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以某车间的采暖方式为例,对比了传统暖气片和高大空间采暖循环机组的节能效果,以FLUENT流体工程仿真计算软件测算出2种采暖方式的温度场,归纳出2种采暖方式的高度与温度分布特点,以热量公式为基础,计算出2种采暖方式热量消耗对比,实际应用采暖循环机组为最终的采暖方式.实践证明,该方式可取得良好采暖效果,并且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主要针对农村不同采暖方式对室内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对某地区农村冬季采暖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了解采暖方式及室内的环境情况,并且分析冬季采暖室内环境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不同采暖方式室内环境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从而可以选择一种较合理的采暖方式.  相似文献   

3.
传统采暖方式存在着影响美观、能耗大、传热不均匀等方面的问题,而低温热水地坪采暖方式可以弥补传统采暖方式的不足。本文就低温热水地坪式采暖的组成结构、材料选用、采暖性能及经济性进行了分析对比,说明低温热水地坪采暖方式具有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利用年度化费用的方法对地面辐射采暖进行了热经济分析,研究发现,存在最佳的采暖管间距,使得采暖的年度化费用达到极小值,最佳管间距根据管材费用,供水平均温度和燃料的火用单价确定。与散热器采暖比较,地面辐射采暖节约能耗费用大约50%。地面辐射采暖的最小年度化费用比散热器采暖的年度化费用减少10%左右,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经济节能型供暖方式。  相似文献   

5.
不同采暖方式舒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地板辐射采暖,对流散热器采暖及顶棚电热膜采暖的传热机理和采暖特点,分析室内温度-高度的实验曲线,总结出地板辐射采暖为一种舒适性很好的供暖方式。  相似文献   

6.
阐明了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的应用特性,介绍了其技术上的优缺点及设计与施工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通过与散热器采暖方式的比较认为,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是一种较理想的采暖方式,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人们对采暖舒适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分户热计量和热收费逐步走上建筑市场,各种新型住宅采暖工程供暖技术及产品,诸如燃气热水采暖、地板辐射采暖、低温辐射电热膜采暖设施等涌向市场,其中利弊各有不同。用户应通过合理的经济评价和综合对比分析,恰当选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目前采暖空调能耗较大的现状,分析了影响采暖空调能耗的一些主要因素,指出改善建筑环境是采暖空调节能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冬季现场调研与热环境测试表明,拉萨市现有居住建筑的缓冲空间能明显改善室内热环境。但当地非采暖房间冬季热环境仍较差,居住建筑采暖需求明显。当地采暖能耗与环境负荷增长趋势明显。以拉萨市常见的单元式住宅为基础建立了热工计算模型,模拟分析了南北向缓冲空间进深设计对冬季采暖能耗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南北向缓冲空间均能有效降低模型的采暖能耗,其中,随着南向缓冲进深增大,模型采暖能耗呈递增趋势;随北向缓冲空间进深增大,模型采暖能耗呈先降后增趋势,北向缓冲空间模型之间能耗差很小。缓冲空间优化设计模型与基础模型的能耗对比分析显示,合理设置的南北向缓冲空间能够大幅降低采暖能耗。  相似文献   

