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济南奥体中心体育场结构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济南奥体中心体育场部分主体结构 1/20 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测试了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阻尼比及在当地多遇、设防、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和位移反应,研究了模型的破坏机理和破坏模式,揭示了大跨空间结构高位支承时,水平、尤其是竖向地震作用效应放大多达几倍到十几倍这一重要现象.试验结果表明,模型结构的主振频率为3.38Hz(y向平动),与计算分析结果3.27Hz符合较好;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模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为1/2287和1/712,均满足抗震规范对于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的规定,结构布置合理,整体抗震性能较好.原设计结构整体总装计算分析正确可靠,原设计主要性能指标能够达到.  相似文献   

2.
高耸钢结构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介绍了某高耸钢结构-深圳愿望塔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的试验研究。该结构主体结构呈等边三角形,主要由位于角点处的各6根柱子承受整体竖向力、水平及弯矩。结构整体基本对称。试验表明整体结构的层间侧移能够满足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高层隔震结构模型在刚性地基和软土地基条件下进行对比振动台试验,研究软土地基上高层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和隔震效果。采用叠层剪切型土箱以减小边界影响,采用粉质黏土作为模型土,考虑基底压力的相似,采用高宽比为4的5层钢框架作为上部隔震结构模型,设计了软土地基上高层隔震结构、非隔震结构以及刚性地基上隔震、非隔震结构的振动台试验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土-结构相互作用(SSI)效应对隔震结构的影响程度较非隔震结构轻;SSI效应显著降低了隔震结构模型的自振频率、增加了体系的阻尼;软土地基上隔震结构能够有效减轻结构的地震反应,但是相对于非隔震结构的加速度反应比值增大,隔震效果降低;SSI效应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不仅与地震动类型有关还与输入地震动强度相关;软土地基上高层隔震结构基础输入地震动与自由场地震动在反应谱水平上基本一致,采用自由场地震动确定基础输入地震动是可行的,且偏于安全,而非隔震结构基础输入地震动则与地基更深层的地震动接近。  相似文献   

4.
考虑桩-土-桥梁结构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实验室进行相互作用试验对进一步认识和完善桩 -土 -结构相互作用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设计实现了一个进行桩 -土 -结构相互作用试验研究的土箱模型 ,并在振动台上进行了自由场模型试验 ,通过自由场土层反应理论分析检验了土箱设计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单柱桩墩模型、单柱墩 2× 2模型、双柱墩 2× 2模型和双柱墩 3× 2模型的试验 ,探讨了不同桩基形式和桥墩结构在不同输入地震动下的地震反应规律及结构破坏特征 ,对比研究了单柱墩与双柱墩桥梁抗震性能 ,为进一步验证和研究相互作用理论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博物馆新馆隔震结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博物馆新馆是采用基础隔震结构的大型建筑,其隔震层采用铅芯橡胶支座与橡胶支座。该结构为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具有楼板不连续、竖向杆件不连续等特点,并且屋面钢桁架设有多层钢结构悬挂层。为研究该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1/30比例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8度多遇、设防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未出现破坏,结构自振频率未有明显变化,结构保持为弹性状态;在多遇、设防和罕遇地震作用下主体结构加速度放大系数小于1,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小于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隔震层支座滞回曲线饱满,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结构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加速度和位移反应不同。结构4~6层测点加速度放大系数和层间位移(角)略大,模型顶部钢桁架系统隔震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超高层住宅建筑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一栋 50层高层住宅建筑结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的研究结果 ,其特点是 :在沿非对称轴方向的地震作用下 ,结构产生较大的扭转效应 ;在地震作用下 ,结构的高阶振型的地震反应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7.
