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获取一套科学有效的现场调查数据,是推行河流生态管理的基础。本文以河流生态环境、河岸带植被、河道物理栖息地环境、水生生物(包括水生病毒)等为对象,归纳我国河流生态调查的技术方法,为开展河湖生态健康评估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选取深圳市大沙河为典型河流,以Tennant法、Qp法、近10 a最枯月平均流量法、年内展布法、湿周法等方法,开展适用于雨源型河流的生态流量研究。结果表明:Tennant法与湿周法对具有一定补水工程设施的雨源型河流的生态流量计算结果最为合理。并针对大沙河生态流量目标提出生态流量管控措施,为雨源型河流生态流量确定及保障工作先行先试,为推进深圳市雨源型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人工阶梯-深潭改善下切河流水生栖息地及生态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野外试验研究了人工阶梯-深潭对下切河流水生栖息地及生态的作用,试验河段位于西南山区的吊嘎河上150m侵蚀下切严重的河段,布置15级人工阶梯,对水流(水深、流速、水面宽、流量)、河床底质、河床微地貌和水生底栖动物物种及数量变化进行了5个月监测.试验结果表明,人工阶梯-深潭能有效控制河床冲刷下切,维持较为稳定的河床环境,塑造多样性的水生栖息地.采用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评价河流生态显示,人工阶梯-深潭布置后,随水生栖息地多样性上升,单位面积水生生物密度、物种丰度及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呈上升趋势,河流生态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河流保护与生态修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堤防和水坝对河流造成的负面影响:切断了河流横向和纵向的生态联系,造成水文循环短路和绝缘,河流被台阶化、节点化,从而破坏了水滨生物栖息地和水生生态系统。从河流保护概念性范围出发,分析了河流在横向、纵向、垂向以及时间维度上的水文循环和生态联系。指出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根本思想在于推动和恢复河流在空间和时间的4维尺度上的水文循环和生态联系,避免河流水文循环短路或绝缘。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河流生态修复的措施,即在河流横向营造生物栖息地、湿地、林地、深潭和浅滩等,在河流纵向补偿流量和洪水过程,重建生物栖息地和水库消落带,闸坝处建造鱼道和鱼梯等。  相似文献   

5.
弯曲河流是自然界存在河流的基本形态,研究河流曲度对河流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能够深入认识弯曲河流的生态功能。在大量文献研究基础上,梳理了河流曲度—生物栖息地、水流条件—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裁弯取直工程和河流修复工程对河流生物多样性影响等研究的进展。目前,研究仍停留在定性和半定量层面上,尚未有学者全面系统地开展河流曲度与生物多样性相关关系的定量研究。提出今后应进一步开展理论和系统研究,探索河流曲度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机理,寻求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增长的适宜河流曲度范围。  相似文献   

6.
王登敏 《海河水利》2023,(1):55-58+69
通过对城市面源污染形成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合深圳市河流水质保障建设工程达标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初小雨截流调蓄这一面源污染治理对策。通过深圳市龙岗河流域初小雨调蓄工程案例,介绍了调蓄池规模、过流能力计算及处理思路等要点,从而为削减入河的初雨量并改善河流水环境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干旱等水文极端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广发频发态势,频繁发生的干旱对河流水生态系统影响显著。首先从干旱发生的区域、发生区域的水文特征、干旱的持续时间、低流量值的大小、干旱发生的时间、干旱发生的频率和旱涝急转速率7个方面阐述了不同的干旱特征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讨论了干旱对河流水生生物栖息地的影响,河道水流速度变缓,水生生物栖息地的面积、深度减小,影响河流水生生物的多样性。从纵向尺度、横向尺度、垂向尺度3个方面分析了干旱事件对水生态系统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影响,并对现阶段水文过程-水生态系统耦合模型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最后就今后的研究趋势和重点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试论珠江水系的河流生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珠江水系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河流水产降低和多样性减少主要是由于监管不善造成的;水利工程胁迫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比较严重,但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补救:污染对水生生态的危害愈来愈加严重,需要引起高度关注。针对珠江水系水生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前期工作投入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河道治理的城市河流生态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鸿  刘媛  李婧 《西北水电》2015,(1):12-15
城市化是城市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限制性因素。在分析总结城市河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河流生态修复的科学内涵、原则和目标,从岸线形态修复、河床断面恢复、水质改善与净化、生物栖息地重建、河道景观构造等方面提出修复城市河流受损生态系统的方法和改进措施,以期为今后城市河道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河流的生态功能及水文变化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流的生态功能的认识是评价大坝与河流作用的基础,本文对河流的栖息地功能、过滤作用、屏蔽作用、通道作用、源汇功能进行了概要介绍,对水文过程的变化与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学效应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对大坝建设导致的阻隔、淹没、水文调节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一个基本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底栖动物对河流的生态状况反应比较敏感、迅速,当河流水生态发生变化时,底栖动物能够首先感受到这种变化,并在短时间内作出反应。从水生栖息地面积着手,通过采集、鉴定、分析南水北调西线调水区底栖动物样本,研究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与水生栖息地面积之间的耦合作用机制,并分析了调水对底栖动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栖动物与水生栖息地面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其物种数随着水面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并趋于稳定;当水面面积减小至原水面面积的45%时,底栖动物物种数开始减少,但减少速度缓慢;当水面面积继续减小至原水面面积的10%时,底栖动物物种数开始急剧下降;为保持底栖动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调水不应使坝址下游水面面积减小至原水面面积的45%以下。  相似文献   

