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规划方法初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人工环境中的自然要素,对城市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目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指标体系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量化指标则基于静态统计数据,千城一律,统一定额,很难体现城市的地域生态特色,同时在建设和管理上也缺乏具体措施.本文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探讨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平衡功能,寻找符合景观生态学要求的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方法,量化指标,指出在城市动态发展过程中为确保城市生态质量所应采取的规划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生态环境破坏日益扩大、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之间巨大的不公平等问题日趋尖锐与突出,我国亟需完善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对实例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存在着补偿实施过程中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及责任严重失衡、自然保护区扩区时的补偿主体尚待明确、生态补偿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提出相应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可谓迫在眉睫,而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对于生态补偿制度付诸实践来说可谓至关重要。然而,在国家层面上制订统一的生态补偿标准可谓困难重重。本文在我国当前“城市圈”的维度下,针对开发利用过程中生态补偿标准制定所面临的困境,分析“城市圈”维度下生态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为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对遏制流域水环境恶化起到了显著作用,但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从试点情况看,为推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长效化,有必要将该机制的推动主体从行政机关转移到人大及其常委会;同时,为落实宪法保障公民财产权的规定,还应补偿为保护流域水环境而遭受损失的上游地区的居民或企业。这就需要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各自承担的生态补偿责任,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增强地方政府保护水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生态补偿理论具有生态学及经济学的内涵,它遵循公平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及相对灵活性相结合,生态环境分配制度与建设地区及受益地区共同发展等6项基本原则。按三种不同标准,可将生态补偿方式进行五种不同的区分,即直接补偿与间接补偿、连续性补偿与一次性补偿、政府主导补偿与市场主导补偿。  相似文献   

6.
享有“东方芝加哥”美誉的武汉不仅经济繁荣而且遍地美食。武汉小吃品种繁多,用料讲究,刀工细腻,风味独特,深受广大市民喜爱。文章借鉴最新颁布的中文菜单英文译法统一规则,整理收集了奥运会菜单和世博会菜单上武汉名小吃英译实例,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用文本移植和生态补偿理论对比分析并评价了不同的英文译本。研究结果发现,通过文本移植和生态补偿,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整合适应选择度和多维转换程度,打造原语和译语生态平衡,进而构建生态范式的武汉特色小吃英译规范,促进武汉美食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流域农村面源污染与生态补偿措施之间的关系,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建立了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的生态补偿模型,并以化肥污染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加大污染治理初期的投入,提高污染初期的治理量是提高污染治理效果的关键,污染治理专项资金的建立是生态补偿可持续进行的保障.依据模拟结果,提出了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应打破传统的政府主导的单一化补偿,引入多元补偿机制,从而保证污染治理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选择.目前我国的生态补偿实践只在局部地区进行,生态补偿机制还存在法律规范缺失、补偿范围窄、相关政策缺乏稳定性、缺少资金保障等问题.要实现平衡区域间生态、环境和经济利益的目标,就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建立横向补偿制度,以完善我国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9.
基于资源流分析的企业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范式,成为理论界和实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引入了投入产出的资源流管理模型,该模型反映各个过程中资源流的流向和流量,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详细的基础数据,并利用外部环境的完善,推动生态补偿机制在微观领域的实施,从而达到改善企业环境绩效,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绿地应急避险能力是评价发生灾害时绿地所发挥的应急避险作用的重要指标,高校校园绿地应急避险能力评价是快速疏散人群、提供有效避险空间的前提和基础.文章通过分析城市绿地应急避险功能,运用相应的GIS分析工具,阐明校区的安全绿地空间和有效避险面积,提出人均有效避险面积和有效避险绿地可达性两项指标,并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长清校区为...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生态绿地建设的理论基础与途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态绿地不仅是城市基础设施,而且更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等方面起着其它基础设施无法替代的作用,城市生态绿地建设的质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还是评判是否达到园林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准。文章阐述了城市生态绿地建设的理论基础有:生态学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总结出城市生态绿地建设需要遵从的原则有:生态平衡、生态位以及物种多样性,从绿地斑块的构建、绿廊的构建以及城市生态绿地网络系统的构建三个方面提出了城市生态绿地建设的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公园绿地作为森林城市生态网络体系构建的主体,是完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体系的基础和前提。公园绿地的服务效率是衡量公园绿地布局科学合理性的主要指标。服务半径的大小决定公园绿地服务效率的高低。文章以GIS技术为支撑,采用成本缓冲区分析方法对济南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进行量化计算与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公园绿地规划建设方案。结果表明:济南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的三个梯次,0~500 m区域仅占全部研究区域的28.27%;500~1000 m的区域占全部研究区域的26.11%;1000~2000 m的区域面积占全部研究区域的33.33%;服务半径2000 m以外的区域主要在中心城区的北部、西部。说明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布局不合理,且布局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3.
公园绿地的服务效率是评价城市影响力和衡量市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空间可达性是公园绿地服务效率指标的核心内容。以往的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只是考虑距离公园的直线距离,没有涉及市民到公园的实际路线,或没有考虑到公园绿地周围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局限性。本文以GIS技术为支撑,采用成本加权距离方法对济南市公园绿地的空间可达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绿地建设方案。结果表明:基于相对阻力的可达性分析,公园绿地可达性较为合理;基于综合阻力值的可达性分析,公园绿地可达性不合理,可达性不合理的区域分布在中心城区的西、北部。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绿地开放空间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绿地开放空间正越来越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系统地分析目前我国绿地开放空间存在的问题,提出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5.
研究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寻求解决城市生态危机的对策,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建设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以城市生态为核心,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态园林绿地系统体系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战略方向,也是城市发展达到良性循环的必然趋势。文章以济南市绿地系统的建设为例,分析了构建城市生态园林绿地系统的必要性,阐述了济南生态园林绿地系统的构成,并从树种规划、绿地系统构建原则以及人工植物群落的构建等方面提出了济南生态园林绿地系统构建的途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16.
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体系架构及优化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释了城市绿色空间体系的内涵、构成要素和框架体系,并针对目前城市边缘区城市绿色空间的现状情况,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完善边缘区生态支持系统、有效控制城市过度膨胀、增强居民环保意识并加强管理等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城市汽车的迅速增加及道路拓宽给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道路绿地是城市道路景观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其自身除了具有相应的功能和景观价值外,它的形态、布局和景观对城市道路的空间限定还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现状的分析,从生态功能、道路性质、路者的行为规律与视觉特性、绿地的养护与树种选择和道路绿地布局等方面,提出了道路绿地景观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绿地景观设计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设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重视。社会上对景观设计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景观设计中的创新不应简单地理解为“与众不同”。一个优秀的景观作品必然是设计与施工密切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对新建大学校园的绿地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用生态性与独特性相结合的设计理念来设计大学校园绿地景观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