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2.
3.
指向性传声器测试中,前后向灵敏度差异(front-to-rear sensitivity index)和指向性图形(polar pattern)均为常用的测试项。但该两项指标的测试值往往依赖于测试室和测试工装的声反射情况。在特定方向测试传声器的时候,传声器仍然可以拾取测试角度以外的声信号。为此,需要在测试中多加注意。从理论上分析了反射声对指向性测试的影响程度,给出了一种在消声室中识别反射面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矢量传声器具有与频率无关的“8”字指向性,非常适合如舱室等狭小、复杂且具有声学混响的环境中的噪声扫描测量。本文通过分析一维矢量传声器的组合指向性特性,研究基于矢量传声器组合指向性扫描测量的声场可视化的原理,进一步结合音视频采集研制了基于矢量传声器的扫描测量噪声可视化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开展了车辆舱室中模拟双声源扫描测试。结果表明,基于矢量传声器组合指向性的扫描测量可以实现声场可视化,开发的噪声可视化系统可在舱室内完成声场可视化及噪声源识别,具有实用性,进一步推动了矢量传声器的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传声器系统指向性的实现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特殊的声结构,二是通过传声器阵列。比较了一个带有抛物面形状反射面的传声器系统和与抛物面开口面积相同的圆形传声器阵列的差异。分别使用Kirchhoff-Helmholtz积分方程和阵列理论对这两种传声器系统的性能进行研究。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抛物面反射式传声器系统在高频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其指向性通常也好于圆形传声器阵列。 相似文献
6.
7.
提出了运用两个全指向性传声器来模拟“8”字型指向性的一种测量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地模拟“8”字型传声器的指向性特性,应用于室内音质参量的测试中。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手机中使用的指向性双传声器噪声消除系统.系统采用两个灵敏度一致性较好的全指向性传声器,形成锥形指向性拾音波束,只接收120.范围以内的信号,大大减少拾音波束之外的噪声干扰;紧接着使用单通道语音增强算法,可进一步衰减采集到信号中的背景噪声.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保持了较小的语音失真的前提下,对于各种类型的背景噪... 相似文献
9.
10.
超指向性传声器多用于电视台、广播电台、大型音乐会等场合,具有远距离拾音的能力,可提高听觉清晰度,表现出良好的音响效果,大大抑制声反馈,提高了调音系统的总放大量。 相似文献
11.
一种基于Labview的虚拟仪器测试分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述虚拟仪器概念、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虚拟仪器的组成结构,并通过实例阐述了在Labview平台下进行全数字SLD光源的控制及检测,证实了利用Labview提供的外部接口在PC机上实现光谱仪所有功能,不但使测试工作更加简便,快速,而且它的实时显示功能,使测试更加直观。证实了计算机虚拟仪器系统具有良好的可设计性和可操作性,系统动态检测精度高,无超调、自适应能力强,是测试领域中的一种新型仪器。 相似文献
12.
13.
14.
本文介绍了虚拟仪器.分布式测试系统以及分布式虚拟仪器测试系统的概念,讨论了基于以太网的分布式虚拟仪器的设计思路,从网络基础、通信结构、软件系统等方面探讨其实现方法,并预测分布式虚拟仪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虚拟仪器技术在自动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虚拟仪器技术在自动测试系统中的应用,讨论亍其在自动测试系统中应用的几个技术关犍。针对虚拟仪器技术的优点进行了虚拟存储示波器的试验,展望了虚拟仪器技术在测试领域中的良好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利用热电偶设计了一套温度测量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设计,硬件包括对热电偶输出信号的放大和滤波,以及对冷端温度的补偿电路,冷端温度通过Pt100热电阻进行测量;软件采用Labview进行编写,界面简洁,可通过图形化的界面对温度进行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17.
将虚拟仪器技术与PLC相结合,通过串口实现上位机与现场PLC监控网络的通信。详细阐述了LabVIEW实现串口通信的过程,开发了通信软件系统,实现基于虚拟仪器的PLC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8.
19.
设计了一套X射线成像系统.该系统以虚拟仪器技术为设计思想,采用调用动态链接库驱动图像采集卡进行图像采集,在Labview软件平台下进行X射线图像信号的处理,并结合相应的硬件设备,得到X射线透视后的图像,实现了X射线对不透明物体的检查.该方案既利用了Labview图形化编程的方便和虚拟仪器强大的开发功能,又降低了系统的开发成本.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测试系统存在着动态测试误差,为了准确地复现出被测量的原始信号,提出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虚拟仪器测试系统动态补偿方法.该方法不依赖于测试系统的数学模型,而是根据测试系统的输入和响应数据,利用神经网络的强非线性逼近能力获得补偿系统的模型参数,通过LabVIEW构造出测试系统的动态补偿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将RBF神经网络和虚拟仪器相结合,对测试系统进行动态补偿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