12.
《人民长江》2021,52(8)
河流生态系统是陆地与海洋之间进行物质循环、能量输送、信息传递的重要枢纽,也是河流生态学研究的重点。随着人类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水利工程的大量兴建,在一定程度上人为改变了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以及河流的理化性质,干扰了自然状态下河流泥沙和生源物质的输移,进而对生物和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显著影响,并对海洋、湖泊、湿地、三角洲、河岸带产生了一系列连带的生态效应。在对河流生态学的重要理论进行整理论述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筑坝河流生态系统的变化与响应,为开展筑坝的生态影响评估、水库生态调度、河流生态恢复、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可行性建议,对降低筑坝河流的生态风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河流冲淤塑造了河流多样性的形态结构,提供了河流多样性生境,孕育了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尤其是河流中下游的泥沙冲淤,形成物产丰富的平原、洲滩。因此,河流泥沙冲淤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效应。河砂又是一种优质的天然建筑材料,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河砂过度、无序开采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一系列不利影响。从河道采砂对河流生境和水生生物两个方面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相应管理策略,以期缓解或避免采砂的负面生态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分析变化环境下小清河干流的河流健康状况,构建包含水量、水质、水生生物、河流生境、社会服务 和流域脆弱性 6 个准则层共 17 个评价指标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析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并进行健康 评价,以期为维持水生态平衡、实现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小清河干流河流健康处于 亚健康状态,8 个评价点位健康指数位于 [61.82,69.73],其中黄台桥得分最高、岔河得分最低,不同点位间差距不 大;准则层中水量得分最高,水生生物和流域脆弱性得分最低,水质和河流生境在不同点位之间差距较大;在气候 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外部压力下,河流健康体现出较大的脆弱性,因此未来提升河流健康状况需重点提高水生生物 多样性水平和流域应对变化环境进行适应性恢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牛夏  王启优 《人民长江》2016,47(22):21-25
采用Tennant法、近10 a最枯月实测径流量法、90%保证率法、月年保证率法分别计算了疏勒河流域的生态基流;对敏感生态需水(包括河流湿地生态需水、湖泊生态需水、重要水生生物生态需水),采用流域典型区进行计算。疏勒河流域生态需水即为其生态基流与敏感生态需水之和。在对上述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90%的保证率法即为疏勒河流域生态基流比较合适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该河流域生态基流的所需水量为河流90%保证率下的最枯月平均流量的23%,河流的湿地生态需水量为6.40亿m~3,湖泊生态需水量为0.14亿m~3,重要水生生物的生态需水量为0.23亿m~3。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得出疏勒河流域的生态需水量为6.77亿m~3。据此确定了疏勒河流域水生态红线和生态特征流量值,可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及水生态红线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城市河流滨岸缓冲带生态修复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河流滨水地带是城市生态资源保护的重点区域,滨水地带的结构对拦截污染物汇入河流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具有重要作用。以蓬莱市平山河为例,通过对沿河土地利用开发的调查,对其河滨带不同区域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定位,分析了该河滨带空间体系结构,研究了城市滨河地区的生态修复方法。以河滨缓冲带构建及功能修复为目标,通过河滨缓冲带域内栖息地恢复、河滨缓冲带域内群落结构恢复、河滨缓冲带域内景观系统功能整合性恢复三层修复模式,提出了适宜城市河流不同生态服务功能的河滨缓冲带宽度和结构体系,为最终河流生态修复方案提供思路和技术支撑。研究成果有助于实现河滨带生态景观系统的自我调节与可持续发展,有助于陆地和水域两个不同环境的有机衔接,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7.
龙岗河是深圳市重要河流之一,对于保障龙岗区乃至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按照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格局的要求,在考虑供需平衡的情况下,对龙岗河流域非汛期、汛期、重大节日的水资源调度方案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汛期,龙岗河干流各主要断面有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进行生态补水补给、补水量较充裕,各一级支流根据生态需水量和实际补水工程情况的不同进行补给;汛期日常情况不需进行生态补水,遇降雨时以防洪调度为主、关闭河道补水水源;遇重大节日或体育赛事时,根据实际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实时调度;上述方案为管理部门实现流域与区域水资源利用调度协调统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河流栖息地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河流生态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归纳水利工程等一系列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胁迫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栖息地及水生生物受到的主要影响。通过总结栖息地指示物种的选择、评价方法和关键指标,综合分析了指示物种及评价方法的利弊,系统梳理了国际上具有代表性栖息地评估模型的模拟方法及应用情况,并对河流栖息地健康评价的未来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河流栖息地具有多尺度、多等级、斑块化分布和动态变化等重要特征,常通过揭示栖息地质量的关键环境因子适合度来开展河流栖息地质量评价。本文基于国内外多种溪流型鱼类栖息地环境的流速、水深范围与偏好的流速、水深、水温研究成果,结合中国浙江省瓯江干流河段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多样性的水生物学特点,选取喜缓流水型鱼类-唇䱻作为指示性物种,研究了河流栖息地关键环境因子:水深、流速、水温与水质适合度曲线,采用优、良、中、差分级评价方法,以流速、水深、水温和水质类别作为主要的判据因子,确定了河流栖息地评估的分级标准,为河流栖息地质量评价和生态适应性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保护河流生态环境,科学、合理地开发水电资源,通过对国内外生态需水研究的回顾及其概念的探析,揭示河道内生态缺水的实质是因河流水量和流态的变化导致栖息地减少或丧失,使得鱼类等水生生物不能顺利完成其生命周期、河流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认为对河道生态需水的科学理解是:满足鱼类和水生生物正常繁衍的水量及其分配过程与天然河流流态相似。提出从加强基础研究、保护支流水系的天然l流态、科学规划和梯级联合调度等方面保护河流生态环境,协调水电开发与鱼类保护的关系。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