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立霞  王蓓 《治淮》2022,(3):46-48
一、工程概况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是扩大淮河下游泄洪能力的关键性工程.工程建设内容与规模为:按设计流量7000m3/s扩挖河道并扩建二河枢纽、淮安枢纽、滨海枢纽和海口枢纽.二河闸闸上引河扩挖2.5km,二河闸闸下至海口枢纽扩挖河道深泓长度162.3km;加高堤防长度295.98km;北堤软土段及淮安枢纽、滨海枢纽、海口...  相似文献   

2.
戴健  马树齐 《治淮》2009,(1):15-16
淮安枢纽下游南堤防洪护坡工程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南郊、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枢纽东侧、淮扬路西侧。由于该段淮河入海水道南堤南坡土质较差且不稳定,为保护淮河入海水道南堤和总渠河道断面、防止水土流失,水利部淮委批复建设该项工程。工程主要由预制块护坡、码头平台等组成。  相似文献   

3.
淮河干流涡河口至浮山段位于淮河中游,河道长109km。通过对本段河道基本特征及影响河道稳定性指标的初步分析,阐述此段河道的稳定性,产与国内其它江河相比较,为本河段的整治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淮河干流涡河口至浮山段位于淮河中游,河道长109km.通过对本段河道基本特征及影响河道稳定性指标的初步分析,阐述此段河道的稳定性,并与国内其它江河相比较,为本河段的整治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唐伟 《治淮》2010,(8):F0003-F0003
<正>为进一步加强对淮河干流省界段水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指导,持续推进淮河干流河道管理,7月14日,  相似文献   

6.
虞邦义  倪晋 《治淮》2011,(11):18-20
淮河安徽段历来是淮河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根据多年实测资料,分析了本河段的来水来沙条件、河道基本特性及冲淤规律。初步分析了人工采砂对河床演变的影响,为加强淮河安徽段的河道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治淮》2021,(8)
本文以淮河干流正阳关至峡山口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的河道疏浚排泥场布置设计为出发点,总结了淮河干流治理中河道疏浚弃土处置方式面临的重点及难点,探索河道疏浚弃土处置方式应对策略,为后续淮河干流疏浚弃土处置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淮河入海水道全长163.5km,为洪泽湖下游的主要泄洪通道.河道沿线桥梁众多,如何解决桥梁建设推动经济发展与影响河道安全行洪二者之间的矛盾,成为防洪影响评价报告编制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以淮安盐化铁路专用线跨越淮河入海水道工程为例,介绍桥梁工程跨越淮河入海水道防洪影响评价的难点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贲鹏  陆美凝  陆海田  彭亮 《人民长江》2023,(3):16-20+27
河道无序采砂导致淮河蚌埠段河床发生剧烈变化,为了分析采砂对该段河势稳定和河道防洪安全的影响,开展了蚌埠段河道采砂影响研究。基于河道水沙特性、河床演变规律,通过现场观测、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等方法,从堤防滩地、水文测站、水利工程、桥梁管线等方面对河道采砂影响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淮河蚌埠段河道安全保护范围。结果表明:(1)淮河干流蚌埠闸至沫河口段2008年以前自然演变缓慢,河床较为稳定,而2008年以后无序采砂造成了河床剧烈变化,且长时间内难以自然修复;(2)采砂坑具有数量多、深度大、边坡陡且极不稳定等特性,易导致断面滑动、河道不平整影响水文测验,危害防洪安全以及其他涉河设施安全和管理;(3)根据河道管理要求,淮河干流蚌埠闸至沫河口段河道两堤范围内,需要进行保护的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95%以上,即淮河蚌埠段河道已无可采砂区域,需将其划定为禁止采砂区。研究成果可为淮河采砂规划、河道保护管理和工程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祥 《治淮》2023,(4):37-38
为分析水文泥沙、工程建设、采砂等对六坊段河道河势变化影响,本文从1971—2020年河道实测断面、水文泥沙资料以及工程设计规划资料入手,分析了淮河干流六坊段河道演变。经对比分析,淮河干流六坊段河道径流变化不大,总体来水量多年较为均衡;河道来沙量减少较大;河道断面扩大,深泓下切明显;呈现主槽冲刷,岸滩基本稳定,河床除采砂河段外其余段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1.
《治淮》2019,(9)
<正>一、安徽省淮河干流河道概况安徽省淮河干流上起洪河口,下至洪山头,全长418km,洪河口至正阳关段河道主槽平滩宽200m左右,堤内行水宽度达到1.5~2.0km,河底高程一般在19~12m,河底比降为1/22000。正阳关至涡河口段河道主槽平滩宽一般为200~500m,主槽深为8.5~14.5m,堤内行水宽度一般600~1000m,行洪区行洪后最大排洪宽度可达10km;河底高程在正阳关至  相似文献   

