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鸟衣是贵州苗族一个支系的盛装,非常精美,但外界对其了解甚少。通过田野调查发现,百鸟衣由二十余块绣片组成,绣片与绣片之间通过装饰绣条连接。装饰绣条是一个极具特色的部件,在百鸟衣服饰中起着连接、固定和装饰的作用,其样式丰富,宽窄不一。通过对五十余件百鸟衣服饰进行拍摄、记录与整理,分析得出了装饰绣条由实心三角形贴布绣、镂空贴布绣、平绣和叠布绣四种刺绣工艺按不同的组合方式绣制,其中,叠布绣在不同工艺之间又起到固定和连接的作用。对百鸟衣装饰绣条样式和工艺的研究,有利于苗族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丝绸》2015,(11)
剑河苗族锡绣服饰艺术特征鲜明,其以锡代线在挑花基础上对面料进行二次加工的刺绣方法,在苗族刺绣技艺中堪称一绝。现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结合历史文献资料,从服饰艺术的取材、款式、结构、装饰工艺等方面,对黔东南剑河苗族锡绣的服饰艺术特征进行探讨分析,旨在通过其独特的传统服饰技艺的艺术表现来探寻服饰艺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相关性。剑河苗族锡绣服饰就地取材的面料、契合功能的款式与结构设计,以及表达信仰的装饰工艺,体现出的是与物性、与人、与时、与礼相宜、因地制宜、文质相宜的造物理念。  相似文献   

3.
《丝绸》2017,(10)
扬州刺绣中的写意绣作为刺绣针法技艺的物质载体,同时也是研究刺绣针法技艺的重要实物佐证。在对扬州刺绣研究所、扬州工艺美术馆和扬州刺绣大师工作室收藏、展示及售卖的写意绣实物进行观测、统计与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写意绣绣品中的散套针与擞和针。同时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对以上两种针法进行比较研究,探求它们在运针过程中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分析比较两种针法的表现效果。研究对于保护和传承扬州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对现代服饰品设计中的刺绣装饰手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依托馆藏的近代民间服饰实物及文史材料,对近代女袄中苏绣的针法与配色进行了分析,刺绣的主要针法有齐针、正抢针、平套针与打子等,同时还有空水路的装饰应用及混合针的应用。研究了绣线与绣线之间的颜色搭配、绣线与绣底面料的颜色搭配,以及绣线与绣底面料的光泽搭配,认为根据面料选择不同的针法时需充分考虑面料、绣线与针法的整体配伍关系。苏绣的刺绣技法精巧细腻,色彩搭配和谐雅致,形象细致生动,探讨其在针法、配色方面的通常做法与普遍规律,对于保护和传承苏绣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试论我国传统服饰缘饰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晖 《中国纤检》2007,(12):60-63
缘饰是我国传统服饰衣边的处理方式,不同时期的缘饰有着不同的特色。对于服装而言缘饰非常重要,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便装上的缘饰更多表现的是其实用功能属性和审美属性,而礼仪服装的缘饰则是冠服一个小的组成部分,具备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6.
穆慧玲 《纺织学报》2013,34(10):63-0
针对传统鲁绣的材质与刺绣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本文以山东省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所珍藏的鲁绣作品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传统鲁绣的材质和工艺两方面进行研究。在材质方面,主要对传统鲁绣的绣线和绣地进行了研究分析;在工艺方面,主要对齐针、套针、网绣、打籽绣、钉线绣五种最常用的针法进行了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传统鲁绣是以坚韧的柞蚕丝为绣线,精美的真丝为绣地,其刺绣材质独特、刺绣工艺精湛、针法灵活多样,具有鲜明的齐鲁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7.
打籽绣在刺绣史上根底深厚,但相关资料的记录比较稀缺,而对其针法的应用研究也是屈指可数。打籽绣的针法有别于其他刺绣以线代面的构成方式,突出的特点是由点成面。当下刺绣艺术多元化的表现及人们审美的差异性,打籽绣单一的空心圆形的视觉形态必将面临发展的瓶颈。文章在定性分析打籽绣技艺特征和内涵的基础上从现代意识思维出发,将打籽绣技艺与不同地域、领域,以及维度进行融合。研究表明:通过对打籽绣的现代创新设计,使得绣制工艺更为多样化、简单化,开拓了其在新时代融合的渠道。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实物分析与田野考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服饰云肩其形制结构的剖析,归纳云肩缘饰工艺的特点,以及特殊边缘装饰的功能与审美价值,并探讨其丰富缘饰背后蕴含的民俗寓意。  相似文献   

