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静电纺丝法制备有序纳米纤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维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光、电、磁等性质,是近年来科学研究的热门.用静电纺丝法对质量分数为12%的聚丙烯腈(PAN)溶液进行纺丝制备电纺纤维,通过采用不同的收集装置,制备出具有一维有序结构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用扫描电镜考察了3种收集装置制备的一维纳米纳米纤维.结果表明:以具有一定间隔对立的铜针尖作为收集装置所制备的纤维有较高的有序度.  相似文献   

2.
聚焦接收电极制备定向排列纳米纤维阵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聚丙烯腈(PAN)/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为纺丝原液,利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纳米纤维,采用聚焦电极作为纳米纤维接收装置,研究了不锈钢棒数量、接收距离、溶液浓度、溶液流速、电压以及电极转速等参数对于纺丝过程及纤维沉积形态的影响规律。选用聚焦电极作为纳米纤维接收装置不仅可以使获得的纤维集合体呈现悬浮状态,而且使纤维能够定向排列,为扩大静电纺纳米纤维的研究应用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NiO纳米纤维,研究了纺丝液PVA浓度、纺丝电压、烧结温度等参数对NiO纳米纤维结构及微观形貌的影响,实验表明:当纺丝液PVA溶液为9%、纺丝电压为10 k V、烧结温度为700℃并保温4 h时,易获得形貌较好的NiO纳米纤维;制备的纳米纤维均为良好的一维形貌,直径为50~100 nm,平均长度为15μm.  相似文献   

4.
为制备基于花生分离蛋白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将花生分离蛋白(PPI)和聚乳酸(PLLA)以质量比1∶1混合制备共混溶液,研究共混溶液的质量浓度(0.06~0.14 g/mL)对共混溶液性质及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形貌结构的影响.通过测定共混溶液的性质(电导率、表面张力和表观黏度)以及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静电纺丝纳米纤...  相似文献   

5.
静电纺丝技术是目前制备纳米纤维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首先简要介绍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的原理及影响所制纳米纤维形貌的因素,然后概括静电纺丝技术在医学、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详述静电纺丝技术所面临的纳米纤维有序排列、纳米纤维成纱和静电纺技术产业化等一系列难题,并提出了现有的较好的解决方法,最后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对静电纺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静电纺丝法制备醋酸纤维素纳米纤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电纺丝是一种利用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在强电场作用下形成喷射流进行纺丝加工的工艺,是一项制备纳米级纤维材料简单有效的技术.本文以六氟异丙醇和甲酸为溶剂,对静电纺丝制备醋酸纤维素纳米纤维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溶剂、电压、浓度及接收距离对纳米纤维形貌和直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六氟异丙醇(HFIP)为溶剂,当纺丝液浓度为8%、电压为15—20kV、接收版距离为16cm时,可以静电纺丝制得直径300nm的明胶纳米纤维.在本实验设定的静电纺丝基本参量范围内,醋酸纤维素溶液的浓度越大,纤维直径越大;接收距离越大,纤维直径也越大,而且容易产生纺锤状纤维;电压越大,纤维直径越小.  相似文献   

7.
静电纺丝及其在纳米级丝素纤维制品开发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静电纺丝的原理及纺丝工艺的主要参数对静电纺制品结构的影响,并着重阐述了静电纺丝在以再生丝素蛋白溶液为原料制备纳米级丝素纤维上的应用。最后分析了静电纺丝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A6/PVA复合纳米纤维.分析了不同质量比的PA6/PVA共混纺丝溶液的粘度、电导率、表面张力,并探讨其静电纺丝效果.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表面张力仪等对纳米纤维膜的形貌结构、成分相容性及亲水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纺丝电压为19kV、纺丝距离为20cm、丝液流量为0.2mL/h的条件下,共混溶液质量比为12%∶4%时的静电纺丝所得纤维具有良好的形貌,复合纳米纤维中PA6与PVA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并有效地克服了纯纺PVA纳米纤维在水溶液中出现的过度溶胀问题.  相似文献   