10.
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技术及在住宅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状态,分析了其技术特点.通过对住宅建筑中应用低温地板辐射采暖与传统散热器采暖的经济比较,指出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技术不但节能高效、舒适卫生,而且应用于住宅在综合经济因素上也是合算的.随着地板采暖通水管国产化水平及技术指标的提高和价格的降低,必将使我国的民用建筑采暖技术发生一次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将系统理论应用于面向对象技术中,运用系统概念将面向对象软件系统表示成一个二元组(A;R),给出系统、对象系统及环境系统等的概念及其性质,用这些理论分析面向对象中的系统及一些表示方法,然后采用系统理论实现了面向对象技术中的一些功能,如类的继承等,并给出了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介绍网络系统集成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多数据库系统与网络集成系统各自的结构特点,理论分析与住宅小区集成系统的建设及运行实践证实,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建设满足全局需求的相对稳定的全局数据库系统(GDBS),并通过接口管理器所控制的子系统与GDBS之间的接口为GDBS提供数据而组建的网络集成系统,对中小型网络集成系统的建设,技术、经济和系统性能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一个数字和电子模拟的混合仿真系统、电子模拟系统用以仿真电液伺服系统、数字系统与电子模拟系统相连,用以仿真液压系统的数字校正过程,文中讨论了电子线路的主要设计问题、数字系统与电子模拟系统相连所引起的特殊问题,以及PID控制程序的编制及参数选择。实际制作了一台仿真仪,取得了满意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在介绍网络系统集成方法的基础上 ,重点讨论了多数据库系统与网络集成系统各自的结构特点。理论分析与住宅小区集成系统的建设及运行实践证实 ,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 ,建设满足全局需求的相对稳定的全局数据库系统 (GDBS) ,并通过接口管理器所控制的子系统与GDBS之间的接口为GDBS提供数据而组建的网络集成系统 ,对中小型网络集成系统的建设 ,技术、经济和系统性能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热经济学结构理论,建立太阳能辅助燃煤热发电系统的热经济学成本分析模型,并以C50-8.83/0.294型供热机组和太阳能热利用系统集成取代1段抽汽为例,对系统进行经济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太阳能热量的引入导致太阳能辅助燃煤热发电系统的热经济性能优于单纯燃煤机组,但是由于煤价、集热器价格、年折算运行小时数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系统经济性能较差。最后对热经济学成本进行敏感性分析。以拉萨地区为例,假定煤价上涨幅度和集热器降低幅度均为20%,则当集热器成本下降至480元/m2,同时燃煤价格达1 300元/t时,取代1段抽汽方案的单位热经济学成本与单纯燃煤近似相等,两者可竞争发电。为太阳能辅助燃煤热发电系统的实施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整定的PID控制方法,将其应用到二次调节节能系统中。以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根据二次调节节能系统得出转速控制系统方块图,建立转速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在允许的情况下将其简化,对该闭环控制系统采用基于遗传算法整定的PID控制方法进行数字计算机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此算法在给定PID控制参数范围的情况下,能自动寻找到全局最优点。  相似文献   

17.
裂纹—碰摩耦合故障转子系统的非线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轴承和裂纹耦合故障的弹性转子系统的复杂非线性现象。针对非线性转子—轴承系统的具体特点,滚动轴承—弹性转子系统碰摩故障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应用Runge-Kutta法数值模拟得到的系统在某些参数域中的分岔图、Poincare映射和频谱图等反映了系统的运动状态,并分析了该藕合转子系统的故障特征,研究结果对该类转子—轴承系统的故阵诊断和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继线圈能有效增大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MRC-WPT)系统的传输距离,但由于其自身的功率损耗,导致系统总损耗增加,传输功率下降。提出了一种有源中继结构,通过向中继线圈赋能,扩大了发射线圈的能量辐射范围,在显著增大系统传输距离的同时增大了系统的传输功率,保证了输出功率恒定。与多发射线圈系统相比,有源中继系统不需要考虑发射线圈之间的交叉耦合影响,分析及设计更加方便;与传统无源中继系统相比,有源中继系统的最大传输功率高于对应的无源中继系统;与对应的无中继系统相比,在增加传输距离的同时,有源中继系统的最大传输功率能保持与无中继系统相同。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针对TD-SCDMA系统中GSM1800系统产生的互调干扰,将边带相关置换方法引入互调干扰抑制算法中.以不影响TD-SCDMA系统通信质量为前提,在有限空间内提出一种以边带相关置换方法为基础的抑制两系统间互调干扰的算法.其核心思想是利用TD-SCDMA系统QPSK调制的频域对称性,通过边带相关置换方法对系统中的互调干扰进行有效抑制,以提高TD-SCDMA系统与GSM系统的共存性.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TD-SCDMA系统可靠性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了两系统间的共存性.  相似文献   

20.
不确定连续非线性系统鲁棒混沌反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一类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混沌反控制,提出非线性不确定系统鲁棒混沌反控制的非线性比例积分微分控制 (NPID)方法.该方法借助微分跟随器和数值微分环节分别提取驱动混沌动态系统和受控系统输出的微分信号,并在此基 础上根据时间加权的误差绝对值积分(ITAE)最小的原则设计非线性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使受控系统的输出能良好地 跟踪驱动混沌系统输出,实现非线性不确定系统的鲁棒混沌反控制.将混沌反控制的适用范围由离散时间系统拓展到连续 时间系统,由参数结构已知的线性稳定系统拓展到参数结构未知的非线性稳定和不稳定系统.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微分 跟随器和数值微分环节可以对驱动混沌动态系统和受控系统的微分信号进行高精度实时提取,控制策略具有鲁棒性,控 制器的设计具有不受李雅普诺夫指数配置求取困难和微分几何控制器设计计算复杂性的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