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配焦粉炼焦的焦炭冷、热态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加焦粉炼焦的焦粉细度、配量对焦炭质量,尤其焦炭的热态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分析,明确了焦粉细度和配量的变化对焦炭质量的影响趋势,更好的指导配焦粉炼焦的生产。  相似文献   

2.
焦炭热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近几年关于影响焦炭热性能因素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分析了原料煤性质、炼焦工艺、矿物质、焦炭显微组分以及焦炭气孔结构对焦炭热性能的影响.指出在优质炼焦煤资源匮乏的条件下,优化配煤、改善炼焦工艺、合理分配焦炭显微组分、降低矿物质对焦炭热性能的影响是炼焦科研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硼硅复合抑制剂对焦炭热态性能的影响,通过热重分析初步探讨其抑制机理。结果表明:加入负载抑制剂后焦炭热态性能明显改善,反应性CRI降低,反应后强度CSR提高,且随着浓度的递增,改善效果呈增加趋势。硼硅复合抑制剂减少了CO2对焦炭的侵蚀作用,使焦炭对劣化反应的抵制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无烟煤添加量对焦炭冷态强度和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无烟煤替代瘦煤炼焦会降低焦炭的冷态强度。但无烟煤添加量不大时,冷态强度下降不多。添加一定量的无烟煤可以改善焦炭的热态性能。  相似文献   

5.
焦炭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煤质、煤岩、煤灰成分等方面研究了影响焦炭强度的因素。结果表明,中等煤化程度的单种煤和中等黏结性的配煤其热性质最佳,配煤炼得焦炭的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有一定的加和关系,不同的煤灰成分对焦炭反应性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焦炭热性能相关指标的研究,分析了焦炭在高炉内热性能的影响因素和改善焦炭热性能的途径,强调了制定高炉用焦炭热性能控制指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气煤在配煤炼焦过程中对配合煤炼制焦炭质量的影响规律,本文选取了不同变质程度的炼焦煤作为研究对象,对试验煤样进行配煤炼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配入气煤后焦炭的冷强度和热态性能变差,气煤与不同煤种煤配煤时对配合煤焦炭质量的劣化程度不同,1/3焦煤和焦煤随着气煤配入量的增加使得焦炭质量均匀劣化,肥煤在气煤配入量小于30%时焦炭质量变化较小,配入量大于30%后焦炭质量明显变差。  相似文献   

8.
秦俊杰  韩锦德 《煤炭学报》1999,24(3):321-324
对提高型煤热态性能的途径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多种粘结剂及其后处理系统对型煤热态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指出粘结剂成型形成的矿物成分或凝胶组分是提高型煤热态性能的主要因素,后处理系统为生产热态性能好的型煤提供了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9.
煤炭实验中对焦炭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存在影响因素很多,如样品制备、反应时间、温度、气体流量等。在实验室检测过程中,针对一部分因素有了强制性规定或者在实验设备参数设定时有明确规定,升温速度、反应时间以及各阶段的气体流量现已经由全自动测定设备进行控制,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ASTM D5341/D5341M-19中提出对球形焦炭的选择步骤,需要考虑焦球对实验结果存在较大影响,行标YB/T4494-2015中规定焦球需通过23~25 mm筛,即要求球形焦炭直径在23~25 mm。同时要求焦炭制备时水分≤5%。相对于其他条件的精密控制,焦炭制备相对宽松。通过对文献的查阅,并进行实验验证发现焦炭制备对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存在较大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11.
焦炭钝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硼酸作钝化剂,通过系列试验考察了钝化剂浓度、焦炭质量和钝化方式对焦炭钝化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硼酸改善焦炭热性能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硼酸作为钝化剂可显著改善焦炭的热性能,硼酸溶液浓度越大,其钝化效果越显著,硼酸对中等强度焦炭的钝化效果最为明显,钝化方式对钝化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实验中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对国标中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实验的理解,介绍了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一些经验,并提出相应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煤炭技术》2021,40(3):154-157
研究了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强度试验方法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对比分析了GB/T4000-2017与ISO 18894-2018中制样及试验过程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的试验方法,结合实践经验,从焦块的选取及装样、反应温度、二氧化碳气体流量等方面分析影响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的因素,指出焦块选取在满足每份试样质量时应注意焦块粒数、装样时应记录焦块粒数并定期对仪器气体流量计的气流稳定性进行校准,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郭治  杜铭华  曲思建 《煤炭学报》2005,30(1):113-117
以研究炼焦煤性质与焦炭反应性、反应后强度之间的数学关系为目的,通过胶质体和中间相形成动力学解析导出模型的主要影响因子,以煤的变质程度、煤岩组成、粘结性、灰分及K2O和CaO含量等因素为自变量,由25种工业用煤的炼焦试验,建立出预测模型,并得出壳质组使反应性增大及反应后强度降低;K2O催化作用强于CaO,且两者的催化作用均随煤的变质程度不同而不同等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影响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的相关煤质因素,对山西地区50个炼焦煤煤样进行了单种煤40 kg小焦炉炼焦试验,分析了挥发分、黏结指数、胶质层最大厚度、镜质体平均最大反射率等对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挥发分、镜质体平均最大反射率这类反映炼焦煤煤化程度的指标对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的影响较大,并具有一...  相似文献   

