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菌L-乳酸发酵的研究--耐高糖高酸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了L-乳酸发酵中耐高糖高酸菌株的选育及所选菌株的发酵特性情况.结果表明,出发菌株经离子注入诱变后,其生长的临界乳酸和葡萄糖浓度分别为24g/L和150g/L,并经耐高糖高酸的选育和驯化后,得到一株在产酸速率和最终L-乳酸产量方面都比原始对照菌株高的目的菌株LB1-1,其最终L-乳酸产量达到70g/L,出发菌株为43g/L.  相似文献   

2.
细菌L—乳酸发酵的研究——耐高糖高酸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主要研究了L-乳酸发酵中耐高糖高酸菌株的选育及所选菌株的发酵特性情况。结果表明,出发菌株经离子注入诱变后,其生长的临界乳酸和葡萄糖浓度分别为24g/L和150g/L,并经耐高糖高酸的选育和驯化后,得到一株在产酸速率和最终L-乳酸产量方面都比原始对照菌株高的目的菌株LBl—1,其最终L-乳酸产量达到70g/L,出发菌株为43g/L。  相似文献   

3.
以豆瓣酱为材料筛选出86株产酯菌,以期从中得到1株耐高温高盐生香酵母菌。通过耐高温、耐高盐和产酯能力试验,获得1株耐高温高盐生香酵母菌PX-8,其在温度高达40℃和Na Cl质量浓度高达180 g/L的条件下能正常生长。经过26S r DNA鉴定,确定菌株PX-8为鲁氏结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经过产酯发酵条件优化试验,菌株PX-8的最佳产酯培养条件为:葡萄糖80 g/L,酵母粉40 g/L,KH_2PO_41 g/L,Mg SO_40.5g/L,p H 6.0,32℃,150 r/min,发酵培养6 d,总酯产量高达2.615 g/L;在高温高盐条件下(发酵培养温度为40℃,盐质量浓度为180 g/L),发酵培养21 d,总酯产量可达1.518 g/L。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新来源的乳酸发酵菌株,以采自云南省德宏州的3份传统傣家酸鱼为供试样品,分离纯化菌株。通过Ca CO3-溴甲酚紫产酸平板、摇瓶发酵、色谱分析等手段筛选出产乳酸菌株。采用传统分类方法结合16S r DNA序列分析方法,对产乳酸菌株进行鉴定并保藏,并用EDTA定钙法研究了菌株的乳酸产量。结果表明,从3份传统傣家酸鱼中分离到10个菌株,筛选出乳酸发酵菌株sy1、sy3、sy4,色谱分析表明,3株菌的发酵产物均为乳酸。采用传统分类方法结合16S r DNA序列分析方法,确定3株菌均为植物乳杆菌。3株菌均能迅速产酸,能在p H 3.5以下生长;在初始葡萄糖浓度为100 g/L的培养基中发酵72 h,测得菌株sy1、sy3、sy4乳酸产量分别为66、76和69 g/L,表明3株菌均有较好的乳酸发酵能力,可作为乳酸发酵的出发菌株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从自然界中筛选分离产酸菌是获得高光学纯度乳酸生产菌株有效的途径之一。从腐烂果实中分离获得一株产高光学纯度D-乳酸菌株HL64-1,经形态学、16S rDNA序列分析、序列相似性Blast比对分析鉴定为假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pseudomesenteroides)。在基础发酵培养基中摇瓶发酵24 h,产D-乳酸的量达到62.18 g/L,产酸速率达2.59 g/(L·h),光学纯度达99.90%(ee);在5 L发酵罐中放大培养,通过补加碳源,发酵72 h,D-乳酸产量达到78.74 g/L,平均产酸速率达1.09 g/(L·h)。该菌株可以有效利用农业副产物花生饼粉和棉籽粉作为替代氮源以降低发酵原料成本。该菌还可利用木糖产生D-乳酸,且葡萄糖能显著提高木糖的利用效率,极具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以氨水为中和剂,替代CaCO3,对耐氨米根霉R.oryzaeJS-N0-2-02进行15L自动发酵罐的分批和分批补料发酵及其发酵动力学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降低起始糖浓度,产酸期补糖可明显提高菌体L-乳酸比生产速率和耗糖产酸能力,提高L-乳酸产量和纯度,降低残糖。在发酵起始时添加1 g/L CaCO3能进一步提高补糖发酵的L-乳酸比生产速率,增强发酵后期菌体耗糖产酸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L-乳酸产量和纯度,降低残糖。发酵结果:起始糖浓度为120 g/L,25h时补糖使最终发酵总糖浓度达137 g/L,发酵培养60 h,L-乳酸产量可达101.8 g/L,纯度97.3%,菌体耗糖转化率76%,比生产速率0.27 g/g.h,残糖降至3 g/L。  相似文献   

