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升英语机器翻译的准确性和翻译质量,提出一种基于融合语言特征和神经网络的英语机器翻译模型。其中,首先Word2vec模型对英语词向量进行处理,以此提取语言特征,然后利用改进的Encoder-Decoder模型构建机器翻译模型,最后构建双语语料库,并将该训练好的机器模型进行迁移学习,进行大规模训练。结果表明,在循环神经网络机器翻译中融合语言特征和迁移学习后,英汉翻译BLEU值分别提高了0.18和0.14,说明在神经网络翻译质量有很大提升,且对比于单一的机器翻译模型和只采用迁移学习的机器翻译模型,本模型显著提升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2.
将RNN编码器-解码器作为传统的基于短语的PSMT系统的一部分,在传统统计机器翻译基础上,集成RNN解码器-编码器,兼容PSMT创建了新联合模型(RNN+PSMT)。新的模型不仅在维-汉、汉-英机器翻译的应用中取得了成效,而且能够捕捉到语言的规律,使得机器翻译中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的BLEU值得到了显著提高。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整体性能超过了传统统计机器翻译。  相似文献   

3.
李灿  杨雅婷  马玉鹏  董瑞 《计算机应用》2021,41(11):3145-3150
针对低资源语言机器翻译任务上一直存在的标注数据资源匮乏问题,提出了基于语种相似性挖掘的神经机器翻译语料库扩充方法。首先,将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作为相似语言对并将其语料进行混合;然后,对混合后的语料分别进行字节对编码(BPE)处理、音节切分处理以及基于音节切分的BPE处理,从而深度挖掘哈语和维语的相似性;最后,引入“开始-中部-结束(BME)”序列标注方法对语料中已切分完成的音节进行标注,以消除音节输入所带来的一些歧义。在CWMT2015维汉平行语料和哈汉平行语料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相较于不进行特殊语料处理以及BPE语料处理训练所得普通模型在维吾尔语-汉语翻译上的双语评估替补(BLEU)值分别提升了9.66、4.55,在哈萨克语-汉语翻译上的BLEU值分别提升了9.44、4.36。所提方案实现了维语和哈语到汉语的跨语言神经机器翻译,提升了维吾尔语-汉语和哈萨克语-汉语机器翻译的翻译质量,可应用于维语和哈语的语料处理。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英语翻译系统对于平行语料库和多层次语言特征的提取准确率低、翻译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基于深度可分离卷积的英语神经机器翻译方法。此方法根据英语的语言特征,将英语切分为词、音节、字符、子词四种不同层次的语言粒度,以此降低英语低频词数量;然后通过深度可分离卷积对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神经机器翻译模型进行改进,得到深度可分离卷积的英语神经机器翻译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对汉语~汉语翻译的切分结果中,本模型的在英汉翻译的切分语粒度BLEU分数均保持在21%及以上,均高于传统的CNN模型和Transformer机器翻译模型。且对平行语料和多层次语言特征进行测试发现,本模型的训练时间仅为16 h, CNN模型和Transformer机器翻译模型的训练时间分别为18 h和24 h,训练时长比本模型高出11%左右。由此可知,本模型可提升英语翻译系统计算效率,模型训练和学习能力明显增强,计算量减少,特征提取效果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5.
由于藏汉平行语料匮乏,导致藏汉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效果欠佳,该文提出了一种将藏语单语语言模型融合到藏汉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的方法,首先利用神经网络实现藏语单语语言模型,然后使用Transformer实现藏汉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模型,最后将藏语单语语言模型融合到藏汉神经网络机器翻译中。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显著提升藏汉神经网络机器翻译质量。基线系统藏语到汉语的BLEU值为21.1,汉语到藏语的BLEU值为18.6,融合藏语单语语言模型后,藏语到汉语的BLEU值为24.5,汉语到藏语的BLEU值为23.3,比原有基线系统的BLEU值分别提高了3.4和4.7。  相似文献   

6.
对乌尔都语到英语的机器翻译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双向编解码器的乌英机器翻译模型.利用语言模型嵌入(embedding from language models,ELMo)方法进行语料的预训练,缓解双语平行语料稀缺以及词汇表受限所导致的翻译正确率不佳的问题;采用双向编解码机制,避免翻译过程中方向性倾斜的问题,提高翻译效果.实验在少量平行语料库的基础上,对所提模型与传统的乌英机器翻译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较传统模型在双语评估替补(bilingual evaluation understudy,BLEU)评分上提升了2.42,最终该模型的BLEU评分为9.27.  相似文献   

