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忠  李晓帆 《中国电梯》2014,(10):19-21
针对电梯故障事故频发的问题,对电梯应急救援管理体系的建设及应用,以及如何实现高效快速的电梯应急处置做了研究和分析。在充分调研国内外电梯应急救援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杭州电梯实际情况,设计建立了一套适用的电梯应急救援管理体系.实现了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第一时间发出指令.第一时间实施救援,第一时间调查处理。该体系运行效果良好,为安全乘梯、电梯应急救援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李远俊 《中国电梯》2011,(13):63-64
电梯作为一种机电一体化设备,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故障导致停梯困人。这时,就需要启动电梯突发故障应急救援预案,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全地解救出被困人员,避免造成人员伤亡。然而,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如果电梯维保公司的安全制度执行不到位,维修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过关或是安全意识淡漠,采用了不当的解救方法或者违规操作,就可能酿成事故,从而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笔者以重庆市“2.10电梯事故”为例,探讨电梯在突发故障应急救援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要点。  相似文献   

3.
溜梯,是曳引电梯最常发生的一种伤人事故。大多数发生在电梯平层停梯乘客进出电梯轿厢的时刻,会造成进出电梯的乘客遭到剪切,发生伤亡事故。溜梯的产生必须同时具备3个条件:  相似文献   

4.
陈新 《中国电梯》2022,(2):40-41,44
无机房电梯与有机房电梯由于结构上的差异,存在救援盲区,救援方法多样,救援难度相对较大和复杂.根据电梯故障停梯时轿厢所处的多种位置状态,从常规及非常规两种救援模式,对无机房电梯应急救援的多种方法进行分析,为建立和完善无机房电梯应急救援预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胡诚  黄荔生  汪有韬 《中国电梯》2022,(2):48-49,65
针对电梯传统应急救援演练方案的指向性不强和断电停梯困人演练中存在风险等问题,探讨了全息影像技术在电梯应急救援演练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全息影像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介绍了全息影像技术在现阶段的应用案例;探讨了全息影像技术在电梯应急救援演练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电梯因外部电网故障或电梯内部控制电路等故障将自动停止运行,停靠在井道某一位置,使乘客被困在电梯内,即所谓的“困梯”故障。解决“困梯”故障的办法,GB7588-2003第125.1条规定“电梯驱动主机应装设手动紧急操作装置,以便借用平滑且无幅条的盘车手轮能将轿厢移到一个层站”。即发生“困梯”时,乘客必须等待救援人员来盘车施救,由于等待时间较长,这将可能引起乘客恐慌,乘客可能采取不正确的逃生方法,造成事故的发生。因此,各种电梯应急装置也就应运而生了,许多高档宾馆、写字楼和重要的机关办公大楼都另外配置了电梯应急电源,当乘客困梯时,电梯应急装置能立即自动投入应急救援,救出乘客。但该装置在实际应用中是否安全可靠,目前国家对电梯应急装置还未制定出强制性的技术标准和安全规范,而且也没有相应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因此目前电梯型式试验机构对该产品的型式试验的依据主要是按企业标准进行的,因此该装置的安全性就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7.
李勇 《中国电梯》2014,(2):62-63
电梯有各种安全保护装置和功能,但即使如此,从新闻报道中仍有电梯因制动器制停失败溜梯造成人员被剪切的事故,所以电梯在运行或维保过程中仍会因下文例举的某种原因导致制动器制停失败,当因此出现电梯溜梯时,是没有保护装置能在零速到上或下行超速保护装置起保护之前制停轿厢对进出轿厢的乘客进行保护的,所以今后制造的曳引电梯有必要增加保护功能,以便在制停失败溜梯时保护乘客。  相似文献   

8.
李树国 《中国电梯》2010,(23):53-57,65
分析了电梯“溜梯”事故的危险性和产生原因,提出了通过监测轿厢运行中在加速度方向上发生的相对位移来识别“溜梯”现象发生情况的方法;阐述了基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电梯运行状态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最后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得出了设计结论。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电梯成为人们重要的代步工具,但随着人们使用电梯次数的频繁,各地电梯事故频繁发生。因此,高层建筑行业的管理层面应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及科普紧急避难的应急知识,有序引导乘客进行应急的避险,并采用有效的紧急救援措施。本文围绕高层建筑电梯事故应急避险及求援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0.
对于无机房电梯,在故障状态下不能使用传统的手动松闸盘车装置来移动轿厢进行紧急救援,因此,无机房电梯的救援要比有机房电梯复杂和困难。以下谈谈无机房电梯在停电、故障、事故及几种特殊情况下的应急救援措施。  相似文献   

