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以长沙市岳麓区军营村岩溶塌陷区为例,根据现场岩溶塌陷灾害调查、水文地质调查以及测绘工作,对该塌陷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塌陷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对该岩溶塌陷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为塌陷区的治理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毛洪亮  李云  赵婷婷  刘林敬 《矿产勘查》2020,11(12):2816-2822
岩溶塌陷是斑竹地区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之一,其发展过程具有隐蔽性,发生亦具有突发性,是众多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中较为复杂且治理难度较大的一种。本文以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钟祥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斑竹岩溶塌陷区)”为依托,研究了斑竹地区岩溶塌陷形成机理、成因类型、致灾条件及影响因素;以系统平衡原理为基础,紧密结合该区岩溶塌陷的致灾条件和影响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出斑竹地区岩溶塌陷防治方案,以期对钟祥市地区的岩溶塌陷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理某高校在主体施工阶段,出现了较大的沉降变形和不均匀沉降,上部主体结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建筑物周边地面亦出现较大沉降变形,周边散水、管线均有与地面脱开的现象。针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各建筑物的工程质量鉴定分析,查明建筑沉降不稳定原因,及上部结构损伤情况,并给出了处理意见,为工程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岩溶地区在潜水含水层中抽水时,由于岩溶水的极不均匀,管道流水力坡度各向异性,使覆盖层或溶穴中的粘土被潜蚀,引起地面塌陷,导致一系列工程问题或农垦问题,本文系统地探讨了岩溶地区抽水引起地面塌陷的注浆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明龙 《山西建筑》2012,(36):82-83
根据现场调查、工程钻探及地球物理勘探等成果,对深圳市同乐村岩溶地面塌陷开展了岩溶地面塌陷的成因和形成机理分析研究,为岩溶地面塌陷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周洪波 《土工基础》2009,23(4):46-48
通过对岩溶塌陷区的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对区内岩溶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查明了区内地面塌陷的形成条件,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仔细分析。  相似文献   

7.
陈维伟 《建筑工人》2012,33(6):24-26
地面塌陷和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同其他工程事故一样,并非都是工程技术难题,而往往是在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等一些非技术因素发生矛盾时,退而求其次造成的后果.  相似文献   

8.
依托长沙市某地铁隧道盾构工程,在下穿施工造成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情况下,明确现场工程状况,分析区段地质条件、建筑物结构等因素对建筑物沉降的影响,得出该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是盾构机掘进与岩体破碎带、岩溶发育、强风化砂岩地基、建筑物框架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分析结论,提出"从重到轻、自上而下"的注浆控制措施。通过施工过程中沉降监测数据对现场沉降控制措施进行评估,该注浆技术可有效控制沉降。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湖北黄石冶钢220kV变电站工程场地地貌、岩土条件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场地岩溶发育形成的机理,采用岩溶地基定量评定方法和FLAC3D数值计算方法对220kV变电站站址岩溶地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经过分析知该场地岩溶地基为不稳定,地表最大沉降量达到0.85m,局部岩溶已经塌陷,需要治理。给出了简要治理措施,对类似变电站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振海 《重庆建筑》2022,(11):57-61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沉降,特别是遭遇水患后的沉降可能会造成建筑物致命性伤害。研究以实际工程中具体的建筑物发生严重不均匀沉降为例,分析其不均匀沉降的形成过程及危害的表现形式,基于此从理论上进一步分析产生沉降的原因以及黄土与湿陷性黄土的特征规律,以此采取相应的对策,达到治理沉降的目的,总结得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系统性沉降规律、特征与治理方法,可为类似工程的沉降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矿区岩溶塌陷工程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覆盖型岩溶区,矿山开采过程中疏排地下水可能导致岩溶地面塌陷。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阐述了矿区岩溶塌陷形成机理,针对矿区岩溶塌陷成因类型,指出其对应的致灾主因素;分析并探讨了矿区岩溶塌陷工程治理方法及各自的特点与适用性;强调了矿区岩溶塌陷工程治理中几个应注意的问题,指出治理工程宜针对岩溶塌陷致灾主控因素施治,并考虑系统平衡及动态平衡,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2.
结合以往的工程实践,对某工程的基坑、大楼施工可能触发地面塌陷的预判,综合分析所处的地形地貌、水文及工程地质条件、周边建筑等因素,预判该区域施工作业触发地面塌陷的可能性极大,施工安全风险极高,需对岩溶进行较强预处理。但同时考虑基坑工程开挖施工的止水,综合考虑,在基坑设计时采用了基坑止水措施与溶洞帷幕注浆方案相结合的处理方案,并局部对止水帷幕附近发现的土洞、溶洞进行预处理,该工程已完成竣工验收,从最终的实施效果来看,无论是对周边建筑物的变形控制还是投资成本分析,无疑是较经济合理的方案,亦为类似工程提供较成功的借鉴案例。  相似文献   

