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温春阳  宋雁  何恺强  李宏志  蔡春 《规划师》2009,25(11):11-15
地震在造成汶川县人民生命和财产巨大损失的同时,也改变了县域城乡空间布局结构。在分析地震对汶川县原城乡空间布局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对口援建汶川县的契机,提出“南北两心、纵横两轴、内外五片”的震后城乡空间布局重构调整思路,科学合理地确定各乡镇人口等级规模、职能定位等,进而提出“功能分置化、交通网络化、设施共享化、用地集约化”的实施措施。这是在特殊时期研究山区县震后城乡空间布局调整的一个创新。  相似文献   

2.
汇总了广东省建设厅组成的房屋鉴定专家援助队在5·12地震汶川县城所调查的1141栋建筑的震害资料,根据建筑的建造年代、使用功能和结构形式进行了震害统计。结合典型房屋震害,分析了此次地震中的建筑震害特点,提出加固处理和重建意见,强调了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结构抗震设计和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汇总了广东省建设厅组成的房屋鉴定专家援助队在5·12地震汶川县城所调查的1141栋建筑的震害资料,根据建筑的建造年代、使用功能和结构形式进行了震害统计.结合典型房屋震害,分析了此次地震中的建筑震害特点,提出加固处理和重建意见,强调了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结构抗震设计和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宋小虎  王娜  徐其功 《四川建筑》2010,30(4):161-163
根据汶川地震后广东省房屋鉴定专家援助队统计的汶川县城房屋破坏数据资料,总结分析了此次地震中汶川县城的房屋震害规律,并对广东省城市规划、乡镇建设、建筑设计和抗灾防灾管理提出了若干建议,希望对技术、行政部门、设计科研单位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宋小虎  林辉 《四川建筑》2010,30(5):156-157
选取汶川县城部分受损房屋进行了结构复核,对多层砖房、框架结构及底框砖房三种不同结构形式房屋复核结果做了分类统计与规律分析,并对抗震设防区房屋设计、施工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Z2)
本文基于"5.12"特大强烈地震后汶川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特点,结合笔者在汶川县城开展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经验,分别从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分阶段实施、对致灾地质体调查评价及相应的防治措施等三个方面对地震灾区建设用地地质危险性评估技术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对今后地震灾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胡超  何晓红  宋勇 《工程质量》2009,27(2):77-77
灾后重建的项目有很多是职工宿舍楼,或是中小学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其共同特点是:①结构简单,多为框架或砖混结构,最多7层,属于中小型工程;②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素质不高;③过多地使用农民工,未经任何培训:④相关管理部门监督检查的力度比较薄弱;⑤很多材料就地取材;⑥单价低;⑦每个项目只能勉强维持一个监理人员的基本工资。面对这样的状况,就如何做好监理工作提出以下对策。  相似文献   

8.
5·12汶川地震绵阳市区房屋震害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次大地震的经验总结是推动建筑抗震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绵阳市区房屋在汶川大地震后的震害应急评估和调查,对市区各类房屋结构的震害进行了统计,总结分析各类房屋的震害特征和经验教训。得到一些启示和建议:绵阳市区按现行抗震规范设计的房屋基本经受住了地震考验;不同的结构体系表现出的抗震性能差别较大;老旧房屋始终是抗震薄弱环节,应有选择地进行抗震鉴定加固,开展砖混结构墙体抗震防裂措施研究,采取措施有效减轻框架结构中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的震害,开展楼梯抗震设计计算与构造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5·12"汶川地震后陕西宝鸡陈仓区建筑物震害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宝鸡市陈仓区在"5·12"汶川地震后的震害调查资料,对该地区建(构)筑物震害状况进行了统计,并分析了建筑选址、结构选型和建筑抗震构造措施等因素对震害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地区建筑物应选取合适的结构体系来抵御地震作用;应重视建筑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建筑的选址应避开地质不良地区; 宝鸡市陈仓区破坏异常严重,建议重新评定宝鸡市陈仓区的建筑抗震设防等级.所得结论可供该地区今后建筑抗震设计及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0.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陕西略阳造成重大伤亡和巨大损失,略阳县政府结合灾后实际情况制定了略阳县灾后重建项目规划方案,已由汉中市被府审批通过。 为适应略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需要,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经济社会秩序,根据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要求,略阳县政府组织编制了此次《5.12地震灾后略阳县城及新区恢复重建规划》。在本次规划内容中细化了恢复期的内容,并结合现状和需求与远期规划相结合。与此同时补充、完善了防灾体系规划。  相似文献   

