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传承发扬香云纱文化,厘清目前数码喷绘印花香云纱旗袍的主要色彩特征及配色规律,为设计师提供一定的配色参考。以205张数码喷绘印花香云纱旗袍图片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色彩提取及配色分析。首先对图像进行噪声消除和纹理平滑,利用八叉树量化算法基于HSV颜色空间分别提取单张旗袍图片的主色和辅色,然后利用聚类算法获得整体图片库的20个整体代表色、10个主色代表色和20个辅色代表色。最后利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得到主色与辅色之间的86条、辅色与辅色之间的66条色彩搭配规则,并绘制相应的配色网络图。结果表明:红黄色系及中低明度、中低饱和度的颜色是香云纱旗袍主要的色彩特征,同类色和类似色的色彩搭配方式使整体的呈现效果较为稳重典雅。研究结果可为相关产品图案或整体搭配的多样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服饰纹样色彩配色效能,利用自适应颜色聚类及自动配色机制,实现基于意象场景的服饰纹样自动配色。以京剧脸谱为范例,搜集了三类角色共计150幅脸谱图像作为源图,采用分割、降噪等操作获取脸谱主体内容;利用二分K-均值聚类算法,对单一样本进行逐一自适应色彩提取,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聚类获得各角色脸谱提取色色值、占比及共现比率等特征参数;最后设计融合颜色聚类数、共现比率及目标区域特征要素的动态配色机制,开发色彩解析和纹样自动配色软件。实验结果表明,配色控制参数、源图类型、纹样形态等因素影响选色顺序及最终配色效果,实现基于意象场景的纹样色彩自动迁移,为当代服饰纹样色彩设计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徐宾  温润 《丝绸》2020,57(1):62-66
丝绸旗袍作为民国女装的典型,巧妙地衬托出女性优雅的身型,释放着女性魅惑的神情,其纹样装饰兼收并蓄,较之清代旗袍变化显著。文章针对民国丝绸旗袍,从发展动因、造型特征、色彩特征、装饰内涵等方面对纹样装饰进行探究,客观反映民国染织艺术水平。研究表明:伴随款式的不断改良和丝绸面料的激增,以及科技、文化、教育等社会背景的助推,民国丝绸旗袍纹样在造型上吸收西方光影表现技法,较清代更加立体,且“花小叶大”形式更为突出;配色上由崇尚纯色对比转向清丽雅淡,且大量应用复色;装饰内涵上淡化等级象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目的,以及中西交融的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5个典型民族服饰为实证研究对象,利用图像分析技术,自适应提取序列场景意象色彩,融合多维特征构建色彩网络关系模型;结合待配色对象形态特征,以和谐论为指导,实现基于意象色彩的纹样自动配色。试验部分在解析民族服饰设色形态的基础上,以色序、同类、对比及综合配色法则,自动生成了多类型纹样的风格迁移赋色。该方法的实施提升了设计决策效能,为当代时尚创意与智慧设计提供了参考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三件不同款式的馆藏传统无省旗袍为例,结合CLO 3D虚拟试衣软件、PixPlant软件进行虚拟试穿和面料纹样设计。结果表明:三维虚拟试衣技术能够实现传统无省旗袍虚拟复原,并能够穿着在特定虚拟模特上进行三维展示。该研究对于传统无省旗袍的数字化传播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聚类算法和色彩网络的蝴蝶色彩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蝴蝶蕴含着独特的自然美,是设计师重要的设计灵感来源。为厘清蝴蝶色彩及其搭配规律,更好地进行蝴蝶色彩重用,基于聚类算法和色彩网络对蝴蝶色彩进行分析和应用研究。首先,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对单只蝴蝶8种不同角度的图像进行2次色彩聚类和主色提取,构建110只蝴蝶的6色标准色卡。其次,对蝴蝶标准色卡再次聚类,结合蝴蝶色彩实际搭配关系,构建了包含20个网络节点的蝴蝶色彩网络模型,并通过4个蝴蝶样本对色彩网络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最后,以丝巾纹样配色设计作为应用案例,验证标准色卡和色彩网络模型作为配色辅助工具的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案例表明,蝴蝶标准色卡和色彩网络模型可以为设计师在色彩设计过程中提供有效的辅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从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三维虚拟技术与海派旗袍设计相结合的创新设计模式。结合实际案例,详细分析了如何利用三维虚拟技术实现海派旗袍的款式、结构、图案和色彩的设计与修改,同时直观展示设计结果的静、动态效果。提供的设计模式体现了设计的即时性和实时交互性,为设计师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工作手段。将现代设计模式与海派旗袍相结合,可为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提供数字化保存及传播手段。  相似文献   

8.