9.
为了将贵州各民族中钉线绣工艺更广泛的运用到刺绣作品中,对比分析最具代表性的水族马尾绣、舟溪苗族蚕锦绣、革一苗族梗边打籽绣、织金苗族绞线绣以及黔东南侗族盘筋绣,研究5种刺绣在钉线绣综线内芯材质、综线丝线的色彩、使用位置、刺绣中所结合使用的其他刺绣工艺以及在服饰中装饰的位置方面的特色,从图案审美角度鉴赏5种刺绣所形成的刺绣图案,分析不同刺绣在综线质感、造型风格、色彩3个方面的表现,总结出不同民族不同刺绣中独特的审美偏好,为研究刺绣艺术以及以刺绣艺术现代设计创新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张佳蔚  张毅  徐亚平  陈钰丹 《丝绸》2021,(1):100-105
挽袖是清代服饰中特有的袖口设计,具有装饰与功能的双重价值,在女服中使用甚多,是清代袖饰设计中的一朵奇葩.文章通过文献研读法、图像分析法,对清代挽袖的发展过程和艺术特征进行研究,并厘清其兴起与衰亡的原因,有利于更全面地呈现挽袖的历史价值.分析表明:挽袖是清中后期满汉女服互仿与缘饰艺术发展背景下的产物,常与镶、滚技艺结合使...  相似文献   

11.
陈研  傅菊芬  张竞琼 《丝绸》2023,(6):82-91
作裙“裥上绣”技艺是江南水乡妇女在长期的“稻作文化”中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近年来因水乡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这种极具地域特色的技艺正面临失传的危险。文章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的作裙实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田野实地调研法、图文记录与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追溯了水乡作裙与中原传统裙装在结构形制上的“源流”关系,“裥上绣”与“民间绣”“民间绣与苏绣”“苏绣与中国刺绣”之间的“从属”关系;记录了水乡服饰工艺传人示范的作裙“裥上绣”技艺的基础工艺针法、特殊装饰技法及程式工艺流程;解析了作裙“裥上绣”技艺“简单独特,互动共生”工艺技术美、“以图适形,主宾有序”纹样造型布局美、“尚蓝好白,冷调排他”用色含蓄美等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2.
书海无边     
《北京纺织》2011,(7):249-249
雪宦绣谱作者:[清]沈寿口述,张謇整理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内容简介:《雪宦绣谱:传统手工刺绣的针法绣要与剖析》是中国第一部详细介绍传统手工刺绣的理论专著。详细叙述了传统手工刺绣的用具、工序及针法的运用要领,收录了近千幅绣品,从中国四大名绣到民间特色绣种,全面展现了传统刺绣的技艺特点和文化要领。作者集毕生刺绣技艺经验,系统论述了有四千年历史的苏绣艺术精华。分绣具、绣事、针法、绣要、绣品、绣通等卷,详细阐述了苏绣十八种针法的运用,以及审势、构图、色彩等刺绣要领。在编译时,更补入了湘、粤、蜀三大名绣,以及更多民间特色绣种,以详细剖析传统刺绣的广博内涵,是学会和鉴赏传统刺绣的最完备读本。  相似文献   

