完整系统,综合分析了地表物质的侵蚀~堆积~归槽~输移过程,探讨了流域产沙特性及泥沙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5.
黄河流域泥沙输移比与流域尺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沙输移比是研究流域泥沙侵蚀与泥沙入河量关系的指标。通过对黄河、延河、杏子河、纸坊沟四级流域尺度上泥沙输移比的研究,分析了黄河流域泥沙输移比与流域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杏子河流域泥沙输移比大于1,而黄河、延河、纸坊沟流域的泥沙输移比均小于1。在黄河、延河、杏子河三级流域中,流域泥沙输移比随流域尺度增大呈明显减小趋势,而杏子河与纸坊沟流域的泥沙输移比随流域尺度增大而增大。随着流域尺度增大,被侵蚀的泥沙在输移过程中沉积下来的概率增大,就可能出现泥沙输移比随流域尺度增大而减小的现象,但这种可能性能否转化成现实,还受制于流域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REE元素示踪法,采取沿坡面垂直分层布设的新的试验布设方法,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次降雨条件下坡面侵蚀形态的转变过程和细沟的发育发展过程。研究结果为:降雨初期坡面以面蚀为主,细沟出现后,坡面侵蚀将加快加剧;随着降雨时间的延续,累积面蚀量和细沟累积侵蚀量都将逐渐增加,后者的增加速率大于前者,面蚀所占总侵蚀量的百分比随降雨时间呈曲线形式逐渐递减,细沟侵蚀则逐渐增加;试验结束时细沟侵蚀量分别为面蚀量的5倍、4.3倍、2.8倍和3.7倍,面蚀量所占侵蚀总量的百分比递减到20%左右。该示踪方法,为定量区分面蚀和细沟侵蚀量,研究面蚀和细沟侵蚀的演化发育过程提供了思路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生态环境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坡面处理措施的合理配置,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在河流治理过程中,必须要强化小流域中的沟道泥沙拦截工程的建设。基于此,就河流治理影响泥沙输移比的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黄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燕沟的林地、坡耕地与沟口洪水泥沙的颗粒组成分析 ,发现其颗粒组成有明显的差异 ,表明该研究区在侵蚀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颗粒分选 ,而在泥沙输移过程中颗粒分选不明显 ,在应用1 37Cs示踪流域侵蚀速率或利用沟口泥沙推算流域侵蚀模数时应适当进行颗粒校正。通过对坝地沉积泥沙1 37Cs含量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1 37Cs含量、沉积厚度与次降雨侵蚀强度、侵蚀类型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同时运用沉积样中核素含量特征可望解决流域尺度坡面侵蚀与沟谷侵蚀的比重关系这一研究难题。  相似文献   

