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7 毫秒
1.
郑红艾  沈莉莉  张大全 《材料保护》2012,45(2):25-27,85
氨基酸类物质无毒、易生物降解,作为缓蚀剂的研究正在兴起。将苯丙氨酸与抗坏血酸复配作缓蚀剂,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法、极化曲线法研究了苯丙氨酸及其与抗坏血酸复配缓蚀剂在0.25mol/LHCl溶液中对铜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苯丙氨酸及其与抗坏血酸复配溶液均属于阴极型缓蚀剂;在0.25mol/LHCl溶液中,苯丙氨酸浓度从1.0×10。mol/L增大至1.0×10~mol/L,缓蚀效果增强;复配溶液的缓蚀效果明显好于单独的苯丙氨酸,且随着复配溶液中抗坏血酸浓度的增加,缓蚀效果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何俊 《硅谷》2015,(3):162-163
研究了2-巯基苯并咪唑和钼酸钠在武汉地区自来水中对黄铜的缓蚀行为。试验结果表明:2-巯基苯并咪唑和钼酸钠对黄铜都具有一定的缓蚀作用,两者之间具有强烈的协同作用。复配缓蚀剂是混合型控制缓蚀剂,但主要是阴极起作用,钼酸钠是预膜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抗CO2腐蚀的气-液双相缓蚀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油气开发中,CO2对钢铁管道的腐蚀是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问题,采用有机缓蚀刺来控制CO2腐蚀是一种操作简便、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吗啉衍生物与咪唑啉衍生物、硫脲及丙炔醇进行复配得到一种抗CO2腐蚀的气.液双相缓蚀剂。采用静态挂片失重法,研究吗啉衍生物及其复配物对抑制CO2对N80钢腐蚀的效果。试验表明,该吗啉衍生物与咪唑啉衍生物、硫脲及丙炔醇复配后对抑制CO2的腐蚀有很好的效果。在实验条件下,该缓蚀剂的加入量为500mg/L时,气相中的缓蚀效率为93.6%.液相中的缓蚀效率为96.9%,是一种高效气-液双相缓蚀剂。  相似文献   

4.
氢氧化钠中复合缓蚀剂对铝的缓蚀协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极化曲线法和扫描电镜,研究了铝在氢氧化钠介质中的几种缓蚀剂复配后的缓蚀协同效应作用,它由三聚磷酸钠、间苯二酚,糠醛,丙炔醇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以一定比例复合而成,同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复合缓蚀剂的总浓度达到0.2%时,腐蚀速率达到1.867g·m^2h^-1。  相似文献   

5.
盐酸介质中咪唑啉缓蚀剂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发咪唑啉型缓蚀剂及其衍生物,探讨其腐蚀机理对于金属的腐蚀防护意义重大.为此,用月桂酸和二乙烯三胺合成了咪唑啉型缓蚀剂,通过静态失重法、线性扫描极化曲线法考察了其在5%HCl溶液中的缓蚀电化学性能及与KI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该缓蚀剂对A3碳钢的腐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浓度为30 mg/L时缓蚀率达到99.0%;可以有效抑制腐蚀过程中的阳极反应;与Ⅺ有良好的缓蚀协同作用,10mg/L缓蚀剂与10 mg/L KI复配可以使缓蚀率达到99.2%,并且能将腐蚀速率控制在0.6 g/(m2·h)以下.  相似文献   

6.
目前,有关绿色缓蚀剂聚环氧琥珀酸(PESA)对铜及铜合金的缓蚀影响研究较少。运用交流阻抗法和极化曲线法考察了PESA及其与Na2SiO3复配后对白铜B10在3%NaCl溶液中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PESA是一种阳极型缓蚀剂,具有一定的缓蚀作用,浓度为15mg/L时,缓蚀率最大,为50.35%;PESA和5~20mg/L...  相似文献   

7.
梁爽  宋海燕  王立军 《包装工程》2021,42(17):132-141
目的 制备一种绿色高效复配气相缓蚀剂,用于金属的防锈包装.方法 选用苯甲酸钠(C7H5CO2Na)、葡萄糖酸钠(C6H11O7Na)、植酸(C6H18O24P6)和柠檬酸钠(C6H5Na3O7)为复配药品,以A3钢和45#钢为实验对象.通过密闭挥发减量实验、气相快速甄别实验电化学实验和湿热实验筛选出缓蚀率最高的复配气相缓蚀剂配方.将确定的最高缓蚀率气相缓蚀剂制成气相防锈纸,与防锈原纸、市售气相防锈纸进行防锈效果对照,对照实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接触角仪测试.结果 筛选出四元复配组11 g/L苯甲酸钠+11 g/L葡萄糖酸钠+15 g/L植酸+5 g/L柠檬酸钠的缓蚀率最高,对A3钢的缓蚀率达到了94.36%,对45#钢的缓蚀率达到了94.47%.经该防锈纸防护的A3钢和45#钢表面光滑,无锈蚀出现,氧元素含量低,且接触角大于90°,呈现明显疏水性.结论 经过4种缓蚀剂药品的复配筛选,最终确定出了缓蚀率最高的气相缓蚀剂配方为11 g/L苯甲酸钠+11 g/L葡萄糖酸钠+15 g/L植酸+5 g/L柠檬酸钠,且制成的复配气相防锈纸防锈效果优于空白组的防锈原纸以及市售气相防锈纸.  相似文献   

