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以水为溶剂,Na2CO3为催化剂,在 1 L 高压釜中对泡桐直接液化制取生物油。实验结果表明,在原料量 80 g,水 480 mL,催化剂用量 5%,搅拌速率 300 r/min,停留时间5~10 min,液化温度为300~315℃ 的条件下得到了较佳的液化效果,生物油总产率可达到 60% 以上,残渣率可降至 2% 以下。  相似文献   

3.
生物质高压液化生物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不同原料、溶剂、催化剂等各种工况条件下高压液化工艺中制得的生物油组成研究成果和分离方法,以及高压水热法制备生物油的工业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水葫芦液化制取生物油品质,利用混合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法,以丙酮为溶剂,在微型磁力高压反应釜中考察液化温度(240~280℃)、水葫芦和丙酮质量比(1:5、1:10)和液化时间(30、60、90 min)等对水葫芦直接液化制生物油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液化温度对水葫芦的直接液化过程有明显的影响。综合生物油产率及其品质分析可知,水葫芦最佳液化条件为液化温度270℃,水葫芦和丙酮的质量比1:5及停留时间90 min,此时生物油的产率达到最大值为22.54%,热值为34.51 kJ×kg-1,酸值为23.17 mgKOH×g-1。通过GC/MS对生物油组成进行分析,初步给出了部分酮类化合物(4-甲基-3-戊烯-2-酮)和含氮化合物(3-羟基吡啶)的转化机理,为水葫芦资源化利用及其他生物质液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6.
生物质高压液化制生物原油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介绍了生物质液化过程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原料种类、溶剂、催化剂、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反应器类型对高压液化过程以及产品组成和收率的影响;对生物质液化的机理进行了剖析;对生物质液化制生物原油过程进行了展望,认为降低生物原油的生产成本、降低生物原油中的氧含量是生物质液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生物质热解液化制备生物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介绍了国内外生物质热解液化工艺、主要反应器及其应用现状;简述了生物质催化热解、生物质与煤共热解液化、微波生物质热解、热等离子体生物质热解几种新型热解工艺;并对目前生物质热解动力学研究进行了总结;对未来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生物油的性质及其分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蒸馏、萃取、层析、膜分离、超临界萃取等技术在生物油分离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介绍了常减压蒸馏主要用于生物油的粗分,且受到生物油热敏性的限制;分子蒸馏在生物油的分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溶剂萃取存在着萃取剂与被萃组分分离困难的缺点,且萃取选择性较差;选择或设计具有特定结构的化合物与生物油中的某种或某些组分作用,进而将其萃取分离是未来的一个研究方向;色谱分离可以高效地将生物油的主要成分分离出来,但吸附量小,适合于生物油成分的定量分析和高附加值化合物的提取与纯化。超临界CO2萃取可有效地克服生物油的热敏性,无需反萃,具有潜在的开发优势。开展生物油分离的基础性研究和多种技术的集成化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李艳红  杨荣  赵文波 《煤化工》2011,39(2):50-53
为便于了解煤液化油品的性质,介绍了煤液化油组成的分析方法,详细介绍了煤液化油馏分的密度、分子量、黏度、临界性质、表面张力、蒸气压、蒸发焓和比热等热力学性质测量与估算的方法以及研究进展,可为煤液化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生物质溶剂液化过程中原料、溶剂、催化剂、液固比、温度、反应气氛、压力、反应时间、停留时间、加热速率等因素对液化反应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多种生物油提质改性的方法,主要有催化加氢、催化裂解、催化酯化、添加物质、乳化、重整制氢、萃取等,旨在为生物质液化条件的优化以及生物油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生物质加压液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对生物质加压液化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分别探讨了生物质原料、液化溶剂、催化剂、液化气氛、液化温度、压力及反应时间对液化效果的影响。分析了目前液化生物油提质精炼的研究进展,指出在这方面的研究需进一步加深,为以后的工业化生产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2.
陈泳兴  魏琦峰  任秀莲 《化工学报》2017,68(9):3592-3599
使用丙胺溶液对裙带菜孢子叶残渣进行水热液化,分析了水热液化后生物油、水溶性物质和固体残渣的成分。在丙胺浓度1.5 mol·L-1、反应温度240℃、料液比1:10的条件下得到生物油的最大产率为39.81%(质量)。生物油通过GC-MS和FT-IR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分包含醇类、烷类、酯类、酸类、酚类和酰胺类等,并存在C=C、C=O、O-H等化合键。水溶性物质通过HPLC和GC-M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要产物为酸类物质。固体残渣通过XRD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热液化后纤维素的结晶度降低。最后对丙胺进行回收,在温度100℃条件下回收率达到92.56%。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煤液化油的一些基本热力学性质:比热、蒸汽压、气-液相平衡常数和蒸发焓等,并参考石油基本热力学性质的各种测定方法及关联式计算法,探索研究了煤液化油基本热力学性质的测定方法和关联式计算法,特别是对煤液化油比热、蒸汽压的测定、气-液相平衡常数的计算及蒸发焓的估算作了详尽的讨论.最后得出了测定煤液化油这些热力学性质的适宜方法.简要概括了煤液化油馏分临界性质参数的计算.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生物质溶剂液化过程中原料、溶剂、催化剂、液固比、温度、反应气氛、压力、反应时间、停留时间、加热速率等因素对液化反应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多种生物油提质改性的方法,主要有催化加氢、催化裂解、催化酯化、添加物质、乳化、重整制氢、萃取等,旨在为生物质液化条件的优化以及生物油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煤直接液化油航空煤油馏分的性质与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煤直接液化油航空煤油馏分为原料,对其进行理化性质、硫/氮化合物分布、烃类组成分布及酚油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煤直接液化油航空煤油馏分部分指标不符合3号喷气燃料规范要求,如密度偏大、热值偏低、酸值偏高、硫/氮含量偏高和芳烃含量高,但煤直接液化油航空煤油馏分又具有高闪点、低冰点和富含环烷烃等突出优点.煤直接液化油航空煤油馏分的上述特性将使其通过加氢精制的方法获得合格的大比重喷气燃料.实验通过碱洗酸提方法富集酚,测得煤直接液化油航空煤油馏分中酚油约占26%左右,低级酚含量约占总酚量的72%.  相似文献   

