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探究多元羧酸免烫棉织物在日常洗涤过程中免烫性能的保持情况,实验模拟了日常家庭洗涤的环境,对免烫棉织物在不同的洗涤助剂类型、不同洗涤温度、不同洗涤次数下进行洗涤处理。通过测试对比原免烫织物和不同方式洗涤后免烫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断裂强力和化学结构表面形貌等,对免烫棉织物的免烫性能在洗涤过程中的保持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重复洗涤,免烫棉织物的断裂强力和折皱回复角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纤维的表面形貌及微观结构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经80 ℃混合溶液重复洗涤处理50次后的断裂强力下降约26%,折皱回复角降低约50%;对免烫棉织物而言,在家庭洗涤过程中,高温复合重复洗涤对其免烫性能的破坏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基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接枝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进行的棉织物抗皱整理效果,以棉织物为试验材料,引发ATRP反应接枝HEMA进行抗皱整理后,对经不同次数(5、10、15和20次)水洗和采用不同洗涤剂(洗衣皂、洗衣粉和洗衣液)手洗15次后的棉织物,分别测试其折痕回复角,分析可知:棉织物的折痕回复角随水洗次数增加而逐渐减小,但减小幅度较小,说明该抗皱整理效果具有良好的耐水洗性;采用洗涤剂手洗15次后棉织物的折痕回复角都稍有减小,且15次洗涤剂洗涤与15次水洗效果类似,说明棉织物基于ATRP接枝HEMA进行抗皱整理对洗涤剂洗涤具有较好的耐久性,且具有较好的广谱耐久性。  相似文献   

3.
棉织物溶胶-凝胶法的无氟拒水整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正雄  邢彦军  戴瑾瑾 《印染》2007,33(10):10-12,19
以接触角作为评价依据,研究了纯棉织物经不同改性二氧化硅溶胶处理纯棉织物后的拒水性能。讨论了改性剂结构、浓度、处理物表面粗糙程度及洗涤次数对接触角的影响。试验表明,整理棉织物的拒水性随溶胶中烷基硅烷添加剂浓度和烷基链长度的增加而提高;改性溶胶处理后,织物的拉伸强力减小,而白度和透湿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拒水整理对棉织物洗涤效果的影响,以不同结构的氟碳拒水拒油整理剂和碳氢类拒水整理剂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织物表面能、织物表面Zeta电位、织物的沾污性能等因素对洗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拒水整理后织物表面能的变化与污渍的洗净力大小相关,水溶性污渍的洗净力随着织物表面能的降低而提高;油溶性污渍在未整理的纯棉织物上洗净力最高,而在较低表面能的拒水整理织物上的洗净力最低;随着拒水整理后织物与污渍Zeta电位和绝对值的减小,油溶性污渍的洗净力也有降低的趋势;拒水整理后织物沾污性能的变化也会影响织物的洗涤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织物拒水拒油整理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整理效果不佳以及耐洗牢度差等问题,通过细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四碳短链含氟丙烯酸酯细乳液,考察了其对棉织物的拒水拒油整理效果。以单因素分析法探讨预处理方式、细乳液质量浓度、预烘工艺及焙烘工艺对棉织物的水油接触角的影响,得到等离子体预处理棉织物拒水拒油整理的最佳工艺条件:细乳液质量浓度为60 g/L,浸渍时间为30 min,80 ℃预烘3 min,160 ℃焙烘3 min。在此最佳条件下,棉织物对水、橄榄油和十六烷的接触角分别为160°、154°、135°;经30次洗涤后,棉织物对水、橄榄油和十六烷的接触角分别为145°、133°、113°;整理后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提高36%,断裂强力及白度均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针对免烫织物免烫功能的持续性问题,通过测试免烫织物折皱回复角,分析研究免烫织物在洗涤过程中免烫性能衰败的过程、机制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BTCA无甲醛免烫整理棉织物,随水洗次数的增加,免烫性能衰变显著;经过干洗后,折皱回复角的变化较小,免烫织物仍然具有较强的免烫性能。  相似文献   