12.
毛世民  许浒 《治淮》2009,(2):23-25
洪泽湖横断淮河改变了淮河中游河道纵剖面。中游河道按河流动力学特性明显地分为三段。基于实测的河道纵剖面和河床边界条件的资料以及河床演变基本情况的研究,认为溯源淤积限于浮山以下,不可能导致蚌埠以上河床普遍淤高;概化的河道段深泓纵剖面指数型曲线反映黄河夺淮前中游河道深泓高程沿程变化的特性。消除洪泽湖作为中游段侵蚀基准面的效应.实施河湖分开,淮河洪水直接入海,利用机械疏浚和溯源冲刷治理入湖河口段,降低洪水位,是减轻洪涝灾害,构建人与环境和谐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3.
浅谈防洪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安市地处淮河下游,素有"洪水走廊"之称,历来是淮河流域重点防洪城市,外围行洪河道有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淮沭新河等,城区有大运河、里运河、古黄河、盐河等河道穿城而过,域内河网密布,河道纵横。但淮安又是"因水而兴"的城市,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  相似文献   

14.
《治淮》2019,(8)
<正>一、概述江苏省盐城市地处淮河下游区江淮平原东部,东临黄海,市境内有灌河、废黄河、淮河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通榆河等10条流域性河道和110余条区域性骨干河道。该地区的水资源特征如下:一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降水量约占全  相似文献   

15.
高福生  朱玉龙 《治淮》1994,(7):24-24
1991年汛期,淮河入江水道自5月31日至8月25日连续行洪118天,宣泄淮河上中游来水444.68亿立方米,为确保淮河下游广大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由于河道中存在诸多行水障碍,尤其是改道段大面积的阻水柴草,使得入江水道自尾渡至漫水公路水面曲线全面超过设计值,在三河闸下泄8900立方米每秒时,金湖站水位达11.69米,相当于设计行洪10000立方米每秒时的水位。入江水道上段在长时间、高水位的浸泡和冲刷下,出现了多处险情。当年入江水道除险  相似文献   

16.
黄河郑州段河道冲淤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下游郑州段多时段的遥感影像及水文资料为主要数据源,对黄河郑州段河道的淤积与演变及其与水沙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河郑州段河道岸线、河道宽度、曲流位置和角度都有变化,且年际变化大;小浪底水库的投入运用,控制了下游的来水来沙条件,造成河道的摆动幅度减小,但弯曲长度增加,横河、斜河呈发展趋势;河道冲淤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流量变化。  相似文献   

17.
林怡然 《治淮》1994,(7):19-21
1968年淮河上游大水后,淮河再次规划重新核算淮河河道的泄洪能力,正阳关以下达不到1955年的设计水平。在正阳关至涡河口河段中,峡山口至凤台段河道特别弯曲、狭窄,水面比降陡。为恢复淮河的泄洪能力,宜在该河段采取工程措施。八十年代初规划,几经比较,选定的工程措施并获水利部和淮委批准的项目是;峡山口西侧拓宽、淮北大堤禹山坝段退建和开  相似文献   

18.
段祥宝  毛佩郁 《人民黄河》1998,20(10):23-26
1淮河洪灾与淮河防洪概况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经安徽省到江苏省人黄海,全长1000km。从源头到洪河口为L游,长360km,河道比降大;洪河口(王家坝)以下比降突然减缓,到洪泽湖三河闸为中游,长490km;洪泽湖以下为下游,长150kmo沿河堤防见图玉。囹l淮河中下依爆除仿冒淮河原是一条从盯胎经淮阴到滨海云梯关外独入黄海的河流。1128年黄河向南决口夺淮,到1855年铜瓦厢决口向北改道入渤海。这700多年间,黄河游荡于西抵颖河、东至泅水的淮北平原上。由于黄河泥沙严重淤积于淮河主河道,使下游河道入江、入海出口不畅,中、下游防洪负…  相似文献   

19.
入江水道是淮河下游最大的泄洪河道,承担着淮河上中游70%以上的洪水泄入长江。根据1961—2018年大洪水期间的实测资料,利用水位流量法计算分析入江水道的泄洪能力和防洪能力。结果表明:因历史客观条件限制以及4个梯级控制河段整治的难度与复杂性,在不同时期各控制河段的行洪能力呈现各自不同的特点;经过多年持续有效治理,河道行洪能力整体得到提高;由近年来实测资料推算,各控制河段的行洪能力基本达到设计要求。对入江水道行洪能力的分析为淮河下游区的防汛抗洪和降低特大洪水威胁提供借鉴和参考,对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前淮河中游洪涝灾害仍然严重,为了减轻灾害损失,迫切需要找到更加有效的治理措施。疏浚虽然是一种常用河道治理措施,可以理顺河势,降低洪水位,但是由于担心疏浚后回淤,效果不能维持,一直没有作为主要措施在淮河治理中使用。为此,首先从研究淮河中游河道演变规律出发,量化第二造床流量,揭示第二造床流量与平滩流量关系的机理,探寻淮河治理的新方法,为采用河道大规模疏浚来降低洪水位提供理论依据。然后采用非均匀不平衡输沙数学模型就上段疏浚、下段疏浚以及全河段疏浚对降低淮河干流洪水位的效果以及长期维持情况进行了计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距离河道疏浚不仅能够大幅度地降低干流河道的洪水位,而且不会发生明显回淤,疏浚效果可以长期保留,为淮河的洪涝灾害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