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吐哈油田鲁2块油藏深部调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2块油藏原油黏度高、油藏厚度大、渗透率高,采用注水开发,注入水与原油流度比大,水窜严重,严重影响注水开发效果,为此,开展了深部调剖技术研究。针对鲁2块油藏特征及注水开发现状,研制出了LPM泡?凝胶调剖剂,并对其基本性能进行了测试,利用该调剖剂进行了室内深部调剖模拟实验和提高采收率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调剖剂可在地层发泡(体积可增大3~4倍),并被推向地层深部形成稳定的、高强度的泡?凝胶,可起到深部调剖的作用。该调剖剂适合在类似于鲁2块油藏这样的油层厚度大、渗透率高的油藏进行深部调剖作业。  相似文献   

2.
文留油田文东盐间油藏高压低渗多盐,是极其复杂的断块,利用常规侧钻技术和完善注采井网实现储量有效动用难度极大.文中通过文东盐间油藏深部地层双层套管开窗侧钻井先导试验,分析了影响盐间油藏的开窗侧钻技术难点;通过优选侧钻井位、改进双层套管开窗技术、制定深部侧钻技术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了一套适用于盐间油藏的开窗侧钻技术.该技术在文13-侧305井的成功应用表明,深部地层双层套管开窗侧钻技术有效地改善了盐间油藏深部地层开窗侧钻井循环压耗高、储层易漏失等突出问题,满足了降泵压的要求,提高了机械钻速,为文留油田盐间油藏高效开发与产能建设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郝明圈 《油田化学》1992,9(1):15-18
华北油田留17断块泥质砂岩油藏地层致密,渗透率低,且含易膨胀,运移的粘土矿物,注水井堵塞严重,用常规土酸酸化解堵无效。针对地层受粘土污染的情况采用了注水井盐酸-氟氢化铵(HCl-NH_4F·HF)酸化技术,收到了显著的增注效果。本文介绍了该技术的特点、原理、处理液配方、施工技术、应用效果,并作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受油藏条件和完井方式制约,塔河油田碎屑岩油藏水平井堵水成为制约油藏开发效果提高的重要难题。自2009年以来硅酸盐化学深部堵水试验取得重要突破,与前期堵水工艺相比,该工艺充分利用地层和堵剂选择性进行笼统堵水,不受完井条件制约,对底水具有深部转向作用。累计施工8井次,堵水有效率66.7%,累计增油7359t,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阐明地层岩性圈闭形成的地质背景,在沉积盆地中不同类型砂体及其分布控制岩性圈闭成因,与成油岩系有关地层超覆不整合面是形成地层圈闭的重要条件。还论述形成地层岩性圈闭的六个基本要素,它们之间有机配合可形成不同类型地层岩性圈闭。重点论述了地层岩性油藏聚集带类型及其形成条件。在区域地质结构及其演化史,湖盆沉积体系和地层不整合等因素控制下,在同一类型盆地中不同类型构造岩相带形成不同类型地层岩性油藏聚集带。不同类型含油气盆地中,地层岩性油藏聚集带类型和展布方式是不同的。最后,对地层岩性油藏的勘探效果作了初步分析,还进一步阐明了地层岩性油藏的研究方法、内容和勘探程序。  相似文献   

6.
孤岛油田油藏类型多,开发工艺较为复杂。部分区块或单元地层渗透率差,油层污染,原油物性差,因而低产低效井较多。针对不同情况,配套应用了CO2吞吐工艺、井下水力割缝工艺、SD-4深部处理工艺、微生物清防蜡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济阳坳陷地层油藏勘探实践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济阳坳陷新近系及古近系发育地层超覆及不整合面遮挡等两种类型的地层油藏。由于地层圈闭识别难度大,油藏形成条件复杂以及原油性质较差等不利条件,以往地层油藏在济阳坳陷油气勘探中未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济阳坳陷已进入隐蔽油气藏勘探时期,随着对地层油藏成藏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以及层序地层学、高精度三维地震等勘探新技术的应用,地层油藏的勘探进入规律性勘探阶段,对探明储量的贡献也逐步增大。济阳坳陷地层油藏的剩余资源潜力丰富,勘探空间广阔,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图4表1参7  相似文献   