7.
李懋  王潮霞 《印染》2008,34(8):8-10
采用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躯体,乙醇为溶剂,盐酸为催化剂制备硅溶胶,并加入添加剂对棉织物进行改性;测试整理后织物的拒水性能,以及织物的手感、透气性、断裂强力和染色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溶胶拒水整理略降低织物的透气性和手感,而断裂强力有所提高;直接染料染色织物拒水整理后,色光略有变化,颜色加深,牢度基本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8.
周晓东  朱平 《印染》2008,34(4):28-30
采用氯乙酸(CAA)处理棉织物使之阴离子化,然后与阳离子丙三醇(CG)交联,以赋予棉织物抗皱性.确定了棉织物的阴离子化工艺:浸轧→烘干→冷轧堆;研究了CAA浓度、CG浓度对离子交联棉织物折皱回复角、断裂强力和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交联织物的抗皱性明显提高,干折皱回复角提高到220°左右,湿折皱回复角高达240°;整理织物的断裂强力保留率随CG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自度逐渐降低,但均高于经2D树脂整理棉织物的断裂强力和白度.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餐桌布绿色拒水拒油效果,选用棉织物、棉/亚麻混纺织物和亚麻织物,采用浸轧加烘燥工艺对3种织物进行拒水拒油功能整理。通过测试及分析整理后织物的拒水拒油等级,研究环保型含氟整理剂对织物拒水拒油功能的影响,并对整理后织物接触角、透气性、悬垂性和耐水洗性能进行表征分析。棉织物与棉/麻织物在含氟整理剂648-2质量浓度为25 g/L时织物拒水拒油效果最佳;亚麻织物在含氟整理剂648-2质量浓度24 g/L时织物拒水拒油效果最佳;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亚麻织物最适合作为绿色拒水拒油餐桌布,整理剂质量浓度为24 g/L时亚麻织物的拒水等级为5级、拒油等级为8级,织物接触角为140.3°。  相似文献   

10.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氟代丙烯酸酯乳液,并用于织物的疏水、疏油整理.利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材料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探讨了含氟单体和交联单体用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考察了织物在整理前后的疏水、疏油特性以及白度、折皱回复角、透气性、断裂强力等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含氟单体用量增加,整理后织物的疏水、疏油性能提高;增加交联单体用量则有利于提高织物的耐洗性能.当含氟单体用量为10%、交联单体用量为0.6%时,整理后的织物拒水性为100分,对水的静态接触角为160°,拒油性达到7级,经10次水洗后织物仍能保持较高的疏水、疏油性能,而且整理后织物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特性,只是透气性能和白度略微下降,折皱回复角和撕裂强度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1.
采用棉用耐久阻燃剂FK-103和拒水拒油剂FK-UFC02对纯棉导电织物进行阻燃和拒水拒油整理。探讨了阻燃剂、拒水拒油剂用量对织物阻燃和拒水拒油性能的影响,考察了阻燃剂和强力保护剂用量对织物撕裂强度的影响。优化的整理工艺为:耐久阻燃剂FK-103 300 g/L,FK-062交联树脂50 g/L,磷酸15 g/L和强力保护剂FK-074 30 g/L;纯棉织物阻燃整理后再采用拒水拒油剂FK-UFC02 60 g/L进行拒水拒油整理,整理织物具有阻燃、抗静电、拒水拒油等复合功能,且耐久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邓炳耀  高卫东  姚静  卢娜 《丝绸》2006,(1):30-31
探讨了洗涤次数对壳聚糖抗菌整理棉织物抗菌时效性和服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壳聚糖抗菌整理剂整理的棉织物洗涤30次后,对金黄色葡萄菌和大肠杆菌仍保持较高的抗菌性;经整理的纯棉织物的断裂强力和顶破强力略低于未整理织物,而悬垂性好于未整理的织物,增强了织物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Al(NO3)3和NaAlO2为原料,用微波加热反应生成Al2O3,并处理到棉织物上使其产生粗糙表面,再用硬脂酸整理织物,赋予织物超疏水性能.讨论了纳米铝溶胶中铝含量、硬脂酸浓度、微波反应时间及温度等对织物拒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整理棉织物的拒水性能随溶胶中铝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硬脂酸浓度的增加略有增大;对棉织物强力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防污亚麻织物的生产方法,及采用含氟拒水拒油整理剂对亚麻织物进行拒水拒油整理的工艺条件,比较了整理前后亚麻织物的防污性能、强力、透气性.测试结果表明:利用含氟拒水拒油整理剂对亚麻织物进行后整理,可以使织物获得较好的防污性能,而不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15.
染苑精萃     
《印染》2003,(9)
棉织物柠檬酸DP整理后的性能 2003081 无甲醛整理剂柠檬酸(CA)处理丝光斜纹棉织物时,焙烘条件温和,用次磷酸钠作催化剂,并使用润湿剂来控制织物的泛黄。CA处理的织物可经受60~80次家庭洗涤。柔软剂对织物折皱回复角(WRA)的提高次序为环氧硅酮>氨基硅酮>高密度聚乙烯。撕破强力保留率的降低和断裂强力保留率的提高次序同WRA。环氧硅酮处理织物的手感最柔软,硬度最低。织物白度与柔软剂无关,随焙烘后在湿度为40%~50%空气中的透风时间而提高,最终可达到未处理织物的水平。 摘译自美国《美国纺织化学家和染色家协会评论》 2002,11,24~27  相似文献   