13.
长沙地铁4号线某区段穿越了岳麓山大学城,该区段岩溶发育,多分布在地铁结构线影响范围内,易造成隧道塌陷和突水、突泥等工程事故,严重影响地铁建设安全。本文系统地分析了该区段的地质概况和岩溶发育特征,对湖大研究生楼及软件学院楼的岩溶发育进行初步预测以及分析了其对地铁盾构施工的影响,为地铁四号线在大学城区域的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内灰岩可溶性强,岩溶在高程上呈水平发育并在平面上平行断层面方向发育;(2)通过分析预测湖大研究生楼和软件学院楼下有较强的岩溶发育;(3)岩溶对四号线地铁建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隧道底板以下6 m以内的地基稳定问题、盾构施工开挖面的压力平衡问题、地面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问题以及岩溶发育导致的地层不均匀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早白垩纪地层中形成岩溶塌陷,塌陷堆积区上部土层为第四纪正常沉积,下部为陷坑沉积--塌陷堆积。其形成机理是可溶性岩石在酸性地下水的作用下形成溶洞,当溶洞发展至顶板很薄时而塌陷,最后形成塌陷区上部的沉积。由于塌陷区第四纪土层太厚,采用端承桩工程造价高。对于低层建筑物,采用摩擦桩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土岩溶组合地层的高层建筑设计中,由于地基土支承刚度不均匀,导致建筑物基础的承载力不足或不均匀沉降较大,常规设计方法无法保证建筑物安全。以典型工程为例,详细论述桩筏基础主动控制技术应用于该项目的设计计算过程,并通过有限元模型与现场监测数据验证其合理性与可靠性。该工程在黏土分布区采用桩侧和桩端后注浆摩擦桩,在基岩区域通过削弱基岩支承刚度,采用在桩顶设置刚度调节装置的桩(墩)基础,保证了黏土分布区支承刚度与基岩区支承刚度相匹配,满足承载力的同时有效地控制了基础的差异沉降。同时数值计算结果也表明,此工程基础设计方案是合理的,实测结果显示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和总体沉降量均较小,验证了在桩顶设置刚度调节装置在土岩溶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适应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高层建筑筏板基础设计中,控制沉降差是设计关键,由于基底持力层软硬不均,导致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较大,常规设计方法无法保证建筑物安全。以典型工程为例,该工程对筏板周边中风化夹层进行切断处理,削弱其地基刚度,并通过有限元模型模拟计算,后期沉降实测结果显示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和总沉降量均较小,且与计算结果相符,验证通过钻孔切断硬夹层的方案能有效解决沉降差的问题,即经济又高效。  相似文献   

17.
万元杰 《安徽建筑》2011,18(1):80-82
桩锚支护结构对周边建筑物的稳定性较好,尤其是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及沉降这部分。不会对周边建筑物造成不均匀沉降,且场地内有一定厚度的透水性地层,施工完成后将会起到较好的效果,因其场地内岩土工程条件较为复杂,砂层及基岩面的起伏很大,支护桩入微风化岩面困难。若采用该支护结构,将提高工程总造价且在施工中入岩难度大,因桩的入岩深度影响会造成西侧的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及房屋拉裂,不能达到安全经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龙向桥 《建筑技术》2010,41(2):168-171
介绍了一岩溶区多数桩基发生不均匀沉降的7层底框砖混结构房屋处理的实例。首先根据地质条件分析了该建筑发生岩溶顶板塌陷的可能性,然后根据基桩施工过程和质检情况分析了基桩施工质量,进而阐明了对该建筑发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建筑基础加固处理的难点,提出了采用钢管桩进行地基基础加固,通过一定的检测和监测验证了工程效果。最后总结了该工程的教训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广州北郊岩溶地区桩基症害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工程桩基事故为实例,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分析了该桩基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治理的措施与效果。对广州市北郊岩溶地面塌陷与岩溶地基上桩基症害的成因及防治办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地面塌陷后建筑物沉降情况和趋势,分析了引起地面塌陷的原因,基于实测沉降数据计算和分析了建筑物基础倾斜状况,结果表明:地面塌陷后建筑物整体向东北倾斜,没有产生扭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