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植物甾醇酯的制取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植物甾醇与高油酸葵花籽油甲酯酯交换的方法合成了植物甾醇高油酸葵花籽油酯。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了酯交换反应最优工艺条件为:n(高油酸葵花籽油甲酯)∶n(植物甾醇)为2∶1,催化剂添加量为植物甾醇质量的3%,反应时间5 h,酯化率可以达到62.1%。  相似文献   

2.
植物甾醇硬脂酸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植物甾醇与硬脂酸直接酯化时方法合成了甾醇硬脂酸酯.通过正交实验法,筛选出酯化反应最优工艺条件为n(甾醇):n(硬脂酸)=1:1.2(mol/mol),反应温度135℃,反应时间7h,酯化率可以达到87.8%.研究了甾醇硬脂酸酯的重结晶精制工艺.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植物甾醇酯的高温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经水洗、正己烷提取并结晶等方法处理后,采用高温气相色谱法,使用Agilent 6820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DB-5高温色谱柱直接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经济简单,不需要进行衍生化,且对高沸点组分的分离效果和重复性好,准确性和精确度高。  相似文献   

4.
植物甾醇油酸酯对荷瘤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植物甾醇油酸酯(PSO)对S_(180)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的影响。以S180荷瘤小鼠为模型,腹腔注射不同剂量植物甾醇油酸酯PSO1(10mg·kg-1·d-1)、PSO2(50mg·kg-1·d-1)和环磷酰胺(20mg·kg-1·d-1),进行免疫学指标测定。与S_(180)荷瘤小鼠模型组比较,PSO能显著增加荷瘤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p<0.05或p<0.01),效果优于环磷酰胺(Cy)药物对照组;PSO对迟发型超敏反应强度(DTH)的作用明显(p<0.05或p<0.01),但效果不如环磷酰胺(Cy);PSO虽能提高荷瘤小鼠的脾细胞抗体生成能力,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PSO对荷瘤小鼠的血清溶血素含量影响不明显(p>0.05)。实验结果表明,植物甾醇油酸酯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观察植物甾醇-共轭亚油酸酯对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体外培养结肠癌HT-29细胞的方法,施加不同浓度植物甾醇-共轭亚油酸酯(100、150、200、250、300μmol/L),观察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抑制情况,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特征。结果显示,植物甾醇-共轭亚油酸酯各组较对照组增殖降低,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100~300μmol/L)和时间-效应关系(24、48、72h),说明植物甾醇-共轭亚油酸酯抑制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6.
植物甾醇微胶囊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乳化温度、乳化剂用量、助乳化剂用量、壁材和高速剪切时间对粉末稳定性的影响。采用O/W微乳液法对植物甾醇乳化,进行喷雾干燥得到植物甾醇微胶囊粉末。结果表明,乳化剂蔗糖脂肪酸酯(HLB 16)质量分数为12%、助乳化剂蔗糖质量分数为12.5%、壁材为酪蛋白酸钠,在60℃水浴中乳化,高速剪切30 min得到的植物甾醇粉末在水性材料中分散稳定、均一。  相似文献   

7.
植物甾醇是一种新资源食品,可以有效降低人体血清中的胆固醇含量。为改善植物甾醇的溶解性与生物利用率,常用酯化的方法提高其脂溶性。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大豆甾醇硬脂酸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大豆甾醇硬脂酸酯产率为考察指标,研究催化剂种类、醇酸物质的量的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大豆甾醇硬脂酸酯产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得到合成大豆甾醇硬脂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并进行验证。大豆甾醇硬脂酸酯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以硫酸氢钠为催化剂,催化剂用量为5%(大豆甾醇与硬脂酸的质量之和),大豆甾醇与硬脂酸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2,反应温度为130℃,反应时间为8 h,大豆甾醇硬脂酸酯的产率为95.00%,大豆甾醇转化率为97.29%。在此条件下合成的大豆甾醇硬脂酸酯产品经纯化后,以红外光谱法进行表征。以化学法合成了高纯度的大豆甾醇硬脂酸酯产品,为植物甾醇酯的高效生产与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乳化温度、乳化剂用量、助乳化剂用量、壁材和高速剪切时间对粉末稳定性的影响。采用O/W微乳液法对植物甾醇乳化,进行喷雾干燥得到植物甾醇微胶囊粉末。结果表明,乳化剂蔗糖脂肪酸酯(HLB 16)质量分数为12%、助乳化剂蔗糖质量分数为12.5%、壁材为酪蛋白酸钠,在60℃水浴中乳化,高速剪切30 min得到的植物甾醇粉末在水性材料中分散稳定、均一。  相似文献   

9.
天然植物甾醇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植物甾醇具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目前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及化妆品等行业。随着这些行业对天然植物甾醇需求量的增加,如何制备高纯度的天然植物甾醇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由此,对国内外天然植物甾醇的分离与提纯方面研究进展做了概述。  相似文献   