16.
将不同粒径的纳米粒子添加到马来酸-衣康酸(MA-IA)易护理整理液中整理液氨处理棉织物,测定了整理后织物的断裂强力、折皱回复角、撕破强力、白度和表面形态;分析其与柔软整理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纳米粒子均能够提高易护理棉织物的断裂强力,并且不影响织物的白度;不同粒径的纳米粒子进入到棉纤维内部的程度不同是引起织物易护理性能差异的原因;30nm的SiO2会降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和撕破强力,1.5nm的水溶性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则可以提高织物的折皱回复角而对撕破强力没有显著影响;质量浓度为60g/L的MA-IA易护理整理液中添加质量分数为2%的POSS后整理液氨织物,再用质量浓度为20g/L的柔软剂整理,能够获得各项物理机械性能优异的易护理棉织物。  相似文献   

17.
有机氟树脂拒水拒油整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有机氟树脂,采用轧烘焙的方法对棉织物进行拒水拒油整理,用红外光谱仪以及微电泳仪对有机氟树脂进行分析,用扫描电镜、能谱仪观察了整理后纤维表面微观结构以及表面元素的变化,并测试了整理后织物的拒水拒油性能以及水洗后性能的变化。探讨了整理剂浓度、焙烘温度以及织物上氟元素含量对整理效果的影响,并优化了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经整理后棉织物获得了良好的拒水拒油性能。  相似文献   

18.
文章研究了丝素水解时间和碱溶液浓度整理棉织物后结构和性能的变化。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随水解时间的延长而保持稳定,但达到120 min时显著降低;折皱回复性和白度随水解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达到120 min时显著降低。断裂强力、断裂伸长、折皱回复性和白度随碱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17%时显著降低。研究表明棉织物经过碱处理和丝素溶液整理破坏了纤维素的结晶结构,增加了丝素的可及性和交联性。在水解时间120 min、碱浓度17%时整理棉织物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棉织物的免烫效果,采用丝光、液氨、丝光—液氨以及液氨—丝光分别对漂白棉织物进行预处理,并对处理后织物进行潮交联整理,测试了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和拉伸断裂性能,研究了不同预处理工艺对棉织物免烫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氨处理可提升漂白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和强力;液氨和丝光联合处理的工艺顺序影响处理后棉织物性能,"丝光—液氨"处理对织物折皱性能和强力的提升均高于"液氨—丝光"处理;液氨联合潮交联整理后织物折皱回复角最高,可达270.67°,其强力保留率为77.42%;"丝光—液氨"联合潮交联整理后织物强力保留率最高,可达82.97%,折皱回复角为266.17°; 4种预处理联合潮交联可有效提升整理后织物强力保留率,同时达到较好免烫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王磊  董朝红  吕洲  朱平 《印染》2012,38(6):26-28
将改性含氢硅油用于纯棉织物拒水整理,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了拒水整理工艺条件。测试了拒水整理棉织物的拒水性、撕破强力等性能。结果表明,在改性含氢硅油50 g/L,催化剂10 g/L,pH值9,100℃烘干3 m in,150℃焙烘4m in条件下,整理后织物的拒水等级达到90分,撕破强力提高近12%,经20次水洗后的拒水等级为70分,耐洗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