13.
王巧  宋柳叶  李正 《丝绸》2020,57(5):96-101
清代女性服饰经历了从满汉各异到满汉交融的历史发展阶段,缘饰艺术发展至顶峰。文章以文献研究为基础,通过实地调研深入探究中国丝绸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东华大学纺织服饰博物馆的清代女性服装,以缘饰为切入点,以案例分析、比较分析、复原设计等形式进行缘饰艺术特征、文化内涵研究。研究表明:清代女性服装所特有宽窄缘饰的错落镶嵌中具有以如意云纹、镶滚工艺与花式绦子边为代表的程式化符号,共同奠定了服装的基本骨架,它不仅具有吉祥文化内涵,同时也继承了中国人的线性审美思维,能够为当今服装的文化及设计研究提供思维借鉴与艺术载体。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传统缘饰为切入点,通过对古今文献的辨析及现代服装品牌案例分析,得知传统缘饰拥有多样性、装饰性和功能属性,具备与现代服饰设计相结合的基础,但对于部分设计师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刻板印象限制了他们对缘饰改良创新的能力。为让文化变为流传而不是流行,让传统技艺不再是记忆,我们应当树立文化自信,注重缘饰的非中式传统化及后现代手法解构手法的运用,激发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15.
近代民间荷包中的苏绣针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頔  张竞琼 《纺织学报》2012,33(6):81-87
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上海“凤歌堂”博物馆及南通仿真绣研究所珍藏的苏绣风格的荷包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分析得到齐针、钉线绣、滚针等十种针法为荷包刺绣中的常用针法。再按照构成方式与表现效果相结合的方法,将荷包中的苏绣针法分为平绣、条纹绣与特色针法三大类进行研究。在对这些针法、步骤以及在荷包中具体应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荷包中苏绣针法的特色及内涵:荷包刺绣虽小,却能以小见大,展示“苏意”风韵;运用针法虽少,却是次序与变化的完美统一,显示出制作者的独到技艺;虽有一定的“程式”,却能托物言情,成为显现个性的重要载体;材料虽普通,却能因地制宜,将其特色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16.
从贴布绣艺术的概念出发,分析贴布绣艺术的工艺及艺术特征,系统阐述了贴布绣艺术在针织毛衫设计中的具体运用。通过对传统贴布绣的图案、色彩、材质、工艺4方面的深入研究与比较,探索出贴布绣艺术在针织毛衫设计中的创新运用方法,同时也体现出贴布绣艺术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及艺术表现力。与针织毛衫设计相结合,有效提升毛衫的审美价值,并为现代针织毛衫设计拓展出新的发展方向,研究结论为针织毛衫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頔  张竞琼  李向军 《丝绸》2012,(6):50-54
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的近代民间服饰品与苏州工艺美术馆等地馆藏的画绣实物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分别统计、解析了服饰品绣与画绣中主要针法,并从表现方式与刺绣主体的角度,分析了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发现在题材上,服饰品绣的纹样简单抽象,写意夸张,画绣底稿意境悠远,艺术性强。针法上,服饰品刺绣针法规律性强、特色明显,画绣针法灵活多变,没有固定的程式。在用线上,服饰品绣材质更加多样,纹理明显,画绣用线更细。在用色上,服饰品绣善用对比色,注重色彩间的呼应关系,质朴和谐,画绣以画稿用色为基色,清丽淡雅。因此,对苏绣研究体系的完善与苏绣技艺的传承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传统服饰技艺中的刺绣为研究对象,围绕刺绣工艺在现代服饰中的传承与革新展开分析,旨在助力刺绣在现代服饰设计中传承与创新。以刺绣的传统技艺与特征为出发点,重点归纳梳理了刺绣的纹样革新、材料革新、工艺革新3方面内容,解析了刺绣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材质应用、工艺应用等创新表现。研究表明,传统刺绣工艺为现代服饰设计拓展出新的发展方向,其特征与艺术价值对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刺绣技艺传承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苗苗乐     
王艳晖  赵友花 《纺织学报》2023,44(2):240-240
“苗苗乐”系列童装设计灵感来源于苗族特色服饰工艺元素,将苗族刺绣纹样中的龙、锦鸡、植物等元素结合贴布绣工艺装饰于服装。本系列作品主面料选用混纺毛呢与法兰绒,使服装保暖实用,贴布装饰采用丝绸面料,用光泽感突出装饰的趣味;主色采用苗家人十分喜爱的蓝色,结合时尚的克莱因蓝,给人现代、自信的感受,在童装设计中蓝色与白色进行搭配,既传统又现代。系列作品采用服装结构分割、苗族传统装饰元素、高纯度色彩搭配等设计手法,重点塑造儿童成长期聪明可爱的特征,让民族元素在现代生活中有更为时尚的展示空间。  相似文献   

20.
刺绣是应用针线在绣底上绣出纹饰的传统手工技艺,在长期的实践中,刺绣艺人们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刺绣针法体系,不同针法的运用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也是各异。总结了汉绣基础针法、独有的技艺特征及其在表现不同物象中呈现的艺术风格,解读了汉绣的地域性特色,诠释了其艺术风格背后的文化内涵,为鉴别不同地域性绣种提供了主要依据,并为传承刺绣文化做出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