7.
梁丛颖  周偏  张琳  蔡坤  刘四新  李从发 《食品科学》2019,40(12):131-136
为分析诺丽自然发酵汁中醋酸菌的多样性,丰富诺丽中醋酸菌种属信息,采用传统分离培养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诺丽自然发酵汁中的醋酸菌进行分离鉴定和发酵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从不同发酵阶段诺丽自然发酵汁的67 个分离菌株中鉴定出了24 株醋酸菌,分别为Acetobacter fabarum(9 株)、Acetobacter syzygii(7 株)、Acetobacter pasteurianus(2 株)、Acetobacter tropicalis(1 株)、Acetobacter lambici(1 株)和Gluconobacter japonicus(4 株),其中A. syzygii和A. fabarum为诺丽自然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种。在发酵性能方面,A. tropicalis N21性能最优,产酸量可达28.92 g/L,在40 ℃高温中仍能良好生长且产酸量为14.85 g/L,乙醇体积分数为7%时,产酸量略有下降,但依然可达23.60 g/L,其耐高温和耐乙醇能力均高于其他菌株。  相似文献   

8.
耐盐乳酸菌的筛选及其诱变育种与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红酸汤工业化生产中主要原料辣椒脱盐工序带来的营养风味流失及水污染问题,从传统发酵辣椒制品中筛选出1株耐盐乳酸菌L-14,经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在80 g/L NaCl条件下培养24 h活菌数达(8.20±0.118) lg CFU/mL,产酸量为(7.770±0.033) g/L。对其进行二轮紫外诱变以提高其耐盐产酸性,并比较突变菌株与原始菌株在耐酸、耐胆盐、耐人工模拟胃肠液、耐盐(NaCl)等耐受能力,得到1株突变菌株L14U2-3,在80 g/L NaCl条件下培养24 h产酸量为(8.989±0.095) g/L,较原始菌株提高15.69%,且连续传代10代产酸量无显著差异。突变菌株L14U2-3较原始菌株L-14,在pH 2.0时培养3 h存活率提高4.09%;在3 g/L胆盐下处理24 h活菌数提高5.32%;经胃肠液处理后,2株菌活菌数分别为(6.73±0.10)、(6.68±0.11) lg CFU/mL,无区别;在80 g/L NaCl下培养24 h菌株L14U2-3的活菌数为(8.89±0.003) lg CFU/...  相似文献   