8.
王新刚  王晶  张波  时军 《材料保护》2008,41(1):20-23
以丙炔醇、丁炔二醇为复配剂对油酸基咪唑啉缓蚀剂进行了复配研究.利用红外光谱分析(IR)静态失重法、Tafel极化曲线、SEM等手段考察了咪唑啉中间体的结构及复配对咪唑啉缓蚀剂缓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炔醇复配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咪唑啉缓蚀剂的缓蚀效果,丙炔醇的复配效果优于丁炔二醇.丙炔醇复配可以达到99%以上的缓蚀率,腐蚀速率可以达到2g/(m2·h)以下.咪唑啉缓蚀剂与炔醇通过协同效应可以使吸附在金属表面的缓蚀剂吸附膜更加均匀、致密.  相似文献   

9.
低铬钢上缓蚀剂的缓蚀行为及其与腐蚀产物膜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缓蚀剂被广泛应用于防止油气生产工业中CO2的腐蚀。利用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技术对3种缓蚀剂在低铬钢光洁表面和预腐蚀产物膜上的缓蚀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含S缓蚀剂在低铬钢基体表面和预腐蚀产物膜上都有较好的缓蚀性能;小分子缓蚀剂和预腐蚀产物膜之间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咪唑啉与亚磷酸二乙酯复配对环烷酸腐蚀的缓蚀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稠油中的环烷酸时常减压装置有较强的腐蚀,必须进行防护,加注缓蚀剂是较为理想的办法.将咪唑啉和亚磷酸二乙酯进行复配,研究其在高温(280℃)下对常减压装置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280℃,咪唑啉和亚磷酸二乙酯质量比为2:1,复配缓蚀剂的加入量为质量分数0.1%时缓蚀效率最大,达到91.55%.咪唑啉和亚磷酸二乙酯都是吸附膜型缓蚀剂,其质量比2:1时咪唑啉分子在金属表面形成疏松网状的有机吸附膜,高温下亚磷酸二乙酯在这层膜的基础上又生成一层坚韧的吸附覆盖膜,具有较好的缓蚀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提高热浸镀锌层钝化膜的耐蚀性能,针对目前无铬钝化多为独立体系的有机物钝化或无机物钝化的情况,运用有机物与无机物进行复合钝化。通过正交试验法确立了热浸镀锌层无色钝化工艺,采用单因素变量法、点滴试验、中性盐雾腐蚀试验及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复合钝化工艺参数对钝化膜外观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复合钝化工艺为40 g/L丙烯酸树脂,20 g/L硝酸钠,40 g/L硅酸钠,15 m L/L过氧化氢;p H值11,钝化时间30 s,温度30℃,恒温烘干;钝化膜的耐蚀性能接近于三价铬钝化。  相似文献   

12.
常温磷化液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规磷化液中通常含有亚硝酸钠、氟化钠等有害物质.为改善环境,选用污染小的复合促进剂,研制了一种常温锌系磷化液,并应用正交试验法得到了磷化工作液的最佳配比,考察了磷化温度、磷化时间及复合促进剂对磷化质量的影响.磷化工作液的适宜配方为:工业氧化锌5.5g/L,工业氯酸钠2.5g/L,工业硫酸镍2.6g/L,复合促进剂4.0g/L.常温下试件在该磷化液中形成的膜层CuSO4点滴试验时间>80 s,3%NaCl溶液浸渍时间>6 h,室内挂片60d无明显锈蚀.  相似文献   

