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5G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广电传统技术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对广电5G进行全面概述,介绍了中国广电与中国移动的5G组网建设方案以及4个关键技术。文中基于广电5G网络技术,探讨其可视化系统在应急救援领域的应用,通过5G网络实现自然灾害预警与救援。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5G网络自2022年6月27日开始试运营,随着广东移动基站共建共享数量的提高,广电5G信号的覆盖也趋于完善。为了更全面了解网络信号覆盖情况,广东广电要求对商场、写字楼、医院、政府办公楼、交通枢纽等重要场所进行信号摸测。本文主要介绍了5G网络技术以及广东广电5G网络CQT测试系统的研究和应用,通过不断提升广东广电无线网络覆盖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广东广电无线网络产品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有线电视网络技术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和梳理,对利用有线电视同轴电缆资源进行广电5G室内覆盖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同轴电缆资源的5G家庭深度覆盖技术方案,实现利用有线电视网光节点资源进行广电5G热点区域和室内外覆盖,为广电网络未来5G时代的业务开展和网络运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如何构建基于"5G通信+5G广播"的智慧广电新型网络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智慧广电的指导思想和重点任务,以及广电5G的总体定位和业务类型。其次从频率资源、技术标准和建设路线三方面对广电5G通信网进行了研究。而后从技术标准、先导试验和建设路线三方面对广电5G广播网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双网协同覆盖的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5.
作为各大运营商的品牌场景,5G高铁场景覆盖方案成为网络建设的重中之重,以满足高铁用户多样化业务感知需求。从高铁沿线覆盖空洞问题出发,提出波束宽度均衡理论以适配不同站点的连续覆盖需求,同时研究基于8TR的3D智能高铁天线及波束宽度调整方法。采用所提出的创新覆盖方案后,试验线路信号覆盖平均提升3~4d B,近点弱覆盖区域信号覆盖提升5~7 d B,所提出的5G高铁沿线覆盖方案作为一种系统性方案,既可提升高铁线路容量与覆盖,又可解决站点差异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许灏  王渤  俞彬  李益锋  许彬  陶昕 《通信技术》2022,(10):1368-1375
高铁是移动通信高端用户云集的场所,是5G网络重点保障场景之一。5G网络保障的高铁区域包括高铁站、隧道及沿线区域。目前隧道内无线信号弱覆盖的问题仍未得到妥善解决。通过分析高铁隧道的结构特征,常规漏缆的技术缺陷,以及5G信号在高铁隧道内的传播特性,提出了一种具有特殊槽孔、大幅度减少传输损耗的新型漏缆。最后采用测算对比的方法进行研究,并通过软件仿真和实验加以验证,结果表明该研究成果可为后续类似场景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5G网络也在迅速覆盖,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5G网络的覆盖程度影响了网络的服务质量,传统的5G网络覆盖算法覆盖性能差,无法满足5G网络覆盖需求,因此,基于计算图设计了5G网络覆盖优化算法,为了保证算法的有效性,规划了5G网络覆盖分类范围,基于计算图确定了5G网络覆盖区域,计算了最小覆盖集,最后确定了覆...  相似文献   

8.
5G高铁覆盖面临着资源占时短、瞬时容量高、车体损耗大、移动速度快、基站交替快和远近兼顾难等多重挑战。本文针对5G高铁专网的覆盖方案、容量方案、公专网频率协同方案、主设备与天线选型方案、优化创新方案五大关键点开展了对比论证和深入研究,并应用于某高铁规划建设优化实践中,提升了高铁客户的感知,满足了“5G高铁上车”过渡期的高铁场景5G覆盖需求,为后续高铁覆盖项目的应用推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5G高铁部署中面临的信号穿透损耗和多普勒频谱极大而导致的覆盖和容量受限的问题,开展了新型高铁架构研究和高铁天线发展趋向的研究,在分析5G高铁业务需求的基础上,介绍了三类5G高铁部署方案的架构,提出了高铁沿线天线技术研究方向,为5G高铁部署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5G网络已经商用,运营商5G网络建设初期的重点是广覆盖.随着5G建设的深入,网络建设将向深度覆盖、容量提升和重点场景覆盖转变.由于工作于3.5GHz频段的5G网络在空间传播和穿透损耗方面,与4G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必将对5G高铁场景连续覆盖带来挑战,因此需要针对高铁覆盖场景的特点,探讨未来5G网络的高铁覆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随着5G网络在全国大规模的建设部署,高铁5G覆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高铁作为中国联通第一口碑场景,如何建设一张覆盖好、成本低的高铁5G精品网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针对高铁5G覆盖存在的问题,山东联通致力于高铁5G覆盖技术的研究,并在鲁南高铁进行了多项功能的测试及网络性能对比测试,积累了宝贵的建设经验,为后续高铁5G建设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江苏有线宿迁分公司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开发的数字城管应用为例,介绍了针对该项目的5G网络建设方法,论述了5G技术对智慧广电建设的赋能效果,展望了智慧广电业务与5G网络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3.
5G的700M频段具有深度覆盖和广覆盖能力强等特点,被称为移动通信网络黄金频谱。随着中国移动和中国广电基于700M频段资源开展5G网络共建共享,可以快速在广大农村区域实现5G网络覆盖。本文选取某市丘陵地形下的农村场景作为研究对象,采用5G的N28频段FDD 700MHz基站开通覆盖验证,通过多站型覆盖极限测试,探索不同天线下倾角配置对业务覆盖极限距离的影响。获得DT覆盖模型后再结合泰森多边形算法计算出700M每个站点单扇区的期望覆盖范围,输出单扇区最佳电子下倾角,建立增强型覆盖模型,让站间距较大的区域,信号由无到有,站间距较小的区域,信号由弱到强。  相似文献   

