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3 毫秒
1.
徐建国 《江苏陶瓷》2012,45(4):32-32
宜兴紫砂自北宋诞生一千多年来,虽与具有近八千年的陶瓷史相比略显姗姗来迟,却在陶瓷艺苑中技压群芳、独领风骚,如日更是名扬四海。郭沫若在一首《西江月》词里对陶器的产生和发展作了富含哲理的科学解释,揭示了艺术和真理的内在关系与相互激荡的原动力,"土是有生之母,陶为人所化装,陶人与土配成双,天地阴阳酝酿。水、火、木、金协调,宫商、角徵交响,汇成陶海叹汪洋,真是森罗万象。"紫砂在宋、元时期是创始雏形期,让紫砂脱颖而出的是明清时期,紫砂陶艺丰富的造型极具表现力,而紫砂陶刻装饰赋  相似文献   

2.
当人类学会了火的取、用,人类便同时发现了火与土的情缘,并促成了它们的神奇结合,才有了陶器的烧制,陶器的使用价值,从而使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冬穴夏巢的困境,从此打开了人类历史文明的大门,并不断地用智慧和双手,点土成珠,化泥为玉,陶器生产日趋完美。  相似文献   

3.
陈卫和 《中国陶瓷》2006,42(4):65-65,64
在人类的文化进程中,陶是一个划时代的符号,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发源和启动。火、水、泥土都是大自然的恩赐,当人类通过自己的智慧把这三者化合,创造出陶器时,人类由此摆脱原始状态,开始新的生活。古书记述“神农耕而陶焉”,说明制陶与农耕的历史一样悠久,人类早期文明与陶器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现存最早的陶器残片,出土于南方地区的一些洞穴居住遗址,考证年代距今约9000至13000年左右,采用最原始的平地堆烧方法烧制而成。  相似文献   

4.
祝贺《陶瓷科技与艺术》对陶瓷创新和发展发挥了很好作用,2 012年中国陶瓷艺术高峰论坛暨陶瓷科技与艺术杂志年会成功,继续做出新贡献. 创新是生命健康运动的强化力.水、土、火是陶瓷孕生和升华发展的三大基本元素,以火为关键.考古发现170万年前元谋人有用火痕迹.以发掘的遗存陶片断定陶器孕生有7000年,但达到不被土融合的一定硬度,必然有一个漫长的硬化创新过程.传说伏羲氏、神农氏和黄帝都是陶神.四川青城山建福宫供奉的陶神宁封子,生于陕西黄陵县沮河边一个部落,从小向其母学制陶;为部落需要,苦思创新;受妻子启示,游学各地两年,拉回一车带有不同图案的美丽陶器;借鉴苦研而不断成功创新,其陶器受到黄帝赞赏,封为陶正,主持制陶事宜.以此传说,陶瓷孕生后不断创新图变,至少有十万余年的悠久历史.正因此,其生命力才强大而多功能性,活跃在人类生活各领域.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陶器制作大国,在千余年的陶器发展历史中,中国手工艺人不仅推进了陶器制作工艺的发展,更极大地丰富了陶器的艺术形式。紫砂雕塑就是紫砂陶发展下的一条分支,因极具艺术效果与文化意味而逐渐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本文所就从这件惟妙惟肖的“达摩尊者”来谈一谈紫砂雕塑的艺术创作,通过对它的分析来感受紫砂雕塑制作过程中的艺术特征与哲理智慧。  相似文献   

6.
陶艺的历史发展,流派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幸 《景德镇陶瓷》2003,13(2):27-28
陶艺,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更迭出现艺术形态的变异,随着陶艺家对生活的体验而产生艺术风格的更新。简言之,不同时代,不同民族,认知不同个性的陶艺家,都有不尽相同的陶艺标准。因此,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一下陶艺发展的概貌,将有助于把握传统与现代的联系,帮助我们领略陶艺的真谛,可谓“温故而知新”。一、古代陶艺陶器是全人类共同所创造,自旧石器时代过渡之中,人类也以蒙昧状态进入文明社会,是由吃生食而转为吃熟食,熟食的燃素便是“火”。因没有耐火的容器,只能就地挖坑和利用凹石,人们在“水”、“火”、“土”三种自然物组和时,发现“…  相似文献   