11.
姜武 《中国电梯》2007,18(21):25-27
当前,因各种因素导致电梯供电中断,致使电梯停梯困人的问题日益凸现,当无机房电梯出现这种问题后似乎更显得麻烦。由于无机房电梯国家标准和检验规程没有正式颁布,电梯停电应急救援装置的国家标准还在起草阶段,在此我们应认真探讨怎样安全迅速地解救被困人员,以及无机房电梯停电应急救援设计问题。本文针对目前国内电梯市场上应用较多的几种停电应急救援装置进行了分析,指出所存在的弊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尤志轩  张洪明 《中国电梯》2012,(11):62-63,67
近年来,有关电梯困人、伤人、溜梯、停梯等故障、事故的新闻报道屡见报端,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笔者通过对这些故障、事故报道的分析,发现这些故障、事故的发生与电梯使用过程中的几个特殊阶段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能够加强电梯使用中这几个特殊阶段的安全管理,做到防患于未然,则绝大多数该类故障、事故均可避免。  相似文献   

13.
电梯作为机电一体化的运输设备,受环境、零部件寿命、使用方法和维保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有在运行中因故障而未按指令突然停梯的情况发生。如果电网突然停电,也会导致运行中突然停梯的现象。电梯因故障或停电突然停梯都会造成轿厢困人、等待救援情况的发生,电梯困人就是一种紧急状况,而此时由专业队伍按预先计划的方案进行解救被困人员的过程就是电梯的应急救援。此外,还有诸如火灾、  相似文献   

14.
陈金林 《中国电梯》2004,15(19):12-14
误入坠落电梯井道、开门走梯、开门溜梯所造成的事故依然是在用电梯相关安全事故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至今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仍然是电梯工作者所探求解决的问题,这里介绍的层门安全系统试图以最简单、最基本、最可靠且全面的方法来预防这类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鉴于山西省晋城市岩后隧道事故处理经验,对长治市虹梯关特长隧道进行了灭火应用计算,通过计算数据,对特长隧道的应急救援工作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电梯使用数量的大幅增加,及电梯使用年限的不断增长,电梯故障现象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增加的趋势,特别是电梯困人、溜梯情况更是时有发生,不仅严重影响到电梯的正常使用,而且也留下了发生电梯次生事故的隐患。为了尽快掌握电梯发生困人、溜梯的规律,扼制电梯故障高发的势头,福建省特检院从2013年开始,对所检的福州地区13849台电梯使用情况进行跟踪,采集到故障情况较严重的电梯故障案例64例,并对故障原因进行了梳理分类,从中发现了规律性的特点,提出了初步的防范措施,为下一阶段更深入分析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将具体分析研究情况统括叙述,供相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向东 《中国电梯》2007,18(5):28-31
电梯是载人的特种设备,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我们首先要关注的问题。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停电、故障、火灾、事故等因素导致电梯出现的紧急情况时有发生。如何在电梯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使乘客得到及时解救,避免因恐慌、非理性操作而导致伤亡事故,最大限度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以及设备安全是进一步做好电梯安全工作的又一重大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梯的救援方式也在与时俱进,现在电梯救援更加人性化,以人为本在电梯上得到了充分体现。电梯的紧急救援方式已从传统的“自救”方式发展到现在最常用的“他救”方式,并继续向“自动救护”、“远程救护”及“社会专门救护”方向发展。由于篇幅的限制,这里重点谈一下电梯在停电、故障和火灾情况下的应急救援。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梯》2005,16(16):6-6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宁波市电梯也以每月200多台的速度递增。目前宁波共有电梯9800余台,其中乘客电梯占总数的50%,而乘用电梯中住宅电梯又占了70%。2005年5月以来,由于夏季用电高峰,市区因突发停电或电压不稳引发的电梯关人事故时有发生,为此,当地质监局及时在老三区、鄞州中心区先后成立了电梯应急救援110。电梯应急救援110以电梯维保单位作为救援主力,质监12365与公安110联手为应急救援体系的补充力量。  相似文献   

19.
《电梯工业》2007,8(4):9-9
记者7月9日从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监局获悉,国家首次针对电梯出台详细的应急救援预案范本将出台,范本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范本将规定13种不同电梯事故的应急救援方法,如停电、冲顶、蹲底、门触点故障4种“困人事件”,还有自动扶梯的各类事故、火灾应急、自然灾害应急等。比如,当自动扶梯发生断裂时,须有2人以上的救援人员,  相似文献   

20.
洪伟  陆荣峰 《中国电梯》2012,(11):37-38
如今,很多高档住宅为跃层式设计,每两个楼层为一户,单户单梯,通过智能卡乘梯上下,出电梯门即到户主家内,这充分利用了建筑的有限空间。然而,这类建筑中的电梯层站间隔过大,电梯各层站口(除基站外)均为私人所有,公众无法接近,于是给电梯的日常维护特别是应急救援带来了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