11.
汶川8.0级地震中各类建筑结构地震易损性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汶川地震中不同类型建筑结构的破坏特点,并对破坏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在现场科学调查的近5000个建筑物破坏样本的基础上,对汶川地震中不同烈度区的建筑物的破坏特点进行分析。取得以下成果:掌握了设防砌体结构和未设防砌体结构、底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破坏特点,并对上述结构的破坏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统计分析不同烈度区内各建筑物的破坏率;对比分析上述结构在不同烈度区中的易损性。对我国地震工程界认识不同类型结构以及设防与非设防结构的破坏形态及今后修订抗震设计规范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震害调查与启示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地震调查结果,介绍并分析了工程地质震害、建筑物震害和生命线工程的震害现象。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在强震区对重要建筑应选取合适的建筑结构体系来抵御地震作用;应高度重视建筑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和耗能减震技术的应用;在强地震活动区要对现有房屋进行全面的安全性评定;应加强桥梁结构与公路路基路面的抗震设计和研究工作;应高度重视通讯和供电供水等设施的抗震设计和研究工作,确保震后电力供应和通讯畅通,为抗震救灾工作赢得时间。分析结果可供建筑抗震设计、灾后重建和今后有关规范的修订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汶川地震作用下约束砌体房屋的抗震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验证约束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取4栋7层砌体房屋为例进行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4栋房屋中2栋(代号为A1、A2)选自汶川地震影响区的约束砌体房屋,另2栋(代号为B1、B2)为虚拟无筋(或非约束)砌体房屋,除了无任何约束作用的构造措施之外,其他都分别和A1、A2相同。分析中选取汶川地震中基岩和土层场地的共20条地震动作为地震输入。基于分析结果,做了两方面的比较:约束砌体结构房屋地震反应特征和汶川大地震现场调查所见的对比和约束砌体房屋和无筋砌体房屋地震性状的对比。主要结论有:①计算得到的约束砌体房屋在大地震下的震害特征和实际地震相当吻合,结构分析所用的计算模型、恢复力模型和参数取值的可靠性得到验证;②和无筋(或非约束)砌体房屋相比,约束砌体房屋使砌体结构的抗震强度和延性大为改善,具有很好的抗倒塌能力。  相似文献   

14.
针对汶川地震灾区框架填充墙结构体系抗震破坏现象的震害调查资料,结合现行抗震设计理论,分析框架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的破坏机理,说明填充墙的存在,或多或少地会造成许多不同于纯框架结构的地震破坏形式,除了应加强填充墙与主体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外,还应适当考虑底层填充墙和弧形填充墙与结构构件在同一水准下的抗震设计,认真对待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对人类生命安全带来的危害以及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中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典型震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四川江油市、成都市、彭州市、绵阳市汉旺镇、甘肃天水市、陕西汉中市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震害调查,以及对典型震害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按抗震规范设计的建筑,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破坏轻微;非结构构件震害相对比较严重,特别是纵墙端开间、高大山墙、高低跨悬墙,以及高大设备和基础的连接;未进行抗震设计且未进行加固的老厂房震害一般较严重。为此,要特别加强非结构构件和高大设备的抗震设计,对未进行抗震设计的老厂房要尽快安排抗震加固。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   总被引:89,自引:7,他引:8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汇总了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结构专家组在四川地震主要灾区所调查的建筑震害资料,根据建筑的结构类别、建造年代、地震区估计烈度和使用功能进行了震害状况统计分析。结合典型工程震害案例,分析了此次地震中的建筑震害特点,总结了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结构抗震设计和工程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根据震害调查统计和典型震害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严格执行抗震设计规范是保证建筑物抗震性能的主要前提;砌体结构应加强结构体系和抗震构造措施设计,并保证施工质量;框架结构应加强围护结构和填充墙与主体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并应改进"强柱弱梁"的设计;应进一步重视整体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应充分考虑非结构构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产生原因及其地震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应力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地震产生原因多种多样,一次地震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抗震工程而言,地震动的特性主要可以通过其四要素来描述,即地震动的振幅、频谱、持时和空间相关性。本文系统分析了汶川地震产生的原因,并进行其地震动特性分析,从振幅、频谱、持时和空间相关性等4个方面分析汶川地震。  相似文献   

18.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许多建筑物发生了连续倒塌。本文结合该次地震造成的建筑物连续倒塌震害,介绍分析了建筑结构连续倒塌的定义、原因以及抗连续倒塌主要设计方法,并对我国抗连续倒塌设计研究提出建议,为我国深入研究和尽快完善建筑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The Longxi tunnel was one of the most damaged tunnels during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in China. What makes the case interesting is that the tunnel crosses a fault zone. Damage from small to heavy cracking was observed both at the portal and inside the tunnel, while sections close to the fault completely collapsed. A full three-dimensional dynamic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tunnel and rock system is used to assess the seismic damage observed in the tunnel and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longitudinal and vertical motions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numerical predictions and the damage reported shows a good agree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ongitudinal earthquake motion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response of the tunnel structure and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unnels in seismic zones. In contrast, the vertical seismic motions can generally be neglected.  相似文献   

20.
Rainfall-triggered debris flows followi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On 24 September 2008, 72 debris flows were triggered by heavy rainfall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area affected by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debris-flow initiation and transport in the study areas and presents field observations on the roles of rainfall, lithology and the presence of faults. It is likely that following the ground shaking, the critical amount of accumulated precipitation and the hourly rainfall intensity necessary to initiate debris flow was reduced compared with values before the earthquake. A case study in the Xishanpo gully is presented; the debris flow from which caused a thick accumulation in the already devastated city of Beichua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whole of the area shaken by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s now more susceptible to debris flows, which may be initiated by localized heavy rainfall. Care must be taken to properly assess this new type of geo-hazar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