16.
如何绿色、高效、资源化处置富含重金属植物收获物是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产业化发展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以苎麻为原料,水为反应溶剂,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酸碱催化剂对苎麻水热产油及重金属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275℃、30 min和5%HCOOH条件下,苎麻液化生物油产率最高为20.86%,且其热值为30.68 MJ/kg。空白组生物油有机组分主要由醇、烃、酸、酮和含N化合物类组成,HCOOH组液化生物油中烃和酯类化合物含量增加,而Na2CO3组的生物油中烃、醇和酸类含量减少。此外,重金属(Cd、Pb、Cu和Cr)85%以上保留在固相残渣中,而As主要转移到水相中,且生物油中重金属含量低于4%。  相似文献   

17.
微藻水热液化制取生物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藻生产成本低,酯类和甘油含量较高,是制备液体燃料的理想原料。水热液化由于可直接处理湿藻并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将其转化为高品质的石油替代产品而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探讨了微藻三组分,即蛋白质、脂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水热降解途径,并总结了目前微藻水热液化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温度、停留时间、溶剂以及催化剂等反应条件或参数对生物油的影响。指出为提高微藻生物油的经济性,应进一步优化反应条件,降低催化剂成本,加强微藻水热定向液化技术的研究,富集液体产品中高附加值成分,实现高附加值化学品的综合利用,尽快实现微藻生物油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黄传峰  李伟  焦有军 《当代化工》2016,(6):1131-1134
以废轮胎胶粉为原料,在体积为500 m L的间歇反应器中开展了胶粉液化制取液化油的实验研究。重点考察了胶粉粒径和反应温度对产物分布的影响,通过密度、元素分析、高温模拟蒸馏和GC-MS分析,对最佳条件下获得的液化油的物性和组成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在胶粉粒径0.70 mm和反应温度500℃的条件下,液化油收率高达55.50%。液化油的性质复杂,含有一定量的硫氮,轻质油馏分达到57%,主要成分为带烷基侧链的芳烃和环烯烃以及少量的杂原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杜氏盐藻通过水热液化制备得到的生物油,先采用溶剂分割分别得到正己烷相、二氯甲烷相和乙醚相,再对二氯甲烷相进行柱层析分离纯化。正己烷相和乙醚相直接通过GC-MS和FT-IR进行分析,二氯甲烷相先经柱层析分离后结合GC-MS、二次质谱和FT-IR等确认不同馏分的产物组成。研究结果表明:二氯甲烷相经柱层析分离可得到16个馏分,分别是石油醚馏分(A1),主要是烯烃类;石油醚:乙酸乙酯馏分(A2),主要是酸类化合物;石油醚:丙酮馏分(A3),主要是酰胺类;石油醚:甲醇馏分(A4),主要是烷烃类;甲醇馏分(A5),主要是十八碳烯酰胺。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后,生物油的回收率高达91.38%;获取较全的生物油组分信息,为藻类液化机理的分析和生物油的改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含氧过多是限制藻类液化油实际应用的最大障碍,高含氧量意味着热值低、稳定性差、酸性强等,因此必须经过脱氧改质才能使其转化为高品位燃油。结合最新研究进展,首先选取藻类液化油中具有代表性的成分脂肪酸为模型化合物,总结了催化剂组成和反应气氛对脂肪酸脱氧机理及反应活性的影响。其次对目前国内外藻类液化原油及其轻馏分的催化脱氧改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最后指出藻类液化生物油催化改质存在的问题,并对改进方法及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