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简单介绍了IPV6的技术原理特性,详细论述了IPv6的地址结构体系与地址分配策略,并且根据最新的地址结构体系的特点,结合目前地址分配的现状,对IPv6地址分配策略的发展趋势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2.
首先对IPv6的地址体系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详细论述一种新的借用主机位作为子网位的IPv6单播地址的分配方法。  相似文献   

3.
下一代互联网IPv6客户业务地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缺乏完善的地址规划和分配策略,互联网的地址分配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导致路由条目剧烈增长。在分析IPv6地址结构的基础上,充分利用IPv6地址层次化的特性,提出了基于客户业务标志的IPv6地址格式和地址分配方法,并加以实例分析验证。最后,从QoS、流量管理等角度,讨论了基于客户业务标志的IPv6地址分配机制在下一代互联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IPv6以其能够较好地解决端到端IP连接、服务质量(QoS)、安全性、多播、移动性、即插即用等问题的技术优势必将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技术.文中首先对IPv6的地址体系结构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较详细的论述了IPv6的地址类型及其表示方法,并对RFC2374提出的IPv6全局可聚类单播地址的分配方案与试验床关于IPv6全局可聚类单播地址的分配方案进行了比较,最后给出了几点关于地址分配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IPv4和IPv6的地址管理及过渡时期的地址共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首先介绍了IPv4地址所面临的问题和现有的一些解决方案,然后介绍了IPv6在地址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随后探讨了在IPv6网络过渡时期IPv4地址和IPv6地址共存的一些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为IPv6网络的部署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IPv6地址分析     
文章主要阐述了IPv6地址结构、地址类型。与现行的IPv4地址相比,IPv6在地址的长度、分类方法、表示方法和类型等方面均不相同。它可有效地解决IP地址枯竭与路由效率低下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前IPv4骨干路由表已经超过20万条,路由表的快速增长已严重影响当前互联网的路由性能。在IPv6商用网络即将大规模部署的前期,仔细研究如何规划分配IPv6地址,采用合理的地址分配方法,避免下一代互联网络路由表过快增长并加强地址聚合性显得尤为重要。好的地址分配算法可以有效减少地址碎片,控制各级路由表的增长速度并提高地址空间的利用率。本文提出了自适应二分IP地址分配方法。经模拟实验表明,这种方法具有良好的聚合能力,为我国运营商制定合理的IP地址分配方案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晓喃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28(12):4681-4683
提出了一种利用传感器节点定位信息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IPv6地址配置的方案.此方案根据定位信息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划分为多个簇,簇首节点采用无状态策略为簇内节点分配IPv6地址.分析了此方案与Strong DAD及MANETConf的重复地址检测开销、地址配置总开销及地址配置总延迟时间等性能参数,分析结果验证了此方案的性能优于Strong DAD及MANETConf.  相似文献   

9.
IPv6协议虽然在某些方面增强了安全性,但同时也引入了新的安全风险,因此网络安全威胁在IPv6时代依旧存在。通过从IPv6地址、报文格式和相关协议等方面分析了IPv6可能带来的安全新问题,分析IPv6报文结构和IPv6链路本地地址的结构。结合物联网的应用范围和特点,研究了ND协议的应用原理和ND协议的无状态地址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过程。根据物联网中存在安全隐患的特点,从链路本地地址结构出发,提出了基于“贝特反转”的IPv6链路本地地址安全技术。  相似文献   

10.
IPv6作为下一代网络协议,肩负着解决目前IPv4所带来的安全问题的责任,而基于真实源地址的网络寻址体系是构建安全网络的核心内容。因此,该文提出实名制的IPv6地址分配方案来支持真实源地址,从而构建安全、诚信的网络。  相似文献   

11.
李东宁  王振兴 《计算机工程》2007,33(15):121-123
传统的地址扫描方法难以适用于IPv6巨大的地址空间,该文根据IPv6主机地址在地址空间中的分布状况,建立了随机地址扫描和抽样地址扫描2种效率分析模型。通过对2种模型的分析并结合IPv6网络特性,提出了基于抽样的高效地址扫描方法;通过在IPv6实验网中进行实验,证明了该方法是快速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个层次化的IPv6实名地址空间以解决实名上网中的身份标识问题,按照当前IP地址分配体系建立地址资源PKI对实名地址进行分配、管理和认证。基于第三方的实名地址资源PKI,设计并实现实名通信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制能完成实名通信和隐私保护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3.
IPv6/IPv4网络地址转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Pv6是一种新型的互联网协议,用来克服现有标准IPv4在可扩众性和服务方面的不足。但是IPv6和IPv4不直接兼容,这样,为IPv6设计的程序和系统就不能直接与为IPv4设计的程序和系统进行通信。然而,IPv4系统又是普遍存在的,不可能随着IPv6的引入而立即消失。所以,必须研究平滑的转换机制,使得应用程序在网络升级后仍能使用。文章探讨了一种透明的地址转换机制,并讨论了转换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6LoWPAN无线传感器网络IPv6地址自动配置方案。将节点申请地址控制信息的传输范围控制在一跳范围内,无需记录地址分配状态与进行地址重复检测,以降低地址配置功耗,缩短地址配置时间。基于IPv6地址结构,给出节点失效时的地址回收算法。该方案从地址配置代价及地址配置延迟时间等方面与MANETConf方案、Strong DAD方案及LISAA方案的性能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5.
IPv6地址的自动配置技术实现了即插即用功能,但也对网络的安全带来了隐患。结合准入控制技术、在IPv6地址自动配置过程中加入认证机制,这既保留了IPv6地址的即插即用特性,又从源头上保证了接入网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