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发达国家在应对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日益增长的自然灾害和社会脆弱性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美国洛杉矶作为最早加入100韧性城市网络的成员之一,逐渐成为全球韧性运动的领导者和创新者,发布了韧性战略报告.文章系统描述了洛杉矶城市基本概况,面临的冲击与压力,以及制定的韧性战略目标与行动计划,并提出了对我国城市韧性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和气候变化是墨尔本当前面临的两大挑战,韧性墨尔本计划的出台为未来的韧性城市建设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文章描述了墨尔本韧性战略的愿景和目标,从适应、生存、繁荣、嵌入等四个方面简要介绍了各旗舰行动和支持行动计划的内容框架,并提出了对我国韧性城市建设的两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安徽建筑》2019,(9):13-16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会遇到很多挑战,韧性城市理论的引入对这些城市有重大意义。三宝垄韧性发展战略的制定对其未来发展将起到重大影响,其核心是提高城市的安全性、机动性和治理能力。文章系统描述了三宝垄面临的挑战和需求、韧性战略目标和行动计划,并提出了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安徽建筑》2019,(7):4-7
气候变化在全球各地引发了很多灾害,韧性城市的理念开始逐渐流行。北欧的韧性城市建设在全球具有很强的引领性,瓦埃勒是欧洲第一个发布韧性战略的城市,把挑战转变为机遇是其战略核心。文章系统描述了瓦埃勒面临的挑战和需求、韧性战略的愿景、支柱、目标和行动计划,并尝试提出了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6.
《安徽建筑》2019,(8):4-6
地震给基督城造成了严重损失。在震后重建过程中,基督城加入了100韧性城市网络计划,在进行了初步的韧性评估之后,发布了韧性城市报告。文章简要描述了基督城韧性城市建设的背景、面临的挑战、韧性目标和行动计划,并提出了对我国韧性城市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2019年7月,"100韧性城市"组织发布《韧性城市韧性生活》(Resilient Cities Resilient Lives)报告,总结其项目进展并汇集近百个城市韧性实践案例.该文概述了报告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归纳了100RC城市韧性实践主要路径、实践领域与策略.在反思该报告价值与不足的基础上,探讨了韧性城市建设概念...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而未断,其存续发展蕴含着深刻的韧性智慧,纵观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及弥灾制度,无论是城市建设与自然协调、城市防灾设施建设,还是国家控灾制度的演进,其过程都体现着我国古代传统韧性智慧的思想底蕴,尽管传统城市规划韧性思想与制度错综复杂,远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其典型的礼制规划思想与天人合一的山水自然观在某些方面也已然不适应于当前城市发展,但其中也不乏值得借鉴的思想与技术智慧。文章对古代典型书著典籍、历史人物、城市建设实践三个方面所呈现的传统韧性智慧进行了回顾与梳理,总结古代各时期韧性安全思想的特点与整体发展历程,认为我国传统韧性智慧主要体现在从被动自然适应走向系统主观追求的韧性思想演进、感性与理性交织的韧性诉求、安全导向的韧性工程建设等方面,并从建造技术、组织管控、社会机制、经济调控四个方面总结对现代韧性城市理论与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马晓虹 《城市建筑》2022,(17):18-21
随着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频发,“韧性城市”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与城市规划的视角,逐渐成为近年来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在阐释韧性城市的概念、特征、构成要素、指标体系构建等内容的基础上,从政策制度、工程技术、社会治理等角度,系统梳理总结鹿特丹、纽约、伦敦、日本等多个城市和国家韧性城市建设经验案例,以期为中国韧性城市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自然灾害和社会问题的日趋复杂化,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日益凸显,城市的韧性建设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议题。尤其对于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社会多元、治理结构复杂的城市而言,韧性城市建设将是应对冲击型灾害、疏解持续性压力的必由之路。文章以美国旧金山市为例,全过程追踪其韧性治理路径,分析旧金山韧性建设经验在风险类型识别、脆弱性评估、韧性战略框架和具体行动举措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韧性城市大会以追踪国际韧性城市研究最新进展为主旨,自2010年起已连续举办10年.文章基于历届大会相关资料和文献,梳理了韧性城市大会的主题演变,评述了城市风险与韧性评估、城市韧性规划、城市气候韧性、社会韧性、城市韧性构建新方案5个方面的最新动态.从构建城市韧性理论体系、开发韧性评估与规划工具、挖掘遗产生态智慧、加强对话...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韧性城市这一概念被提出并迅速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模式。该文首先对韧性的概念和目前的研究成果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其次引入了韧性城市设计概念作为对韧性城市落实空间与社会的初探,探讨了韧性城市设计中人的活动、物质系统与社会网络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分别从区域、城市、社区三个层次探讨了韧性的城市设计原则,并结合国内外城市案例对比讨论了具体设计方法和实施策略,以及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作为对韧性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初探,希望为实现建设韧性城市的目标,提高城市适应性、应对和抵御灾害能力等方面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丰谷 《世界建筑》2000,(10):49-51
昂德格朗德(Underground)位于今天亚特兰大市中心,是该市的城市诞生地,极富历史纪念意义。19世纪90年代,昂德格朗德曾发展成为一片繁荣的商业区。20世纪20年代,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汽车交通,兴建了一组公路高架桥,并将铁路交通作下沉处理。1968年,这里的地下层曾一度发展成娱乐活动中心,但在以后数年,该地区再一次由盛转衰,1981年最后一家商店在此歇业关门。1986年,为了重新再现旧城中心区的场所意义和活力,发展旅游观光业,市政府决定改造这一地区,并聘请曾成功主持波士顿昆西市场和巴尔的摩港湾地区城市设计的劳斯公司来主持…  相似文献   

14.