8.
冀中坳陷的多年勘探实践发现,楔状地层岩性油藏中存在异常油水分异现象。楔状地层岩怀油藏的形成应具备的首要条件是存在楔状地层和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再者是丰富的油源驱替赋存于圈闭中的地怪水面形成油藏;该油藏最显著的特点是在其顶部存在残存地层。本文论述了楔状地层岩性油藏的五个分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通过实例阐述了该类油藏的勘探要领。  相似文献   

9.
陆相断陷盆地多期成盆、凹凸相间和多元成烃的地质特征决定了地层油藏在其中广泛发育的可能性。济阳坳陷作为陆相断陷盆地的典型代表,地层油藏的勘探经历了偶然发现、勘探突破和持续发展3个阶段,已发现的第三系地层油藏主要富集于靠近洼陷10km以内的凸起周缘鼻状构造带,其形成主要受16种不整合构建样式和断层-砂体-不整合面运聚系统的控制。在陆相断陷盆地地层油藏形成条件、济阳坳陷第三系地层油藏勘探现状及形成机制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调研结果,提出地层油藏攻关研究的3个主要方向:①不整合构建样式及展布与油气分布关系静态模型;②参地层油藏形成过程与成藏模式;③地层圈闭准确描述技术。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思路和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0.
根据电缆式地层测试在油田的应用,利用地层压力、泥浆压力等资料判断油藏特性和流体性质,通过实例验证了地层压力判断油藏特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高效返排缓速酸的深部酸化技术在濮城油田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濮城油田区域构造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北部,包括濮城主体、濮卫次洼、户部寨三个含油气构造,是一个油藏埋藏深÷孔隙度小、渗透率低、非均质严重的断块油(气)藏。普通常规酸化效果较差,高效返排缓速酸化可有效提高酸化效果,改善地层流体的渗流能力。  相似文献   

12.
深部调驱是通过挤入地层深部的调驱体系对高渗透层产生物理封堵作用,从而导致后注流体改变方向,对中低渗透层产生驱替作用。针对下二门油田B238块油藏地质情况筛选了调驱剂配方,设计的深部调驱方案,施工后注水井的吸水剖面得到明显改善,启动压力上升,吸水指数下降,产油量上升,含水率下降12个百分点,降水增油明显。  相似文献   

13.
长庆油田油藏地层结垢防治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油田结垢的三大部位中,油藏地层结垢对油田生产的危害程度和防治难度都远远大于井筒和地面集输系统结垢,本文以长庆油田为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采用向结垢地层挤入化学剂方法防治油藏地层结垢的具体做法和效果。可以认为,螯合型除垢剂和挤注型防垢剂作为安全、快速、有效和应用范围广泛的化学剂,对防治油藏地层结垢的效果十分明显,建议在条件相似的油藏进一步扩大推广此项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东营凹陷南斜坡地层油藏成藏规律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东营凹陷南斜坡地处盆地边缘,地层圈闭成藏条件优越。分析了南斜坡地区的地层油藏成藏条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发育沙四段上亚段和沙三段下亚段2套优质烃源岩,断层、不整合和输导性砂层组成了油气运移的立体通道,不整合面上下的岩性类型和不整合样式有16种组合方式,储层类型多,盖层条件优越,烃源岩排烃期与地层圈闭定型期配置良好,具备形成大型地层油藏的条件。南斜坡地区地层油藏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地层超剥带,超剥带与大型鼻状构造带的组合区域是地层油藏最为富集的地区。  相似文献   