13.
A new chemical method for preparing a purple conversion coating on brass was developed. The effect of antimonous oxide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on color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conversion coating, and the change of electric potential with time on coating forming process were studied. The optimum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were 10?g/L antimonous oxide, 20?g/L copper acetate, 200?mL/L hydrochloric acid at 65°C for 3?min. Results of electrochemical and dropping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brass with purple conversion coating presents better corrosion resistance than bare brass.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ED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version coating mainly comprising copper and antimony was uniform and compact.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掌握光亮剂对化学镀Ni-P层质量的影响,以次亚磷酸钠作为还原剂在pH=4~6的条件下对涤纶布进行了化学镀镍,研究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对涤纶白布Ni-P化学镀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工艺可以获得表面致密、光亮度较高、具有一定厚度的微黄的Ni-P镀层,获得高质量镀层的优化工艺为:11 g/L硫酸镍,15 g/L次亚磷酸钠,10 g/L柠檬酸钾,5 g/L乙酸钠,0.01 g/L十二烷基硫酸钠,温度75℃,时间25 min,pH值4~6,均匀搅拌.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外关于电化学辅助磷化的研究报道较少。采用硫酸铜点滴试验、塔菲尔极化曲线研究了电化学辅助制备磷化膜的耐蚀性,探究电化学辅助磷化的最佳配方及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磷化液组分,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电化学辅助可以显著降低磷化温度、缩短磷化时间、减少磷化渣,优选出的磷化液组成为:5.00 g/L ZnO,13.00 mL/L磷酸(85%),20.00 g/L Zn(NO_3)_2·6H_2O,1.00 g/L酒石酸钾钠,1.00 g/L NH_4HF_2,1.20 g/L NaClO_3,5.00 g/L磷酸二氢锌,0.08 g/L CuSO_4;最优工艺参数为电流密度1.2 A/dm~2,温度35℃,通电时间7 min。最优工艺下所得磷化膜耐硫酸铜点滴试验时间达860 s;磷化时间1 min时,所得磷化膜硫酸铜点滴试验耐蚀性为61 s(远优于化学磷化的19 s),磷化膜外观均匀、致密。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提高铜镍铬镀层退挂液性能,优选了用于剥离铜镍铬镀层的挂具电解退镀剂主要成分的浓度,在此基础上对促进剂用量和缓蚀剂种类及用量进行了优选,最终确定退镀液的最佳配方:硝酸钠20 g/L,醋酸铵18 g/L,三乙醇胺9 g/L,促进剂TG-1 1.2 g/L,缓蚀剂TG-2 7.2 g/L。以最佳配方制成挂具电解退镀剂产品DW-2,与行业内使用较广的同类产品相比,DW-2具有较快的退挂速度和较小的基体腐蚀率,并且操作简单、易处理,安全环保无污染。  相似文献   

17.
张镇川  陈友媛  宋芳  常钦鹏  彭涛 《材料导报》2016,30(6):106-110, 140
滨海区地源热泵中材料耐腐蚀性研究是有效开展利用新能源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动电位极化扫描和电化学阻抗谱方法研究了不同植酸组装浓度和组装时间对316L不锈钢在地下咸水介质中耐蚀性的影响,并探讨了植酸与钼酸钠复配形成的自组装膜对316L不锈钢在地下咸水介质中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l-质量浓度为10g/L的NaCl溶液中,随着植酸浓度的增加,316L不锈钢自腐蚀电流密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自组装膜对316L不锈钢的防护作用先增强后降低;随着自组装时间的延长,植酸自组装膜对316L不锈钢的缓蚀率先上升后下降。在自组装时间为6h、植酸浓度为10mmol/L时形成的自组装膜防护效果最好,缓蚀率达到84.17%。向植酸自组装液中添加钼酸钠后,形成的聚合钼酸根通过络合作用和静电作用使316L不锈钢的耐蚀性降低,说明植酸的复配对提高咸水介质中316L不锈钢的耐蚀性是有选择的。这为咸水地区地源热泵系统中316L不锈钢换热器的防护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闫丽艳  丁瑶  李文强  詹天荣 《包装工程》2023,44(17):276-283
目的 制备一种用于碳钢保护的绿色高效复配气相缓蚀剂。方法 以双吗啉甲基脲、尿素、十二烷基磺酸钠为三因素,采用45#钢为研究对象,通过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实验确定三水平,设计L9(33)正交实验,筛选出最优配方并制成气相防锈纸,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接触角测量研究复方VCI在碳钢表面的吸附情况。结果 筛选出了最佳的三元配方:3 g/L双吗啉甲基脲+2 g/L尿素+0.25 g/L十二烷基磺酸钠;以此为基础制成防锈纸,其挂片实验的缓蚀效率高达94.05%。经该防锈纸防护的金属表面接触角与被原纸保护的金属表面接触角相比增大了约11°,呈现出更高的疏水性。结论 以最优气相缓蚀剂配方为基础制成的气相防锈纸具有明显的气相防锈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常规紫铜无铬转化液主要由苯骈三氮唑(BTA)、配位剂和表面活性剂组成,所得转化膜的耐蚀性较差。在常规无铬转化液中加入钼酸钠和硝酸镧,并确定了一种环保型紫铜表面无铬成膜工艺:12 g/LBTA,8 g/L Na2MoO4,4 g/L La(NO3)3.6H2O,10 g/L C6H8O7,4 g/L C7H6O6S.2H2O,温度50℃,时间5 min。通过中性盐雾试验测试了所得转化膜的耐蚀性;采用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分析了转化膜在1 mol/L HCl中的电化学行为,同时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了转化膜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本工艺无铬、环保,可在紫铜表面形成完整、致密的转化膜,缓蚀率达98.8%,耐蚀性优于铬酸盐钝化膜和常规无铬钝化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