7.
面向南亚和东南亚的小语种机器翻译,目前已有不少研究团队开展了深入研究,但作为巴基斯坦官方语言的乌尔都语,由于稀缺的数据资源和与汉语之间的巨大差距,有针对性的汉乌机器翻译方法研究非常稀少。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基于Transformer的融合乌尔都语词性序列的汉乌神经机器翻译模型。首先利用Transformer对目标语言乌尔都语的词性序列进行预测,然后将翻译模型的预测结果和词性序列模型的预测结果相结合进行联合预测,从而实现语言知识到翻译模型的融入。在现有小规模汉乌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在数据集上的BLEU值相较于基准模型提升了0.13,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是最近几年提出的机器翻译方法,在多数语言对上逐渐超过了统计机器翻译方法,成为当前机器翻译研究前沿热点。该文在藏汉语对上进行了基于注意力的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的实验,并采用迁移学习方法缓解藏汉平行语料数量不足问题。实验结果显示,该文提出的迁移学习方法简单有效,相比短语统计机器翻译方法,提高了三个BLEU值。从译文分析中可以看出藏汉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的译文比较流畅,远距离调序能力较强,同时也存在过度翻译、翻译不充分、翻译忠实度较低等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的共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英语翻译机器人在多模态翻译中翻译准确率低、翻译语义出现歧义,导致人机交互效果不佳的问题,设计一个基于视觉引导的智能英语翻译机器人人机交互系统。在传统Transformer机器翻译模型和卷积神经网络的基础上,构建基于视觉信息的多模态机器翻译模型Universal MMT;然后基于该模型加入选择注意力,获得感知文本的视觉表示;利用编码器进行多模态门控融合,最终实现编码器翻译结果输出。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机器翻译模型,本模型在Multi30K测试集中的BLEU和METEOR取值分别为44.9和62.8,均高于其他模型。在VATEX数据集上,本模型的BLEU值为35.66。由此可知,本模型加入选择注意力后可对上下文语义信息进行准确理解,翻译准确率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0.
双语句对选择方法旨在从大规模通用领域双语语料库中,自动抽取与待翻译文本领域相关性较高的句对,以缓解特定领域翻译模型训练语料不足的问题。区别于原有基于语言模型的双语句对选择方法,该文从句对生成式建模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基于翻译模型和语言模型相融合的双语句对选择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评价双语句对的领域相关性及互译性。实验结果显示,利用该文所提方法选择双语句对训练所得翻译系统,相比于基准系统,在测试集上性能提升3.5个BLEU值;此外,针对不同句对质量评价特征之间的权重调节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句对重排序的特征权重自动优化方法。基于该方法的机器翻译系统性能继续提升0.68个BLEU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机器翻译模型翻译质量低的问题,通过结合多粒度特征融合与基于ELMo模型的动态词向量,并以采用多粒度位置编码和多粒度自注意力机制改进的Transformer模型作为主干网络,构建了一种基于多粒度与动态词向量的机器翻译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提高了机器翻译模型性能,在WMT2019Zh-En数据集上和NIST数据集上分别BLEU值分别达到31.53和42.61,相较于单一粒度特征输入和静态词向量嵌入,平均提高了1.1和1.39,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跨语言沟通需求日渐增长,机器翻译技术逐渐成为各国之间深入交流的重要手段。然而,这些国家存在大量低资源语言,语料的稀缺性导致其机器翻译研究进展较为缓慢。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NLLB模型改进的低资源语言机器翻译训练方法。首先基于多语言预训练模型提出一种改进的训练策略,该策略在数据增强的前提下,对损失函数进行优化,从而在机器翻译任务中有效提高低资源语言的翻译性能;然后使用ChatGPT以及ChatGLM模型分别评估老挝语-汉语以及越南语-汉语的翻译能力,大语言模型(LLM)已具备一定的翻译低资源语言的能力,而且ChatGPT模型在越南语-汉语翻译任务上已经大幅超越传统的神经机器翻译(NMT)模型,但是在老挝语上的翻译性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实验结果表明,在4种低资源语言到汉语的翻译任务上,相比NLLB-600M基线模型,平均提升了1.33个双语替换测评(BLEU)值以及0.82个chrF++值,从而充分证明了该方法在低资源语言机器翻译任务上的有效性。此外,该方法使用ChatGPT和ChatGLM模型分别对老挝语-汉语以及越南语-汉语进行了...  相似文献   