10.
虾青素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为了改善其水溶性低、稳定性差导致的生物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同时,避免胆固醇的负面效应,以大豆磷脂为主要膜材,运用薄膜-超声法构建虾青素-植物甾醇亚麻酸酯复合脂质体。以复合脂质体包封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复合脂质体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包封率的因素由主到次依次为植物甾醇亚麻酸酯与磷脂质量比、水相与有机相体积比、pH值;复合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植物甾醇亚麻酸酯与磷脂质量比10%(磷脂200 mg)、磷酸盐缓冲液pH 7.4、吐温80用量100 mg、水相与有机相体积比4/1、磷脂与虾青素质量比50/1,在此条件下复合脂质体的包封率为(95.87±0.40)%,与理论值较为接近。优化制备复合脂质体的工艺条件为植物甾醇酯应用于负载脂溶性生物活性物质的脂质体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植物油沥青中总甾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进的Lieberman-Burchard比色法,建立了测定植物油沥青中总甾醇含量的方法.采用不加显色剂的样品溶液作空白,甾醇含量在0.034~0.344 mg/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线性良好.测得植物油沥青中总甾醇含量在12.1%左右,提取物中总甾醇含量为74.5%左右.标准偏差s=0.060 3%,样品回收率在94.8%~98.1%之间.该法操作简单,检验费用低,显色反应明显,并且能稳定0.5 h,适于企业化验室操作,能对植物油沥青中高附加值组分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氨基酸酯合成方法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外氨基酸酯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综述,归纳了合成氨基酸酯所用的几种主要催化剂,如HC l、二氯亚砜、对甲苯磺酸、三光气、树脂、生物酶、沸石等,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合成氨基酸酯所用催化剂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聚酯多元醇(PEA)合成方法的基础上,研究采用己二酸、乙二醇和乳酸合成改性聚己二酸乙二醇酯的合成方法和工艺.将己二酸、乙二醇和乳酸按1∶1.2∶0.5、1∶1.3∶0.5、1∶1.4∶0.5、1∶1.5∶0.5、1∶1.6∶0.5的不同配比;和改变乳酸的含量,将己二酸、乙二醇和乳酸按1∶1.5∶0.5和1∶1.5∶0.2配比,分别采用对甲苯磺酸和有机锡2种不同的催化剂,在不同的反应时间等条件下合成改性共聚物聚酯多元醇,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分析研究合成改性共聚物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合成的改性共聚物中含有聚己二酸乙二醇酯所有的特征基团.并且通过化学滴定的方法,计算出了合成共聚物的酸值、羟值和数均分子质量,根据计算结果综合分析,得出了采用有机锡为催化剂,己二酸、乙二醇和乳酸按1∶1.5∶0.5的配比合成的共聚物样品表征情况最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以油酸甲酯和季戊四醇为原料,通过酯交换法合成油酸季戊四醇酯,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实验条件,获得了最佳实验条件:催化剂为二丁基氧化锡,酯醇摩尔配比4.1:1,反应温度200~230℃,反应时间5h.生成的多元醇酯为黄色透明液体,产率可达78.34%.用四球试验机测试了承载能力和抗磨减摩性能,实验结果:承载能力Ps为930N,优于对比样菜籽油和液体石蜡;平均磨斑直径0.58~0.61mm,优于对比样菜籽油.热重分析表明试样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热稳定性大大超过对比样油酸甲酯和液体石蜡.  相似文献   

15.
以杂多酸(盐)作催化剂合成系列尼泊金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杂多酸(盐)作催化剂,分别以对羟基苯甲酸和甲醇、乙醇、丙醇及丁醇为原料合成尼泊金甲、乙、丙、丁酯,其酯化率分别为85.2%、87.1%、89.3%、92.4%.对产品进行红外光谱表征和熔点测定,得合成尼泊金乙酯、丙酯、丁酯的最佳工艺条件:醇酸比(质量比)4:1,催化剂质量分数5%,反应时间5h.实验表明:在合成系列尼泊金酯的反应中,杂多酸(盐)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优于浓硫酸催化剂。  相似文献   

16.
采用快速混合法制备了各种酸(硫酸、盐酸、硝酸及乙酸等)掺杂的纳米聚苯胺纤维,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聚苯胺纤维的直径在50~200 nm之间,酸掺杂类型对聚苯胺纤维的形貌影响不大.红外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所得聚苯胺为掺杂态.以正丁醇和冰乙酸反应合成乙酸正丁酯为目标反应,考察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其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掺杂酸为硫酸,其摩尔浓度为2.0 mol/L,苯胺摩尔浓度为0.3 mol/L,过硫酸铵与苯胺的摩尔浓度比为1∶2时,在相同反应条件下,乙酸正丁酯的收率最大,达65.66%.  相似文献   

17.
双三羟甲基丙烷丙烯酸酯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双三羟甲基丙烷丙烯酸酯的合成,采用直接酯化法,以双三羟甲基丙烷和丙烯酸为原料,硅钨酸为催化剂,环己烷为带水溶剂,合成双三羟甲基丙烷丙烯酸酯.通过实验考察多种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反应酯化率为95%,产品纯度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固态、半固态、液态化妆品中6种邻苯酸二甲酯类化合物(DMP、DEP、DBP、BBP、DEHP、DNOP)进行检测。样品经甲醇提取、无水硫酸钠脱水后上机检测,检测方法的检出限为0.2mg/kg,平均回收率为71.7%~109.0%,平均相对标准偏差(RSD)1.57%~4.53%。该方法能够满足各种化妆品中6种邻苯二甲酸酯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