7.
蒋秀娟 《江苏陶瓷》2007,40(F06):16-16,18
数百年历史的传承与沉积,造就了紫砂艺术的博大与绚丽。紫砂虽只“五色”,缘何能够逾越七色之彩虹。姑且不论诗词书画诸类文化使其“有容乃大”的重要因素,最一目了然的原因,应该是紫砂装饰艺术逐步完善。紫砂装饰艺术极大地丰富了紫砂的艺术表现元素,不仅使紫砂获得了“五色”之外的“第六色”,而且使紫砂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内涵。众所周知,紫砂装饰艺术伴随着源远流长的紫砂艺术演变历程一起发展成熟,可谓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8.
秦锡麟 《中国陶瓷》2005,41(3):82-83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制造陶器有近万年的历史,是人类社会最早发明和使用陶器的国家之一。中国创造和使用的陶器与中国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与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演进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中国独有的陶器文明。瓷器,是中国的又一伟大发明,它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一样,对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部中国瓷器史,便是中国美学史、中国艺术史、中国工艺史、中国文明史的缩影。China,中国,我们虽不能说瓷器为我们赢得“中国”的国名,但在英文中,“china”的意思确确实实既是“中国”,也是“陶瓷”。这是…  相似文献   

9.
论陶瓷创新     
<正>新是生命健康运动的强化力。水、创土、火是陶瓷孕生和升华发展的三大基本元素,以火为关键。考古发现170万年前元谋人有用火痕迹。以发掘的遗存陶片断定陶器孕生有7000年,但达到不被土融合的一定硬度,必然有一个漫长的硬化创新过程。传说伏羲氏、神农氏和黄帝都是陶神。四川青城山建福宫供奉的陶神宁封子,生于陕西黄陵县沮河边一个部落,从小向其母学制陶;为部落需要,苦思创新;受妻子启示,游学各地两年,拉回一车带有不同图案的美丽陶器;借鉴苦研而不断成功创新,其陶器受到黄帝赞赏,封为陶正,主持制陶事宜。以此传说,陶瓷孕生后不断创新图变,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中国有四大名陶,广西钦州坭兴陶、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紫陶、重庆荣昌陶:宜兴紫砂陶,起源于春秋时代的越国,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紫砂泥原料,主要分为紫泥、绿泥、红泥三种,俗称"富贵土"。紫砂陶的文化特点是在陶器上刻画具有诗情画意的纹饰和诗文,有"字随壶传、壶随字贵"之说。建水紫陶,产生于清代,始于道光年间,是在明代粗陶生产昌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建水陶瓷发展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说。建水紫陶以当地的红、黄、紫、青、白五色土配制,采用"阴刻阳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宜兴紫砂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紫砂陶刻凭借独特的文化积淀与艺术内涵成为紫砂艺人、爱好者、藏家等人群对紫砂的收藏标准之一。历史上,紫砂陶刻的装饰、语言和表现形式拓展了紫砂艺术的创作空间,丰富了紫砂艺术的语言、风格和效果。同时,也为紫砂艺人开启了一个新的领域,不再将创作的视野局限于紫砂壶本身,而更关注紫砂壶身上的“减法”艺术装饰——指的是以陶刻琢去部分紫砂,留下书法、绘画、印章、篆刻等文化艺术痕迹。  相似文献   

12.
严钢 《佛山陶瓷》2014,(3):51-52
紫砂艺术具有可贵的历史价值,因此,我们在发展现今紫砂文化的同时,更应该保护紫砂的历史文物,因为这是紫砂艺术发展道路的见证,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见证,更是中国人们智慧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葛明宏 《江苏陶瓷》1997,30(2):32-33
宜兴紫砂是我国陶瓷艺苑中的一枝奇葩,以她的质地、色彩、工艺过程和特性,是其它陶瓷无法替代的。可为“人间珠王安足取,岂如阳羡一丸土”。自古以来,人们对宜兴紫砂的评价不乏言美之词。紫砂工艺陶的盛行和繁荣,是与历代能工巧匠的努力分不开的。在我国历史上素有饮茶、品茶、论条之风,明清时期尤为盛行。古人评品之余对名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一些名人、名作成就赫赫。也是我们炎黄子孙的一大骄傲。随着时代的飞速前进,技术革命、生产关系、文化环境都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与发展。必然要求适应时代观念的紫砂精品。现在,我们如何…  相似文献   

14.
刘东 《佛山陶瓷》2001,(11):32-33
“功昭日月,威耀星辰;恩泽五土,德荫陶人。”这是千百年来在石湾陶人中广泛流传的赞美火神的古诗。佛山石湾镇,南国著名陶都,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用火创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印纹陶文化,其后经秦汉、唐宋,制陶业蒸蒸日上,至明清时期,已渐达到鼎盛,有“石湾瓦,甲天下”之誉。改革开放之后,陶人更利用其炉火纯青的技艺,把石湾建成中国最大的陶瓷基地之一,令古老的陶窑再焕生机。陶器是人类利用自然物为原料,通过高温化学反应制造出来的一种生活中最常用的物品。烧制陶瓷离不了火,一块普普通通的泥巴,经火煅烧…  相似文献   

