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派河流域水污染特征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派河位于巢湖上游,是"引江济淮"的输水通道,其水质的优劣对"引江济淮"工程和巢湖的水质安全具有重要影响。根据派河流域的水质现状和入河污染物排放监测结果,分析了派河的水质现状及影响河流水质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派河水质目前没有达到水质管理目标,主要超标指标包括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等,影响派河水质的主要因素有面源污染、城镇与工业点源污染、畜禽养殖、码头建设等。针对派河流域污染源的分布情况,依照派河水质保护目标,分别提出了具体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水务信息     
上海苏州河整治三期工程已启动苏州河整治三期工程正式启动。三期工程将继续以治水为中心,突出治源治本,重点加强截污治污,推进河的两岸景观建设,并努力建立长效管理的体制机制。主要建设项目分为5个子项目:1)市区河段底泥疏浚和防汛墙改建工程;2)水系截污治污工程3)青浦地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4)长宁区环卫码头搬迁;5)苏州河综合监控管理工程。其中水系截污治污工程的内容有:1)新建雨污水排水系统工程3项;2)改建完善排水系统1项;3)建设4座分流制雨水泵站旱流污水截流设施;4)改造完善城市化地区排涝泵站的污水收集系统,建设示范性生态污…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了龙岗河二期干流治理工程中的沿河截污工程总体方案、水量分析、截污工程规模分析和具体布置。结合经济分析并为与龙岗河一期干流治理工程中已有的截污管道有效衔接,确定了二期工程中的截污箱涵的平面布置采用“左次右主”的方案。同时,从工程衔接、流域水系特征、河岸用地规划、排放口分布及旱季污水流量情况等角度分析,确定了截污箱涵的布置方式。而且,根据干流沿河漏排污水量、支流旱季混流污水量和初(小)雨水量等确定了截污水量,并据此计算了主次截污系统的规模。最后结合整体布置,确定了龙岗河干流整治工程(二期)中沿河截污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复州河流域水环境容量现状,针对其水环境容量严重不足的情况,提出水质调控方案,对复州河流域的水体污染控制提出了包括污水截污、污水外调、工程补水和污染源控制等系列水质调控措施和方案。  相似文献   

5.
对引江济淮工程受水区(安徽段)的种植结构、肥料类型和用量进行调查分析,估算受水区不同控制单元农田氮磷流失情况及入河系数,考察农田面源氮磷流失入河对流域水质的贡献,并预测工程输水后农田氮磷流失对流域水质影响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施氮、磷肥过多导致较高量的氮磷流失,对颍河、西淝河、茨淮新河和涡河的水质有较大影响;引江济淮工程实施调水后总氮、总磷入河浓度持续降低并趋于稳定,污染物浓度降低,水质将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6.
<正>引江济淮工程规划通过审查近日水利部正式印发引江济淮工程规划报告审查意见,标志着这项重大工程的规划阶段顺利结束,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引江济淮工程是一项跨省、跨流域的重大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程,供水范围涉及安徽、河南两省的14个市55个县区,超过7万km2国土面积,受益人口超过4100万人。工程规划的输水线路总长超过1390km,大致方向为:引江济巢段,从引江口至派河口,由西河、兆河和菜子湖、孔城河、白石天河2条输水线路,以及为回避巢湖水质污染而在巢湖南岸新辟的合分输水线路  相似文献   

7.
为减少入河污染、改善水质,本文对幸福河水环境治理进行了系统研究。针对存在的生活污水入河、合流制管网溢流、内源污染释放及农田退水等问题,在实施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沟渠构建及水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利用旁路净化工程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保障幸福河主要水质指标(CODCr、NH3-N、TP)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幸福河的治理有助于提高其下游国控断面的水质达标率。  相似文献   

