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金隆永久不锈钢工艺(KIDD法)电解设计概况,阐述了投产至今的生产情况,着重讨论了阴极铜质量的控制与提高,摸索并总结出了一套稳定金隆永久不锈钢工艺电解指标的运行方式。5年生产实践表明:金隆永久不锈钢工艺电解是一种工艺先进、成本低廉的铜电解技术。  相似文献   

2.
介绍金隆公司铜电解工序的工艺、设备与管理等方面的特点和投产以来的生产情况.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云铜新增18万t艾萨铜电解工艺基本情况,总结了生产前准备工作和生产过程控制相关要素,包括阴阳极入装、电解液配置、添加剂加入情况等,对产出的第一批阴极铜进行了效果评价,并对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5.
介绍了金隆公司铜电解试生产情况 ,重点分析了试生产期间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的相应措施及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电解铬原理及工艺流程,指出了影响电解铬产量及电流效率的因素主要是电解液组成、温度、循环量以及电流密度,为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铜电解大极板的生产实践,探讨了铜电解技术经济指标的提高途径,对铜电解的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南铜业分公司电解提质增效项目的工艺方案选择、主要设备选型、厂房修复、环保安全、节能措施、技术经济指标和技术改进等情况。改造项目结合生产实际采用传统始极片小极板生产工艺,共使用340个电解槽,槽电压约0.3-0.35V,电流密度260A/m2,电解阴极铜产能5.1万吨/a。项目用注重安全、节能、自动等方面的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简述了项目投产后的生产情况和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优于设计值。  相似文献   

9.
双向平行流铜电解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电解液温度、电解液中铜和酸的浓度、阳极泥沉降、结垢清洗等方面对顶侧双向平行流和底侧双向平行流铜电解槽生产情况及条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顶侧双向平行流有利于阳极泥沉降,可降低阴极铜含银,阳极泥清洗时间短;底侧双向平行流电解液流动更为简单,循环条件好,但不利于阳极泥沉降、不便于清洗。高银阳极宜采用顶侧双向平行流,利于提高银回收率;低砷高锑高杂阳极,阳极中摩尔比As/(Sb+Bi)<2,阳极泥沉降差,宜采用顶侧双向平行流,提高阳极泥沉降;高电流密度(大于400 A/m2),阳极中摩尔比As/(Sb+Bi)>2,阳极泥沉降好,宜采用底侧双向平行流,循环条件更好。  相似文献   

10.
大冶冶炼厂高电流密度铜电解工业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大冶冶炼厂在现有生产条件下进行的高电流密度铜电解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高电流密度电解所得阴极铜外观质量较好,电流密度280A/m~2时高纯阴极铜合格率为98.15%~98.37%,290A/m~2时高纯阴极铜合格率为95.51%~98.29%。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金川高纯阴极铜试生产中的要点、难点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刘剑 《冶金设备》1999,(2):33-37
介绍了一台已运行了30多年的四辊可逆冷轧机,通过最小可轧厚度研究,采用机械液压、自动控制、PLC等多项现代先进技术,把其改造成为一台可轧厚度0.045mm的高精度薄型铜带轧机的实践过程,并对其主要特点作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13.
高镍、砷、锑阳极铜的电解精炼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金昌冶炼厂的高镍、砷、锑阳极铜的产生及在电解中的危害,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消除危害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宝文 《山西冶金》2009,32(5):58-59,62
主要介绍了侯马冶炼厂阴极铜质量的攻关实践,并提出了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金隆转炉吹炼工艺生产实践证明,通过相关技术改造,产能和经济技术指标可以得到提升和改进。  相似文献   

16.
西班牙韦尔瓦精炼厂1970年开始生产,1995年采用了艾萨永久阴极铜技术。引进艾萨法后,作业不断改进,产量高出设计能力15%,且阴极质量极佳。同时,还做了一些重大改进,例如,2000年对电解液净化过程进行了改造,使得大西洋铜公司完全排除了装运韦尔瓦冶金联合企业之外的电解液。然而这些改进又产生了一些技术难题和操作问题,例如钝化现象和电解液污染。本文介绍了最近几年的工艺变化和操作改进。  相似文献   

17.
对比分析了金隆公司与东予工厂铜电解的工艺条件、技术经济指标、质量控制 ,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金隆2012年闪速炉(FF)系统改造的原因和内容,对部分设备改造前后的优缺点以及FF系统改造前后的生产指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改造后金隆闪速炉实现了超高强度冶炼。  相似文献   

19.
金隆转炉高冷料率生产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转炉吹炼是自热反应过程,通过加入冷料来调节炉内热平衡,同时作为产量的重要补充。金隆公司经过3次挖潜改造,熔炼系统矿铜产能350kt/a,电解产能达到450kt/a,转炉冷料处理量成为经济技术指标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金隆转炉高冷料率生产实践与炉寿命等经济技术指标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