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4 毫秒
1.
应用突变理论,从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储量、生产能力、勘探程度、开发条件、环境五个方面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建立煤炭资源保障安全预警模型,划分了预警界限。在对资源储量、建设投资、煤炭供需预测等方面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黑龙江省煤炭资源保障安全预警分析,给出了相应的警度预报。未来黑龙江省的煤炭资源保障安全形势较为严峻,应加强地质勘探,加大矿山建设投资,填补安全欠账,引进专业人才,改善开采条件和开采技术,提高煤炭采出率,建设高产高效矿井。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基地,以其丰富的资源和不断完善的配套设施,为推进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作者通过全区近十多年来煤炭资源供需情况的研究,对全区煤炭资源的保证程度和“十二五”期间供需做一简单分析,总体认为全区煤炭资源供需形势良好.但由于目前全区煤炭资源的勘查程度所限,虽查明的煤炭资源储量规模巨大,居全国首位,但可采储量、基础储量在保有资源储量中所占比例极低,影响了资源的保证程度.随着市场对煤炭等能源矿产的需求不断加大,原煤产量急剧攀升,开发利用行为必须要得到进一步规范,一方面为保证供需平衡,必须要按照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既定目标去合理规划产能,同时,要继续实施总量调控,尽可能减缓过度开发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促进开采回采率的提高和产业链的延伸,实现资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通过合理应对,真正实现本地区煤炭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科学转化,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供给和科学开发利用与保护.  相似文献   

3.
在日前举行的“21世纪煤炭高层论坛”上.有关专家指出:中国煤炭资源丰富而石油资源匮乏,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占我国化石能源的90%以上.是保障安全供给的最可靠的能源,同时也是目前最廉价的可利用能源。通过技术进步是可以实现煤炭的洁净利用的。从资源开采、保障供应、经济性和技术性等方面看,煤炭仍将是我国不可替代的主要能源。  相似文献   

4.
煤炭资源在全球分布广泛,但是资源丰度不均匀。本文对世界主要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家进行了煤炭需求、资源保障和供需形势分析,结合相应国家煤炭在一次性能源中的比重,提出全球煤炭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俄罗斯、澳大利亚煤炭开采价值高,是未来煤炭主要出口国家;印度、日本将成为全球煤炭消费大国,在国际煤炭市场上将与中国竞争进口煤炭;煤炭贸易全球化成为必然趋势。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煤炭资源形势,提出以下建议:调整一次性能源结构,实现能源的多元化配置;适当增加煤炭勘查投入,形成煤炭生产和储量增长同步发展;加强煤炭开采技术研究;提高煤炭利用率,高效高能的利用煤炭能源;加强与中国周边煤炭资源国合作,降低煤炭进口运输成本。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两淮煤田,保有资源量338.17亿t,占全省资源量的99%以上。虽然资源相对丰富,但综合考虑相关制约因素,其勘查、开发和接替前景仍不容乐观。根据安徽省煤炭资源调查数据,介绍了安徽省煤炭资源勘查以及开发利用现状,并对安徽省煤炭供需形势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资源禀赋条件、勘查程度、矿体埋深及其压覆情况和开采技术条件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两淮煤田当前可利用资源量为244.64亿t,占保有资源量的72.3%,正常开采条件下估算保障年限为94 a,资源保障程度较好;未利用矿区保障年限为21 a,可有效接替资源不足。建议在勘查程度较高、找矿难度较大的现实情况下,应高度重视煤炭资源的节约利用,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转化升值,同时应加强对煤层气资源的综合利用,对政策性闭坑煤矿的资源可利用性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6.
浅谈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可持续供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优良,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煤炭开发也严重破坏了山西省的生态环境。在未来国家快速发展过程中,山西省在煤炭供给方面,仍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必须加强煤炭资源的合理规划,加大煤炭资源的勘查力度,提高煤炭资源保障程度;培育煤炭矿业权市场,加强政府的监管;加快矿区环境治理力度,走绿色开采道路;提高煤炭回采率,调整煤炭工业结构,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7.
王振东  柳玉娥 《中国煤炭》2007,33(11):29-29
原煤炭部规定,已经发生的各种损失量进入动用量中,参与矿井、采区、工作面的回采率计算,是矿井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其中损失量和采出量每年从煤炭资源储量平衡表中核销,不再作为剩余资源储量体现。2002年,国土资源部发布了《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同时对煤矿的剩余资源储量进行核实,原已参与回采率计算的部分损失量在资源储量核实后又重新进入剩余资源储量中,  相似文献   