8.
徐慧  韩青 《水资源保护》2008,24(1):72-75
引江济太工程的实施使太湖流域望虞河西岸的水环境问题更加凸现,引水期间大量污水没有出路,造成局部地区水环境恶化;污水的汇入使得引江济太工程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从区域控制的角度,以常熟市望虞河西岸地区为例,建立研究区域的感潮河网水量水质模型,提出相应的排水出路,对研究区域的截污方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南水北调东线调水线路利用京杭运河北上,京杭运河流经淮安市区,沿线排污口门较多,为实现南水北调治污目标,保证输水水质,实施淮安市南水北调截污导流工程。工程任务之一是沿大、里运河两岸铺设截污干管,收集原排入输水干线的废污水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以改善输水河道的水质及水环境。在截污干管铺设中,淮安市北京南路截污干管需穿越京杭大运河将污水输送至淮安市四季青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经多方论证,确定采用泥水平衡顶管技术进行过运河的管道施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施工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水环境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尽快遏制城市水环境恶化趋势,广东省深圳市在观澜河、龙岗河等河流综合整治中相继建设了沿河大型箱涵强化截流设施,对河道水质改善效果显著,但也暴露出泥沙淤积、与市政污水收集处理系统衔接不足等问题。以观澜河、龙岗河干流沿河截污工程为切入点,梳理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现状和问题,总结沿河截污系统设计的不足和优化措施,提出水环境提升的对策,为治水提质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山东水利》2007,(12):56-56
11月12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了《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宁阳县洗河截污导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宁阳洗河截污导流工程即将开工建设,这将是南水北调东线山东首个开工建设的截流导污工程,对于保证输水干线形成清水廊道、保证输水水质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城市水环境恶化及水资源短缺状况愈来愈严重,为遏制城市水环境恶化趋势,加快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深圳市在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中建设大量的截污系统,通过沿河截污管收集污染源单位的污水,进而将污水汇集到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避免污水流入河水,从而影响河道水质提升。在茅洲河水环境整合整治工程中,截污管的根据敷设的类型可分为沿河截污管和河内截污管。  相似文献   

13.
新洲河水质改善工程结合生态驳岸改造、沿河景观工程,以及通过截污、补水等措施,改善河道水质,使其基本满足了景观水体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前,豫东地区饮用水源主要是地下水,盐碱严重、水质较差,长期饮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加快实施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的水质保障。文章结合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供水工程吊装大口径PCCP管材的经验,从四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引江济淮工程PCCP管道吊装施工技术、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安全保护措施及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总结了大口径PCCP管道吊装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点,为其他类似大型水利工程PCCP管道的安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东线截污导流工程已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达标后一部分工业利用,一部分用于农田灌溉,一部分截污导流蓄存,蓄存的中水尽量用于农田灌溉、林业、水保等方面.充分利用中水灌溉以减少其排入南水北调输水干线,保证调水水质,是南水北调工程研究的重要项目,现就截污导流中水灌溉充分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赵兴成 《山西水利》2023,(6):49-50+56
引江济淮工程是一项以供水、航运为主,兼顾灌溉与水生态保护的调水工程,历经数十载规划、勘测和论证,终于开工建设。文章根据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的工程概况和布置规划方案,探讨了引江济淮工程对流域生态安全与环境保护的作用。研究表明,该工程的实施对提升流域治污水平、巩固生态建设、保障水质安全及建设美丽家园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上海水务》2005,21(2):F003-F003
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二期水务工程将通过截污治污、综合调水、支流治理等工程措施,继续改善苏州河干流和支流水质,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展本项研究。  相似文献   

18.
沧州市水资源保护对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沧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地表水匮乏、水污染严重、地下水大量超采引起地质环境恶化等问题,研究提出了沧州市水资源保护的对策措施:开源与节流并举,保护地下水;强化污染源治理,加快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实施截导污工程,保护引黄、引江水水质;实行河流纳污总量控制;完善水环境经济政策,加快水价改革;加强水资源的保护、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9.
李辉 《治淮》2021,(1):41-43
南水北调东线截污导流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境内规划建设了 21个南水北调截污导流工程项目,分布在南水北调东线干线沿线济宁、菏泽、德州等7个市、30个县市区,其作用是将污水处理厂治理达标后的中水进行"截、蓄、导、用",在调水期间使其不进入或少进入调水干线,确保干线调水水质.截至2012年11月底,...  相似文献   

20.
梁后兵 《治淮》2023,(1):31-33
通过对引江济淮工程派河口泵站场地进行地质勘探,分析了派河口泵站建设区域的地质条件与特征,为泵站枢纽的设计工作提供了依据,根据前期调研,利用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的程序进行结构应力计算,防洪标准为设计100年一遇,该工程是引江济淮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