13.
低资源神经机器翻译的研究难点是缺乏大量的平行语料来给模型进行训练。随着预训练模型的发展,并且在各大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均取得很大的提升,本文提出一种融合ELMO预训练模型的神经机器翻译模型来解决低资源神经机器翻译问题。本文模型在土耳其语-英语低资源翻译任务上相比于反向翻译提升超过0.7个BLEU,在罗马尼亚语-英语翻译任务上提升超过0.8个BLEU。此外,在模拟的中-英、法-英、德-英、西-英这4组低资源翻译任务上相比于传统神经机器翻译模型分别提升2.3、3.2、2.6、3.2个BLEU。实验表明使用融合ELMO的模型来解决低资源神经机器翻译问题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大规模平行语料库的缺乏是低资源神经机器翻译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提出语言模型蒸馏的神经机器翻译方法,通过单语语言模型对神经机器翻译训练进行正则化,引入语言模型包含的先验知识以提升翻译效果。具体地,借鉴知识蒸馏思想,使用丰富单语数据训练的目标端语言模型(教师模型)构造低资源神经机器翻译模型(学生模型)的正则化因子,让翻译模型学习到语言模型中高度泛化的先验知识。与传统单语语言模型融合参与解码过程不同的是,本文方法中的语言模型只在训练阶段使用,不参与推断阶段,因此能够有效提升解码速度。在第十七届全国机器翻译大会CCMT2021维吾尔语-汉语和藏语-汉语2种民汉低资源翻译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目前最先进的语言模型融合方法,BLEU提高了1.42%(藏汉方向)~2.11%(汉维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机构名翻译是机器翻译的研究内容之一,在机器翻译任务中机构名翻译的准确度,直接影响着翻译性能。在很多任务上,神经机器翻译性能优于传统的统计机器翻译性能,该文中使用基于transformer神经网络模型与传统的基于短语的统计机器翻译模型和改进后的基于语块的机器翻译模型做了对比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汉蒙机构名翻译任务上,基于transformer神经网络的汉蒙机构名翻译系统优于传统的基于语块的汉蒙机构名翻译系统,BLEU4值提高了0.039。  相似文献   

16.
在单语语料的使用上,统计机器翻译可通过利用语言模型提高性能,而神经机器翻译很难通过这种方法有效利用单语语料.针对此问题,文中提出基于句子级双语评估替补(BLEU)指标挑选数据的半监督神经网络翻译模型.分别利用统计机器翻译和神经机器翻译模型对无标注数据生成候选翻译,然后通过句子级BLEU指标挑选单语候选翻译,加入到有标注的数据集中进行半监督联合训练.实验表明,文中方法能高效利用无标注的单语语料,在NIST汉英翻译任务上,相比仅使用精标的有标注数据单系统,文中方法BLEU值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7.
无监督神经机器翻译仅利用大量单语数据,无需平行数据就可以训练模型,但是很难在2种语系遥远的语言间建立联系。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新的不使用平行句对的神经机器翻译训练方法,使用一个双语词典对单语数据进行替换,在2种语言之间建立联系,同时使用词嵌入融合初始化和双编码器融合训练2种方法强化2种语言在同一语义空间的对齐效果,以提高机器翻译系统的性能。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在中-英与英-中实验中比基线无监督翻译系统的BLEU值分别提高2.39和1.29,在英-俄和英-阿等单语实验中机器翻译效果也显著提高了。  相似文献   

18.
针对汉语—维吾尔语的统计机器翻译系统中存在的语义无关性问题,提出基于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方法的双语关联度优化模型。该模型利用注意力机制捕获词对齐信息,引入双语短语间的语义相关性和内部词汇匹配度,预测双语短语的生成概率并将其作为双语关联度,以优化统计翻译模型中的短语翻译得分。在第十一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CWMT 2015)汉维公开机器翻译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基线系统相比,在使用较小规模的训练数据和词汇表的条件下,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地同时提高短语级别和句子级别的机器翻译任务性能,分别获得最高2.49和0.59的BLEU值提升。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翻译系统在单语语料库中易出现翻译语料丢失和翻译准确率低的问题,以单语语料库中的自动英诗汉译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无监督学习的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方法,该方法将序列到序列模型Seq2Seq和注意力机制Attention相结合,构建Seq2Seq+Attention的单语语言机器翻译模型;在编码器中加入BiLSTM网络,通过回译策略对机器翻译模型进行反向训练和翻译,从而将无监督学习方法转换为有监督学习,以提升最终翻译结果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在单语语料库中,提出的基于无监督机器翻译方法在不同训练次数下BLEU值最高可达25。且通过人工评分发现,人工评分总分可达17.72分,总体分数较高。由此说明提出的方法可有效避免翻译语料丢失现象,提升翻译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提升机器翻译模型的英语到汉语的翻译水平,基于迁移学习技术和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提出一种英汉自动翻译模型。其中,通过Gumbel-Tree-LSTM模型对基础的Bi-LSTM翻译模型进行优化,再引入迁移学习中的迁移枢轴参数的思想对模型进行进一步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翻译模型相比,设计的基于迁移学习的改进Bi-LSTM英汉翻译模型GBi-LSTM的翻译质量更好,在英法和英德两个语料库翻译测试上的BLEU评分和METEOR评分上分别达到了22.95%,36.02%,24.47%,37.18%;与各个基线模型相比,引入迁移枢轴模型参数后的各个翻译模型的翻译质量均有明显提升。以上结果表明,设计的GBi-LSTM翻译模型翻译性能优秀,能够应用于实际的英汉翻译场景,可行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