9.
以玉米粉为原料,米根霉为初始菌株,采用超声波-紫外线进行复合诱变,选育出一株发酵玉米粉产L-乳酸的米根霉菌株NF12,其产酸量较初始菌株提高了21.61g/L。确定了10L罐发酵玉米粉产L-乳酸的最适发酵条件,结果表明:70%装填量,5%接种量,30℃,300r/min,通气流量0.6L/(L·min),溶氧90%,在此条件下进行发酵,L-乳酸产量为83.15g/L。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L-乳酸产量,降低L-乳酸的生产成本,该研究经过筛选、驯化获得一株耐酒精且高产L-乳酸的菌株鼠李糖乳杆菌AK-0779。使用玉米酒糟代替部分酵母粉作为菌株AK-0779发酵培养基的氮源。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对葡萄糖添加量、酵母粉添加量和玉米酒糟添加量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添加量9.80%,玉米酒糟添加量0.98%,酵母粉添加量1.72%,L-乳酸产量为78.91 g/L,糖酸转换率为80.52%。与酵母粉完全充当氮源产L-乳酸82.36 g/L相比,产量无显著差异,说明玉米酒糟能有效代替部分酵母粉作为发酵培养基的氮源,降低L-乳酸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1.
镇江香醋是中国传统发酵香醋之一,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本实验对镇江香醋醋醅中高产酸的优势醋酸菌进行了筛选和分离鉴定。最终分离得到15株产酸菌,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出8株醋酸菌。8株醋酸菌产酸分析结果表明,醋酸菌D-3-4的产酸量达到60 g/L,为高产酸菌株。对8株醋酸菌进行耐酒精、耐温度、耐乙酸性能测试后发现:在酒精浓度不超过9%时,醋酸菌D-3-4的产酸量最高;当酒精浓度大于9%时,醋酸菌C-3-2-1的产酸量最高,酒精转化率最高;当温度为42℃时,醋酸菌D-3-4和R-4-2仍有30 g/L的产酸量;当乙酸浓度大于30 g/L时,醋酸菌D-3-4与C-3-2-2的产酸量在各菌株中最高;综合各性能比较得出醋酸菌D-3-4性能最优,为优势高产酸醋酸菌。  相似文献   

12.
为得到发酵性能优良且适用于高盐稀态酱油酿造的耐盐乳酸菌,以发酵泡菜中筛选的耐盐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04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高锰酸钾-溴化钾-MRS(de Man, Rogosa and Sharpe)平板初筛及MRS液体发酵复筛获得2株产乳酸较强的突变株L04-1和L04-2,其在160 g/L NaCl的MRS液体培养基中发酵乳酸积累量分别可达3.69和3.49 g/L,比L04高16.03%和9.75%。在高盐稀态发酵第45天添加L04-1及L04-2进行为期120 d的发酵,乳酸菌总数和细菌总数的测定结果表明,耐盐植物乳杆菌的加入可增加酱醪中乳酸菌的数量并能抑制其他细菌生长;通过对酱油发酵过程中乳酸、还原糖、总酸及氨态氮的分析发现,2株突变株均可促进乳酸、总酸及氨态氮的积累,其中添加L04-1发酵酱油乳酸含量最高,为4.31 g/L。采用气质联用分析添加L04-1、L04-2发酵酱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发现其酯类物质含量分别比L04高36.60%和16.46%;醇类物质分别比L04高23.24%和10.58%,且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可促进...  相似文献   

13.
采用平板画线和平板涂布方法从3种浙江西北山区民间酸菜样品中分离出6株产酸菌株,并从中优选出4株产酸能力强的菌株,经形态学及生化特性初步鉴定,4株均为乳酸杆菌.对L-3菌株的发酵产酸能力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培养温度38℃,葡萄糖添加量14g/L,蛋白胨添加量10g/L具有最好的发酵产香、产酸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一株分离自新疆牧民家庭自制酸马奶中的乳酸乳球菌KLDS 4.0325产L-乳酸的能力,以L-/D-乳酸试剂盒验证该菌种在发酵过程中所产L-乳酸的光学纯度为100%。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该菌株发酵的培养基主要组分进行筛选,确定影响L-乳酸产量的主要因素为蔗糖、酵母粉、K2HPO4。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培养基的组成,结果表明:当蔗糖添加量为102.9 g/L、酵母粉添加量为2.5 g/L、K2HPO4添加量为7.9 g/L时,L-乳酸产量最大,可达86.6 g/L,在最优发酵条件下获得的实测值与模型预测值(86.3 g/L)吻合,说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通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苯乳酸含量,从50株鱼肠道来源的乳酸菌中筛选高产苯乳酸的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并以苯乳酸产量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其产苯乳酸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筛选到1株产苯乳酸能力较好的菌株DY2,其苯乳酸产量达2.45 mg/m L,经鉴定,菌株DY2为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e)。菌株DY2产苯乳酸的最适发酵条件为初始pH 6.0,发酵时间50 h,接种量3%、发酵温度34℃。在此优化条件下,苯乳酸产量达2.99 mg/m L,是优化前的1.22倍。  相似文献   