15.
用压力恢复曲线计算油藏平均压力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油藏开发过程中,油藏的渗透率、孔隙度和供油面积等参数不断变化,很难确定其精确数值,给油藏压力的计算带来了困难。本文提出了只用压力恢复曲线计算油藏平均地层压力的新方法,该方法只与压力恢复曲线的形状有关。当压力恢复曲线的直线段斜率和外推压力确定,该油藏的平均地层压力即可求得。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统计分析济阳坳陷17个油田69个区块、典型解剖5个地区,明确了研究区地层油藏的成藏机制,并对地层油藏成藏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油源断层启闭性控制油气运移方向,正向构造背景控制地层油藏的富集,不整合结构控制地层油藏类型,成藏动力控制地层圈闭含油性。济阳坳陷盆缘地层圈闭油源断层的油气输导方式以侧向、垂向为主,走向为辅;不同输导方式的地层油藏规模存在差异。不同地层油藏类型、分布层位储量规模存在差异,地层油藏以新近系馆陶组储量规模最大;油藏类型以地层超覆油藏储量规模最大。不同凹陷同类构造带、相同凹陷不同构造带地层油藏成藏均存在差异性,缓坡带地层超覆油藏和不整合遮挡油藏储量规模都较大而且两者相差无几,陡坡带以地层超覆油藏为主。  相似文献   

17.
深部调驱是改善砂岩油藏开发效果的重要技术之一,但是调驱后地层孔隙结构发生变化,后续水驱渗流规律与常用的化学驱技术又有所不同,剩余油分布认识更为困难。利用已大规模实施深部调驱技术的华北油田蒙古林砂岩油藏调驱井后续注水压降试井资料,采用双对数导数曲线和压力半对数曲线进行解释,并结合油井生产动态深入认识不同类型试井曲线对应的地层渗流特征。建立了砂岩油藏深部调驱后续水驱的渗流模式共5 种类型,分别为无限导流型、有限导流型、双重介质型、凝胶段塞边界型及均质地层型。对于无限导流型和有限导流型渗流特征,需要进行注采井网调整和继续深部调剖;双重介质型压力导数曲线出现“凹”型特征,调驱后适当进行分注措施;凝胶段塞边界型和均质地层型,可以通过解除油井凝胶的堵塞来改善现有低压油井的地层能量状况。  相似文献   

18.
平均地层压力作为油气藏开发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油气藏产能分析与动态评价的基础,反映了油气藏开发过程中的动态特征。常规关井测量平均地层压力的方式会影响生产,且效率较低,因此,如何方便快捷地获取油藏随生产变化的平均地层压力对于整个油藏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气顶底水油藏底部与强水体相连,常规计算平均地层压力的方法没有考虑到水侵量的侵入,因此该方法对于气顶底水油藏来说不再适用。考虑到气顶底水油藏的特点,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水侵量计算方法,即拟合亏空体积法预测水侵量,并将其与物质平衡法相结合,建立平均地层压力的函数,通过求解此函数,获取生产过程中的平均地层压力。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计算所得平均地层压力与数值模拟之间相对偏差较小,仅为0.054%。该方法无需关井,不影响生产,仅需要较容易获取的动静态资料,便于应用且准确性较高,能够经济高效地获取平均地层压力,根据平均地层压力可以计算出油藏的驱动指数以及分相采出程度,为油藏后续的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地层压力作为衡量油藏合理、高效开发的灵魂指标,在油藏开发的中后期越来越重要。尕斯E^13油藏作为股份公司的高效开发油田,取全取准地层压力资料是一项最基本的动态监测内容,也是客观评价油藏开发效果的一个窗口。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近几年油藏地层压力测试效果,为下一步全面、科学求取地层压力资料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0.
《江汉石油科技》2009,19(2):54-54
计算油藏平均地层压力新方法基于经典的Muscat曲线。目前一些计算油藏平均地层压力的方法需要油藏的早期信息,并且假设油藏为均质油藏,或者使用经验外推法。新方法可以应用于非均质油藏,并且不需要关于油藏及流体性质的数据。它的原理是使用不稳定状态下的压力导数的第一个特征值来计算。这些特征值代表了油藏和流体的性质,但是没有反映出压力变化动态及井在油藏中的位置。利用最小的特征值来外推不稳定状态下的油藏特征,进而计算油藏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