14.
高铁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5G时代为高铁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移动通信网络非常重要。首先分析了进入5G时代后高铁建设面临的诸多技术挑战,并在此基础上从5G高铁组网关键技术、设备选型、传输资源需求分析等角度进行技术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最后根据5G网络建设需求提出多场景网络建设方案。基于以上技术分析,结合各地实际网络的建设需求、建设场景,现网条件和投资额度等因素,可因地制宜、精准高效地制定5G高铁无线网络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5.
高铁覆盖是5G建设的重点场景,高铁场景又面临客户价值高、多普勒频移较大,车身穿损大,切换频繁的场景特点。本研究通过分析5G高铁的场景特点,对于5G高铁的部署原则、设备形态、容量能力、组网能力及天线选型方面给出了相关的技术分析,并提出了5G高铁的设备选型建议。针对高铁覆盖关注的切换区及重叠区的分析,本文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高铁的站台及候车厅的高铁覆盖提出了有效的覆盖方案,以进一步完善5G高铁的覆盖效果。  相似文献   

16.
700 MHz频段具有频率低、绕射能力强、覆盖效果好等优点,中国移动与中国广电已明确将基于700 MHz频段资源开展5G网络共建共享。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700 MHz频段的覆盖优势,然后通过700 MHz 5G站点的连片道路覆盖测试、居民楼覆盖性能测试以及定点容量性能测试等试点,为后续700 MHz 5G网络建设及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撑。可以从主动规避700 MHz广电频率干扰、充分发挥高低频组网方案优势、积极探索多频段协同优化策略等方面,最大程度地释放700 MHz黄金频谱的价值,持续提升5G无线网络质量。  相似文献   

17.
截止2021年底各运营商已经完成了乡镇以上区域的5G网络覆盖,5G网络逐步向农村广覆盖扩展,中国移动和中国广电以700M低频网络完成广覆盖网络建设,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也应部署基于800M或900M的低频5G打底网,文章从中国联通低频重耕的角度出发,分析重耕风险,提出应对策略,并以某地实际案例为切入点,阐述电联怎样在应对700M网络的同时,低成本完成农村广度覆盖,解决NR3.5G、NR2.1G无法解决的覆盖问题,打造一张具有竞争力的高、中、低多频协同的5G精品网络,提升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18.
作为4 G的延伸,5 G移动通信为网络带来了更小的延迟、更快的速度,能够为“智慧广电”网络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对5 G在“智慧广电”网络建设中的应用展开研究时,要能够明确网络建设目标,提出关键技术应用方法,为网络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指导。探索基于5 G的“智慧广电”网络发展方向,掌握网络整合、媒体融合和业务创新发展趋势,有助于广播电视行业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移动通信发展,5G将会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更多能量,并对5G网络优化,提出了更严峻的考验。为更好优化5G网络、提升用户感知,5G引入了新的优化方式5G Pattern场景化优化方案。主要介绍5G Pattern寻优增强场景化覆盖的方案研究及应用。根据不同的覆盖场景,利用Pattern寻优场景化波束方案,提升目标区域覆盖,降低干扰,改善区域内性能指标,并给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相似文献   

20.
中国5G已经进入规模建设时代.从工信部划分的商用频段来看,中国广电拥有700 MHz的黄金频段.广电可基于中国广电700 MHz 5G系统的建设需求,结合科学的建模方式和数字化规划手段进行合理规划布局,考虑天馈选型、频率规划与干扰,快速部署700 MHz 5G网络,实现浅层优质覆盖,有力支撑市场业务发展,同时便于加快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