8.
我国煤炭资源可持续性供给水平综合评价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煤炭资源依旧是我国当前的主要能源,实现其可持续性供给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构建了包括煤炭勘查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增长率、总量控制规划目标完成率、"三率"等八个维度相应的指标体系,在获取研究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熵值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获得权重,通过指标加权评价法对煤炭资源可持续性供给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在煤炭勘查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和进口量起主要作用的基础上,研究区间范围内可持续性供给水平呈现出在曲折中下降的态势。结合当前煤炭供需状况、煤炭经济发展国情,研究主要从影响可持续性供给的煤炭勘查新增查明资源储量、进口、"三率"和需求等四个方面提出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科技信息     
能源部提出提高煤炭回采率措施煤炭资源是不能再生的能源,目前我国每采1吨煤,就要丢弃2吨煤炭,尤其是乡镇煤矿,煤炭资源浪费更为严重。据专家估计和调查材料,1990年,统配煤矿的采区煤炭回采率为78%,矿井回采率仅55%左右;地方国营煤矿矿井回采率为40%左右;乡镇集体煤矿只有15~20%,有的个别小矿,回采率连10%也不到。这就是说,1990年我国采出11亿吨原煤,要消耗掉近27亿吨工业储量,其中乡镇集体矿消耗的占大头。  相似文献   

10.
为提供新疆煤炭资源保护性开发与开采的对策,促进新疆煤炭资源开发与环境相适应,总结分析了我国煤炭能源基地建设规划和新疆煤炭资源赋存特征、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现有开采方法特点。分析表明,新疆地理环境特殊,与中东部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影响采矿后环境变化的地质条件与特征不明;煤炭开采引起覆岩活动与地质灾害规律不清;煤炭开发与环境的相容性以及可采性不确定。研究新疆煤炭资源开发开采的环境效应,需要重点考虑煤炭资源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相容性、采矿方式影响生态要素及系统的可逆性、考虑资源环境价值的煤炭资源的可采性这3类关键问题。因此,针对新疆煤炭资源与生态环境协调开发的研究不充分及区域环境容量已对煤炭资源开发规模与布局形成倒逼机制的形势,提出了新疆煤炭资源宏观开发策略与微观开采技术相结合的策略,重点需要加强新疆煤田资源赋存特征、水文循环与水资源转换特征、生态环境脆弱特征研究,划分出煤炭资源-水资源-自然生态环境组合类型;煤炭开采引起覆岩活动与地质灾害规律、生态环境损伤机理及综合考虑资源环境价值与技术经济条件的新疆煤炭资源可采性研究的建议。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优化煤炭产业布局、制定合理的煤炭开发规划、选择合适的开采方式、因地制宜划定生态红线,同时对加大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研究推广矿山绿色开采技术,促进新疆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在我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开采以及生产使用中,由于回采率低等原因,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也破坏了我国的自然环境。因此我国的一些煤炭开采者提出了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理念。本文主要阐述了目前我国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的现状以及对我国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中国煤炭资源状况对煤炭工业持续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斌 《中国煤炭》1995,(3):26-29
从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分析了我国煤炭资源的数量、质量、资源勘查对煤炭工业发展的保证程度和资源状况,及其对煤炭开发利用引起生态环境破坏的影响,指出目前煤炭资源勘查精查储量严重不足、普查详查储量缺乏的状况难以保证煤炭工业三个时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提出了相应的三项对策建议: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并重、加强和发展煤田地质工作、加强煤炭资源的行业管理。  相似文献   