9.
利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了聚丙烯腈/细菌纤维素复合纳米纤维.研究了溶液浓度、细菌纤维素含量对复合纳米纤维成形及吸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静电纺丝产物由珠状结构纤维逐渐成为平滑纤维,上工平均纤维直径逐渐增大;随着细菌纤维素含量的增加,共混纺丝溶液的黏度增加,得到的复合纳米纤维直径也增加,同时其吸水性也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针对微纳米纤维生产过程中存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现状,为解决传统溶剂静电纺丝法制备的聚合物微纳米纤维利用率低、溶剂残留多的问题,本文对无溶剂静电纺丝原理、新技术和应用进行综述。通过对熔体静电纺丝、超临界二氧化碳辅助静电纺丝、阴离子诱导固化静电纺丝、紫外线固化静电纺丝、热固化静电纺丝、双组份静电纺丝等新技术进行讨论,分析无溶剂静电纺丝的优缺点,在前驱体高效利用和生产工艺绿色环保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进一步提出无溶剂静电纺丝面临的挑战,即需要精确控制纤维直径,改进制备装置以满足广泛应用。最后,讨论了无溶剂静电纺丝在生物医学、能源材料、分离过滤、特种纺织、应力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本综述有助于了解无溶剂静电纺丝的动态,为这项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静电纺丝工艺对CS/PVP纳米纤维膜纤维形貌和直径的影响,以甲酸为溶剂配制质量分数为4%的CS溶液,以无水乙醇为溶剂配制质量分数为35%的PVP溶液,将PVP溶液与CS溶液按质量比90∶10混合,搅拌均匀作为纺丝液,调节纺丝电压、接受距离和纺丝速率分别制备纳米纤维,借助扫描电镜(SEM)观察制备的纳米纤维形貌.结果表明,在选定的纺丝工艺参数中,纺丝电压对纤维的形貌和直径影响较大,而纺丝速率和接受距离对纤维的形貌和直径影响相对较小;当纺丝电压为18 k V、接受距离为12 cm、纺丝速率为0.2 m L/h时,纤维形貌较好.  相似文献   

12.
以无水乙醇为溶剂,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纺丝前驱体,然后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得到电纺纤维,再经煅烧处理后得到外径150 nm左右的二氧化硅纳米管。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电纺纤维和二氧化硅纳米管的形貌,利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多晶粉末衍射仪(XRD)证明二氧化硅纳米管的形成。结果显示:当纺丝参数分别为电压10 kV、流速1.5mL/h、接收距离14cm,原料配方为:聚乙烯吡咯烷酮1.5g、无水乙醇16mL、正硅酸乙酯3.2mL时,获得的电纺纤维和二氧化硅纳米管均具有良好的形貌。  相似文献   

13.
静电纺丝素蛋白及其应用于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丝素蛋白静电纺丝的溶剂开发、共混纺丝及纺丝装置3个方面回顾了丝素蛋白静电纺丝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静电纺丝素蛋白微纳米纤维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酮洛芬甲酯为模型药物,醋酸纤维素为载体高分子材料,采用传统静电纺丝法制备酮洛芬甲酯/醋酸纤维素载药纤维。通过SEM、FTIR对载药纤维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研究。FTIR图谱显示酮洛芬甲酯已经成功载入醋酸纤维素纤维中,并且仍然保持原有的药物活性。对纺丝过程中的纺丝液流速和施加电压的影响进行考察,发现随着施加电压的增加,载药纤维能得到较好的形貌和直径,而且最佳纺丝液流速为0.8 mL/h;另外,通过对载药纤维的释药性能考察发现,载药纤维能较好地实现酮洛芬甲酯的缓控释,为药物经皮吸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实时监测系统中性点电压,电流量的方法,求出系统的电容电流及脱谐度,利用微机控制自动调谐装置实施消弧线圈的有载调节。并且通过串联阻尼电阻以限制调节过程中谐振引起的电压升高。该装置对于小电流接地系统及实现变电站无人值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法制备了EVOH-g-SO3H离子聚合物无纺布膜,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该无纺布膜的微观形貌及结晶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EVOH-g-SO3H离子聚合物无纺布膜中存在无规的纤维和珠状物;当纺丝电压和板间距增大,或者采用快挥发性溶剂时,无纺布膜中纤维和珠状物的平均直径将减小;当纺丝液浓度从12%变化到20%时,无纺布膜的微观形貌由球滴状物变化为珠丝状物,可以明显地观察到从电喷到电纺的变化过程;XRD分析表明通过静电纺丝有新晶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电压并列装置是满足变电站内电压回路切换需要的重要装置,在变电站内一次设备运行方式调整过程中,需要保证变电站内相应电压等级保护、自动化和计量装置的电压回路正常运行,否则将会引起电压回路异常,导致保护装置异常而不能正确动作,影响计量装置的准确计量,甚至会导致从二次向一次反充电等严重后果。电压回路设计缺陷较为隐蔽,难以发现,只有在实际运行中,通过暴露出的问题,才能具体分析和排查。本文结合实际问题的发现、分析和处理,提出改进措施,对电压并列装置回路的设计、运行管理和检修维护等有着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中压系统电流型继电保护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网络式微机保护的解决方法,并介绍了研制的此种保护的仿真软件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纳米纤维,研究了浓度、电压等实验条件对纤维形貌的影响。SEM分析表明:随浓度和电压不断升高,纤维形貌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在浓度和电压较高的情况下,首次制备了空心管束结构的PVP纳米纤维。TGA-DTA分析表明:632.92℃纤维完全被氧化。XRD表明:制备的PVP纤维为无定型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