15.
紫砂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一枝奇葩是从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紫砂属陶类,陶器是农耕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陶器的产生与发展和中华文明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黄河流域是中华古代文明的摇篮,数千年里,陶器伴随农耕文化发展和繁荣。长江流域的文化是  相似文献   

16.
前言中国江苏宜兴紫砂器是闻名世界的一种特殊陶器。它的原料是一种深理山腹中的甲泥。它不仅具有多种天然的色彩,而且可塑性极佳,仿制各种器物,形象逼真,十分可爱。加之工匠、文人和艺术家可以在器上施展造型、雕刻、绘画等技术,更使它变成一种艺术珍品。把它制成茶具,用来饮茶,不但没有一般陶器的土气味,而且可以保持茶叶原有的清香,避免各种金属条具的异味。它又具有比瓷壶保温和不烫手的优点。正因为它有以上许多优点,所以自产生以后,很快就被人们发现,获得了人们的喜爱,特别是经过艺术加工,使它无生的丽质更加完美,成为…  相似文献   

17.
曹竞方 《江苏陶瓷》2020,53(2):37-38
宜兴紫砂自北宋萌芽到明代兴盛,延续发展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宜兴紫砂之所以成为茶具的首选,关键在于其得先天之厚爱,宜兴特有的地理人文优势及传统茶、陶文化背景,使宜兴紫砂陶器与茶的结缘更有优势。同时紫砂艺人总能把自己对自然的理解与情感追求融入作品中,尤其是文人雅士的参与,使紫砂成为实用意义上的茶之"器"的同时,也逐步具有文人传统的审美意象,紫砂成为了文化的载体,具有了"道"的境界。"诸事如意套壶"也是这样的一件作品,在保证实用功能的前提下,以独特的紫砂艺术语言赋予作品浓厚的人文寓意。  相似文献   

18.
说起紫砂,首先得了解紫砂,了解紫砂的人文历史,儿时常听老人说起富贵土的故事,漫漫地潜移默化地我也喜欢上紫砂了,更迷上了设计和制作紫砂壶;与紫砂艺术有缘:儿时玩捏泥人,巧的是我邻居阿姨在紫砂厂做壶,晚上回家在家里做壶,我经常去玩,看到各色泥块在阿姨的她手里变成了圆乎乎的、还有嘴、还把泥巴做成栩栩如生的青蛙样,荷叶片,梅花桩和小松鼠五颜六色样等,这就是我后来知道的叫茶壶。因为我好奇,我的玩皮,阿姨也不厌我,时时抓把泥仿着阿姨的样弄着玩,也巧瞎捣弄也弄得真象把花样的壶,只是不够光滑,那次也受到阿姨  相似文献   

19.
陈银元 《江苏陶瓷》2021,54(3):83-84
陶刻艺术在某种意义上虽然特指伴随紫砂壶而生、以紫砂为载体的一种装饰艺术门类,但是它却拥有无与伦比的独特性和艺术魅力.陶刻不是紫砂壶的附属,它用刻刀来表达书法、绘画并与紫砂有机结合,可以说达到了完美的程度."壶以字贵、字以壶传"也正是说明了紫砂和陶刻的相辅相成、互相彰显的关系.回顾紫砂史,是文人参与陶刻艺术提升了紫砂壶的艺术高度,把它从简单的实用器和工艺品提升到了艺术品的高度,陶刻是非常有效的一个手段.在陶刻文字内容的书刻当中,它的"蕴涵和疆域"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陶刻文字内容所表达出来的内涵深度和文字内容的宽广程度,是陶刻创作当中的重中之重,在陶刻文字内容的蕴涵及疆域上用力是当代陶刻家应该做的功课.  相似文献   

20.
<正>清代诗人汪文柏在《陶器行》中写道:"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自古以来,紫砂壶因其独具的材质和仿若文人雅士的儒雅风致,得到广泛钟爱。是啊,就是这区区一捧土,经过紫砂艺人妙心巧手的赋予,经过生生不息的窑火涅槃般的煅造,就如同孙行者从炼丹炉里一跃而出,一下子就"火眼金睛"了,这是水与火赋予这捧土的神奇,而这神奇或许本就是属于紫砂土的,只不过是勤劳的人们将它唤醒了,阳羡的水和龙窑的火将它唤醒了。宜兴紫砂驰誉海内外,引得亿万饮茶者及爱壶者的追捧,这也是所有紫砂艺人深深的荣耀。而作为当代紫砂艺人,如何让这种珍贵的紫砂技艺以及它无上的荣耀和尊严薪火相传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