桑迪飓风后纽约的城市韧性规划策略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建筑》2019,(6):10-13
气候变化给滨海城市带来的最突出影响是海平面上升和极端气象灾害频发。桑迪飓风在导致纽约损失惨重的同时,也引发了学界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韧性城市的概念也开始大行其道。纽约的韧性规划对全球都具有示范意义,本文通过详细梳理该规划的内容框架体系和特点,尝试提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波士顿存在着持续的种族和阶级分化,社会与经济的不公平加剧了这个城市在面对极端天气事件、气候变化、基础设施老化与公共交通不完善等挑战时的脆弱性,《韧性波士顿》的提出,致力于建设一个公平的韧性城市。文章简要阐述了波士顿韧性城市建设的背景、韧性挑战、韧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并提出了对我国韧性城市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为减少和控制高层建筑火灾的发生,提出高层建筑应具备消防安全韧性,从而为韧性城市的建设保驾护航。基于传统火灾风险评估指标构建的思路建立消防安全韧性评估指标体系,将其三级指标归属为高层建筑的消防韧性特征,即抗扰性、冗余性、智能性、迅速性,并运用专家打分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考虑这四个特征组成的韧性关系方程,对高层建筑展开消防安全韧性评估研究。以北京市某高层建筑为例进行研究,评估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该高层住宅的韧性现状,验证了该方法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韧性理念是现阶段城市防灾减灾的新思路,近年来,建设"韧性城市"的呼声不断提高。介绍了韧性城市理论及其基本框架,概述了国内外韧性城市相关规划设计策略与实践,并总结了卡特等构建的韧性城市规划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韧性城市"在城乡规划中的探索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8.
面对灾难冲击,城市需要完整的韧性空间系统才能在灾难中破坏最小,并在灾后快速恢复。文章通过对灾难冲击过程的分析,指出应对灾难冲击的城市韧性空间设计的五大要点:技术前提在于灾难时空特征及其机理的快速识别;细部关键在于生命安全的最后一米;基本原则在于回归人本、低耗有效;空间类型的理性划分与分类应对;时间空间的韧性统筹。提出"空间换时间,设施换生命"的核心设计逻辑,建构以"城市家园"为基本单元的城市空间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9.
周梓卉  李振兴  石羽 《建筑科学》2023,(2):202-206+234
随着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肆意破坏,城市面临自然灾害威胁时,没有足够的能力抵御自然灾害并维持其基本功能的正常运转。城市生态韧性是评估城市生态系统抵抗自然灾害功能的重要指标,对城市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有着重要意义,其概念的提出为城市防灾建设、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提供了创新途径,城市韧性建设和城市生态要素的合理安排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出发点。本文在梳理了城市生态韧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当前研究的薄弱之处,并展望城市生态韧性建设的研究方向,以期通过探索城市生态韧性的应用模式,利用生态手段进行城市韧性建设,为构建生态韧性城市的理论与方法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为城市健康安全可持续性发展建设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多学科视角梳理韧性概念内涵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城市与区域语境下的韧性研究进展。文献分析结果显示国内相关研究形成了5个主要领域,韧性城市及其相应的规划策略、治理措施、评价方法等已经成为了目前国内城市与区域语境下韧性研究的新前沿。将国内城市与区域语境下的韧性研究划分为萌发阶段(2006—2012年)、成长阶段(2013—2016年)和繁荣阶段(2017—2019年);分别对三个阶段的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学术事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研究的成果与不足,并对韧性研究的尺度、焦点、方法和应用等关键议题进行了解析;提出未来可以从城市与区域韧性的测度方法和模型的系统化、韧性演变的历史路径和空间分异、韧性与现有规划体制和法律体系的结合、基于韧性的管治网络与决策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