13.
受"缺油、少气、相对富煤"能源资源禀赋特点制约,煤炭一直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础保障。煤炭资源是地球演化过程形成的层状沉积矿产,是近地表地壳的组成部分,煤炭开采会对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煤炭绿色开采地质保障从煤炭资源赋存地质条件出发,为实现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减缓和减小采掘工程对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损害,提供地质理论和技术支撑。从绿色开采地质保障的内涵、科学问题、技术问题、研究思路4个方面系统阐释了煤炭绿色开采地质保障理论与技术。煤炭绿色开采地质保障突出深部煤炭资源开采扰动下的地质条件变化,强调煤炭开采活动与地质结构和地表生态环境变化的整体研究,关注地下采掘工程引起时空效应范畴的地质条件变化和生态环境演化之间的耦合机制。总体研究思路是开采前精细勘查、开采过程有效减损、开采后恢复利用。采前实施空天地一体化精细勘查,查明煤系矿产资源空间赋存特征及维系地表生态系统的主要地质因素,构建涵盖煤系资源、地质条件、生态环境等要素的高精度三维模型,评价煤炭资源最佳利用方向和区域环境承载能力;采中进行地质条件损害探测、监测,揭示应力场、形变场、渗流场变化规律,研究煤系气、地下水运移和涌出特点,分析导致围岩动力灾害发生的地质因素,提出煤与瓦斯突出、水害、冲击地压等灾害超前预警理论及防控措施;采后进行采空区水体、有害气体、遗留资源的探测,巷道围岩、煤柱变形特征监测,研究煤-岩-水相互作用及采空区稳定性变化,开展地质条件及地表生态恢复演化过程研究,提出地下空间及遗留资源的综合利用理论与技术。煤炭绿色开采地质保障涵盖找煤、勘探、开采及采空区利用全过程,追求煤系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煤炭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能源和工业原料。保护及合理开发煤炭资源,提高回采率,是我国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执行“矿产资源法”的具体体现。回采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矿井的寿命和全部经济效益。由于矿井回采率低而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如经济损失、接替紧张、采掘失调、资源提前枯竭等。有些小井(乡镇集体个体联办)没有设计图纸滥采乱掘,导致资源破坏丢失,这一现状引起了更多储量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现将“焦局”部分矿井、采区资源回收情况列表于后,从而足以说明保护  相似文献   

15.
对内蒙古煤炭产业发展的定位思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伟 《中国矿业》2007,16(6):11-13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丰富,具有储量大、分布广、埋藏浅、易开采的特点。本文根据内蒙古煤炭产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和目前的产业层次,提出三大基地的设想,即全国煤炭生产和供应基地、全国重要的电力外供基地和煤炭相关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并提出推进措施,即把内蒙古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基地建设纳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规划,构建国家战略能源基地的法律保障和金融财政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6.
宋文龙 《中国矿业》2021,30(8):62-68
我国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着“能源革命”的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绿色煤炭资源理念应运而生。依据山西煤炭资源禀赋特征及区域煤质特性,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山西三大煤炭基地开发利用布局,构建了煤质及煤的工艺性能、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和生态条件四维一体的绿色煤炭资源评价体系,基于以往煤炭勘查成果,通过对评价因子绘图叠合分析及相关技术条件评述,系统评价了山西绿色煤炭资源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山西绿色煤炭资源总体受限于煤层埋深、山西组灰分及太原组硫分,局部因煤层底板奥灰岩溶水威胁受限。山西绿色煤炭资源保有量并不富裕,绿色煤炭保有资源量约791.1亿吨,其中尚未被煤矿占用的资源量约590.5亿吨,仅占保有煤炭资源总量的20%。绿色煤炭资源保有量中主要以炼焦用煤及化工用煤为主,绿色动力用煤资源量较少。  相似文献   

17.
于佳 《矿业装备》2022,(5):148-149
目前,煤炭资源在保障能源发展中起到“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化石能源作为一次性消费能源的结构比例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对煤炭的依赖程度依旧突出。鉴于此,如何实现对煤炭开采的精采、细采,提高矿井回采率,尤为重要。断层构造作为煤矿开采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地质构造之一,采煤工作面过断层控制是提高煤矿开采安全和产量的重要前提。有必要探讨采煤工作面常见的过断层施工方案,提出具有指导性和可行性的井下采煤工作面过断层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8.
煤炭是最丰富的化石燃料资源,据统计全世界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可开采216年。随着科技进步,煤炭生产安全系数和效率不断提高,生产成本下降,价格相对稳定,与石油相比仍然是低廉的能源。正是因为煤炭资源的诸多优点,使其成为了经济发展中长期稳定的能源。高效的煤炭开采工艺和技术不  相似文献   

19.
从注重薄煤层开采,创新煤炭开采体系制度;加快“三下采煤”技术研究,实现“三下”煤炭资源合理开采;优化矿井设计,提高矿井资源回收率方面,探讨平煤集团如何加大资源管理力度,加大资源配置优化设计力度,精采细挖,薄厚煤层合理配采,尽早实施“三下采煤”,努力提高资源回收率。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煤炭资源分布不平衡,资源储量在全国所处的地位不高,主要资源集中分布在江仓、聚乎更两个大型矿区,煤炭资源开发方式落后,机械化程度低,目前青海省煤炭资源远不能满足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供需缺口较大。除焦煤的保证程度较高外,动力煤资源不足,无烟煤严重短缺。且煤炭资源的勘查程度低,不能满足开发的需要,要加大勘查力度,为青海省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