旗袍本身塑造了经典的国潮元素。在“国潮风”盛行的趋势下,旗袍与其他传统元素经过文化耦合的过程形成改良旗袍,以现代时尚设计的方式延续着中国文化精神,保持了传统服装的时代气息与审美活力。文章运用个案分析、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并行的方法对“国潮”旗袍进行图案元素与款式特征的梳理与总结,并在Style 3D中进行数字化虚拟试衣,还原“国潮”旗袍设计的真实效果。根据服装品牌的调研发现,“国潮”旗袍突出艺术特征的表现形式主要集中在国潮图案元素的应用及旗袍款式的改良。“国潮”旗袍的图案题材大多取自中国传统纹样、神话故事、古建筑文化等,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一个国家灿烂的文化遗产,同时表达了文化认同的强烈情感。通过对“国潮”旗袍图案元素“具象化、生活化、故事化”再设计,重塑旗袍的新时代审美与气质形象,让传统服饰更好地融入大众生活,推动旗袍的良性发展。此外,“国潮”旗袍款式的改良主要在基础廓形上进行修改,以中西联袂的典型裁剪方式探索并赋予传统旗袍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丝绸》2019,(12)
为了提高提花织物纹样提取的准确性,消除织物组织结构对提取结果的干扰,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纹理消除滤波算法和密度峰聚类算法的纹样提取方法。通过统计图片区域梯度信息分离提花织物组织纹理区域和图案边缘结构,并利用非极大值抑制获得纹样边缘结构作为滚动引导滤波器的引导图,经过多次迭代计算实现织物纹理滤波。然后将图片从RGB颜色空间转换为CIELab颜色空间,利用密度峰聚类算法对织物色彩空间分割聚类,最终提取出织物纹样。实验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方法快速准确地实现了提花织物纹样的自动分割与提取。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现代旗袍的艺术特征角度,分析了其纹样装饰、面料色彩、款式造型等设计要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创新,将现代纹样与传统扎染工艺融合,利用CLO 3D技术对效果图进行虚拟实现,效果真实、立体,过程简便,为旗袍设计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数字化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宋代丝绸纹样在旗袍上的应用效果,丰富旗袍设计元素,选取在宋代丝绸艺术中盛行的几何纹样进行研究。基于感性工学原理,选取14幅具有代表性的几何纹样制作刺激图,筛选出13对感性评价形容词对。以20~35岁女性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并采用均值分析、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外观因子和风格因子是影响宋代丝绸几何纹样的主要感性因子;不同的丝绸纹样可表现出相同的特征,丝绸几何纹样的排列方式、线条粗细程度、图案密度等都对旗袍风格具有明显的影响。将宋代丝绸几何纹样应用于旗袍设计,有利于推进传统纹样和旗袍的有机结合,深入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丝绸》2017,(12)
鸟类羽毛色彩进化了上万年,形成了一套天然美感的搭配法则,能够为设计师提供设计灵感。为探寻其中的配色规律并加以利用,文章基于蜂鸟羽毛的色彩进行了一系列的仿生色彩提取研究。首先针对K-MEANS聚类算法,对比分析了色相模式与灰度模式两种不同的初始聚类中心的设置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经过优化的初始聚类中心的设置方法;然后使用优化过后的K-MEANS聚类算法,对10种蜂鸟共200张羽毛色彩照片进行羽毛色彩的主色系提取。通过三次聚类计算,探讨分析蜂鸟羽毛色彩的配色规律,制得相应的占比配色色卡,为设计师在以蜂鸟羽毛色彩为灵感来源的配色方案上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丝绸》2018,(11)
为解决人工提取明代织物纹样色彩存在难度大、准确性差、直接采样难的问题,文章以明代赐服斗牛袍为例,探讨一种新的纹样提取手段。首先,利用高分辨率数码相机采集斗牛袍织物纹样;然后将RGB颜色空间的数字图像转换至CIELab颜色空间,用中值滤波法对彩色图像进行平滑处理;再用K-means聚类算法对图像中的色彩进行聚类,以实现不同色彩纹样的分割;最后利用CalinskiHarabasz指标对聚类有效性进行判断,获取最佳聚类数。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实现纹样色彩的聚类分割与智能提取,为研究珍贵古代织物纹样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贾静  曹竟文  徐平华  林瑞冰  孙晓婉 《丝绸》2022,(11):100-107