17.
高炉喷吹高反应性煤对焦炭高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研究未燃煤粉、焦炭反应性的基础上,通过未燃煤粉、焦炭与CO2的共同反应试验,进一步研究了高炉喷吹高反应性煤对焦炭高温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未燃煤粉的反应性远大于焦炭的反应性,高炉喷吹高反应性煤并没有改变焦炭与CO2的反应能力,但可减少焦炭与CO2反应的机会,从而可减少焦炭的熔损反应,提高焦炭的反应后强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炼焦煤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配入无烟煤炼焦是降低生产成本并扩大煤种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无烟煤粒度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研究可用于指导无烟煤在配煤炼焦中的技术应用。以典型1/3焦煤和不同粒度的无烟煤为研究对象,结合煤质特性分析并通过40 kg小焦炉开展炼焦实验。由研究发现,配入无烟煤可使焦炭的灰分降低、固定碳含量升高以及发热量提升。焦炭块度随无烟煤粒度减小而增大,表面平整且气孔均匀分布,当粒度大于3 mm时,焦炭易碎且无烟煤颗粒明显可见。焦炭强度随无烟煤粒度增加而降低,当无烟煤粒度小于0.5 mm时,焦炭CSR为70.1%,M40为88.4%。当无烟煤配入粒度小于0.5 mm时,焦炭平均粒度为52.0 mm,其粒度分布集中于40~60 mm,该区段粒度占比为56.82%。无烟煤配入粒度小于3.0 mm时均可满足高炉运行要求。实验证明配入粒度小于0.5 mm的无烟煤时,焦炭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可扩大炼焦煤种资源并实现降本增效。  相似文献   

19.
利用模糊集合配煤方法处理实测的镜质组数值型反射率分布和活惰比数据,可先计算配合煤PSI和PCBI两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再计算SI和CBI两个数值。用剩余标准差推定完全二次二元二项式回归方程为最佳回归方程,以SI、CBI为自变量,用相对应的焦炭反应性CRI、焦炭反应后强度CSR、焦炭抗碎强度M40和焦炭耐磨强度M10进行回归分析,利用MATLAB软件绘制其相应的可视曲面和等值曲线,并预测焦炭性能。将预测值和实测值进行比较,吻合度较高,说明模糊集合配煤方法对焦炭性能的预测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原料煤的变质程度、黏结性指标和矿物质含量等性质以及炼焦温度、结焦时间等工艺条件在炼焦过程中对焦炭质量产生的影响,总结了焦炭质量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对基于回归分析法和神经网络等智能算法的预测模型以及改进后预测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最后对焦炭预测模型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