9.
黄河内蒙古段冰封期泥沙输移特性与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畅流期相比,河冰的存在改变了河道的水位、流量、流速分布、泥沙浓度等参数,进而影响水流的输沙能力及河道演变。通过对黄河内蒙古段冰封期的野外观测,分析了冰盖对水深、流速的影响。同时根据水文站多年资料分析,探讨了冰封期黄河内蒙古段泥沙特性及输移规律。指出冰封期泥沙浓度随着流凌开始降低,在冰封期达到最低,冰封期浓度值比畅流期小5~20倍,输沙量小2~15倍,开河后逐渐增大,且泥沙颗粒的中值粒径D50值大于畅流期的。本研究对黄河冰封期的泥沙输移规律以及河道演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泥石流泥沙输移比的概念与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泥石流SDR,可将泥石流流域侵蚀产沙、泥沙输移及泥石流沟道和入汇处主河河床演化有机地联系起来,用于推求流域的土壤侵蚀量,泥石流沟道的冲刷与淤积状况,泥石流所输送的泥沙进入主河的数量,以及对下游河道演变、水库使用年限的影响程度等方面。但目前泥石流SDR的研究还没有开始,在分析泥石流输沙特征的基础上,将SDR引入泥石流输沙的研究中,并将泥石流SDR分解为反映泥石流沟输沙能力的沟道泥石流SDR和反映主河输移泥石流泥沙能力的汇口泥石流SDR两个环节。给出了根据定义使用实际的监测数据计算两类泥石流SDR的具体方法,并在蒋家沟中实施,计算出蒋家沟2007年的一场泥石流过程中沟道SDR为0.14,入汇主河后的悬移质汇口泥石流SDR为0.36。泥石流SDR的模型计算法方面也根据定性分析列出了可能的影响因子,在总结河流SDR的研究成果和分析泥石流输沙特性的基础上进行了模型建立方法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坡面产流过程及产沙临界对立地条件的响应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黄土高原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黄土为模拟对象,依据45、90和130mm/h降雨强度下共计18个试验组次观测资料,定量研究了裸地、草地和灌木地3种立地条件20。陡坡产流过程及其产沙临界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高强度降雨条件下,草地和灌木地的减流作用会降低;裸地径流过程具有明显的起涨阶段,而草地和灌木地的起涨阶段不明显,对径流过程具有消波调控作用,同时草地产流量受下渗率的影响比灌木地的大;裸地下渗率比草地和灌木地的明显为小,且其过程波动性强;3种立地条件的初渗率与稳渗率之差以裸地的最大,草地的最小,而且,产流与人渗的关系对降雨的响应是非线性的;断面比能参数可表征为产沙的主导因子,裸地、草地和灌木地的临界断面比能分别为0.074、0.11和0.13cm。该研究对于揭示植被调控坡面产流产沙机理,为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黄土高原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黄土为模拟对象,依据45、90mm/h和130mm/h降雨强度下共计18个试验组次观测资料,定量研究了裸地、草地和灌木地三种立地条件20°陡坡产流过程及其产沙临界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高强度降雨条件下,草地和灌木地的减流作用会降低;裸地径流过程具有明显的起涨阶段,而草地和灌木地的起涨阶段不明显,对洪水过程具有消波调控作用,同时草地产流量受下渗率的影响比灌木地的大;裸地下渗率比草地和灌木地的明显为小,且其过程波动性强;三种立地条件的初渗率与稳渗率之差以裸地的最大,草地的最小,而且,产流与入渗的关系对降雨的响应是非线性的;断面比能参数可表征为产沙的主导因子,裸地、草地和灌木地的临界断面比能分别为0.074、0.11cm 和0.13cm。该研究对于揭示植被调控坡面产流产沙机理,为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植被格局对坡面产流产沙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在不同植被格局的坡面上,研究了坡面不同植被格局对入渗、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雨强下,不同植被格局的稳渗率大小差别较大;随着雨强的增大,不同植被格局的稳渗率差别逐渐减小。五种不同植被格局在不同雨强下的坡面上都在五分钟内达到稳渗。五种植被格局坡面累积产沙量的差异随着雨强的增大而增大,说明不同植被格局的确能够影响坡面植被的减沙减蚀作用。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汾河水库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泥沙与径流变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汾河水库上游八年治理情况,进行治理前后泥沙及径流变化分析。泥沙分析中采用水文法、水保法.减沙率在42.6%~47.0%。径流变化中采用水文法,减水率为19.6%~20.5%.并就水保措施作物生长果实及林木蒸腾耗水量估算水保减水进行验证。结论如下:水保治理减水比减沙影响小,但水资源平衡分析中,水保用水不可忽视。覆盖较好的或具有整地工程的植被和梯田能增加土壤入渗,被作物生长吸收,对下游是减水并不增水。淤地坝、滩地减沙占总减沙量的65%、减水仅占总减水量的11%;梯田、植被减沙占总减沙量的35%、减水占总减水量的89%。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型组合堰式径流泥沙监测站在中科院长武农业生态站建成并投入运行,它能自动测定次洪水的径流量、输沙量及其动态变化。文中论述该设施的测流原理、结构及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设施结构合理、自动测流精确;该流域洪水主要由强度≥25mm/6h的降雨形成,泥沙主要由强度≥20mm/3h的短历时暴雨洪水造成。这为评价小流域治理效益、水土流失预测预报、动态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格点数字高程模型生成流域水沙运移路径图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在分析测试前人关自动生成流域水沙运移路径图象算法和软件的基础上,发现这些件要么对格点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滤波以消除孤立的、较浅的洼地,要么进行填洼消除的洼地,要么进行填洼消除所有的洼地,这两种方法都会改变原始地形的高程。  相似文献   

17.
针对黄河上游一级支流祖厉河的河源区河川径流及泥沙变化对气候的响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运用水文统计学方法对30多年实际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祖厉河上游源区的径流、泥沙对研究区的气候变化敏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气温显著升高,蒸发量呈显著增加趋势,且两者变化速率高于黄河上游及全球变化速率,分别为0.75℃/10a和34.8 mm/10a。同时降水呈现减少趋势,河道径流和泥沙受气候变化影响显著减少,自2000年以来,祖厉河上游基本断流,1997年发生径流突变以及降水-径流、径流-泥沙关系的变化。而人类保护生态环境所采取的工程措施有效减少了土壤侵蚀,泥沙的突变时间有所延迟。  相似文献   

18.
分布式侵蚀产沙模型在流域减水减沙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布式侵蚀产沙模型,以陕西省黑草河小流域为例,对多种水土保持措施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条件下流域的径流输沙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通过对比评价了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减水减沙效益,为流域内配置水土保持措施和优化流域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鄱阳湖季节性干枯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作为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首的赣江入湖水沙量及其变化也同样受到重视。采用1962-2013年赣江控制站外洲水文站实测水沙及流域内降雨量资料,通过多种计量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赣江降雨量、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特征,并评估了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及输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赣江流域面降雨量和径流量无明显变化趋势,输沙量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并经历了平沙期—丰沙期—平沙期—枯沙期4个阶段。输沙量突变年份为1984和1992年,以1962-1983年为参照期,1984-1991年人类活动使河流输沙量减少36.3%,1992-2013年则使输沙量减少88.1%,水土保持和水库建设是赣江年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赣南红壤坡面不同措施径流泥沙及氮磷污染输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赣南于都县左马小流域的典型红壤坡面,通过在研究区布设标准径流小区,进行了不同措施径流泥沙及氮磷污染输出的试验研究。通过径流小区的试验观测分析表明:水保林+水平竹节沟式综合水保措施实施初期,平均减流和减沙效果达到近73%,以植被增加地表覆盖度,以水平竹节沟坡面水保工程截短坡长,分段拦蓄径流泥沙,可实现保水保土目的;经果林+坡面工程或绿篱是坡地经济果业开发保持水土的重要措施,工程措施在初期发挥作用较绿篱更大;氮磷等面源污染随水土流失从坡面输出,试验区不同措施氮素输出多以径流携带为主,磷素输出均以泥沙携带为主;经果林+工程措施对径流携带氮磷拦截率较高,水保林+工程措施对泥沙携带氮磷的拦截率较高,都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