16.
对酱油酱醅中耐盐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产乳酸能力进行研究。采用加CaCO3和NaCl梯度平板MRS培养基对酱醅中耐盐乳酸菌进行分离、筛选,并结合形态学指标及16S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研究了分离菌株不同发酵温度、NaCl质量浓度、pH条件下的产乳酸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耐盐乳酸菌菌株为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tobacillus bulgaricus)。该菌株最适发酵温度为38℃,在NaCl质量浓度18 g/dL的条件下,产乳酸量可达22.68 g/L,在中性及偏碱性条件下均能较好地合成乳酸。  相似文献   

17.
采用磷酸香兰素比色法从环境中筛选分离得到1株能够利用木糖产油脂的114号酵母菌株,通过生理生化特性实验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考察了培养时间、接种量、装液量和发酵温度对菌株产油能力的影响,通过GC-MS对该菌株最优发酵条件下所产油脂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us),在啤酒糟酶解液中培养状况良好;最优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5 d,接种量12%,装液量30m L/250 m L,培养温度32℃。在最优发酵条件下,生物量、油脂产量和油脂含量分别为16.92、4.44g/L和26.22%。所产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76.923%,油酸含量59.087%,与植物油类似。  相似文献   

18.
耐糖鼠李糖乳杆菌发酵生产L-乳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株耐糖鼠李糖乳杆菌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发酵生产L-乳酸进行研究。考察了接种量、发酵温度、pH和中和剂对乳酸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5%(w/w),温度40℃,pH613,中和剂为氨水。当初始葡萄糖浓度为200g/L时,在16L罐中分批发酵90h,L-乳酸浓度达到182.8g,L,转化率为91.4%,产酸速率为2.03g/(h·L)。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乳酸菌对米香型白酒原酒乳酸乙酯产生的影响,选用从米香型白酒发酵液中分离的8株乳酸菌和2株实验室乳酸菌进行耐酒精和产酸实验,筛选优势菌株,跟踪其发酵过程乳酸和乳酸乙酯产生的变化。以不添加乳酸菌的发酵实验作为空白,跟踪添加乳酸菌株的发酵实验,研究乳酸菌对白酒发酵工艺中乳酸和乳酸乙酯产生的影响。筛选出两株优势菌TLQ-L3(Lactobacillus mash TLQ-L3)和TLQ-L5(Lactobacillus mash TLQ-L5),分解接种发酵表明乳酸和乳酸乙酯产量均较高,发酵13 d时菌株TLQ-L5的乳酸含量为1564.44 mg/L,乳酸乙酯含量为306.1 mg/L;TLQ-L3菌株的乳酸乙酯含量高达519.5 mg/L,乳酸含量为1476.54 mg/L。相对于空白,TLQ-L5菌株乳酸含量提高了717.22 mg/L,TLQ-L3菌株乳酸乙酯含量提高了489.5 mg/L。结果表明,在现代米香型白酒的酿造过程中添加适量的乳酸菌对生产乳酸乙酯含量高的米香白酒原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保宁醋发酵醋酷中分离筛选出四株产酸菌株,并对其进行产酸性能及耐酒精度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最高耐酒精度达到9%,产酸量高达33.8 g/L,通过对菌株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鉴定,初步确定该菌株为恶臭醋酸杆茼属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