为区分不同地区畲族服饰色彩构成差异,文章利用图像分析技术,构建畲族服饰色彩网络关系,比对不同地区畲族服饰色彩构成情况。实验选取福建、浙江、江西三地畲族服饰共计300幅图像,利用改进的二分K-均值自适应聚类法对样本图像逐一聚类;在此基础上,对综合色图进行二次聚类,提取颜色占比、二元色共现率、色彩空间距离、色彩分散度等指标,构建服饰色彩网络关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三地配饰用色的色相视觉上较为相似,但用色、占比、色序及配色形式差异较大;单幅样本色彩提取耗时小于0.2 s,色彩网络关系模型输出平均耗时为1.4 s。该方法能够有效分析不同地区畲族服饰色彩特征及配色关系,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示服饰色彩构成形态。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服饰用色规律及其内在机制解析模糊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构建服饰配色关系及其内在联系的网络关系模型。对服饰系列图像色彩进行初始聚类及二次聚类,提取主色及其用色比例关系;提取色彩占比、二元色组共现频率、色彩空间距离等指标构建主色网络关系模型;对选取的3个代表性品牌女装的500幅图像,利用所开发的色彩解析软件,从主色分布、配色关系、配色机制方面进行了比对和分析,以可视化形式呈现品牌女装年度、时尚季用色规律。实验结果表明,3个女装品牌主色、空间距离和共现规律不尽相同,前3种颜色累计占比均超出50%,单幅样本耗时小于0.3 s;该方法能够以客观、可视化的方式表征服饰用色机制,用以辅助服装企划和设计决策。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织物设计的效率及多样性,文章从“再设计”的角度梳理“织物-织物”的设计流程,重点整理织物图案形状及颜色主题的主要提取方法。大部分提取研究主要利用织物图像底层视觉特征中的形状及颜色特征,其中针对图案形状的提取,大多采用边缘检测、阈值、聚类、区域及其他特定理论对图案轮廓或整体区域进行分割;针对颜色主题的提取,则通过聚类、中位切分及八叉树等颜色量化方法建立和谐的配色规律,两个方向的提取算法可以相互借鉴。通过图像实例对不同提取方法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单一算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采用多特征、多算法融合的方式可有效提高提取的精度和效率。最后对织物再设计流程的完善及其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应用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丝织帛裳     
郇佳慧 《纺织学报》2022,43(6):216-216
本设计灵感来源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T型帛画,将帛画转化为服装设计语言。色彩与图案提取于帛画,视觉效果丰富。结合旗袍款式与元素进行再创造设计,展现出东方服饰的优雅气质。面料选用丝绸与欧根纱相结合,展现出服饰不同质感效果。图案运用具有湖南传统特色的湘绣“以针为笔,以缣素为纸,以丝绒为颜色”的技艺,表现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8.
针对古代服装复制还原难度大、成本高,三维服装数字技术快速高效地实现了服装的还原,同时呈现立体展示效果.以我国近代旗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款式变化因素,利用2D和3D服装软件,对部分代表性服饰进行了虚拟还原.通过实践研究,旗袍款式变化主要体现在衣领、衣袖、裙长及腰身细节上,其变迁是一个由满族旗女之袍向民国旗袍进而逐渐走向大...  相似文献   

19.
《丝绸》2015,(11)
以针织毛衫面料的图案设计为目的,采用摩洛哥瓷器为研究对象,对其纹样及色彩的特点和类型进行深入探讨,详细阐述其配色的巧妙之处和适用于针织面料组织的纹样。从非洲北部富有民族特色的配色方案汲取灵感,分析色彩与针织组织之间潜在的关联性和纹样在针织毛衫面料上的设计要点,通过kaledo knit软件绘制出了模拟针织效果图。研究表明:摩洛哥瓷器纹样对比色和邻近色可以应用在针织毛衫面料图案的设计上,几何图案纹样可以用于针织毛衫面料中的提花组织。  相似文献   

20.
以明式家具二十四美为背景,对传统家具纹样进行提取和分析,运用形状文法理论,经演变重构组成新的装饰图案核心要素,实现传统家具纹样的形态演变与文化传承。选取典型的明式家具主体纹样,对其在构图规律、骨骼形式和图案寓意上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其造型、配色进行提取;以明式家具二十四美的美学法则为参考依据,对提取的纹样初始形态要素进行权重赋予、空间约束;通过以上手法进行形状文法的规则演绎,生成新图案;最后,得到符合现代审美的传统家具装饰纹样核心要素,并应用于现代产品设计上,展现了明式家具传统美学意蕴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髓。再设计的纹样元素既包含了传统文化的寓意和内涵又拥有现代审美的多元和时代感,为现代装饰设计应用传统纹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