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针对地下管线非一致地震激励振动台试验开展了三维有限元建模与分析.首先着重对模型箱的建模方法进行了探讨,采用Drucker-Prager模型考虑土体的非线性,并利用主从接触单元考虑土-结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力学行为,然后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自振频率、应变响应、加速度及位移响应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析模型和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模拟试验中土体和结构的反应及其相互作用,为地下管线的地震响应理论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李敬彬  赵孟刚 《山西建筑》2009,35(24):89-90
以4层附加柔性连接填充墙钢筋混凝土模型框架振动台试验为背景,设计并制作了1/8比例微粒混凝土整体结构模型,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根据相似系数由模型结构试验结果反应反推原型结构的动力反应,结果表明,原型结构的层间位移与最大位移角均满足我国抗震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介绍某大厦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结果,分析了以梁板转换层作高位转换的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并对该工程结构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谢玮  刘洋  李涛 《山西建筑》2010,36(11):332-333
对国内桥梁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介绍,在综述了国内一些桥梁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及其相关结论的基础上,简要探讨了桥梁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发展趋势,为今后进行桥梁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的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一缩尺1:4的采用非固结锥形隔震支座的钢框架结构模型进行了水平和竖向单向地震波输入下的振动台试验。通过输入不同类型的地震波,分析上部结构和锥形支座的地震反应。试验结果表明,在8度和9度罕遇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峰值比输入加速度峰值增加10%~50%,和普通抗震结构相比具有明显的减震效果。由支座的滞回曲线可以看出,上下盖板会在地震作用下产生错动位移,同时挤压粘弹性体消耗地震能量。试验结果表明,非固结锥形隔震支座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对低层建筑结构的减震具有明显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梁丰  吕西林  陈跃庆 《结构工程师》2004,20(3):57-63,71
本文对于近几年来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试验研究的现状与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描述了国内外主要的室内模型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个振动台试验设计,最后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钢筋混凝土异型柱框桁架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异型柱框 桁架结构模型进行了强震和强余震两个阶段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 ,以模拟实际结构经常受到的主震、余震型地震作用的情况。分析了异型柱框 桁架结构在强震作用下从弹性阶段直接进入弹塑性阶段的动力反应特点 ,揭示了余震阶段地震反应的拟线性性质。验证了异型柱框 桁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4.
结构-地基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中土体边界条件的模拟方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比较了以往试验中采用的几种边界模拟方法,认为采用柔性容器的效果较好。结合本试验的实验情况,设计制作了一个柔性的模型容器。三次自由场运动振动台试验的结果表明,距边界一定距离的测点与土体表层中心测点的反应基本相同,说明边界对内部土体的影响很小,容器较好地消除了边界效应对土体地震反应的影响,土体边界条件模拟的设计是成功的,为进行结构-地基相互作用体系的振动台试验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地下结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通过振动台试验,总结了地下结构地震反应规律,分析地下结构的变形机制.并重点分析上覆土层和竖向荷载对地下结构动力性态的影响。试验表明浅埋情况的各种反应均大于深埋情况,这说明了约束结构的上覆土层的重要性。垂直激励的参与改变了结构的响应,增大了结构内部的应力,尤其是结构顶部的剪力。并结合结果对设计类似的大跨度地下结构提供有益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广州珠江新城西塔项目(主体结构高度432m)进行了微粒混凝土及有机玻璃两种材料的模拟振动台模型试验,验证了该工程在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两个试验相互对比验证,提供了很好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武汉火车站中央站房整体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站是铁路武汉枢纽最主要的客运站,分为中央站房结构和雨棚结构,中央站房是由楼面结构和屋面结构组体成抗大震跨性空能间,并结对构结。构本的文设介计绍提了出1了颐5相0缩应尺建比议例。的试整验体结模果型表振明动,武台汉试火验车,研站究结了构模满型足结"三构个的水动力准特"的性抗,评震价设了防该目结标构,同体时系结的构整在抗震设防方面的安全储备是足够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钢框架外挂足尺陶板幕墙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研究了陶板幕墙的抗震性能。试验分别输入El-Centro地震波、人工波及Taft记录波。试验结果表明,陶板幕墙系统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符合抗震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地震模拟振动台的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论述了地震模拟振动台从简单的单向机械式振动台到复杂的三向六自由度电液伺服模拟控制振动台的发展历程,并且阐明地震模拟振动台的三个发展趋势,即向大型足尺试验发展、向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阵发展、以及在控制技术方面向全数字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尚守平  刘可  姚菲 《建筑结构》2007,37(6):8-11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铰桩-人工土复合地基,并分别对刚性地基-框架结构体系模型及铰桩-人工土复合地基-框架结构体系模型进行了小型振动台试验研究。在铰桩-人工土地基-框架结构体系的模型试验中,采用了木屑土以及层状剪切土箱模拟实际场地的人工土,用两端带铰的桩模拟产生端塑性铰的桩,并在振动台上输入ElCentro波。试验结果表明,其地震反应较之刚性地基-框架结构体系有很大变化。在铰桩-人工土复合地基上,框架结构各层加速度、层间剪力明显减小,自振周期增大,特别是阻尼有很大的提高,说明此复合地基有明显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